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十大科技謠言

2020-11-22 果殼網

2013年對於謠言粉碎機是如虎添翼的一年,有了「流言百科」這個小夥伴,謠言粉碎機力爭更快速地出擊。和過去的幾年類似,食品安全相關的謠言依然是最受人們關注的,從「檳榔不致癌」到「快餐店的冰塊比馬桶髒」,從「轉基因大豆致癌」到「自來水中有避孕藥」,你相信過這些錯誤消息嗎?在2013年即將過去之際,果殼網聯手騰訊視頻盤點年度十大謠言,為你撥開謠言的迷霧,讓你更加了解真相。

第十:WiFi殺精

謠言:阿根廷研究稱筆記本WiFi會降低男性精子活力。一條題為《WiFi殺精於無形,精子DNA受損嚴重》的微博在網上瘋傳,該微博稱:「無線上網期間散發的電磁輻射正是殺精的元兇!男士們注意了,珍愛生命,遠離Wifi。」

真相:首先,wifi無線上網使用的電磁波波段一般是2.4GHz到5GHz,和手機使用的射頻電磁波波段比較接近(比手機使用的頻率稍微高一些),屬於非電離性輻射,主要是對人體組織的加熱作用可能影響健康,需要比較大的強度才會造成傷害。

其次,這項實驗中只是將體外的精液連續接受輻射4個小時,與體內精子接受wifi輻射的實際境況有所不同;實驗中移動率下降,DNA片段化增多的那部分精子是否會對整個精子群體有明顯影響也有待確定;此外實驗樣本只有20幾個,重複試驗也未進行;對照組的設置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因此簡單推論到人體,說筆記本wifi會降低男性精子活力,還為時過早,需要更多的研究驗證。科學界對於日常生活中這一類輻射的基本看法仍然是:「目前沒有可信的證據可以證明微弱的射頻信號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無論筆記本電腦還是手機,他們的輻射值通常都在毫瓦每平方米這個水平上,遠低於國際非電離性輻射委員會制定的安全上限——10瓦每平方米(這個上限值只是一個以防萬一的安全限制,並不是說超過這個值,就會生病,只是會有輕微的健康風險)。

果殼網相關內容:WiFi殺精?結論並非如此

第九:轉基因飼料影響豬健康

謠言:據《有機系統》雜誌六月刊報告,科學家通過對168頭豬為期22.7周的研究,發現轉基因穀物餵養的豬患嚴重胃炎機率為33%,而非轉基因飼料餵養的豬患病機率僅為12%;此外,轉基因穀物餵養的豬子宮比非轉基因飼料餵養的豬的子宮重25%。

真相:澳大利亞與紐西蘭食品標準局(FSANZ)在今年7月份就在其官網否定了這個實驗結果。該研究發布的期刊是有機農場聯盟提供的運營經費,專注於有機農業而非轉基因生物,屬於學術圈外的「野雞」期刊。 實驗中餵食的對照組設計有重大漏洞,非轉基因的作物,並不是用來製作轉基因作物的親本作物,意味著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區別不止這3個轉入的基因。實驗選擇的是幼獸,正是個體發育差別大之時,幼崽生殖器官發育,與個體遺傳差異、孕期條件、出生時條件、後天條件都有關係,而飼料只是後天條件之一。這個研究的統計方法有問題,按照作者的邏輯,同樣的數據可以示轉基因飼料有益於心臟和肝臟健康。

第八:N95口罩最多使用半小時,否則可能對呼吸系統造成永久性損傷

謠言:最近霧霾天氣嚴重,很多人在討論戴口罩,也有推薦N95. 作為對口罩略有了解的人,想說一下:N95 口罩是工業防塵口罩,防PM2.5肯定沒問題。 但,根據德國勞保條例,工人每次佩戴N95口罩不能超過半小時;半小時後,必須摘下口罩正常呼吸半小時以上。否則,有可能對呼吸系統造成永久性損傷。老人小孩不宜使用。

