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全球第一人,這個中國小夥1930年代就做到了

2020-11-23 騰訊網

編者按:今天,一起來看看第一個完成環球旅行的中國人。當我們說旅行時,其實是在說旅行的心情。於是旅行可以有各種形式,可以在自己的客廳臥室,也可以在上下班的路上,也可以是真正地走到世界中去。只有抱著走出去的心情,才有可能真正地享受大大小小的旅行,體會古往今來讓無數人沉迷於中的樂趣。

從李白、杜甫到鄭和、徐霞客,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

中國的文人志士間非常盛行壯遊之舉。

各位朋友,你們可知道,

世界上第一個

完成環球旅行的背包客是誰嗎?

他叫潘德明。

點擊播放 GIF 0.4M

他叫潘德明,

民國時期最偉大的旅行家,

耗時8年,歷盡艱險,

以徒步和騎行的方式環遊了全世界40多個國家,

旅途中得到印度詩人泰戈爾、

納粹首領希特勒、

美國總統羅斯福等20多個國家元首名人的接見。

張學良、徐悲鴻、高劍父紛紛為其題字……

潘德明的壯舉轟動了整個地球,

以他的行為角度,令世界認識了中國人。

他是中國的名片,

然而由於時代變遷的原因,

當下社會已經很少有人,

能記得這個名字。

偶然發現:廢紙堆中現傳奇

1979年,文革結束後的第三年,

體育編輯季一德,

在上海永嘉路派出所,

清理文革積案廢紙堆時,

翻到了一本民國19年的護照。

點擊播放 GIF 0.1M

一段塵封四十餘年的奇人奇事,

在這些差點被銷毀的文件中展露。

與那本護照一同被發現的,

還有三大本《名人留墨集》,

上面驚人地蓋有571枚各國郵戳,

還有20多位國家元首的筆墨贈言,

比如:少帥張學良、聖雄甘地、美國總統羅斯福等......

而這《名人留墨集》的主人,

叫做——潘德明。

如此傳奇的人與事,

怎會隱沒世間,

直到1979年才被揭開?

逆流而上:走亞洲不成、看世界

潘德明,祖籍湖州,生於1908年。

在1930年代,

他還是一個20歲出頭的少年,

在那個國人被洋人蔑視的時代,

他歷經戰亂,以徒步為主、自行車為輔的方式,

歷時8年,獨行天下、環遊世界,

也震驚了世界。

清末民初,9歲的潘德明拜會廟宇。

方丈對他說:

「如果你站得更高些,能看得更遠。

但不管怎樣,你始終無法把這大千世界看盡。」

那時的潘德明,固然不知世界有多大。

但世界,同樣不知潘德明會有多高。

1930年,《申報》上刊登了一則消息,

上海有7個年輕人,

組成「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

立志要徒步走遍亞洲,

慷慨激昂地說:

「在每一步伐中,

我們要顯示中華民族歷史的光榮。」

點擊播放 GIF 0.2M

百餘字的消息,

在潘德明心中點起一把大火,

燒得他熱血沸騰。

他放下在上海的所有事業和親人,

追趕「亞細亞步行團」,

成為了第八個成員。

然而,當步行團徒步行至越南清化,

步行團的初始7名成員相繼退出,

似乎忘記了曾經的豪言,

唯有潘德明一人呆立在越南,

茫然與失落湧上心頭。

怎麼,欲徒步亞洲的中國青年,

如此早早敗退,豈不是讓洋人瞧了笑話?

