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先於阿蒙森出發,為何斯科特落後一個月到南極點|百家故事

2020-12-03 花點時間看看禪

1868年出生的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是一位極地探險家,被英國人稱為20世紀初探險時代的偉大英雄。1901年第一次前往南極洲的羅斯海探險,發現了島嶼,斯科特把它命名為愛德華七世半島。

1904年風光的回到英國後,一下就成為舉世矚目的大英雄,戀人凱斯琳·布魯斯結婚後,還生下一個兒子,收穫了家庭的斯科特,並沒有停止探險的腳步,內心一直渴望再次踏上南極,徵服極點。

經過籌備,1910年斯科再次啟程,率領探險隊乘「特拉·諾瓦」號向南極進發,發誓要第一個到達南極點,拔得徵服南極點的頭籌,斯科特在日記裡是這樣寫的:

「此次南極探險的主要目的是為大英帝國贏得榮譽和成就。」

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有意對南極極點發起挑戰的,可不止斯科特一人,挪威著名的探險家阿蒙森也對南極極點有意多時。當斯科特在紐西蘭籌集探險資金的時候,阿蒙森給斯科特發來了電報,說他也要向南極進軍。

「請允許我通知您我已經向南極進軍——阿蒙森」

上天似乎不讓斯科特第一個到達南極極點,在斯科特探險的贊助經費出現缺口時,一些隊員建議停止探險行動,但是由於大多數隊員選擇堅持,便沒有放棄。1910年12月9日,「特拉·諾瓦」號進入冰群。隨後發現船身漏水,艱難險阻一直伴隨著斯科特,一路走走停停,1911年1月份,才到達停船的地方。更為嚴重的問題來臨,雪橇壞了,用於拉雪橇的馬,適應不了南極的超低溫,開始長凍瘡。

矮種馬接連倒下,履帶式拖拉機也因為焊錫無法抵禦嚴寒導致注油系統漏油而報廢,在種種困難下,斯科特仍然沒有選擇放棄,選擇堅持前行,雖然斯科特的精神可嘉,但是這些困難還是嚴重影響了斯科特一行的速度。每個人不得不拖著200多磅的雪橇在茫茫的冰原上行走,到達被極點附近時,斯科特確定了最終的衝刺隊伍之後,向南緯90度發起衝刺,斯科特、威爾遜等於1912年1月17日成功到達南極點。

到達時,斯科特們發現了一頂帳篷和一張寫著5人名字的紙條,上面寫道阿蒙森一行於1911年12月14日到達,顯然斯科特追求第一個到達南極極點的願望落空了。

失望和沮喪的斯科特隊伍,於1912年1月18日踏上返程,然而他們卻再也沒有回到自己家裡,把身體永遠的留在了南極,8個月後,救援隊才在南極冰原上找到了斯科特一行的遺體。

在斯科特的睡袋裡發現一本日記和一封信,信中寫道,在零下70多度的嚴寒裡,除了帳篷,沒有任何物資,關於此次探險他並不後悔,他覺得比坐在家裡面的火爐面前不知道要好了多少。之後為了鼓勵斯科特勇於探險的精神,英王追封他為爵士。

總結斯科特失敗徵服南極點失敗的原因並不是不勇敢,而是沒有做好準備工作,沒有對設備設施、南極的環境做好相應的調查,就盲目出動。

反觀阿蒙森這邊,首先是阿蒙森的極地探險經驗比科斯特豐富。曾經,阿蒙森的探險隊在北極圈附近的威廉王島上度過了兩個冬季、馬更些島上生活了一個冬季,知道如何在超低氣溫下生存和需要的物資。

當阿蒙森做好準備之後,胸有成竹的上路,也就不會出現斯科特探險隊所出現的一系列困難,自然就能在斯科特探險隊之前到達,並順利返回。

最後,就跟一個軍事家說的那樣:一個善於準備的人,就是離成功最近的人,當一個人缺乏準備的時候,他就不斷的有很多的差錯,縱然他能力超凡,遇到了很好的機會,他也不一定能保證成功。

