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程志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770篇原創文章
前些天的文章《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中提到,
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需要冰鎬和安全繩才能攀登的崗什卡雪山;是人類可以徒步登頂的最高峰吉力馬札羅;是站在那裡1秒環遊世界、望向哪裡都是南的北極點。還有,還有,那個被英雄故事填滿的南極。
就有同學在後臺對我說:
潤總,注意安全,這些不是旅行,已經是探險了。
特別感謝同學的好意,我這不是自虐,我是把這些活動當做一種訓練:訓練你的一種明知特別困難,卻還是一定要做到的決心。
為什麼訓練這個?
因為在我們創業過程中,是一個困難接著一個困難,一個沒想到接著一個沒想到。
競爭中輸了一仗,你可以說是因為我們沒有原子彈,也可以說我們沒有對手殘暴,但我們堅守了價值觀。
但是,但是。
我們創業,我們的工作,不就是在沒有原子彈並堅守價值觀的情況下,還要成功嗎?
所以,你一定要具備這種「即使明知特別困難,也一定要做到」的決心。
你才能挺過去,迎來你的春天。
今天,我就鬥膽以我為例,說說這些旅行給我的訓練,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1.戈壁
2009年2月。南京。喜來登酒店。
這是我加入微軟的第十年,我已經習慣了這種白天不斷交流,晚上寫信回信,到處出差的生活。
像很多公司白領一樣,我不清楚我是盼望白天,還是渴望夜晚。
連續更換著酒店,十年如一日。
我來到早餐廳與汪治會和,一起吃早餐。
現在已經無法回憶我們因何聊起了他的戈壁挑戰經歷。
但是他的一句話,現在仍然歷歷在目。
他說,
我走完戈壁,掉了三個腳趾甲蓋。
我一激靈,來了精神,追問他是怎麼掉的。
他就給我講了他那次戈壁挑戰經歷,
如何4天走140公裡;如何把衛生巾墊在鞋裡;如何排隊讓護士挑破大大的水泡;最終指甲蓋又是如何掉落;......
原來指甲蓋是這麼掉的。
平常怎麼有這麼好的機會,戈壁這個地方,得去。
為什麼?
4天、140公裡,對我來說,完成這個事,還真有點難,值得嘗試。
— —
於是,2009年,5月,我走完了戈壁。
這是一次修行,我艱難地走完全程,整個過程稀裡譁啦,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點擊回顧】。
而且,很不幸,即使我做了充足的準備,那次活動,我還是受傷了。
為什麼受傷?
那是戈壁挑戰賽的第2天,沙漠中氣候突變,能見度很低,舉目無人。
辨別方向只能靠GPS和對講機,否則有迷路危險。
恰好那天,我遇到了一個女生,沒帶GPS和對講機。
她......這膽子也太大了。
我只好陪著她一起走。走著走著,她說走累了。我嚇壞了,想,我可真的背不動你啊。
結果她悠悠地說,
要不我們跑兩步吧。
啥?走累了就跑兩步,這...這能行嗎?
見我疑惑,她很耐心給我解釋,說跑步、走路用的肌群不一樣等等。
說服了我。
於是陪著她,跑跑走走,完成了第二天。
第三天開始我就完全不好了。。。
後來,後來,我才知道,那個我陪著她跑跑走走的女生,是女子組第一名。。。
沒想到,沒想到。
真正比徒步能力,我才是那個需要幫助的人。
是不是特別像創業,一個困難接著一個困難,一個沒想到接一個沒想到。
最後,還好,還好,我拖著一條傷腿,還是完成了那次徒步。
我做到了。
而且是在我有了失誤,把難度係數從艱難提升為地獄模式之後。
跨過終點那一瞬間,你就像完全跨出了自己,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醍醐灌頂。
這種訓練「自己明知特別困難,還是一定要做到」的活動開啟後,就無法停止。
我在清單上划去了戈壁,下一站:南極。
2.南極
2012年,1月10日,我從阿根廷的烏斯懷亞登船,出發去南極。
去完成又一件對我來說很困難,但是逼著自己一定要做到的事。
南極,這個地球最南端的陸地,四季都是冬天,只有寒冷與更寒冷的區別。
這裡測到過自然界最冷的溫度:零下89.5度。
南極,也是這個世界上風最大的地方。
12級颱風是33米/秒。南極有時的風速可以達到100米每秒。
一位日本科學家走出營地餵狗,大風把他吹走,他的屍體最後在4-5公裡之外的地方找到。
當我把去南極的想法說給朋友們。
甚至有朋友語重心長的對我說,
你要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
但我還是決定要去。
在網上買了一張去南極的船票。就是這張從阿根廷登船出發的船票。
— —
登船之後,登船的旅客開始互相聊天。
這艘船一共有99個人,來自14個國家。
我講,
我為什麼要去南極; 我是如何買票的; 我為了拿到阿根廷的籤證,是如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組了一個「一個人的旅行團」;....
