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短的波長雷射二極體發出深紫外光

2020-09-05 銀月光科技

名古屋大學的研究人員說,他們已經設計出一種雷射二極體,該二極體可以發出迄今為止最短波長的紫外線,在消毒,皮膚病學和DNA分析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根據發表在《應用物理快報》上的研究,名古屋大學的科學家與旭化成公司合作,成功設計了一種發射深紫外光的雷射二極體。



名古屋大學未來電子綜合研究中心的Chiaki Sasaoka教授說:「在室溫下通過脈衝(電流)注入,我們的雷射二極體發射的雷射波長最短,為271.8納米(nm)。」


UV-C半導體雷射二極體的橫截面結構。


Sasaoka解釋說,以前開發紫外線雷射二極體的努力只能實現低至336 nm的發射。


發出波長為200至280 nm的被稱為UV-C的短波長紫外光的雷射二極體可用於醫療保健消毒,治療牛皮癬等皮膚病以及分析氣體和DNA 。



名古屋大學的深紫外雷射二極體克服了科學家在開發這些半導體器件的工作中遇到的幾個問題。


該團隊使用高質量的氮化鋁(AlN)基板作為其基礎,以構建雷射二極體的層。他們說,這是必要的,因為較低質量的AlN包含大量缺陷,最終會影響雷射二極體有源層將電能轉換為光能的效率。


脈衝操作下的發射特性。


在雷射二極體中,「 p型」和「 n型」層被「量子阱」隔開。當電流流過雷射二極體時,p型層中帶正電的空穴和n型層中帶負電的電子流向中心並結合,以稱為光子的光粒子形式釋放能量。


研究人員對量子阱進行了設計,以使其能夠發出深紫外光。p型和n型層由氮化鋁鎵(AlGaN)製成。同樣由AlGaN製成的覆層位於p型和n型層的任一側。n型層下方的包層中包含矽雜質,該過程稱為摻雜。摻雜被用作一種修改材料特性的技術。在p型層上方的包層進行了分布式極化摻雜,該摻雜層不添加雜質。p側覆層中的鋁含量經過設計,使其在底部最高,而在頂部降低。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鋁梯度會增加帶正電的空穴的流動。最後添加了頂部接觸層,該頂部接觸層由摻雜有鎂的p型AlGaN製成。


