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郭銳
2016-11-17 19:27 來源:澎湃新聞
由「閨蜜門」所引發的韓國國內政局的持續劇烈變化,已經讓青瓦臺總統府陷入到越來越難以收拾和控制的地步。
一再屢創紀錄的群眾示威抗議規模、令人難以置信的國民最低支持率、史無前例的朝野政黨聯合逼宮局面、又快又準又狠的韓國檢察機關行動、拔起蘿蔔帶起泥的最新事態進展,這些表明了樸槿惠總統要全身而退已經是一項難以完成的任務。
沒有最壞,只有更壞。顯然,「閨蜜幹政事件」的進一步發展和擴散,已經遠遠超出了青瓦臺總統府的實際掌控能力,也逼近了樸槿惠政府所能夠承受的最大極限。個人性格的極為倔強和下臺後就可能面臨更大的政治清算包括讓先父樸正熙蒙受不必要的政治責難的潛在風險,意味著樸槿惠不會輕易地做出引咎辭職的政治決定。
當前樸槿惠的所作所為,對抗著的不只是如潮水一般的民意表達和一浪高過一浪的在野黨的反對示威,還有作為韓國總統大多無法善始善終的結局。
在野黨口中的彈劾總統的政治要求,至少在目前來看還不具備程序啟動上的充分必要條件。更何況,如此嚴重的爛攤子,加之當前韓國國內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周邊外交局面極為不利,這肯定不是在野黨所想所要的結果。
立場上要有嚴正的態度,行動上要有張有弛,而最後的結果則要視局勢發展來定。實際上,在野黨也根本沒有做好接手現政權的準備,或者說,在野黨也不具備足夠能力來掌控目前局勢。對在野黨來說,提前掌握政權未必是一件好事情,而鎖定未來的總統大選並全力爭勝才是王道。
憎惡「背叛」:樸槿惠縱容親信幹政的性格因素執政黨正在加快「拋棄」樸槿惠總統而求政治自保,試圖在未來的總統大選中得以扭轉當前不利局面的舉動,這本來也是無可厚非的。只不過,這無異於是往樸槿惠的傷口上撒鹽。
儘管樸槿惠在父母親意外雙亡之後,就已經十分清楚並真實領會到了世態炎涼的極大殘酷性,但是也讓她養成了非常憎恨、十分牴觸所謂的「背叛」行為的性格。
正是因為樸槿惠承受不了他人的背叛舉動而又對此十分的敏感和憎惡,崔太敏一家人的不離不棄才讓她從內心到行為上有了近乎常人難以理解的種種表現。即便是樸槿惠的妹妹樸槿令、弟弟樸志晚聯名寫信給時任總統盧泰愚,向其告發崔太敏的所作所為時,樸槿惠所感受到的只是自己已經習慣了的「背叛」,只不過這次是被親人「背叛」而已。
韓國政治「內傷」決定了總統們的結局與其說這是樸槿惠的個人經歷和秉性品格的自然呈現,不如說是因為韓國政治生態尤其是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不成熟表現的深層次因素。
樸槿惠在刻意遠離了大財團而躲過了經濟腐敗的厄運後,卻倒在了任人唯親這一政治家很難迴避的癥結問題上。這其實反映的是韓國在國家現代化的進程中,並沒有成功消除「政治權力私用」的嚴峻情況。對樸槿惠來說,全身而退的最好方式就是退居二線,以求平穩地走過一年有餘的短暫的任職餘期。不過,形勢比人強。樸槿惠政府要實現這一目標的難度是越來越大,倒不是在野黨的逼宮舉措多麼的強悍和到位,而是因為在臨近大選之時的一切的首要考慮顯然都是以贏得未來的總統大選為最主要的核心目的。
樸槿惠政府或許已經很難再收拾當下的這個爛攤子,讓其負起責任的最好方式就是不再讓這一事件繼續給執政黨及其未來的競選帶來更多更大的麻煩。執政黨對樸槿惠離心離德的舉動看似是不近人情,甚至是有落井下石之嫌,實則是各方力量在權衡了當下局勢及利益得失後的優先保全自身的選擇而已。
牆倒眾人推,這是一個常理。樸槿惠引咎辭職也好,被彈劾下臺也罷,或是不排除有其他更加意外性的結果出現,總之,她的政治生命可以說已經是接近結束了。
對樸槿惠來說,她最需要的是全體國民在現在和未來能夠給她一個體面的對待,讓歷史對她的所作所為做出最為公正的詮釋。這不僅是對樸槿惠的坎坷一生的交代,更是對其亡父樸正熙未竟事業的一種尊重。
(作者系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國際政治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樸槿惠,韓國,親信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