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成人類歷史徒步環球第一人,甘地、希特勒、羅斯福親接見

2021-01-13 星空旅行

導讀:中國各代旅遊人才輩出,明朝有南下西洋的鄭和還有著有地理名著的徐霞客,在當時並不發的時期就開始向世界探索。但是,鄭和下西洋是舉全國之力渡洋,徐霞客並未走出中國國界,而且是在和平年代。你們可知,在中國,第一個徒步走向世界的是誰?

故事的開頭,要說起的是一本陳舊的護照

1979年,離那段動蕩已經過去了三年,體育編輯季一德正在上海永嘉路派出所內整理一些廢舊的積案,突然一本民國19年的護照引起了他的注意。

與護照一起翻出的還有三本《名人留墨集》,翻開這幾本布滿灰塵的冊子,裡面有各國的郵戳將近571枚,還有20多國國家首腦的贈言,以及世界各國名人如少帥張學良、詩人泰戈爾等的筆墨。

這個不起眼的護照和布滿灰塵的本子裡卻藏著一段精彩的歷史。

它們的主人名叫潘德明。

幼時的導師,在他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漂洋過海的種子

潘德明的父親是一個專門為外國人做衣服的裁縫,他從小被一名美國老太太帶大,這個老太太曾在中國辦學多年,知識淵博又善解人意,經常會為潘德明講述國外的趣聞。幼時的經歷,讓他比別人多了一絲與外國人接觸的機會。從此也在他的心中種下了一顆好奇的種子。

從西餐廳的老闆到一個有鴻鵠之志的騎行者。

完成學業後,他在南京經營一家西餐廳,本來可以當一個安穩度日的小老闆,從此一生無憂。但是《申報》的一則消息改變了他一生的軌跡。

1930年,上海的7個年輕人在《申報》上慷慨激昂的宣告:他們要以堅毅不拔的精神,勇敢的走出中華民族的步伐,徒步亞洲,改變近世青年們頹廢的病態,他們將肩負這個偉大的重擔。

22歲的潘德明拋下自己的西餐店,追上了那7個人組成的「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開始了他們的亞洲之旅。

重拾信心,逆流而上

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如此骨感,艱難的行程讓他們一個個在病痛和恐懼中退縮,在徒步了半年之後,到達越南時,這7個人已經相繼離開,只剩下最後加入的潘德明。

潘志明站在清化的街頭,一種失落和茫然湧上心頭,他是不是也該回去繼續當他的西餐廳老闆?

但是這樣會不會就落實了洋人眼中東亞病夫的形象,他們曾經立志要走遍亞洲,可是卻早早的敗下陣來。

他發起狠心、重拾信心,在當地購買自行車,並自製一本《名人留墨集》,開始了一段屬於他一個人孤獨的旅行,也為華人在世界的影響力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亞洲走向世界,震驚全球

他穿過越南,到達泰國、馬來西亞,又到了新加坡,第一個在他的《名人留墨集》上題詞的是新加坡的巨商胡文虎,他寫道:「希望全世界的路上都印著你車輪的印記」,除此之外,還資助了他一筆旅行費用。在許多華僑同胞的資助下,他登上了駛往印度的巨輪。

環遊印度,受聖雄甘地和泰戈爾接見

在印度,他接受了聖雄甘地的隆重接見,還送了他一面粗麻布製成的印度國旗,表示中國和印度自古山水相鄰,共飲一條河水,近代兩國都飽受列強的欺凌,希望兩國能夠快點強大起來。他還拜訪了文學泰鬥泰戈爾,並與他合影留念,他表示對中國充滿了信心,當中國站起來時,亞洲也會有一個偉大的將來。潘德明在給家人的信中同樣表示,希望以己之力振奮民族精神,雪洗病夫之恥。

環遊非洲,見證二戰時期文明古國的偉大

潘德明又途徑敘利亞、伊朗、耶路撒冷、伊拉克、西奈半島,穿過蘇伊士運河,到達埃及開羅,踏上了非洲大陸這塊新的徵途。他遊覽了埃及金字塔,看到了獅身人面像,也欣賞到了尼羅河畔秀麗的風光以及宏偉的阿蒙神廟,但是他總是有一種淡淡的遺憾。遊歷了這麼多的文明古國,再厚重的文化在船堅炮利的西方人面前也是軟弱無力。

環遊歐洲,見證第10屆奧運會,中國因缺錢缺席

於是他又從亞歷山大渡過地中海,開始了歐洲的行程。在希臘,他受到了首相韋尼格羅斯的熱情接見,他說他從潘德明的身上看到了東方古國的覺醒。潘德明到達雅典時,正好從報紙上看到中國拒絕參加1932年的第十屆奧運會,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沒錢」, 他憤怒的在奧林匹亞古運動場遺址旁的石柱上寫下了「中國人潘德明步行到此」一行字。

