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瓊枝霜滿天,薄霧嫋嫋波光粼,天鵝婀娜舞翩躚。一到冬季,走進這裡就如同走進了銀色的童話世界,令人如痴如醉。這裡就是新近入選「冬季新秘境2020」榜單的伊寧縣天鵝泉溼地公園。
天鵝泉溼地公園位於伊寧縣英塔木鄉夏合勒克村伊犁河北岸,湖水來自地下溫泉,冬季不結冰,是中國最大的疣鼻天鵝冬季棲息地。每年冬季在此越冬的天鵝達300隻左右,其中90%為疣鼻天鵝,其餘為大天鵝。
探秘秘境天鵝泉,要從天鵝泉的主角——疣鼻天鵝說起。
全世界大約有60萬隻疣鼻天鵝,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可見其珍貴,主要分布在歐洲,中國擁有的數量較少。地球上共有七八種天鵝,在新疆常見的就有4種,分別是大天鵝、小天鵝、疣鼻天鵝、黑天鵝。
疣鼻天鵝在水面滑行時脖頸呈S形,喙部紅黑斑交錯紅色居多,喙基部腦門上有明顯的黑色疣突。在水面上,常常擺出可愛的「心」型造型的兩隻天鵝,就是疣鼻天鵝。疣鼻天鵝是天鵝家族中體形最大、姿態最優美的一種,也是最重的飛行鳥類。疣鼻天鵝的飛行高度,在鳥類中堪稱出類拔萃,它們最高飛行紀錄是飛越珠穆朗瑪峰。
在遙遠的古代,有不少民族都崇尚天鵝,以天鵝作為圖騰。古人用「鴻鵠之志」一詞來比喻遠大志向,鵠就是指天鵝。哈薩克族中有許多部落名稱、地名都是以天鵝命名,人們還模仿天鵝的各種姿態演繹出了哈薩克族的經典天鵝舞。
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童話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科普知識告訴我們,天鵝屬雁形目鴨科。
有趣的是,在這裡負責餵養天鵝的溼地公園管理員,在給天鵝投餵食物的時候,嘴裡發出的是一連串「鴨鴨鴨」的呼喚聲,我問他為啥不喊「鵝鵝鵝」。他說發音不一樣,「鴨鴨鴨」喊著順口不累人,「鵝鵝鵝」一天幾次喊得拗口累人。這是否可以從另一個方面不經意地證明,原來天鵝和鴨本來就是一家人。
伊犁河溼地是伊犁河谷傳統的天鵝棲息地,據伊犁地方史志記錄,這裡一直是天鵝、野鴨、白鷺等鳥類傳統冬季棲息地。20世紀80年代開始,當地村民在此發展養魚業,建立了多個魚池,為龐鼻天鵝提供了優越的生存環境。自此以後,來此過冬的天鵝從一隻變成兩隻、三隻、四隻,發展到現在的數百隻。
隨著伊犁河谷整體生態環境保護和伊犁河溼地系統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夏合勒克村為中心的溼地不斷擴大,疣鼻天鵝、野鴨、白鷺等開始慢慢增多,成為天鵝來了不想走的越冬棲息地。
這裡天然泉水密集,形成了冬季水面不結冰的天然奇觀,各類水草為天鵝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有專家形象地指出,天鵝是一種環境指示物種,它在一個地區的生存狀態是折射這個地方環保執行好不好、文明程度高不高的一面鏡子。(唐堪東)
【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