相關焦點

  • 南極探險者斯科特|第一意味著勝利,第二也值得銘記
    南極是一個極寒地帶,地面常年被覆蓋在厚厚的冰雪之下,全年平均氣溫在零下25°C左右,最寒冷的季節達到零下56°C,而且多強風,常年幾乎無降水,寒風凜冽空氣乾燥,因此寸草不生,被稱為「白色沙漠」。南極只有兩季,寒季在4到10月份,暖季在11到3月份。在極點附近,寒季為極夜,在暖季則出現極晝現象,而且太陽從來不會直射南極,只是像夕陽斜照一樣,極其短暫地溫暖這個寒冷的地方。
  • 阿蒙森:第一個同時徵服南極和北極的偉大探險家,永遠消失在北極
    1903年(31歲),阿蒙森乘坐小船從大西洋出發,開始探索從格陵蘭島到阿拉斯加的西北航線。出發不久,北冰洋就進入了冬季,面對嚴寒和浮冰,阿蒙森無法前進,只好被迫在海上過冬。等到了第二年夏天,由於氣溫偏低,冰塊沒有融化,考察船無法行動。
  • 比對手早出發兩個月,為何卻晚一個月到達南極點,且永遠沒回來?
    進入20世紀,地球上只剩下最後一個點沒有被人類徵服,這就是南極點。很多隊伍都曾嘗試過,最終以失敗告終。011910年,分別由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帶領的兩支隊伍對這一壯舉展開了競逐。當時,阿蒙森的目標本來是徵戰北極,然而當他聽說北極點被人捷足先登之後,便將目標轉向了地球上最後的處女地——南極,但是他並沒有把改變目標的計劃告訴船上的人,而這時,斯科特已經比他早兩個月出發了。
  • 108年前「偉大的悲劇」,人類首次徵服南極點的悲愴故事
    ,終年被冰雪覆蓋,冰蓋厚度達2000米,海拔高度為2800米;氣候異常惡劣,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8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溫為零下25到30攝氏度;2018年,全球前往南極旅行的人,約有5萬左右,但其中能到達南極點的不到1%;這還是在現代社會,有比較好的後勤保障體系支持下的結果;我們把時間撥回108年前,人類最早登陸南極點的故事
  • 108年前「偉大的悲劇」,人類首次徵服南極點的悲愴故事
    25到30攝氏度;2018年,全球前往南極旅行的人,約有5萬左右,但其中能到達南極點的不到1%;這還是在現代社會,有比較好的後勤保障體系支持下的結果;我們把時間撥回108年前,人類最早登陸南極點的故事,是以一場挑戰賽的模式進行的。
  • 美國建立在南極點的科考站,為什麼以挪威人和英國人的名字命名?
    在各國科考站中,最南的當屬美國在南極點的阿蒙森斯科特站了。阿蒙森斯科特站由何得名?為何美國要把科考站修在南極點呢?除了油田、礦產和佔地球72%的淡水資源外,南極大陸對於天文、材料和生物研究領域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天然實驗室。南極大陸上,最為特殊的位置當屬南極點了,在南極點上,沒有東、西、南之分,無論朝哪個方向,都指向&34;;這裡有半年全是白天,半年全是黑夜。
  • 南極冒險(上),人類首次挑戰登陸南極點
    本來,登陸南極點是斯科特單方面的挑戰;他在南極附近,剛剛開始建站做前期準備的時候,突然收到了阿蒙森發出的一封電報;內容很簡單,就寫著我也要去南極。阿蒙森是挪威人,挪威有近一半的國土都在北極圈以內,所以說阿蒙森天生也算得上是一個圈兒內人士了,圈內人士有優勢啊。
  • 一次沒有回程的南極「死亡之旅」
    紙條的落款是1911年12月14日。原來,他們的競爭對手——挪威人阿蒙森早在一個月之前就到達了南極點。這個心情極度失落的探險隊在斯科特的帶領下,準備於1月18日踏上返程之旅。這與他第一次踏上南極的土地已經過去了12年。
  • 100年前就被「瓜分」的南極,如今中國還有機會嗎?
    ▲阿蒙森與斯科特的探索路線,綠色為斯科特,紅色為阿蒙森斯科特曾經在8年前到過南極,當時他選擇用愛斯基摩犬拉雪橇進行探索,但是在食物極度匱乏的南極,這些狗的食量實在讓人有點頂不住,於是這一次他選擇了大量矮種馬擔負重任。
  • 南極探險失敗之旅為何成史詩之旅
    10月阿蒙森等5人開始向南極極頂發起衝擊——他們乘著由42條愛斯基摩犬拉的4架雪橇,一路上每隔8公裡設一個路標,100公裡建一個小型糧食倉庫。於12月16日到達了南緯90度——地球最南點。1913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出版的「羅阿爾德·阿蒙森1911~1912南極遠徵路線圖」,記錄了這次艱難的遠徵。
