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南極大陸是世界上人類發現最晚的大陸,至今為止也沒有人居住。因為這個地方常年溫度在零下60℃以下,這片大陸上還時長有高達12級的暴風雪出現,因為它位於地球的最南端,特殊的地理原因和氣候原因造成了這個大陸並不適合人類居住。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但就在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大陸上空,卻出現了一個臭氧空洞,影響了地球上的整個生態圈。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的地球外表有著大氣層包圍著地球,而臭氧層是大氣層中平流層臭氧濃度比較高的部分。它的存在有效的防止了紫外線大量攝入地面,對地球上的萬物包括人類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護作用。如果沒有臭氧層,那麼太陽光中的高強度紫外線就會直接照射到人類和動植物的身上,從而對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帶來非常糟糕的影響。可以說臭氧層是萬物生存在地球上不可缺少的一個保護層。
科學家首次發現臭氧空洞的時候是在1984年,一位英國科學家在南極上空發現了臭氧層空洞,它出現的原因一方面是人類社會活動原因產生的含氯化合物進入大氣層破環了大氣中的臭氧,還有一方面是因為太陽活動周期原因,也有一些別的自然原因。但不論是什麼原因它的出現對我們地球上的生態圈來說都是不好的,因為大氣中的臭氧每減少1%,透過臭氧層照射到地面的太陽光紫外線就會增加2%,人類患上皮膚癌的機率就增加3%,還會增加白內障的患病率,人體免疫系統下降等等。對人類的影響也會同樣影響到別的一些生物,並且也都是相當嚴重的,因為超強紫外線對生物細胞具有很強的殺傷力。臭氧空洞的危害對地球上生物圈中的生態系統和各種生物來說都是無法避免的。
從南極上空的第一個臭氧層被發現到現在為止,臭氧空洞一直都呈現出擴張的趨勢越來越糟糕,在北極上空也出現了面積相當於南極臭氧空洞三分之一的北極臭氧空洞,而在我們中國被稱為世界上「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則是出現了大氣層中的第三個臭氧空洞。雖然根據衛星觀測傳來的數據顯示南極臭氧空洞在逐年縮小,但是並不代表其中的臭氧濃度正在恢復,世界各國對此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造成臭氧空洞出現的自然現象雖然人類沒有辦法,但是人為因素是可以控制的。人類製造的化學品中的氯元素是導致臭氧層形成空洞的罪魁禍首,所以從科學家意識到臭氧空洞對地球生態的嚴重危害性之後,許多國家就已經對人類社會中需要用到氟利昂的活動採取管制措施,也在研究開發可以替代氟利昂的含氟替代物。目前我們日常生活經常用到的帶有消耗臭氧層的產品主要有冰箱、空調等,不過隨著綠色冰箱的出現和廣泛使用,和人們逐漸提高起來的意識,人為原因可以破壞臭氧層的物質也逐漸減少。
希望大氣中的臭氧空洞可以在人類的重視行為下得到恢復,不過目前來看還比較緩慢,需要我們所有人類共同自覺性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