真相:在汙染天氣下,普通人使用顆粒物防護口罩來保護自己是必要的,安全性有賴於對口罩的正確選擇和使用。口罩的負面作用是不會提供氧氣,相反不同程度地增大呼吸阻力,也就是說佩戴者需要費更多的力來實現氣體交換,因此有人會覺得不適,呼吸肌薄弱或是心肺功能不好的老弱病殘幼在是否佩戴口罩問題上也需要慎重,遵醫囑是個明智的做法。

其次,從這條消息提到的德國勞保規範的來看,當中寫到「低於三公斤且無氣阻的口罩對使用者造成的負擔很小無需擔憂健康風險」「1類防護口罩每天使用不超過半小時"--這裡的限制是對於使用者是否需要體檢而限定的,而並沒有說使用者超過半小時後會造成永久損傷。在N95標準的老家,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監察署、美國疾控中心和美國國家職業安全健康研究所的相關使用指導中都沒有找到人佩戴時間的限制,口罩本身的推薦更換時間和條件是有的。

第七名:電廠煙囪中排放的白煙是PM2.5的主要來源

謠言:某環保組織微博:#追霾少年# 昨天下午兩點半左右,攜帶PM2.5實時檢測儀來到上海外高橋發電有限公司。 目測可見電廠三隻大煙囪中,有兩隻正在噴著濃濃的白煙。PM2.5實施檢測濃度150微克每平方米左右。

真相:電廠煙囪的白煙主要是溼法脫硫後攜帶的大量水蒸汽以及二氧化碳,這也是為什麼夏天看煙囪是輕煙,另外還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煙塵。現在的電廠都要上電除塵,脫硫、脫硝。觀測人員沒有在煙囪口測,只是站在電廠外,此時測得的數據並不能代表電廠就是汙染源。要檢測煙中的汙染物,應該到煙波著陸點。一般位於下風向的煙囪有效排出高度的10-20倍距離。煙波著陸點的汙染物濃度最高,而煙波著陸點與煙囪之間通常是沒有汙染物的。就其煙波形狀來看的話.此地當時正處於最適合汙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下。這個時候煙波著陸點在好幾公裡之外了。而且在同一天下午,陸家嘴金融中心的PM2.5在170微克每平方米左右,如果電廠的排放的白煙是PM2.5的主要來源,電廠附近的PM2.5濃度應該明顯高於遠離電廠的陸家嘴。

第六:新生嬰兒會對喝的第一口奶產生依賴性

謠言:新生兒在醫院喝"第一口奶",背後暗藏金錢交易。企業賄賂醫生護士。"白衣天使"在利誘下,強行給孩子餵多美滋奶粉,讓新生兒產生依賴,排斥母乳!這可能影響孩子的免疫系統發育。

真相:如果調查屬實,那麼這種向新生嬰兒強行推銷配方奶粉的行為無疑是違法的。我國《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第十四條明確規定:「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及其人員不得向孕婦和嬰兒家庭宣傳母乳代用品,不得將產品提供給孕婦和嬰兒母親。對無法進行母乳餵養的嬰兒,應由醫生指導其餵養方式。」明令禁止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向產婦推銷、宣傳奶粉產品,更別提直接在未徵得家屬同意的情況下餵給嬰兒了。另外如果母親真的由於自身的各種原因無法給孩子哺乳,也應該由監護人主動聯繫配方奶粉銷售者,而不是由醫院私自決定。 

配方奶粉裡並沒有任何可以使人上癮的物質基礎,微博裡提到的「產生依賴性」更是言過其實了。 關於嬰兒喝配方奶粉以後排斥母乳的表現,有很多種可能,比較常見的是因為習慣了奶粉的味道後對母乳味道的變化和攝取方式的不適應,其實就是類似我們所說的「挑食」的情況,是可以較容易地糾正過來的,並沒有嚴重拒絕母乳並產生很強烈的排斥反應的案例。 母乳是新生嬰兒前6個月最理想的食物這一觀點,已經得到了全世界所有醫療衛生機構的一致認可。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最好能保證前6個月的純母乳餵養(只餵母乳,無需添加其他任何食物和飲料,包括水),6個月之後可以逐步添加輔食,並同時保持母乳餵養直到2周歲甚至更久。

