種間性行為在相似物種間更常見,因為這樣更說得通。這些動物更可能自己搞混,或者在看到它們追尋的理想配偶特質出現在別的物種成員身上時,寧願將就一下。而要猜測差別極大的生物在一起交配的原因,就要困難得多了。
有時候這被歸咎為攻擊性。比如上面提到的恐怖海獺會在和同種動物交配時變得極度暴力和不分青紅皂白。所以,它們有時候會攻擊它們無意與之產生後代的動物這件事,也就沒那麼讓人震驚了。一直嘗試和所有物種進行交配本來就不是個討人喜歡的演化策略,這可以導致當雄性生物試圖和所有東西交配時變得道德淪喪。
「在一些案例中,捕獵行為可以轉化為性喚起。」 岡斯特-勒卡說,「但是這個行為也可以當成與自己物種交配的準備練習。在大多數案例中,這純粹是因為雄性缺乏性釋放出口。」
在獼猴和鹿的互動中沒有任何攻擊性因素,她說,但是她的團隊認為年輕獼猴這麼做是由其他原因聯合驅動的。
「我們關於這一物種的性發展的研究發現,這些青春期母猴不受成年公猴的喜愛。」獼猴大約在五歲左右性成熟,但是母猴要等到年齡更大才會被公猴接受。這就是為什麼母猴找上母猴的情況那麼常見。「它們不算完全的同性戀,」 岡斯特-勒卡說,「但它們絕對是雙性戀。」
這些母猴可能將雄鹿視為一個不錯的性釋放出口,或者它們也可以僅僅是用此來練習和其他母猴的互動。同時,這些易受傷的母猴避免了被公猴拒絕——或者更嚴重,在性交中被公猴傷害。「它們可能將與雄鹿的互動視為安全的性,」岡斯特-勒卡解釋說,「我確定你注意到了視頻中雄鹿是十分消極的。」
猴鹿大和諧。圖片來源:Noëlle Gunst-Leca
對於為什麼成年雄鹿對此的接受度更高,研究團隊也不太確定,但是他們猜測這可能是因為害羞程度問題。「一般來說,雌鹿和更年輕的雄鹿在有人類觀察的時候非常害羞,而成年雄鹿對我們的存在有相當大的容忍度。」 岡斯特-勒卡說。
並不難想像這種被新發現的行為是怎麼出現的,岡斯特-勒卡說,畢竟這兩個物種相處的時間那麼久。鹿會去吃覓食的獼猴丟下來的食物,而年輕的猴子們也會時不時跳到鹿的背上玩耍。
「在這種社交遊戲中,一些年輕的母猴肯定感受到了某種生殖器刺激。我們將其稱為一種非性行為發展出的副產品。」岡斯特-勒卡說。在2014年看見了一次這種行為後,她的隊伍又觀察到了五隻母猴參與了這種行為,還錄了下來供新研究使用。「如果這種現象擴散了,那麼這可能是一種文化性氛圍的開端,」她說,「但是只有當這種行為得到社會性傳播了才能這麼說。所以未來的研究可以告訴我們,這一群體的這種古怪行為只是一個短期潮流——這是有可能的,又或者是其他事情的開端。」
編譯來源:
Popular Science. Yes, monkeys are having sex with deer. Why would they do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