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二平
2014年一部兒童繪本《極地重生——沙克爾頓南極史詩之旅》登上《紐約時報十佳兒童圖書》「十佳」榜,此後,又登上英國圖書聯合會童書獎,再登凱特格林納威獎,連獲十個圖書獎。2016年,它又衝擊「深圳十大童書獎」。不過,我在這裡不是要推薦這本已被世界圖書大獎看中的好書,而是想藉此推介書中的主人公,被探險界譽為「世間最偉大的領導者」的沙克爾頓。今年恰好是沙克爾頓探險隊極地重生100周年。
南極大陸的古老夢想
至庫克船長三次太平洋探險(1768~1780)之後,世界的大航海或大發現之旅,在海洋層面上,基本結束了。但遠古的那個傳說——「未知南方大陸」(澳大利亞後來被英國人弗來德斯命名為「南方大陸」),仍沒有得到解答。
地理學家和航海家描繪完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海岸圖之後,越發想知道更南邊冰封南極圈裡是個啥樣子。進入19世紀,各國航海探險的科學目的已經大於以往對「未知土地」的佔領。南極極地探索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
最先嘗試描繪南極大陸的是美國的查爾斯·威爾克斯中校,從1839年到1843年,他對南極海域進行了多次探險。1841年初,威爾克斯勘察了位於今天的東經160度到100度之間(澳大利亞正南方)2414公裡的南極海岸線,並繪出了這一地區的海岸線圖。威爾克斯不僅確定了海岸線的長度,還確認了南極存在陸地的事實。這是第一次使用「南極大陸」稱謂的南極地圖。
遺憾的是威爾克斯發現南極大陸的事實長期受到質疑,直到20世紀40至50年代,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科學家先後到達南極上空進行航空勘測後,威爾克斯南極大陸地圖,最終得到了它應有的榮譽。這一新聞登上《紐約時報》頭條。後來,人們將澳大利亞正南方所對著的那塊冰蓋覆蓋的南極大陸,命名為「威爾克斯地」。
地理學者通常講南極大陸是最後一塊被畫上地圖的地方。所以,威爾克斯南極大陸地圖,也是向古代南極探險家致敬的地圖。
英國與挪威角逐南極點
南極大陸的完整描繪是在20世紀。1910年,英國與挪威的探險家,幾乎同時向南極點發起了挑戰。
1911年9月挪威探險家羅阿爾德·阿蒙森帶領探險隊向南極大陸進發。10月阿蒙森等5人開始向南極極頂發起衝擊——他們乘著由42條愛斯基摩犬拉的4架雪橇,一路上每隔8公裡設一個路標,100公裡建一個小型糧食倉庫。於12月16日到達了南緯90度——地球最南點。1913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出版的「羅阿爾德·阿蒙森1911~1912南極遠徵路線圖」,記錄了這次艱難的遠徵。
從1901年開始,英國海軍上校斯科特就開始衝擊南極點,1910年他再次向南極點進發,但都沒有成功。1911年9月斯科特第三次衝擊南極點,並於1912年1月18日,抵達了南極點。但是在極點他發現了競爭對手阿蒙森在一個月前已經到過這裡的印記,他們非常失望地踏上了歸程。
更為不幸的是,英國不僅沒有搶到第一,斯科特探險隊最後被冰雪困在返回途中……一年之後,人們在斯科特遺體旁發現了他寫給妻子的信。信是分幾天寫成的。開頭他還樂觀地說,「身體很好,充滿活力」。隨後,告訴妻子「這裡極冷,是零下70多華氏度。幾乎無法寫字。除了避寒的帳篷,我們已一無所有……你知道我很愛你。但是,最糟糕的是我無法再見到你——這不可避免,我只能面對」。隨著處境的惡化,信裡開始談論身後的事,最後,他談到了年僅3歲的兒子,「我無法成為一個好丈夫了,但我將是你們美好的回憶。我們的孩子會為他的出身感到自豪。」這封遺書寫於1912年3月,收信人是「我的寡婦」。