潘德明狠下心來,決定逆流而上,

不止要走遍亞洲,還要看盡世界。

偶人留墨:「壯遊」令舉世震驚

1931年元旦,潘德明在越南街頭,

買了一輛英制「藍翎」牌自行車。

他踏上踏板,車輪滾動,

他成了中國環球戶外旅行第一人。

點擊播放 GIF 0.4M

在《留墨集》的扉頁,

潘德明寫下「旅行世界自敘」:

以世界為我之大學校,

以天然與人事為我之教科書,

以耳聞目見直接接觸為我之讀書方法,

以風雪雨霜、炎荒烈日、晨星夜月為我之獎勵金。

潘德明堅決地一往無前,

表現我中國國民性於世界,

使知我中國是向前的,以謀世界上之榮光。

點擊播放 GIF 0.2M

他先是橫穿柬埔寨進入泰國,

又沿馬來半島南行到新加坡。

新加坡華僑巨商胡文虎是

第一個在《名人留墨集》上題詞的人。

他的題詞是:

「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著你腳車的輪跡。」

1931年4月3日,在新加坡僑胞的資助下,

潘德明連人帶車登上開往印度的輪船。

在印度,他拜謁了著名詩人泰戈爾。

泰戈爾對潘德明說:

「我相信,你們有一個偉大的將來;

我相信,當你們的國家站立起來,

把自己的精神表達出來的時候,

亞洲也將有一個偉大的將來

——我們都將分享這個將來帶給我們的快樂。」

在印度,

潘德明還受到了聖雄甘地及尼赫魯的接見。

聖雄甘地送給潘德明

一面親手用粗麻布織成的印度國旗和一張籤名照。

他對潘德明說:

「中印兩國山水相鄰,

又都是人口眾多、飽受列強欺負的國家,

希望我們兩國迅速地自強起來。」

當時的中國駐法大使顧維鈞,

知道潘德明來到法國後,

將潘引薦給了當時在法國治病的少帥張學良。

張學良說:

「潘先生,旅途三年,艱苦卓絕,漢卿敬佩之至。」

兩人一見如故,一直聊到深夜。

張學良則問潘德明為何能夠堅持下來,

潘德明說:「我出國已三載,從報上得知,

國內很不安定,東三省淪陷,

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外國稱我中國人為『東亞病夫』,

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才下狠心,克服困難,為中國人爭氣。」

張學良聽到這裡,連聲贊他有志氣。

他命侍從取過筆硯,

在《名人留墨集》上寫了「壯遊」兩字。

在英國華僑的支持下,

潘德明乘船於1934年1月到達美國紐約。

然後去加拿大的渥太華,

繞了一圈後又返回美國。

點擊播放 GIF 0.2M

在華盛頓,總統羅斯福接見了潘德明,

並贈送他一枚金牌。

羅斯福對潘德明說:

「這是美國人民贈送給你的,

你應該享有榮譽,

榮譽永遠屬於有奮鬥精神的人。

旅行家先生,

希望你在今後的旅途中再勇敢些。」

羅斯福還建議,

潘德明跟隨美國的科考探險隊學習。

潘德明也隨之確定了,

回國後要去青藏高原考察的計劃。

歷險奇聞:生死榮辱、盪氣迴腸

一路上,潘德明險境奇聞無數。

1931年4月,潘德明路遇強盜,

經央求才留下了《名人留墨集》和羅盤;

在印度的原始森林,潘德明遇到過老虎;

在挺進阿拉伯時,

他曾斷水斷糧,昏厥在沙漠中。

點擊播放 GIF 0.9M

潘德明轉走伊朗、伊拉克、

敘利亞至耶路撒冷、西奈半島,

然後渡過蘇伊士運河,

踏上了非洲大陸,

到了非洲大陸的埃及首都開羅。

正在此求學的幾位中國青年,

自告奮勇充任他的嚮導。

在留學生的陪伴下,

潘德明瞻仰了金字塔,

看到了獅身人面像「斯芬克司」,

點擊播放 GIF 0.2M

潘德明覺得,自南京出發兩年來,

所到之處多是古文明之邦,

但如今卻都徒有一堆古蹟和遺址!