環遊法國,受法國總統和張學良鼓勵

他遊歷了歐洲的16個國家,到達法國時正值法國國慶,法國的總統來博朗和總理、外長都接見了潘德明,潘德明遊歷世界的事跡被巴黎各大報社爭相報導。博朗將拿破崙的經典名言贈送給了潘德明,即「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當他醒來,全世界都會為之震動」。

隨後他又拜見了在法國養病的張學良,接到中國駐法大師的引見電話,張學良非常興奮,見到潘德明後,他說:「先生三年旅途,艱苦卓絕,漢卿敬佩之至」。張學良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對這個年輕人的喜愛和敬佩,讚揚他是一個有志氣的中國人,並在他的《名人留墨集》上題寫了「壯遊」兩個大字。

環遊德國,受希特勒大加讚賞

1933年9月26日,環遊德國,當時的希特勒對中國文化很有研究,並且深深敬仰中國西藏。知道潘德明環遊德國的消息之後非常迫切想見到潘德明。

在翻譯的引導下,聽聞潘德明的經歷,立即說「Wonderful!Wonderful!」,並且以私人方式資助旅費。

環遊美國,受羅斯福總統勉勵

隨後,潘德明又前往美國,在華盛頓,羅斯福贈送了他一枚金牌,表示這是美國人民對其的鼓勵,希望在以後的行程中,他可以更加勇敢。美國是潘德明旅途中逗留最久的一個國家,他用了一年的時光,遊歷了地勢險峻的內華達山脈,趟過了綿長曲折的密西西比河,走過北部發達的工業帶,也踏足過南部肥沃的農業區。福特汽車公司的講贈送他一個特殊禮物,一個小紙盒裡裝著鐵礦砂、石英石等12種汽車的生產原料。

環遊澳洲紐西蘭,艱難歸國

這件事使潘德明有了強烈回國的念頭,他想儘快的回到祖國,為國家效力。

這是他第一次搭乘飛機,穿越太平洋,來到夏威夷群島,繼續行至斐濟群島,最遠到了澳洲紐西蘭,最後到印度尼西亞。本來他計劃從日本返回中國,但是當時日本已經侵佔了我國的東三省,他改變了路線,穿過馬來西亞人跡罕至的密林,到達泰國,又從泰國進入緬甸,最終從雲南回到祖國。

這一路,一走就是7年之久,全世界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印上了它的足跡。在這期間,嚴寒酷暑都是小事,經濟拮据、水土不服、疲勞生病的時候更多一些,他在阿拉伯的沙漠中斷水斷糧,幾度昏厥;他在印度森林裡差點命喪虎口;遇上搶匪,在散盡錢財苦苦央求之下,才將《名人留墨集》完整的保存下來。經歷了九死一生,最終他堅持了下來,創造了人類的奇蹟,成為徒步旅行世界的第一人。

回國後的潘德明為抗日事業捐獻了10萬美元的籌集款,後來靠給人熨燙衣服,畫宮燈養家。也曾在汽車材料行工作過,他以他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奉獻綿薄的力量。

1976年,68歲的他心肌梗塞與世長辭。後來,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中國自行車旅遊協會專門以他的名字設置了最高獎項,即「潘德明騎遊獎」。

這個中國環球騎行的鼻祖,將旅遊的初衷變成了一種力量,一種責任感,他用騎行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和民族自尊心。

《名人留墨集》的扉頁上有一段他的自敘:

「以世界為我之大學校,以天然與人事為我之教科書,以耳聞目見直接接觸為我之讀書方法,以風雪雨霜、炎荒烈日、晨星夜月為我之獎勵金。一往無前,表現我中國國民性於世界,使知我中國是向前的,以謀世界上之榮光。」