斯科特死在了南極,但英國人探索南極的行動並未停下來。
沙克爾頓欲創造橫穿南極的紀錄
挪威人阿蒙森於1911年12月16日到達地球最南點的消息,不僅令斯科特失望,同時,也讓另一位探險家,不得不改變方向,他就是沙克爾頓。他只好將創造首個到達南極點的紀錄,改為創造首次穿越南極大陸的紀錄。
沙克爾頓1874年出生在愛爾蘭,在12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他從小愛動,16歲即離開學校,成為一名海員。1901年到1904年,沙克爾頓隨從著名探險家斯科特和醫生威爾遜開始第一次南極探險,因在南極內陸都出現了壞血病症狀,最後不得不返回。1907年他親自組織並帶隊,開始第二次南極探險,那一次,沙克爾頓最終將英國皇后贈的國旗插在了南緯88度23分,此地距南極只有180公裡了。這次探險歸國後,沙克爾頓被授予爵士稱號。
1914年是沙克爾頓第三次南極探險,他依家族格言:堅毅制勝,將探險船命名為「堅毅號」。這次探險公開徵招隊員,報名者竟達5000人之多,最後有27人成為沙克爾頓的探險夥伴,每人的名字都寫入了歷史,連隨行的雪橇狗也都起了名字,並記錄在案。
1914年8月8日,堅毅號離開倫敦,駛往布宜諾斯艾利斯,12月5日,離開南喬治亞島,1915年的1月到達南極邊緣的威德爾海,隨後身陷冰川之中,隨冰川漂移10個月。10月27日,這艘起航前曾做過最完美加固的船體,還是被巨大的浮冰擠得粉碎,沉入冰冷的海底。棄船的沙克爾頓和船員們只能在零下57℃的浮冰上生活。此後的6個月裡,隨著氣候的變化,這塊巨大的浮冰不斷碎裂,到了1916年4月9日,浮冰徹底碎裂了。沙克爾頓率領船員乘3艘殘存的艘救生船,在冰海中漂了7晝夜之後,登上了荒無人煙的象島,此時,據探險隊出發已過去497天。
為了尋找救援,沙克爾頓挑選了5名最強壯的船員乘上最大的救生艇,向東南偏東橫渡。他們在氣候極端惡劣的海上持續了16天,划行了約1300公裡,憑藉航海經驗和運氣,終於抵達了來時曾駐足過的南喬治亞島。隨後,他們又翻越南喬治亞山脈,去尋找捕鯨站以尋求幫助。1916年5月20日下午,沙克爾頓走到最近的一個捕鯨站。3天後,他們登上了一艘捕鯨船,返身解救圍困在象島上的同伴。8月30日,沙克爾頓終於找到了一條從浮冰上穿過的路,在象島找到了留守於此的22個同伴,全都從南極被救回來。後來,探險隊員們都稱他為「世間最偉大的領導者」。
雖然,沙克爾頓未能創建人類橫穿南極大陸的紀錄,但堅毅號全部探險隊員能從冰海中死裡逃生,這仍然是歷史探險史上一個了不起的,值得百年頌揚的「紀錄」。
沙克爾頓長眠南喬治亞島
沙克爾頓躲過了一次劫難,但像許多探險家一樣,最終倒在了探險的路上。
1921年,沙克爾頓又進行了一次極地探險,此次探險的目標是環遊南極洲以繪製其海岸線圖。1921年9月18日沙克爾頓的探險船探索號離開英國,於1922年1月4日到達南喬治亞島,1月5日凌晨,沙克爾頓因心臟病發作去世。應他妻子的要求,他被安葬在南喬治亞島上。今天,這裡已成為進入南極旅行和探險的人要拜謁的一個重要「碼頭」。
南極最終被證明確有一塊大陸,兌現了古代希臘人關於「南方大陸」的臆想,但這裡與古希臘人的想像不一樣,南極大陸只有歐亞大陸面積的1/4,這裡不僅不熱,而且極其寒冷,大陸的95%的面積,被平均厚達2200米的冰蓋所覆蓋,這個現實會讓古人的臆想極度失落,但對於後人,它又是上天賜給人類的最後一塊淨土。
(插圖選自威廉·格利爾《極地重生——沙克爾頓南極史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