第五:快餐店的冰塊比馬桶水髒

謠言:在北京各地的真功夫、麥當勞、肯德基取回冰塊樣本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3家快餐店的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沙門氏菌群均符合國家標準,而菌落總數則超標。麥當勞崇文門店冰塊菌落總數為120個每毫升,高於國家標準,低於馬桶水箱水;真功夫冰塊菌落總數為900個每毫升,高於國家標準8倍,高於馬桶水箱水5倍;肯德基食用冰塊菌落總數高達2000個每毫升,高於國家標準19倍,高於馬桶水箱水12倍。 

真相:馬桶水也是自來水,只要是自來水就要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即便馬桶水是汙水處理後的中水,其中也是要求有一定餘氯,因此細菌也不易生存,當然中水是不對菌落總數作要求的,畢竟它不入口。另一方面,馬桶如果是剛衝過甚至是反覆衝過,然後立即取水,這和自來水並無本質區別。 按照SB/T 10017-2008 的規定,食用冰的製作原料要符合生活飲用水的標準GB5749,也就是說可以用自來水做冰塊。菌落總數超標意味著,這些快餐店存在衛生隱患,生產操作可能不夠規範,食品衛生狀況有待改進。實際上,菌落總數在國際上通常是企業用來進行生產過程的規範控制,很少用來判定食物是否合格。記者自行採樣不符合規範的實驗操作程序,所以得到的數據未必可靠。同時,國家標準是否能夠用於判定前臺購買的冰塊也值得商榷,也就是存在標準適用性的疑問。快餐企業完全有必要藉此機會,好好梳理一下可能出問題的環節,嚴把衛生質量關,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 2013年8月2日,央視新聞頻道發布題為「北京食用冰塊風險監測結果公布」的新聞報導。報導中,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抽檢了63份食用冰塊樣本,結果致病菌總數均合格。

第四名:自來水中有避孕藥 

謠言:中國是避孕藥消費第一大國,不僅人吃,且發明了水產養殖等新用途。避孕藥環境汙染可導致野生動物不育或降低再生能力。學者對飲水裡雌激素幹擾物研究發現,23個水源都有,長三角最高。另外,它們作為持久汙染物,一般水處理技術去不掉;人體積累,後果難料。

真相:果殼網專訪了這篇論文的原作者,他認為微博內容完全是曲解。論文所研究的是環境雌激素,並不完全由人為導致,更不能作為「水產養殖中使用避孕藥」的「證據」。水產養殖業使用激素類藥物,並無證據表明由中國人發明,論文裡對於水體中這類物質的來源引用的參考文獻分別來自於日本和英國,並無一字提及「中國人發明」。這三篇文獻的發表時間分別為1983年、1998年和2003年  ,可見西方國家使用雌激素要早得多。雌激素對野生動物確實有危害,但並不等於「避孕藥環境汙染可導致野生動物不育或降低再生能力」,環境中的這類物質含量是很低的,而研究雌激素對動物的作用僅僅局限於實驗室中,實驗中使用的雌激素濃度是環境水體中的幾千幾萬倍以上,且必須長期持續暴露。

論文只是在水源水中檢出這類物質,且濃度很低,而不是說的自來水。即使是文中報導的水源水中的含量也是很低的,不足以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西方發達國家的水源水和自來水中同樣能夠檢出各種環境雌激素,且濃度並不比中國低

目前工藝對這類物質還是有很好的處理能力的,最高可以達到90%以上。檢測出環境雌激素的存在並不一定就意味著對人體有害,看環境雌激素的效應強弱和濃度水平。由於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檢測精度大幅提高,原來濃度很低而無法被檢測到的物質也能被檢測出來。因此「檢出」並不一定指環境中這類物質增多,而是意味著檢測技術提高了。理論上只要檢測手段無限先進,任何存在的物質都能被檢測出來。如果提到「未檢出」,必須要給出檢測方法和檢測限,否則是不科學的。