由此,他決定對工業發達國家的歐洲作一番實地考察。

六月底,潘德明從亞歷山大港乘船渡過地中海,

開始了歐洲之旅。

希臘首相維尼各羅斯在接見潘德明時這麼說:

「我從你身上看到了東方古國的覺醒。」

在歐洲,潘德明遊遍了土耳其、保加利亞、

羅馬尼亞、奧地利、義大利、法國、比利時、

荷蘭、德國、丹麥、挪威等16個國家。

「中國人潘德明步行至此」:

在希臘拜訪奧運發祥地——奧林匹亞。

點擊播放 GIF 0.3M

到達奧林匹亞時,他從報上看到,

中國正式宣布不派運動員

參加1932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十屆奧運會,

原因是「沒錢」。

他憤慨萬分,

特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古運動場遺址旁的石柱上,

貼上大紙,用中文和英文寫下了兩行大字:

「中國人潘德明步行到此。」

中國的體育不行麼?

國民政府派不出人,

那麼,潘德明,以個人的名義,

以徒步的方式來到了奧運的發源地了。

在路上:中國人看世界的角度

1937年,潘德明回到香港後有記者慕名來訪,

雖然潘德明的旅行距離今天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世紀,

但他當時旅途中收穫的認識和見解,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仍然是相當獨到。

談到德國人時,潘德明對記者說:

「日耳曼民族確是南歐中最為優秀的民族,

國民無論貧富貴賤,都嚴守紀律,步伐整齊。

只是國民受希特勒的薰陶,腦海中充滿戰爭思想,

在街道大路上,百貨商店中,

有用炸彈模型作為裝飾,實在觸目驚心。」

當今世界人們對德國工藝的評價,

仍然是極富盛名,

這一點早在上世紀潘德明的旅行中就已經看到。

日耳曼民族的優秀品質,

在他的眼中得到了客觀公正的評價,

旅行帶給他的意義不只是表面的學識和見聞,

更是一種基於經驗的判斷和對未來世界的遠見。

點擊播放 GIF 0.3M

歸於塵土:絕口不言往日榮光

1937年,抗戰爆發。

回國開掘礦產的計劃已不可能實施,

潘德明便把華僑捐助他的10萬美元,

悉數捐獻給了中國抗日事業。

然後子承父業,做了一名小裁縫。

並一直留在上海的簡陋巷子中生活著,

並於1976年逝世,終年68歲。

點擊播放 GIF 0.2M

他的傳奇,鮮有人知。

旅行家孤注一擲的勇氣背後是堪稱一生的悲情,

許多時候他們只是在用個體生命的損傷

換取人類對世界的更多認知,

相對於一個世界的覆滅個體的犧牲,

並沒有多少人察覺得到。

點擊播放 GIF 0.4M

他們以世界為校,以自然為書,

只是為了追求國家、民族、人類的無上榮光。

所以他們的存在於這個世界的發展而言,

是真正意義上的偉大!

