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歐洲汽車新聞》11月25日報導指出,特斯拉在位於柏林近郊的布蘭登堡州格倫黑德超級工廠正在快速建設中,目前在建廠房共有4棟,計劃投產的Model Y預計將在明年開始交付。除了在柏林超級工廠投產Model Y、Model 3以外,特斯拉還計劃在柏林配套建設一座年產100GWh的電池工廠。
自主汽車評論:柏林超級工廠年底預計就會進行試生產,如果量產順利,特斯拉在柏林附近建設一座電池工廠也無可厚非。對於特斯拉來說,產能瓶頸永遠是最大的問題。如果電池工廠投產,那麼特斯拉也將不用再從美國本土進口松下電池了。
2.《Los Angeles Times》11月25日發布快訊指出,賈躍亭創辦的法拉第未來宣布加入美國零排放運輸協會(ZETA)。該協會創始成員還包括特斯拉、Uber和EVgo等。該協會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電動汽車銷售佔比100%的目標,並將為電動汽車的未來發展提供保障。
自主汽車評論:賈躍亭慢慢地正在被大眾所遺忘,不過其創辦的法拉第未來總時不時跳出來刷一波存在感。不過造車遲遲沒下文,刷存在感也並沒有太大價值啊。如果趁著現在資本市場對新勢力的高估值不做產品,那到了熊市怕是更加沒戲。
3.《Forbes》11月25日撰文指出,杜拜電力和水務局(DEWA)為電動汽車創新充電系統註冊新專利。該機構研發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可用於電動汽車充電站的通用智能充電系統,只需一根電纜和插頭即可為各種電動汽車,無論是交流電還是直流電充電。其設計旨在簡化流程,便於充電站提供服務。
自主汽車評論:杜拜的這個通用智能充電系統頗具創新性,這個充電解決方案充分解決了目前的痛點,如果可以通用化充電,那我國的新能源車市場發展將更快。
4.《Financial Times》11月25日發布快訊指出,保時捷宣布有望在今年生產並交付超過2萬輛Taycan電動汽車。今年上半年,保時捷只交付了大約4500輛Taycan,而到了10月底,銷量就已經翻了一倍。前9個月,保時捷交付了10994輛Taycan。
自主汽車評論:Taycan雖然知名度沒有特斯拉那麼高,但憑藉著出色的性能表現以及保時捷的品牌效應,交付量也同樣創出了新高。伴隨著保時捷逐步將旗下車型全部轉型電動化,未來經典的911車型想必也會出純電版本。
5.《Bloomberg》11月25日撰文指出,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馬洛斯·塞夫科維奇在歐洲電池會議上表示,到2025年,歐盟可以生產足夠多的電池,為其快速增長的電動車市場提供支持。計劃投產的電池工廠預計將可以為至少600萬輛電動車提供動力。
自主汽車評論:歐洲顯然是有點慌了,目前全球的動力電池產能基本把持在中日韓手裡。韓國有LG化學,日本有松下,而我國則有寧德時代、比亞迪和國軒高科等巨頭,在內燃機佔據優勢的歐洲似乎在電動車時代落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