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關古道,嶺南第一關

2020-12-04 瀟湘晨報

位於粵北的南雄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梅關古道,這裡是賞梅的好地方,步移景換,步步沁心。而蜚聲海內外的珠璣古巷呈現悠久博大的祠堂文化,浸潤其中,可了解廣府文化的來龍去脈。

圖說:梅關古道 來源:網絡

古道梅花 南枝落北枝開

梅關古道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相傳由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這裡是南北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嶺南第一關」。古道因梅花聞名,每年花期,古道兩旁紅梅、白梅、綠梅、臘梅次第盛開,花海如潮,穿行其間暗香盈袖。因為地跨兩省,這裡的梅花還有南枝落、北枝開的景象,有時是看到廣東這邊的梅花謝了,卻發現江西一側的梅花正在綻放。在梅嶺山巔,登上建於宋代磚石結構的關樓,可將古道蒼翠盡收眼底。關樓設計的關門重疊數層,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珠璣古巷 廣府百姓探源

珠璣巷有三街四巷,即珠璣街、棋盤街、馬仔街,洙泗巷、黃茅巷、鐵爐巷、臘巷。現有盧、王、林、何、謝、曾、黃等159個姓氏的後人居住於此。這些南遷族群的文化和生活的融合,對日後珠三角地區的發展與文化有深遠的影響,因此珠璣巷被視為廣府文化的根源地,每年有許多海外華裔來此尋根問祖。穿行在小巷,古色古香、風格各異的姓氏祠堂比鄰而居,琉璃瓦、青磚牆,精美的畫壁、曲折蜿蜒的亭臺樓榭散發著悠悠古韻,帶你穿越古今,感受那逝去的故事,獲得一份安祥與寧靜。

三影塔 一塔成三影

位於南雄市永康路的三影塔,是目前廣東省僅存的北宋早期磚塔。據說,該塔能在延祥寺光滑如鏡的寺壁上反射出三個塔影,一影朝上,兩影倒懸,故改名為「三影塔」。三影塔的塔身每層都伸出飛簷和欄杆,每個簷角的梁頭下都懸掛一隻銅鐘,全塔共掛48個銅鐘,每條簷脊的端部各蹲伏一隻醬紅色的陶貔貅,寄以祛災託福之意。

