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極的難度: 去南極一點兒也不難,甚至比東南亞各國自由行都簡單,可以算是歷次出國旅行中最簡單的一次,簡單到不用做攻略、不用設計行程、不用訂酒店、不用尋找美食……只要買好機票船票,上船之後,衣食住行一切均包含在船票裡,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每天吃飯、睡覺和拍照。
「最後一分鐘」船票: 阿根廷不僅可以憑美籤申請電子籤(AVE),而且還可以辦理10年有效期的旅遊籤,再加上網上有很多專門做「最後一分鐘」船票的代理,因此只要手裡有阿根廷10年旅遊籤,就可以坐在家裡刷最後一分鐘船票,船票有了,說走就走。需要注意的是買到最後一分鐘船票的旅客,需要和船公司籤訂價格保密協議,在船上是不能和其他客人討論並公布這一船票價格的,否則需要補齊和正常票價之間的差價。保密協議的有效期一般到下船日。去南極的籤證: 南極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因此遊客無需籤證,但需要辦理出發地點所在國家的籤證,例如從烏斯懷亞出發需要辦理阿根廷籤證,從蓬塔阿雷納斯出發,需要辦理智利籤證。目前智利憑剩餘有效期6個月以上的美籤免籤,阿根廷憑剩餘有效期3個月以上的美籤可以申請AVE電子籤,AVE申請的正常審批時間一般在10-15個工作日,但南極旅遊旺季時,審批時間一般會嚴重拖延。目前阿根廷貼紙籤證申請流程已大大簡化,我從預約到準備材料到面試到拿到籤證,僅僅用了一周時間。所以有意去南極,並且想買「最後一分鐘」船票去南極的小夥伴們,可以先辦一個阿根廷旅遊貼紙籤,有效期默認給10年,有「最後一分鐘」船票的時候,可以說走就走。
南極的氣溫: 南極旅遊季一般是南極的夏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其他時間是沒有南極遊輪的。12月下旬是南極的夏天,遊輪抵達的南極區域,最低溫度也不過零下 5℃左右,和北京的冬天氣溫差不多。所以,如果只是參加常規的南極遊輪,而不是飛往南極點的「土豪遊」,那麼在衣服厚薄程度上,就按照北京冬天戶外,加上帽子、圍巾、手套(這三樣主要用途也是防風)來準備即可。在穿戴上,最重要的是防風和防水。因為登陸並不是從遊輪上直接下到岸邊,任何遊輪都不能停靠南極地區的岸邊,離岸邊最近也在500米開外,因此登陸需要乘坐衝鋒艇前往,而這一段風會很大。 遊輪日程的選擇: 常規的南極行程一般分為7-10天的半島、14 天左右的半島+極圈、20天左右的三島、23-25天的三島+半島+極圈幾種。注意這些天數,並不是實際在南極的天數,而是旅行社、船公司做廣告時的天數,所以需要換算成實際在南極遊覽的天數。換算方法是:第一天傍晚上船-1,最後一天早晨下船-1,穿越德雷克海峽單程-2,烏斯懷亞-馬爾維納斯群島海上航行單程-1,馬島-南喬治亞島海上航行單程-2, 南喬治亞島-南極半島海上航行單程-2。以10天的南極半島行程為例,往返都穿越德雷克海峽,實際遊覽天數是10-1(上船日)-1(下船日)-2(德雷克海峽)×2=4 天 ;再以我這次行程為例,實際遊覽天數是 23-2(上船、下船日)-1(烏斯懷亞 - 馬島)-2(馬島 - 南喬)-2(南喬 - 半島)-2(德雷克海峽)=14天。個別船公司在天數上不計往返德雷克海峽的時間,在選擇時一定問清楚。
南極遊輪大小的選擇: 一般來說船越小,登陸次數越多,每次登陸停留時間也越長,100人以內的小船,每次都可以保證一批登陸(南極相關法規規定,每次登陸人數不能超過100人,500人以上的大船禁止在南極任何區域登陸),但小船的缺點是穿越德雷克海峽晃得厲害,100-200人的中型船,一般可以分兩批登陸,一批登陸時,另一批進行海上巡遊。我這次乘坐的就是載客200人的中型船,最終船上乘客在160人左右,所以每次登陸都是分兩批進行,這樣和一批登陸的小船相比,岸上停留時間少了近一半兒,每次登陸時間在1.5-2小時之間,但個人感覺這個時間足夠,足以拍攝到所有想拍的動物,走遍所有本次登陸計劃好的線路。
乘坐南極遊輪的裝備: 單反+長焦鏡頭(離南極動物的法定距離是不小於5米)、暈船藥(船上一般免費提供,但有備無患)、防曬霜(南極地區晴天時紫外線異常強烈)、墨鏡(避免雪盲)、電腦+移動硬碟(在船上無聊時整理照片)、暖寶寶或熱帖(風大時避免相機、手機歇菜)、相機或手機防水套、泳衣泳褲(一般船上會安排一次南極冰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