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人開季,0勝4負,不算是個意外。他們首發裡,有二年級的克拉克森、新秀年幾乎沒打的蘭德爾、榜眼德安吉洛-拉塞爾。這三個孩子至今打的NBA比賽時間,加起來也沒科比一年打得多。年輕人需要成長嘛。
然而拜倫-斯科特教練在輸給小牛後說了:
「我不覺得我有必要培養年輕人成長。我總是想著贏球。」
所以對掘金一戰,拉塞爾只打了20分鐘,路易斯-威廉士33分鐘;對小牛,拉塞爾27分鐘。這待遇令人費解:德安吉洛-拉塞爾,真是榜眼麼?
哦對了:就在今年七月,斯科特教練說:
「拉塞爾不是魔術師!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一個還沒滿20歲、剛入行的榜眼後衛,這麼說真的合適嗎?
除此而外,其他細節:
——斯科特帶的湖人,很少打擋拆。
——湖人不太給拉塞爾以持球突破的自由。
——防守端很僵硬,比如,明明內線補位無甚默契,卻拒絕加以變化。
大體上,湖人顯得有些古板。全聯盟都流行持球擋拆,他們還在認真規範地打落位單打;全聯盟都在防守端局部施壓摻雜聯防,他們還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的人盯人,以至於對國王之戰,不止一次擋拆三防二都失敗了……最大的疑問在於:
湖人有了蘭德爾、克拉克森和拉塞爾,按正常而言,2015-16季,他們是該拿來犧牲戰績、鍛鍊新人來重建的。但斯科特教練採取的是「當下贏球」模式:不肯給年輕人自由來鍛鍊。這裡諷刺的是:湖人本季至今,年輕人既沒鍛鍊到,可「當下贏球模式」,也沒贏到球。
給湖人的建議其實很簡單:多打些擋拆;給年輕的厄普肖一些機會;替補和首發混編一下,讓路易斯-威廉士、楊、布朗為主題打;保持兩到三名年輕球員在場,給他們每晚起碼30分鐘,給拉塞爾和克拉克森多一些自由,將科比的單打留到24秒最後沒機會時放單挑,更在意化學反應和成長,而非單純的勝利……當然,說來容易,斯科特教練似乎並不想這麼做。就在他說出「我不覺得我有必要培養年輕人成長。我總是想著贏球」時,他又說:
「我不擔心年輕球員們……我希望他們可以在身體和意志上為打比賽做好準備。」
翻譯一下:
「我不會特意給年輕球員機會鍛鍊,因為我要贏球要戰績;但他們也要隨時做好準備;才對得起我的期望。」
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再聯想一下夏天的話:
「拉塞爾不是魔術師!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就在年初,全明星後那段,斯科特教練還說過:
「林書豪毫無疑問是個NBA級別球員。」——他認為這是誇人。
是的,這就是斯科特真正的問題。
他沒弄懂湖人現有的目標——不是贏球,而是培養新人——更重要的是,他習慣對年輕人嚴酷了。
我們可以考慮更深一點。
拜倫-斯科特並不是個差教練。他帶著基德進過總決賽,帶著保羅度過巔峰期。雖然今年湖人防守效率聯盟倒數第一,但他也不是個不會教防守的教練:2001-03這兩年,新澤西網防守都是聯盟第一,2008年,保羅的黃蜂,防守聯盟第七。
但是:在網,他跟基德鬧得不太愉快;在黃蜂,他跟保羅最後也沒太好的結果。2010年之後,在騎士和湖人,他都失敗了。
為什麼呢?
在騎士那年,斯科特被《體育畫報》認為是全聯盟最嚴酷的教練之一。更早些,您如果重看2009年他在黃蜂時的比賽,已經偶爾有「每次叫暫停,隊員們懶洋洋不想靠近他,半聽半不聽」的表現了。他用得好的,都是基特爾斯、大衛-韋斯特、佩賈這些戰術素養高、有些經驗的球員,很少提拔出年輕天才。
「拉塞爾不是魔術師!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斯科特真的很在意魔術師的存在。為什麼呢?因為他跟著魔術師經歷過湖人王朝。1991年夏天魔術師因為HIV退役。1991-92季湖人沒進季後賽。當時,球隊得分後衛拜倫-斯科特在幾個訪談裡,斷續說了下面的話:
「我們以前可以打敗任何球隊,但我們不再卓越了……我跟著球隊,八年裡六次總決賽三個冠軍……現在這支球隊一點都不像魔術師的湖人!……我不想要上全國直播,我只想要贏球!」
你可以想像,他的隊友們聽著這話,心裡是什麼滋味。
是的,這就是拜倫-斯科特。他隨著魔術師完成了NBA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之一,所以他高傲、尊嚴、固執。他懂得籃球該怎麼打,但他習慣高標準嚴要求了。他凡事都用魔術師,用偉大湖人為標準來要求所有人,所以只信任老將,不太容忍錯誤。他不想哄順年輕人,而希望他們自己用表現來爭取出場時間。
這在20世紀80年代是可行的,在2002年是可行的,但這是2015年了。那個魔術師、刺客、伯德、喬丹彼此咬牙切齒,以性命相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這也許便是2010年之後,斯科特教練戰績不佳的原因。給他一批老將,他可以是個稱職的籃球教練,但這個時代要求的是混編輪換、哄好每個球員、根據不同情況發展球隊潛力(換言之,犧牲戰績)。他那種「我們就是要贏球,自己努力吧年輕人」的老式風格,連同魔術師的不朽時代,其實已經過去了。是的,魔術師最後一個總冠軍,距今已經二十七年了。
但斯科特可能還活在他不朽的湖人王朝的記憶中,所以,「拉塞爾不是魔術師!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句話沒有錯,但在2015年,這種執教方式,也許真有些過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