透過這段慷慨激昂的題詞,我們仿佛看到了在上個世紀,夜幕正濃,一個青年正在努力的蹬著腳踏奮勇前行。車輪轉動,透過一絲黎明的曙光,開啟一個時代的覺醒,不覺潸然淚下。

相關焦點

  • 世界徒步環球旅遊第一人,獲世界名人籤名鼓勵,卻一直默默無聞
    以前,環球旅行是很多人的夢想,但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再加上交通發達,海外旅行變得不那麼稀奇了。環球旅行只是一個目標。當今世界的旅行家我不說。有很多國內和國外的人。這裡我來說說近代史上不為人知的英雄級旅行家。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環遊世界的牛人,他的名字是潘德明!
  • 徒步全球第一人,這個中國小夥1930年代就做到了
    40多個國家,旅途中得到印度詩人泰戈爾、納粹首領希特勒、美國總統羅斯福等20多個國家元首名人的接見。1930年,《申報》上刊登了一則消息,上海有7個年輕人,組成「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立志要徒步走遍亞洲,慷慨激昂地說:「在每一步伐中,我們要顯示中華民族歷史的光榮。」
  • 徒步環球第一人:中國驢友足跡踏遍五大洲 其史料展在南京舉辦
    「人類歷史上徒步環球第一人——潘德明史料展」現場龍虎網訊(記者王緣)「人類歷史上徒步環球第一人竟然是位中國旅行家」由南京廣播電視集團策劃、製作的「人類歷史上徒步環球第一人——潘德明史料展在漫長的旅途中,潘德明不僅認識了世界,也讓世界各國更多地了解了中國,他是中國的名片。然而,這段傳奇卻在戰火硝煙中沉入歷史,鮮為人知。去年9月,南京廣電集團以此人物為題材創作的高清紀錄片《尋找潘德明》(上下集)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獲得海內外觀眾的熱捧。
  • 90年前徒步環球第一人,穿越五洲40多個國家,如今他名字被人遺忘
    90年前徒步環球第一人,穿越五洲40多個國家,如今他名字被人遺忘隨著人們思想開放,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在生活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會選擇遠離生活工作的圈子,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放鬆自己。中國各方面的發展,推動了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走出去看看。
  • 浙江人成功徒步環繞地球一周 耗時七年
    在1930年夏天,上海有幾個年輕人組織了一個「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立志要徒步走向亞洲,顯示中華民族歷史的光榮。潘德明得知消息後,立刻放下餐館生意,加入了這個團隊。剛開始熱情滿滿,沒過多久就偃旗息鼓,很多事情都會經過這樣一個過程,這個「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也不例外。才到越南,全團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困難,只剩下了潘德明一個人。就是這唯一堅持下來的一位,就像古往今來很多「真命天子」的命運一樣,逆勢而上。團員都走完了,潘德明也沒有放棄,反而「胃口」變得更大。亞洲?不,他要徵服世界。
  • 352天徒步6450公裡!英國小夥成徒步長江第一人
    搜狐跑步訊,近日,現年28歲的英國探險家阿什·戴克斯歷經352天,行走800萬步,完成了總長6450公裡的徒步長江的偉大冒險。阿什·戴克斯去年從青藏高原的長江源頭出發,到今年8月12日到達目的地——萬裡長江入海處的上海,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徒步長江的冒險家。
  • 人類首次徒步抵達南極「難抵極」,創歷史的中國姑娘:我的秘訣是...
    ,隱藏著驚人的毅力和能量,她獨自闖入一百多年來一直由男性探險家佔據的南極探險領域,兩次徒步徵服南極大陸: 第一次,2018年初,馮靜和一名外籍嚮導歷時52天,徒步穿越1130公裡南極大陸成功抵達南極點,成為完成此路線的中國女性第一人。
  • 徒步達人郭利龍「環球旅行」途經蘭州
    徒步達人郭利龍「環球旅行」途經蘭州他想寫下遊記分享給全世界徒步環球旅行者郭利龍 西部商報記者樊麗攝每日甘肅網訊(西部商報記者樊麗 實習生王藝臻)背著50多公斤的雙肩包,戴著眼鏡留著一頭披肩長發,揣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勇氣」,29歲的河南鶴壁小夥郭利龍開始了自己的徒步環球之旅
  • 歷史真相:「希特勒的中國情結」
    歷史真相:「希特勒的中國情結"大家或許會看過這樣的一些新聞,希特勒不攻打中國的真相是什麼?只因他有「中國情結」。這些文章更是從多種角度多個方面闡述了希特勒的中國情節都是什麼。比如其中之一就是他在維也納時曾被一個中國家庭的老夫婦照顧,給予了他無私的關懷,讓他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因此從這時起,她對中國就有了一種別樣的情感。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他喜歡中國的一本書《孫子兵法》,希特勒作為一名政治家,我國的孫子兵法講述了在戰場上的多種應對策略,因此希特勒對這本書也格外的看重,並將其放置在自己的枕邊案頭以便及時翻閱。