  • 《普羅米修斯2》改名 斯科特劇透《銀翼殺手2》
    在距離《異形》首部曲33年之後,斯科特執導了前傳電影《普羅米修斯》(2012),並且目前正在籌備該片的續集。被問起為何時隔這麼多年才重回《異形》系列,斯科特給出的答案是這並非他本人的選擇,而是製片公司的決定——不過他承認自己因為首部曲大獲成功也是其中原因之一,「(製片公司)沒有來找我(拍《異形2》)」,斯科特披露,「我有點不敢相信。不過如果他們找我,我的要價會很高。
  • 點燃我激情的3個地方:戈壁、南極、德雷克海峽
    還有,還有,那個被英雄故事填滿的南極。就有同學在後臺對我說:潤總,注意安全,這些不是旅行,已經是探險了。我在清單上划去了戈壁,下一站:南極。2.南極2012年,1月10日,我從阿根廷的烏斯懷亞登船,出發去南極。
  • 南極為何為沒有和北極一樣成為各國爭奪的領地?
    那麼,為什麼資源豐富的南極地區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發現南極自庫克船長在1775年環繞南極航行之後,南極海域存在著大量海豹的報告極大地刺激了英國和美洲的海豹捕獵者。19世紀的南極成為了南極海豹的墳墓,南極漁業資源率先成為被掠奪的對象。
  • 斯科特回應和孫楊爭議
    7月23日,在光州世錦賽上又發生了爭議性一幕。在男子200米自由式決賽後,並列獲得銅牌的英國選手鄧肯·斯科特在頒獎典禮上拒絕與獲得冠軍的孫楊握手以及合影。在頒獎過程中,孫楊憤怒地將拳頭揮向他,並大聲怒吼。在頒獎結束後,運動員退場的路上,孫楊又再次轉身過去向這位英國小將說道:「You lost!I win!」
  • 王文:站在南極點上,才覺得中國人來得太晚了
    一個真實故事發生在1960年10月10日,日本的南極科考站「昭和」有一位叫「福島」的研究人員,在走出基地餵狗時突遇35米/秒的暴風,瞬間沒有蹤影,直至七年後,科考人員在距站區4公裡外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屍體。南極許多地方年降水量近乎零,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還乾燥,是名符其實的「白色荒漠」,紫外線與反色光極其強烈,在戶外幾乎無法在不戴墨鏡的情況下睜開眼睛。
  • 南極地下建有外星人基地?美前工程師爆料奇遇,被神秘人「禁談」
    布萊恩S所在的運輸隊,負責的任務是給美國在南極點的另一個科考站(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Amundsen-Scott)運輸物資,這是距離南極點最近的科考站,同時也是最神秘的科考站,因為它的位置是保密的。直到他們接到了一個突如其來的緊急任務之後,布萊恩S和戰友們才意識到一切沒有那麼簡單。1995年12月的一天,布萊恩S所在的運輸隊接到了一個緊急任務,需要運送一位嚴重傷員前往澳大利亞的戴維斯科考站進行治療, 由於時間緊急,布萊恩S的運輸隊在到達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之後,沒有像往常一樣報備飛行路線就匆忙啟程。
  • 美國前工程師爆料,南極執行任務的意外經歷
    布萊恩S和隊員們隸屬於全世界最大的南極科考站(美國)---麥克默多站(McMurdo Station),外界傳聞美國在這個著名的南極科考站進行各種各樣的研究,其中就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神秘項目。布萊恩S所在的運輸隊,負責的任務是給美國在南極點的另一個科考站(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Amundsen-Scott)運輸物資,這是距離南極點最近的科考站,同時也是最神秘的科考站,因為它的位置是保密的。
  • 斯科特.H.楊:MIT 課程挑戰者
    在2011年10月1日到2012年9月26日這近一年的時間裡,斯科特.楊全職攻讀 MIT 的計算機科學課程。在剛開始的幾個月裡,他每周學習六天(周六除外),每天從 6am 學習到 6pm,平均每周用在挑戰 MIT 計算機課程的時間大約是 60 個小時。後來隨著效率的逐漸提高,以及通過了一些課程和考試後,才將每周花費在學習的時候壓縮至 30 到 40 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