壯遊

不僅可以開闊我們眼界

還能培養我們的獨立精神

更能放大我們的人生格局

每個人,一生中

都應該擁有一次壯遊

世界變了

你沒有變,因你缺乏壯遊

世界沒變

你變了,通常在壯遊之後

文章來自:MAX戶外精選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張楠︱1920年代的藝術與1930年代的政治
    1930年秋,他在劍橋的本科學業結束後不久,第一部詩集《冬日樂章》(Winter Movement)由倫敦著名的查託-溫達斯出版社出版,他也開始在英國詩壇展露頭角。1932年,W. H. 奧登、史蒂芬·斯彭德、C. D.
  • 梁平小夥徒步中國第4大沙漠,走了66公裡,手機拍下沙漠是這樣子
    踏上了4天徒步騰格里66公裡的旅程(夜宿帳篷 很冷很冷的了)沙漠如果愛一個人,陪他去沙漠如果恨一個人,帶他去沙漠,因為那裡艱苦如地獄。——三毛先看看這個標題徒步66公裡的沙漠你怕嗎?6天前這位小夥因為心情壓抑想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經朋友推薦同時也想挑戰一下自我便報了一個徒步騰格里的戶外團
  • 90年前徒步環球第一人,穿越五洲40多個國家,如今他名字被人遺忘
    90年前徒步環球第一人,穿越五洲40多個國家,如今他名字被人遺忘隨著人們思想開放,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在生活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會選擇遠離生活工作的圈子,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放鬆自己。中國各方面的發展,推動了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走出去看看。
  • 《憤怒的葡萄》與美國1930年代的大平原沙塵暴
    詳見唐納德·沃斯特《塵暴:1930年代美國南部大平原》,侯文蕙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第29頁。[6] See Morris L.Cooke, et al., 「Report of the Great Plains Drought Area Committee」.[7] 唐納德·沃斯特《塵暴:1930年代美國南部大平原》,第30頁。
  • 利潤不足1釐的吸管 被這個民營企業家做到全球第一
    其後,他憑藉經驗積累和夢想的追尋,終於在 25 年前創辦「雙童吸管」,並將 1 根利潤只有 0.0008 元的吸管,做到全球 90% 的市場份額,擁有全球 2/3 吸管專利。成名後,樓仲平對權力並沒有過多的留戀,他希望外界把自己看成一個儒商,而不是一個土豪,樓仲平不願頂著「吸管大王」的頭銜四處招搖。
  • 徒步環球第一人:中國驢友足跡踏遍五大洲 其史料展在南京舉辦
    「人類歷史上徒步環球第一人——潘德明史料展」現場龍虎網訊(記者王緣)「人類歷史上徒步環球第一人竟然是位中國旅行家」由南京廣播電視集團策劃、製作的「人類歷史上徒步環球第一人——潘德明史料展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展覽研究部部長劉剛表示:「潘德明史料展的這些文物大部分是由南京旅遊學會理事錢長江先生提供的,我們博物館對這個題材也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考慮和研究,覺得它非常適合在我們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展出。」
  • 90後小夥徒步新藏線「找虐」 駱駝鞋全程陪伴
    齊魯晚報11月10日訊:雙十一前夕,駱駝正在緊鑼密鼓備戰,駱駝鞋卻在此時伴隨著一則《小夥
  • 《國家地理》全球二十大徒步聖地,中國西藏排第一,朝聖岡仁齊波
    今天一塊去旅行帶你跟隨美國《國家地理》了解全球二十大最佳徒步聖地,靜靜傾聽其背後的慢慢訴說。儘管中國政府在朝聖路上修了公路——轉山,這座山依然保持著從未被攀登的狀態。雖然登山是被禁的,但是轉山依然是一場重要的修行。儘管岡仁齊波不是為登山者而生,但是對於宗教人士來說,在這裡可以獲得巨大的精神支持。
  • 中國近代婚齡話語的分析:從清末至1930年代