果殼網文章:自來水裡有避孕藥?被誤讀論文作者專訪

第三: 口服膠原原白製品可以美容

謠言:日常生活中,人們追求養顏抗衰,總會刻意食用豬手、鳳爪、豬皮等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更好的方式是吃膠原蛋白粉,來完成對皮膚的營養補充。

真相:膠原蛋白是一種蛋白質,我們吃進去的食物中的蛋白質分解的產物中只有胺基酸能參與新蛋白質的合成, 而膠原蛋白的胺基酸組成註定了它是一種劣質的蛋白質。膠原蛋白沒有含有全部的「必需胺基酸」。吃下去的蛋白質是無法直接搬運到皮膚中的。

果殼網相關內容:流言百科條目:【假】口服膠原蛋白可以美容

第二:黑龍江大豆協會稱轉基因大豆致癌

謠言:黑龍江大豆協會一位負責人引用了年初由中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的數據,稱轉基因大豆油的消費與一些省份的癌症發生具有關係。此外這位負責人還提到來自於轉基因大豆的維生素E「很可能有極大的健康威脅」。

真相: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任何被學術界認可的攝入商業化轉基因作物導致實驗動物或人類腫瘤的報導。我國近年來癌症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的重要因素是環境汙染、社會人口老齡化加快,以及醫療檢測水平的進步。這三者都會造成統計的癌症發病率上升。作為對比的是,環境汙染治理良好、社會年齡結構更為穩定,醫療水平較高的美國,同時也是種植和食用轉基因大豆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從轉基因大豆開始推廣的1996年到現在,其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並沒有隨著轉基因食品的攝入而發生顯著變化,個別癌種甚至還有下降趨勢。可見,食用轉基因大豆以及其他轉基因食物,對於癌症發病率並沒有貢獻。轉基因大豆油中的維生素E,無論從質還是和量上都可以和非轉基因大豆油及其他食用油都沒有什麼區別,因此,得出「維生素E若來自於轉基因產品,很可能有極大的健康威脅」的結論是不負責任的說法。黑龍江省大豆協會,是大豆生產、加工、流通、研究等領域人員自願組成的行業組織,並非專業科研機構。其業務範圍內涉及轉基因大豆的,只有「宣傳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優勢,倡議建立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實施標識認證制度,保護我省非轉基因大豆資源,提升非轉基因大豆品牌價值及其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本身並不包括針對轉基因大豆安全性的檢測和評價。該單位僅憑自己的「感覺」推測,不經求證和評估就向公眾發布「轉基因大豆與腫瘤高度相關」的報導,是一種極不負責、極具誤導性的行為。

果殼網相關文章:如何看待黑龍江大豆協會對於轉基因大豆的指責?

第一:媒體報導稱吃檳榔並不會致癌

謠言:據中央電視臺二套9月22日報導,專家認為「檳榔致癌」的說法並無科學根據。 報導中,央視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博士生導師章魁華。這位曾是中國大陸唯一應邀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所召集的檳榔專題研究會的專家表示,嚼檳榔本身問題不大,咀嚼過程中產生的致癌的亞硝胺只要不和吸菸同時發生,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印度之所以口腔癌發生率高,就是因為嚼檳榔和吸菸同時進行。而檳榔致癌的病例,目前尚未發現。 

真相:「檳榔致癌」的報導對檳榔產業造成巨大影響。隨即,電視、平媒和網絡上出現了很多試圖洗白檳榔的言論,有人甚至聲稱「檳榔致癌是造謠」。檳榔早在2004年就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就已認定為1級致癌物質(無論是否與菸草同嚼)。 檳榔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以檳榔鹼為代表的生物鹼,檳榔鹼能刺激神經興奮,可以產生耐受(越來越不敏感),有明顯成癮、依賴作用和戒斷效應。檳榔與癌症有量效關係,即吃的越頻繁、持續時間越長,患癌概率越高。嚼檳榔者頰、舌部位癌變的比例明顯增加,嚼檳榔的口腔癌患者的發病年齡比不嚼檳榔者平均提前8年左右。 「1類致癌物」的定級依據是:有充分證據證明可以導致人類癌症;或者人類致癌證據不充分,但動物致癌證據充分,且對人體的作用機制與癌症相關。在檳榔流行的印度,商業化生產的檳榔果已被要求貼上明顯的警告標籤,恰如「吸菸有害健康」。在美國,從1976年開始就嚴禁各州之間運輸檳榔果,在加拿大,檳榔產品直接被禁止銷售。 