我覺得我已經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難,算是滿離奇的經歷了。
但這也只是我覺得。
比如,船上有個來自舊金山(San Francisco)美國小夥。他覺得工作太無聊了,於是決定去旅行。
去哪兒呢?
於是就蒙著眼在地圖上隨便一指,發現竟然指到是南極。
沒辦法。
他就用他的所有積蓄買了一張機票飛到了烏斯懷亞。
全部積蓄只夠烏斯懷亞,那怎麼辦,比辦不了籤證刺激多了。
他於是又不得不在烏斯懷亞做起他覺得無聊的工作。
慢慢攢錢買船票。
全價票是買不起的,他只能搶「最後一分鐘船票」。
什麼是「最後一分鐘船票」?
就是一艘船,總歸有各種原因,有人沒趕上乘船,所以就會把這樣的票打折,拿出來便宜賣掉。
這個美國小夥,最終搶到了「最後一分鐘船票」。
順便說一句,據說這兩年因為去南極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這「最後一分鐘船票」價格也很高了。
於是這個美國小夥順利登船。
然後呢?
沒想到啊沒想到。
他很快就跟一個澳大利亞小姑娘走到了一起。
我突然之間覺得這很像某一部電影的場景,於是趕快去檢查,是不是有足夠的救生艇。
3.德雷克海峽
如果你問坐船去南極的人,最困難的是什麼?
很多人估計都會說,那就是穿越德雷克海峽。
如何難?
我們聽聽他的名字吧:「殺人西風帶」、「暴風走廊」、「魔鬼海峽」,「死亡走廊」。
還能再艱險些嗎?
事先我就充分認識到德雷克海峽的艱險。我不暈飛機,也不暈車,所以估計自己不大會暈船。
但以防萬一,還是事先買了一些從日本代購的暈船藥,據說效果很好。
如果你問我德雷克什麼感覺?
天旋地轉、五味翻騰。
暈的天旋地轉,吐得五味翻騰。
這時,我意識到,我當初所謂「充分認識到的艱險」是遠遠不夠的。
你可能會說,你不是帶很厲害的暈船藥了嘛。
是的。這個藥效絕對沒得說。
那為什麼還這麼暈?
沒想到啊沒想到,暈船藥應該提前吃好。
可怕的德雷克海峽。
吐累了,我就躺在床上一動不動,想著那些激勵我來南極的英雄。
斯科特、阿蒙森、沙克爾頓,我們前面文章已經詳細介紹過。【點擊回顧】
和他們遭遇的相比,暈船算的了什麼。
斯科特、阿蒙森的兩家創業公司,目標直指南極點。
兩個團隊出發的時間差不多,斯科特團隊人數還更多,可最終還是比阿蒙森團隊晚到了一個多月。
這意味著,阿蒙森團隊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到達南極的團隊會被永載史冊。
而斯科特團隊晚了一個月不但沒有了榮耀,也導致回去的路上天氣非常差,最終遇難。
他們都是英雄。
大本營團隊找到斯科特屍體的時候,他的身邊還有用於科研的巖石標本和各種資料。
這些資料為後來南極地質學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斯科特,永遠消失在了南極。
最後的話
相信你聽完這個故事後,可能會有很多感悟。
很多人說是市場環境不好,疫情來了,沒法做生意,冬天來了。
但南極對我們來說,哪天不是冬天?
我們創業,不就是在沒有原子彈還要堅守價值觀的情況下,必須成功嗎?
所以,祝你具備這種即使明知特別困難,也一定要做到的決心。
只有,這樣你才能挺過去,熬過整個冬天,那你將像阿蒙森團隊一樣,擁有整個世界的春天。
— —
最後,感謝戈壁、南極、北極、吉力馬札羅、崗什卡雪山等等這些挑戰,這些明知對我來說其實特別困難,但我還最終還是完成了的挑戰。
謝謝。
這時,有可能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會說羨慕我,說自己已經缺少了這種激情。
我想對你說:有時候你會覺得喪失了激情,我知道,那是一個夢想燒盡了。
點燃它,去挑戰吧。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