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主要是為了消耗體內多餘的脂肪!當然前提是防止新的多餘的脂肪的出現!下面一起去看看減肥初學者的減肥經驗吧!
我的飲食基本情況如下:
每天早上一定確保吃早點,最常吃的是菜肉餛飩一碗(10個)。
中午吃蔬菜(多量)+肉(少量)+主食(適量),因為在單位食堂,所以每天東西吃的不固定,但是可以確保的是蔬菜的大量攝入。
主食一類:米+麵食我覺得可以適量,只要不過量就可以,因為同樣熱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同樣熱量的肉食攝入人體之後,所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熱量大概也就佔肉類的一半左右。午餐可以多吃。
中午吃完飯可以活動一會,下午辦公的時候也儘量多動。
晚上5點半到健身房,半個小時的器械訓練+兩個小時的有氧運動。
運動保證每周至少去四次。
在運動之前(至少半個小時)吃點東西,不要吃太多(我覺得這個是關鍵所在,所以為了避免晚上餓,中午要吃飽),然後練完了就不要再吃東西了。
在一天之內大量喝水、多吃水果。我是一天喝大麥茶,一天喝綠茶,清理體內油脂。飯前半個小時最好吃個水果,以增加飽腹感。
然後告訴大家一個肌餓點,就是在兩個耳朵和面頰的交匯處,鬢角下面,耳垂靠上兩公分左右,耳朵那裡有一個小三角,感覺餓了的時候平均每兩秒鐘按一下那裡,兩邊耳朵一起按,按個十下,就有飽腹感了。
這樣,我總共減肥了一個半月,效果還是挺明顯的,以前穿的特別緊的褲子現在穿上全都鬆了,一段時間不見的人都說我瘦了,而且瘦得還不少。所以體重不是硬道理,褲腰才是硬道理!
JMS減肥的幾大誤區:
1、減肥就是減重量,體重就是硬道理
看了JMS的眾多帖,談到的幾乎都是幾天減了幾斤,當然,體重的下降是減肥的動力之所在,但是,減了體重就等於瘦了嗎?
假如你三天減了3公斤,這3公斤包含:你身上的肌肉+脂肪+水分。而我們減肥所希望減掉的,當然是脂肪,而不是水分+肌肉。
一個人的胖瘦,要看脂肪佔全身重量的多少,以及脂肪在全身是否能夠均勻的分布。所以,減掉的體重,和減掉的脂肪不是成正比的。而且減肥把水分減掉的危害,相信我不用多說,JMS也都知道。
2、減肥最好的方法就是少吃,甚至不吃
一個人一天增加的脂肪含量和一天內剩餘熱量(攝取的熱量-消耗的熱量)是成正比的。我們在吃東西的同時,要看這種食物的熱量的高低,吃一塊100克的炸雞的熱量要大於吃500克的圓白菜。
而且如果一天之內只吃一種東西,例如JMS常用的「蘋果、西紅柿、黃瓜減肥法」,這種吃法顯然不科學,人體的正常生理代謝周期被打亂,這不僅僅是獲取不到均衡的營養,在一個周期的「一種食物減肥法」過後,還會嚴重加大胃的負荷。
而且,這樣的單一攝取和過少攝入食物很容易引起減肥周期後的暴飲暴食,容易形成更大的反彈。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合理配餐,在確保各種食物均有攝入的前提下,同種類的食物要攝取低熱量食物,避免高熱量食物。而且如果不吃肉蛋類食物,攝取不到蛋白質,只會使人覺得面黃肌瘦,而不是勻稱、健康的身材。
3、我發誓要在幾日內瘦掉幾斤
減肥是長期的過程,是JMS終身都值得為此努力的重要事業。JMS在幾日內瘦掉了幾斤,就算體重真的是減掉了,但是因為是短期內減掉的,從視覺上,我想也不會有太大改觀。
而且人體在短周期之內體重明顯下降,第一對身體不利,第二極其容易反彈。我覺得比較科學的就是我希望減掉的肉是在多長時間內長起來的,就應該在多長時間之內瘦下去。
JMS每天照鏡子,定下的應該是這樣的目標:我希望我的身材在我的目標期內看起來應該更勻稱更緊湊些,而不是嚴格的硬指標——減掉多少斤。就像我所講的第一個觀點一樣,體重不是硬道理。
我現在也只是減肥初學者,以上的經驗是我在減肥中逐漸學到,慢慢體會出來的。我身高172,體重在三年內由原來的115斤長到了140斤。平均一年長10斤目前減肥一個半月了,第一個月減掉了8斤,第二個月減掉了2斤。現在是130斤。
小編點評:
這位MM的減肥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減肥最重要還是靠運動和飲食,運動不僅能快速達到減肥的效果,還能鍛鍊身體。
平常飯前半小時吃個水果,飯前喝小碗湯,這種方式健康又可以增加飽腹感,飯量自然就減少了。喝茶減肥的效果也是挺好的,烏龍茶、普洱茶、荷葉茶都是有很好減肥效果的茶哦。
(實習編輯:何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