  • 英國男子徒步環球旅行 穿越白令海峽後在俄被捕
    據《泰晤士報》15日報導,英國東約克郡赫爾市37歲男子卡爾·布希比於4月1日成功穿越了最危險的一段路程———連接美國阿拉斯加州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白令海峽冰面後,成為第一個徒步穿越白令海峽冰面的英國人。但戲劇性的是,卡爾進入俄羅斯境內後不久,就因「證件不全非法入境」被俄國家安全局的特工逮捕。 據悉,俄羅斯官方始終不肯讓步。
  • 愛因斯坦極力促成曼哈頓計劃,否則原子彈恐落入希特勒之手
    從此人類進入了核時代。1939年9月,希特勒召集納粹德國原子物理學家秘密研製原子彈,取名為代號---U計劃。如果希特勒搶先製造出原子彈,那麼人類就將面臨多麼巨大的災難啊!同時,聯絡德高望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作為他們的代表向羅斯福總統進言。
  • 【歷史上的今天】中國「四不象」傳到歐洲 歷史上還發生了這些大事
    1865年1月30日,法國駐中國大使,傳教士兼博物學家阿芒•戴維神甫在北京南部考察動植物時發現了這種奇特的動物,這是世人第一次從學術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後的幾十年間,不斷有麋鹿的活體被運出中國,流向西方。此時歐洲一些國家動物園內的麋鹿,由於生態環境的變化,面臨著滅絕的威脅。
  • 希特勒和墨索裡尼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是什麼的反應
    根據希特勒身邊工作人員的回憶錄,當希特勒聽到這個消息後,是前所未有的暴怒。我們可以想像,希特勒驚訝的眼神中帶著憤怒,怒吼道:「日本這樣的豬隊友啊」。那麼希特勒為何會如此生氣呢?演講中的希特勒,肢體語言很「犀利」希特勒沒有忘記,一戰中由於美國的參戰,導致戰局迅速發生扭轉,以至於德軍不得不籤訂《凡爾賽條約》選擇投降,喪失了大量的國土和主權。
  • 愛因斯坦與羅斯福:原子彈的製造
    為此希特勒還曾經下令禁止捷克的鈾礦對外出口。而正是因為此,愛因斯坦認識到希特勒準備製作這種威力無窮的武器,出於對世界和平的嚮往,愛因斯坦給羅斯福寫了封信。這封信的內容,現在網上都可以找得到,收到這封信後,羅斯福這邊也啟動了原子彈的製造過程,並在二戰快結束時,將之投入到實戰。至於德國為什麼沒能研製出來,或許是科技力量還不足,或者是德國滅亡了,這些進程被迫中止。
  • 中國環球飛行第一人——我的兄弟陳瑋
    九年前的7月29日,中國公民陳瑋環球飛行69天之後,飛回到他啟程的地方,也是他熱愛和常住的美國城市——孟菲斯。這個經歷使他成為 「中國環球飛行第一人」,也是第一次飛越中國領空的國際環球飛行人。這次環球飛行中,陳瑋駕駛單引擎輕型螺旋槳索卡塔TBM700 私人飛機,飛過了21個國家和地區,經停40個城市,行程4萬公裡,他的壯舉同時為兒童公益慈善募得善款25萬美元。
  • 人類歷史上的5位惡魔,踏著無數白骨成名,中國有一人
    人類歷史上不缺少戰爭,有些人成為了戰爭的催命符,他們在人類發展歷史上,踏著無數白骨,只為了自己的功名,他們生來圍繞在戰爭的周圍,被很多人,或是害怕著戰慄著,或是咒罵著厭惡著。但是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影響了時代。
  • 國外網友:歷史上阿道夫·希特勒對中國的看法如何?
    摘自《阿道夫·希特勒的政治遺囑》,節選,第五章(1945年2月至4月):對自己種族的自豪—這並不意味著對其他種族的蔑視——也是一種正常和健康的情緒。我從來沒有把中國人和日本人看成不如我們。它們屬於古老文明,我承認,它們過去的歷史優於我們的歷史,他們有權為自己的過去感到驕傲,正如我們有權為我們所屬的文明感到驕傲一樣。
  • 加拿大一男子11年徒步環球旅行64個國家
    2008年7月5日,徒步走世界的加拿大旅行者讓·貝利沃在中國武漢街頭繼續他的旅程。(資料圖片)加拿大人讓·貝利沃是世界不間斷環球徒步旅行最長紀錄保持者,徒步環球旅行已有11年。貝利沃2000年遭遇中年危機,於是產生環球旅行的想法。在徒步之旅中,貝利沃常常被人們稱為加拿大版「阿甘。」(阿南)「中年危機」促成壯舉貝利沃2000年遭遇中年危機,於是產生環球旅行的想法。這一想法在腦海裡「揮之不去」。
  • 28歲鶴壁小夥立志徒步環球旅行 計劃5年完成
    淇濱區九州路辦事處大賚店社區28歲的小夥兒郭利龍,用行動踐行著自己徒步環球旅行的夢想。  2011年5月,他背起行囊,從黑龍江省漠河縣出發,徒步穿越西藏到達尼泊爾、印度,用時兩年多。今年1月,他選擇從上海出發,再次開始了徒步環球之旅。近日,他已走到湖南省嶽陽市。  郭利龍說:「我希望趁著年輕,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蹟,磨礪自己的意志,完成徒步環球旅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