果殼網相關文章:檳榔,還是別嚼了

相關焦點

  • 果殼網:2017年度十大科技謠言
    今天果殼網公布了《果殼年度榜單:2017年度十大科技謠言》,這一年,有正經研究被誤讀,也有陳年老謠又新傳。幾乎所有朋友都被其中一個或多個謠言嚇到過,看完絕對可以淨化智商,掃除文盲。2017年你還知道哪些科技謠言嗎?在評論裡說出來,讓大家樂呵一下。
  • 微信年度十大謠言盤點 最愛用致癌致死嚇人
    早報訊 近日,微信謠言過濾器、微信安全中心發布報告盤點2015年度十大謠言,「微信朋友圈降權」、「打隱翅蟲會致命」、「倒著輸入銀行卡密碼能自動報警」等謠言上榜。而「兒童牛奶飲料致病」這條謠言排名健康類謠言榜首,「小龍蝦處理屍體」連續上榜多年。
  • 【年度榜單】2015年度十大科技謠言
    在果殼網的謠言粉碎機工作了5年之後,我們很欣慰地看到,越來越多的網友對網絡傳聞有了更加理性的判斷,以至於我們覺得謠言越來越不「給力」,需要闢謠的事情越來越少了。不過,在商業炒作、新聞誤讀等因素的發酵之下,新的謠言依然還在湧現。同時,不少老謠言也沉渣泛起,在營銷號、朋友圈裡悄然展開了第二輪、第三輪甚至第N輪的傳播。
  • 微信公布 2019 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地震躲在 「生命三角」最安全...
    IT之家12月30日消息 今日晚間,微信安全中心公布了2019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失實類與健康類等部分。2019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失實類):需要注意的是,地震躲在「生命三角」最安全屬於失實類謠言。
  • 2013年度十大新詞語出爐 「中國大媽」「土豪」入選
    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製圖  「中國大媽」躋身去年十大新詞  教育部、國家語委昨日發布2013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據新華社電 教育部、國家語委29日在京發布2013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央八項規定」「稜鏡門」「H7N9」「土豪」「自貿試驗區」「單獨二胎」「中國大媽」「光碟行動」「女漢子」「十面霾伏」等獲評年度十大新詞語。
  • 2013年度汽車美容養護十大品牌——巴斯卡
    【慧聰汽車用品網】2014年2月19日,由慧聰網主辦的「品牌演繹經典·創新成就未來」為主題的優瑪杯』2013年度(第十屆)汽車用品行業品牌盛會在北京慧聰網總部基地召開。2013年度「汽車美容養護十大品牌」——「巴斯卡」(武漢市巴斯卡汽車用品有限公司)榮譽登榜。巴斯卡,依託優質產品技術,巴斯卡真皮鍍膜突破汽車美容冰點期,切實提升終端店面解決問題能力。
  • 微信官方發布年度十大謠言:收文件有毒類謠言上榜
    【TechWeb報導】12月31日消息,騰訊微信安全中心正式發布了2016年度謠言TOP10。其中排行前三的謠言為:兒童守護站累謠言(全國銀行網點成失聯兒童安全守護點)、「微信公開課pro版」連結會盜號、「SB250」系列謠言(吃酸菜魚感染SB250病毒)。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發布:左右腦測年齡居首
    1月6日,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在北京發布,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信息學家郭光燦,中國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慧眼」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等大咖學者現場逐一詳解,擊破流言,向公眾還原事實真相。
  • 微信官方公布2020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
    微信官方闢謠平臺謠言過濾器今天回顧了2020年朋友圈流傳最廣的十大謠言,讓我們一起看破謠言,了解真相。01、糧食短缺,趕緊屯米搶油傳言稱:「受疫情影響,國內糧食短缺,要趕緊囤米搶油。」
  • 中國科協公布2013年度十大科普事件
    中國科協公布2013年度十大科普事件 >   昨天下午,中國科協公布了2013年度十大科普事件。
  • 麥克維爾榮獲2013年中國「十大中央空調品牌」稱號
    2013年12月4日,麥克維爾贏得2013年慧聰網第七屆中國空調冷凍行業「2013年度十大中央空調品牌」稱號,並由中國製冷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金嘉瑋先生、中國建築業協會建築節能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許文發先生、天津大學熱能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馬一太先生等為獲獎企業頒獎。
