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熊,你會先想到什麼?
是《熊出沒》裡面的熊大熊二?還是我們萌萌噠的國寶熊貓糰子?
但今天要講的主角,可沒有這麼的可愛。
相反,今天要講到的熊,是會吃人的。
5月17日,在四川錦陽縣發生了一起黑熊襲人的事件,共有三人先後遇害,其中還包括一位孩子的母親。
經過一天一夜的圍捕,這頭熊終於被警方所擊斃,在後期的解剖當中,警方發現熊的體內還殘存著未消化完畢的殘肢。
這新聞,光聽著就讓人出一身冷汗。
這件事情一經報導,立馬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而人們爭議的點無非圍繞著兩個:第一,為什麼黑熊會主動襲擊人?第二,為什麼一定要殺了這頭熊?麻醉後放歸深山不可以麼?
接下來,我們就帶著這兩個問題,好好盤點一下這件事。
一、夜幕降臨、噩夢的開始
5月17日晚上,一位母親帶著自己7歲的兒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沒成想,半道跑出來兩頭黑熊。
在後續爆出的消息當中推斷,這兩頭熊可能是一頭母熊與一隻小熊,在山間覓食的時候不慎來到了路上,而恰好這對母子在這裡路過。
或許是出於保護欲望、亦或只是單純的想要攻擊,其中一頭黑熊對孩子的母親發起了進攻,母親開始奮力抵抗,並大聲的呼喚讓兒子逃走。
母親頑強的抵抗為兒子爭取了寶貴的逃跑時間,但由於天黑、地形比較複雜,小兒子沒能一路跑回村裡,而是找到了一處草叢躲了起來。
在此期間,男孩看著自己的母親被黑熊殘忍的殺害,而他只能躲在草叢當中,捂著嘴不讓自己哭出聲。
待到黑熊離開以後,小男孩才從草叢當中出來,半道碰上了一位放牛的婆婆,而後在婆婆的幫助下返回了村子。
消息很快的傳遍了整個村子,村委會開始自發的組織搜救隊,儘管這位母親生還的可能微乎其微,但只要有一線希望,也要組織隊伍去搜救。
但當這位母親的一位親屬——55歲的蘇某得到這個消息以後,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沒來得及等村裡的搜救隊組織完畢,便獨自上了山去找黑熊「血債血償」。
但在出發後不久,村裡的村民便接到了蘇某的電話,在電話當中,蘇某大聲呼救,而後沒了訊息。
在黑熊這種大型野獸面前,人的力量還是太過於弱小。
但這場慘劇依舊沒有結束,在當晚的搜救中,村裡搜救隊的六隊隊長朱某也遭遇了黑熊的襲擊,不幸遇害。
短短幾個小時內連死三人,一時間,這頭黑熊成為了圍繞在每個人心頭的夢魘。
當地的特警跋涉了幾個小時的山路後,也加入到了搜救行動當中,由持有槍械的特警在前面開路,村民在後面進行引導。
終於,在次日凌晨兩點左右,特警隊員再次遭遇了黑熊,並當場將其擊斃,而後對現場進行了封鎖,繼續搜索另一頭黑熊的下落。
事發以後,這位為保護孩子而喪生的母親的丈夫從外地趕回了村裡,據這位父親說,孩子在目睹了自己母親的死亡以後,變得更加沉默了。
考慮到另一頭黑熊可能會報復性攻擊,當地的政府也準備對山內的村民進行遷居,避免類似案件的再次發生。
這件事到此算是落下了帷幕。
但對於這件事的爭議,其實才剛剛開始。
二、吃人的野獸為什麼一定要殺?
首先就是,黑熊為什麼會主動襲擊人?
隨著文明與時代的發展,人類早已不是幾百萬年前生活在山洞裡的類猿生物了,作為高等智慧生物,人類用智慧創造了現在的地球,馴化了很多的生物。
因此現在大多數能看到的動物,都是生活中乖巧可愛的貓貓狗狗,而對身居在深山老林裡的野獸,幾乎沒有什麼概念。
從圖片上來看,在本次事件當中出現的黑熊應該是亞洲黑熊,因胸前有一圈類似月牙的白毛,又被稱為「月亮熊」。
別光聽著名字可愛,但這種黑熊護起崽子的時候連老虎都打不過它。
作為一頭野獸,黑熊日常的狀態多數為獨居,很少成群結隊的出現。
因此,在本事件中同時出現兩頭熊,大概率可以判斷這是一對母子,而它主動攻擊人的目的,或許正是下意識的在保護自己的幼崽。
聽起來似乎是個挺感人的故事。
因此網上引出了第二個議論點:有必要將這頭熊趕盡殺絕麼?
在討論這件事之前,我們先來講羅翔老師在視頻當中講過的一件事。
熊貓是國寶,這固然沒錯,但是當你餓了十幾天沒吃東西的時候,你碰到了一隻熊貓,然後把它殺掉吃了,這算是違法麼?
儘管在道德上於己於人都會過不去良心那道坎,但在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這種行為也構不成犯法,因為這叫做:緊急避險。
也就是說,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人權永遠是至上的,如今這頭熊已經對村民構成了威脅,因此特警隊員選擇擊斃這頭肇事熊,算得上是合理合法。
早在100年前,日本的北海道便發生過一起駭人聽聞的黑熊吃人事件,先後造成了7人死亡、3人重傷。
在那次事件當中,黑熊儼然將人類列入了自己的食譜當中,頻繁出入村落殺害村民,甚至包括孩子和孕婦。
明尼蘇達大學的生物學家Craig Packer在生物研究中得出結論,野獸的後代會延續母系的食物習慣。
也就是說如果對這頭熊不趕盡殺絕,它的後代也會遺傳吃人的習慣。
因此,在日本的黑熊吃人事件以後,世界各國在面對此類事件時都保持了統一的態度:吃人的野獸一定要殺。
雖然網友們都將目光對準了母熊保護幼崽這件事上,但大多數人好像都忽略了,一個7歲孩子的母親也因保護兒子而失去了生命。
三、和諧共處的大自然
隨著疫情的爆發,世界各地的人民開始窩在了家裡,人類在社會上的活動暫且變得少了,可各種野生動物出鏡的機率卻變得越來越多。
重煥生機的威尼斯河、鴕鳥跑上車道、熊貓在街邊散步......
這種種場景不禁引起人們的思考,人與大自然究竟該保持一種怎樣的距離才是最合適的?
人類是通過了幾百萬年的努力爬上了食物鏈的頂端,但也別忘了,世上不止有人類,各種各樣的生物組建在一起,才是地球本來的模樣。
這次疫情,或許也正是大自然的一次反噬,唯有對世上所有的生物報以一顆敬畏之心,人類才能更加長久的發展下去,創造更多的奇蹟。
作者:江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