新民晚報記者 唐敏 沈琦華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廣東省南雄市旅遊攻略之南雄梅關古道
    回到話題,今天小編帶你們去雲遊韶關,重走梅關古道。不出省就想看景的廣東人你們可以準備起來了。梅關古道送子井韶關南雄,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嶺南南麓,北邊與江西省接壤,有中國「恐龍之鄉」、「銀杏之鄉」、「姓氏文化名都」等美名。市內特色旅遊景點頗多,有梅關古道、磯珠古巷、古銀杏群等。當地特產有板鴨、銀杏、嶺南鵝王等。
  • 韶關南雄梅關古道有這樣一個歷史?
    南雄市在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贛南地區,自古以來是嶺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粵贛邊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稱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衝、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全市總面積2326.18平方公裡,1個街道、1個園區、17個鎮,239個村(居)委會,戶籍人口48.59萬。南雄市還是廣東省「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歷史文化名城」、「林業生態縣」。
  • 黃藹北作品——老南安梅關
    老南安梅關 梅關,站立在大庾嶺橫浦關,已然站立了二千二百二十二年了。西漢的風雲,目睹了庾勝將軍在橫浦關的頑強戍守,橫浦關寒冬凌風不凋的梅花,將梅鋗大將的形象給鐫刻在巍峨的關樓上。
  • 《牡丹亭》中「望斷梅關」,四百年後夢回梅關
    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嶺南名相張九齡上書朝廷,稱大庾嶺古道「嶺東路廢,人苦峻極」,請求新開大庾嶺路,得到唐玄宗允準。 工程耗時一年多,一條寬達一丈、長數十裡的梅關新路——也就是如今的梅關古道——呈現在世人面前。
  • 梅關古道+梅花+小鄉村,寒冬時粵北遊玩三部曲,城市人喜愛!
    這次阿鍾計劃去韶關的目的只有兩個:一是到古道賞梅,追尋古代的絲綢之路的蹤跡;二是寒冬時節在曾經住過的小客棧裡重溫閒情的時光,再一次回味探尋客棧所在的小村。阿鍾從廣州駕車出發,行駛將近5個小時,到達了梅關古道入口。梅關古道在韶關市的南雄的梅嶺,與江西接壤。從南雄到江西大餘縣的客車會經過梅關古道,沒有駕車的遊客可以考慮到南雄,再轉乘客車。
  • 南嶺:古道之下,群峰之上
    至於梅關,那是位於梅嶺隘口的一道關塞;而梅關古道,就是梅關扼守的那條延伸於梅嶺山間,溝通了大餘和南雄的崎嶇山路。那個寒冷的清晨,當我順著不算太陡的片石砌就的古道一步步地爬上位於兩山埡口的梅關時,突然想起五百多年前,一位高鼻深目的義大利人,也像我這樣喘著粗氣由南向北爬上了梅嶺。他就是天主教傳教士兼漢學家利瑪竇。在埡口,利瑪竇看到了一座建在絕壁上的關樓。
  • 贛州大餘梅關景區行走簡記
    古驛道入口 我的大學室友是大餘人,在大學期間,多次聽他說到梅關古道 還未到達梅關,卻有一片在建的廣場之上,大片梅林映入眼帘,梅花盛開,香氣撲鼻,美不勝收!這個時候才覺得,只有一部單眼相機才能拍下她們的美!
  • 廣東這條古道穿越南嶺,曾是海陸絲綢之路,但修建竟是為了……
    五嶺之一的騎田嶺,古稱「騎田嶺道」,是古代嶺南北上中原的「五嶺道」之一。騎田嶺南接廣東的路段西京路,後人稱「西京古道」。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廣東這條古道穿越南嶺,曾是海陸絲綢之路,但修建竟是為了......「西京古道」也叫西京路,因歷史悠久堪稱古京城通往嶺南地區的「高速公路」而得名。西京古驛道是中原文化進入嶺南的最早古驛道,有史記載以來嶺南通往京城的最早、最長的一條古道。
  • 2021年1月1日起,珠璣古巷、梅關古道景區對全國這類人免票!
    為感恩和回饋人民警察對廣大人民的辛勤付出與無私奉獻,珠璣古巷、梅關古道景區率先推出對全國警察實施免門票政策!免費時間:2021年1月1日起免票對象:全國公安民警(隨行直系親屬限四名,憑戶口本及身份證登記辦理)參與方式:需到珠璣古巷客服中心或梅關古道景區售票窗口出示本人有效證件(人民警察證、身份證或與人民警察工作相關的其他資格證件)登記辦理來源:南雄市旅遊公司新一輪冷空氣來襲,韶關掛冰啦!還有這些禦寒溫泉最適合現在去~拍拖聖地!連樹都成雙成對了,你還在單著嗎?
  • 廣府人祖居地上演《牡丹亭》 尋夢古梅關
    「《牡丹亭》與湯顯祖的嶺南之行密切相關,而韶關、南雄及梅嶺是《牡丹亭》創作的重要觸發點。」中山大學古文獻所、非遺中心兼職研究員周松芳稱。  中共韶關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啟宇稱,戲劇《牡丹亭》的創作與湯顯祖貶謫嶺南之旅,特別是與他行經的南雄和梅關密切相關,再加上目前已發現的與《牡丹亭》故事直接相關的《杜麗娘慕色還魂》《杜麗娘記》等幾種古代文獻資料,都指向「宋光宗間廣東南雄府」。因此,說韶關南雄是《牡丹亭》的「故事現場」並不過分。
  • 由一首《定風波》,尋覓蘇軾的嶺南足跡!
    蘇軾是1094年8月下旬從梅關古道進入廣東的,這一年他57歲,當時的嶺南開發程度還不高,很多地方走陸路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主要還是以水路為主,到達惠州大概用了40多天,路線大致是
  • 望斷梅關,夢回韶關——《牡丹亭》與南雄和韶關的歷史文化淵源
    一早起來,臉都不洗,妝都不畫,卻情深款款、如醉似痴地南望梅關,而且是「望斷」梅關——梅關之南是南雄,南雄過來是韶關(南雄今屬韶關市,過去並為二州),那她與南雄與韶關有什麼關係?湯顯祖這麼創作,又與南雄與韶關有什麼淵源?
  • 南嶺之魂:承載太多歷史和文化的三條古道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南嶺五嶺作為天然屏障, 阻礙了嶺南地區與中原的交通與經濟聯繫,使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遠不及中原地區,嶺南也因此被人稱為「蠻夷之地」。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逐漸在嶺間開闢了通道,嶺北與嶺南的交往才頻繁起來。據歷史古籍記載和實地考察,嶺南與中原地區的交流通道最主要有3條古道:分別是大庚嶺古道、騎田嶺古道和湘桂走廊。大庾嶺古道又稱「梅關古道」,是南北交往的重要通道, 尤其是唐代張九齡開鑿新道後,此隘道更成為最重要的「入嶺 之驛」。歷代的移民,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經過這裡而進入嶺南的。
  • 貫穿達州南北的那條荔枝古道
    ,筆者驚奇地發現:荔枝古道(含米倉古道)是鑲嵌在達州的熠熠生輝的金線,傳統村落則是金線串起的一顆顆晶瑩透剔的珠寶。在楊貴妃與唐玄宗一同生活的十五年間,唐玄宗為滿足寵妃楊玉環吃新鮮荔枝的喜好,頒旨在四川涪州(今重慶涪陵)建優質荔枝園,並將涪州荔枝(另有嶺南兩廣、福建之說)列為貢品,修整涪州到長安(今西安)長達2000多裡、專供荔枝運輸的驛道,並設置專門的驛站,專為貴妃運送荔枝。
  • 嶺南地區是如何形成的,南越國的前身,其實就是嶺南地區的雛形!
    《史記.南越列傳》記載:「囂死,佗即移檄告橫浦、陽山、湟溪關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當時的「橫浦關」、「 陽山關」、「 湟溪關」,皆是位於「五嶺」之中。「橫浦關」、「 陽山關」、「 湟溪關」是秦朝「嶺南三郡」時期最早的關隘,同時也是秦朝「嶺南三郡」時期最重要的關隘。 2.
  • 野梅:【蝶戀花】與友孟冬遊梅關
    【蝶戀花】與友孟冬遊梅關 【蝶戀花】與友孟冬遊梅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