  • 2013年度家紡業領軍人物十大觀點新鮮出爐【圖】
    2013年度家紡業領軍人物十大觀點新鮮出爐【圖】 2013-12-27 08:41:48 來源:第一紡織網 時至年末,又到了進行年終盤點的時候,翻看這一年的《家紡周刊》能夠發現
  • 【年度盤點】果殼網2013年度十大科技事件榜單
    2013年,科技一如既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在這一年中,關於世界的本源,科學家們又多了一些認識,他們看見了化學鍵,確認了「上帝粒子」,也幫助人類更新了對自身的認識——對人體腸道菌群作用的發現開啟了研究的新方向;這一年,美女太空人王亞平在太空中給我們上了課,中國科學家們給月球發射了嫦娥和玉兔,宇宙也給地球送來了隕石;人造肉製造的漢堡、連結大腦、克隆胚胎幹細胞,在科技活躍的同時,對科研倫理和技術專利的討論也同樣激烈。
  • 2016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
    2016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 2016-12-29 來源:教育部   2016年12月26日,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6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 浙江水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報告摘要
    二、回購原因、數量及價格  1、因公司業績未達解鎖條件而回購註銷公司限制性股票  根據《浙江水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第二次修訂稿》第七章第二條有關限制性股票的解鎖安排及考核條件規定,「2013年度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4%;以2009年度為基準年,2013年的淨利潤增長率不低於100%。」
  • [公告]佛塑科技:廣州華工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度、2013年度...
    [公告]佛塑科技:廣州華工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1-6月審計報告 時間:2014年10月31日 20:07:59&nbsp中財網 : 我們審計了後附的廣州華工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工百川」)財務報表,包括2012年12月31日、2013年12月31日以及2014年6月30日的合併及母公司資產負債表,2012年度、2013年度以及2014年1-6月的合併及母公司利潤表、合併及母公司股東權益變動表、合併及母公司現金流量表,以及財務報表附註。
  • 2013年度LED照明十大新聞推薦
    不明覺厲、喜大普奔、細思恐極、人艱不拆、累覺不愛……這些網絡流行語,沉澱了2013年的七情六慾。  而2013年的照明業在「質量門」頻閃,資本捉襟見肘,渠道暗戰迭現的現狀中體會了深入內腹的五味雜陳。
  • 觀察者網盤點2013年十大中國科技新聞
    探索宇宙空間,操縱量子世界,逆轉生命時鐘……2013年,中國科技工作者走過了令世界矚目的一年。多項「諾獎級」的成就,見證了以艱苦攻關著稱的中國科學家努力終獲回報。同時,基礎科學的進步總是「十年磨一劍」,任何成績的背後都凝結著長期的資金投入,都是中國力量的最好展現。觀察者網編輯部評選出年度中國十大科技新聞,回顧驚喜不斷的2013。
  • 2014年十大科學類謠言,你識破了嗎
    原標題:那些「科學」謠言,你識破了嗎(深閱讀)   2014十大「科學」謠言   1.地暖輻射會致白血病?   有說法稱「地暖會產生供暖輻射,進而導致白血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也會引發白內障等視力問題」。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發布 「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排第一
    日前,百度搜索聯合北京市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發布了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向公眾披露了過去一年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流言。資料圖 來源:新華社根據百度搜索提供的數據,2017年度,共有94條「科學」流言影響最大,危害最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