    討論文章的發表,在1910年代年代初見潮頭,二三十年代的討論學理性大大增強,相關著述非常密集,出現了一個小小的高潮。以往學術界關於近代早婚與婚齡討論的言論性材料的論述,基本上被容納在以下兩種研究文獻之中:一是近代婚姻史、婦女史、陋俗文化研究;二是早婚的社會史研究。這些言論所包含的豐富內容,應該而且完全有條件單獨的加以處理。
  • 許多年前的德國,1930年代末,高壓的政治氣候迫使學校關閉
    英國廣播公司(BBC)也以兩種途徑發揮了作用:一是委託著名的現代主義者,比如瑟奇·契馬耶夫(Serge Chermayeff)、韋爾斯·科茨、雷蒙德·麥格拉斯(Raymond McGrath)為1928—1932年間建造的位於倫敦的廣播電臺新址設計功能性內部空間和家具;二是在1930年代早期,播放有關日常生活中的設計的系列演講和討論。
  • 浙江人成功徒步環繞地球一周 耗時七年
    早在16世紀,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船隊,首次實現環繞地球一周。幾百多年過去,如今交通發達,環繞地球一周,似乎已只是時間問題。但你是否可以想像,曾有人僅靠雙腳和自行車,完成環繞地球一周。他叫潘德明,浙江湖州人,畢業於湖州二中。
  • 28歲鶴壁小夥立志徒步環球旅行 計劃5年完成
    很多人上小學的時候都寫過一篇作文——  你的夢想是什麼?  作文寫得很好,老師打分很高,  可是,你還記得你當初寫的夢想是什麼嗎?  一直覺得,把夢想掛嘴邊的人,  都是長不大的人,直到,認識了他......
  • 中國青年成人類歷史徒步環球第一人,甘地、希特勒、羅斯福親接見
    導讀:中國各代旅遊人才輩出,明朝有南下西洋的鄭和還有著有地理名著的徐霞客,在當時並不發的時期就開始向世界探索。但是,鄭和下西洋是舉全國之力渡洋,徐霞客並未走出中國國界,而且是在和平年代。你們可知,在中國,第一個徒步走向世界的是誰?
  • 徒步達人郭利龍「環球旅行」途經蘭州
    徒步達人郭利龍「環球旅行」途經蘭州他想寫下遊記分享給全世界徒步環球旅行者郭利龍 西部商報記者樊麗攝每日甘肅網訊(西部商報記者樊麗 實習生王藝臻)背著50多公斤的雙肩包,戴著眼鏡留著一頭披肩長發,揣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勇氣」,29歲的河南鶴壁小夥郭利龍開始了自己的徒步環球之旅
  • 【中國夢·踐行者】專攻小白鼠的基因改造 廣州這個企業做到全球第...
    【中國夢·踐行者】專攻小白鼠的基因改造 廣州這個企業做到全球第一金羊網  作者:陳澤雲  2019-01-25 近年來全球很多面世的「救命藥」背後,都有這家廣州企業的一份功勞。
  • 352天徒步6450公裡!英國小夥成徒步長江第一人
    搜狐跑步訊,近日,現年28歲的英國探險家阿什·戴克斯歷經352天,行走800萬步,完成了總長6450公裡的徒步長江的偉大冒險。阿什·戴克斯去年從青藏高原的長江源頭出發,到今年8月12日到達目的地——萬裡長江入海處的上海,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徒步長江的冒險家。
  • 中國摩天大樓數量全球第一,為何歐美卻不建?高樓後遺症不可忽視
    相比於中國一二線城市狂飆突進、拔地而起的超高建築群,我們不禁發現在中國高樓數量穩佔全球龍頭位置後,歐美這些國家卻不再熱衷於建高樓大廈了。要知道摩天大樓並不是中國的首創,1885年全球首座摩天大樓誕生在芝加哥、1913年紐約的伍爾沃斯大廈拔地而起,從時間上看摩天大樓其實起源於歐美地區。
  • 這個國家,自拍死亡率全球第一
    圖/中國青年網為了將自拍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莫迪還曾經在印度首都德裡發起了一個「與莫迪自拍」的活動。你能想像,在整個市區,1500個總理自拍亭,會引發怎樣的自拍熱潮嗎。他們的第一大喜好,就是和各種「神奇的生物」自拍。(也不管人家生物,願不願意....)比如,在眾人圍觀下,一個印度男人將巨蟒扛在身上,引得周圍人紛紛舉起手機。
  • 全球唯一禁止女性出國的國家,街頭美女如雲,卻傾心中國小夥!
    2021-01-09 08:26:32 來源: 舊故裡莫 舉報   全球唯一禁止女性出國的國家
  • 英國小夥在攀枝花金沙江畔生吃爬沙蟲
    ▼ 據了解,視頻中生吃爬沙蟲的英國帥小夥叫阿什.戴克斯,是一位極限探險家,於1月6日抵達攀枝花,到攀的第二天他就和驢友馬特.諾曼來到金沙江邊尋找爬沙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