研究人員發現,p側覆層的極化摻雜意味著發射「迄今為止報告的最短波長」需要13.8V的「非常低的工作電壓」脈衝電流。

相關焦點

  • 雷射二極體發出深紫外光
    UV-C半導體雷射二極體的橫截面結構。 據《應用物理學快報》雜誌近日報導,日本名古屋大學與旭化成公司合作,成功製造了一種能夠發射深紫外光的雷射二極體。 名古屋大學未來電子學綜合研究中心的Chiaki Sasaoka教授說:「在室溫下,向我們設計的雷射二極體中注入脈衝電流,它可以發射出271.8納米波長的雷射,這比此前的紫外雷射二極體的發射波長縮短了近60納米。」
  • 雷射二極體發射深紫外光
    遠場模式的UV-C雷射投影到屏幕上。UV-C半導體雷射器的截面結構。脈衝作用下UV-C半導體雷射器的發射特性。根據《應用物理學快報》雜誌的一篇報導,日本名古屋大學已經與旭華成公司合作製造了一種能夠發射深紫外光的雷射二極體。
  • ...合作開發出一個雷射二極體 可發射迄今為止波長最短的紫外光
    打開APP 日本名古屋大學與旭化成合作開發出一個雷射二極體 可發射迄今為止波長最短的紫外光 LEDinside 發表於 2020-03-19 15:36:23
  • 美國科學家造出世界上波長最短最純的X射線雷射
    核心提示: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科學家製造出了世界上波長最短、最純的X射線雷射,這項成就實現了一個45年的預言。 世界上波長最短
  • 美發明世界波長最短X射線雷射
    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科學家製造出了世界上波長最短、最純的X射線雷射,這項成就實現了一個45年的預言,打開了向一系列新的科學發現進軍的大門。X射線雷射  X射線能幫助人們深入觀察原子和分子世界。
  • 微型晶片設備發射世界上最短波長的雷射
    北青網綜合報導 日本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能產生世界上最短波長雷射的設備,一位諾貝爾獎得主預計這一突破將導致全球製造業的巨變。雷射用於精密設備和儀器,包括醫療和製造工具。名古屋大學和朝日Kasei公司的科學家團隊稱,雷射波長越短,切割就越精確。
  • 日本研製出世界最短波長X射線雷射
    日本研究人員近日利用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成功發射出波長僅0.12納米的X射線雷射,刷新了這種雷射最短波長的世界紀錄。
  • 日本名古屋大學與旭化成合作開發出一個雷射二極體 可發射迄今為止...
    打開APP 日本名古屋大學與旭化成合作開發出一個雷射二極體 可發射迄今為止波長最短的紫外光 LEDinside 發表於 2020-03-19 15:36:23
  • 日研製出最短波長X射線雷射 僅0.12納米
    日本研究人員近日利用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成功發射出波長僅0.12納米的X射線雷射,刷新了這種雷射最短波長的世界紀錄。根據日本理化研究所和高輝度光科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新聞公報,來自這兩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建在兵庫縣的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發出了波長僅0.12納米的X射線雷射,打破了美國的直線加速器相干光源於2009年4月創下的0.15納米的最短波長世界紀錄。
  • 自由電子雷射:我們的目標是波長更短、亮度更高!
    當然了,波長越短,要實現起來所面臨的科學和技術難題也越具挑戰性。目前,只有美國、德國等極少數國家實現了X射線波段的自由電子雷射。德國自由電子雷射裝置2006年,世界上第一臺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FLASH)誕生於德國漢堡同步加速器實驗室(DESY)。
  • 日開發出波長極短的半導體雷射
    日本科研人員不久前開發出了波長極短的紫外線半導體雷射,這項成果有望催生容量大於藍光光碟的下一代光碟。       據日本《朝日新聞》28日報導,濱松光子學公司中央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以化合物氮化鎵鋁為發光層,在室溫環境下生成了波長342.3納米的紫外線半導體雷射。此前,科研人員運用其他先進工藝曾開發出波長約350納米的半導體雷射。       用於讀寫光碟的可見光、紫外線等的波長越短,光碟可容納的信息量也就越大。
  • 雷射二極體原理
    導讀:雷射筆、雷射電筒、雷射印表機等關於雷射類的產品都少不了雷射二極體的存在,那麼雷射二極體是如何工作的呢?和普通光電二極體又有什麼區別呢?接下來本文將疑惑揭曉。
  • 世界上最短波長的垂直腔面表面發射雷射器得到驗證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ACS Photonics》報導,來自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一起,為大家展示了一種世界山最短波長的垂直腔表面發射雷射器(VCSEL)。這一發現為將來的應用鋪平了道路,例如,消毒和醫療處理。
  • 世界「最短波長」的緊湊型雷射器誕生
    到目前為止,這類雷射器的商業應用大部分集中在可見光和紅外波段上,如果可以將波長範圍進一步推向紫外線(UV),那麼VCSEL的用途勢必將更為廣泛。我們知道,紫外線可用於消毒,材料固化,螢光激發和醫學治療。隨著VCSEL技術的日趨成熟,在未來,更緊湊的紫外線VCSEL將毫無疑問是空間表面消毒殺菌系統以及皮膚病治療系統最優秀的解決方案。
  • 雷射二極體基本工作原理
    二、雷射二極體本質上是一個半導體二極體,按照PN結材料是否相同,可以把雷射二極體分為同質結、單異質結(SH)、雙異質結(DH)和量子阱(QW)雷射二極體。量子阱雷射二極體具有閾值電流低,輸出功率高的優點,是目前市場應用的主流產品。
  • 雷射二極體參數與原理及應用
    二、雷射二極體本質上是一個半導體二極體,按照PN結材料是否相同,可以把雷射二極體分為同質結、單異質結(SH)、雙異質結(DH)和量子阱(QW)雷射二極體。量子阱雷射二極體具有閾值電流低,輸出功率高的優點,是目前市場應用的主流產品。
  • 一種雷射二極體精密驅動電路
    ,在通信、傳感、雷射加工、醫療等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雷射器種類。此外,為能實現對雷射二極體的工作溫度和工作電流進行設定和實時監控,電路還設計有以單片機為核心的中心處理模塊,由該模塊(需帶有AD和DA轉換功能)實時控制和監測雷射二極體各項參數性能,如工作溫度、注入電流、光功率等。對雷射二極體一類的小型元件進行溫度控制,最常用熱電製冷器(Ther mal Electric Cooler,簡稱TEC)。
  • 普通發光二極體和雷射二極體有什麼區別?
    在發光原理上的差別:LED是利用注入有源區的載流子自發輻射複合發光,而LD是受激輻射複合發光。發光二極體發出的光子的方向,相位是隨機的,雷射二極體發出的光子是同方向,同相位。LED是 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的縮寫。廣泛見於日常生活中,如家用電器的指示燈,汽車後防霧燈等。
  • 普通發光二極體和雷射二極體的區別
    這種利用注入式電致發光原理製作的二極體叫發光二極體,簡稱LED。LED常用於家用電器的指示燈,汽車後防霧燈等方面,具有使用壽命長,光電轉換效能高等特點。LD是雷射二極體的英文縮寫,雷射二極體的物理架構是在發光二極體的結間安置一層具有光活性的半導體,其端面經過拋光後具有部分反射功能,因而形成一光諧振腔。
  • 世界上最大的X射線雷射器首次發出雷射脈衝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周四,世界上最大的X射線雷射器在德國漢堡首次發出雷射脈衝——其每秒可以產生波長為0.8nm的脈衝雷射。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世界上最大的能產生高強度短脈衝X射線的雷射設施,其可以在地下實驗大廳中將該雷射束射入幾個實驗站,同時可以進行不同的實驗。這意味著每個研究人員可以更快地處理更多的項目。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總經理Robert Feidenhans'l教授表示:「這是我們和合作夥伴經過多年努力後迎來的重要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