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於磁鐵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現象,無論是同性相斥、還是異性相吸,以及由此製造出的磁性產品的特性已經瞭然於胸,雖然表象上看來,磁鐵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特別是異性磁極之間的相互吸引,感覺與萬有引力非常相似,但是它們在本質上卻有著截然的不同。
目前,物理學界對於自然界包括整個宇宙中力的基本作用形式,已經歸納出4個基本種類,即4種基本作用力,它們分別是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引力。其中電磁力是在電磁場中帶電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無論是摩擦力、支持力、磁力,還是光線產生的輻射壓力,本質上都是組成物體的微觀粒子間帶有不同電荷時,所產生的相互影響表現出來的作用力,由於電磁力能夠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它是我們觀察和認識這個世界最重要的一種力的作用形式。
與此同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力的作用形式還包括引力,無論是探索宏觀天體之間的運行規律,還是微觀粒子之間都存在著引力作用,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距離成反比,在4種基本作用力中引力作用效果最弱,但力程最遠,理論上可以延伸到無限的地方。
而強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則都是反映原子微觀層面力的作用形式,其中強相互作用力保障了質子和中子的結合能力,確保原子核的穩定性。在所有基本作用力中,強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最強,但是力程最短。弱相互作用力確保了核外電子不會因與原子核的電荷屬性不同,而墜入原子核中,同時也可以調控原子核內的質子狀態,從而從另外一個方面起到了穩定原子核的功能,弱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也很弱,不過要稍強於引力。
之所以4種基本作用力形式,科學家判斷是在4種力依託於特定的「空間場」,在不同的「空間場」中組成物體的微觀粒子發生定向運動所表現出來的影響模式。按照物理學家們構建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所對應的基本粒子已經被發現,其中電磁力通過光子來傳遞力、強相互作用力通過膠子傳遞力、弱相互作用力通過W和Z玻色子傳遞力,只有引力特殊,至今仍然未找到「引力子」存在的確鑿證據。
磁鐵之間產生的磁力,基於由不同磁極所形成的磁場,在磁場中,我們通過麥克斯韋方程可以看出,磁場的產生來源於電流以及變化的電場。對於電磁鐵來說,是電荷的定向移動產生了電磁場,而對於永久性磁鐵來說,磁場是由於大量核外電子在圍繞原子核的運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自發性規律排列所致。從磁鐵的物質組成來看,它主要是由鐵、鈷、鎳和鐵的一些氧化物所組成,這些物質的原子結構比較特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磁矩,一般情況下磁區相互影響不表現出磁性,但是當把它們放到相應的磁場環境中,這些物質中的原子就會與磁場方向快速調整到一致,從而表現出較強的磁性,這些物質因此被稱為鐵磁性物質。
我們從磁場的作用形式再來看一下磁力的特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磁鐵的磁性來源於電荷的定向規律性排列,也就是說磁場是由運動的電荷或者變化的電場產生而來,這也註定了磁場與電場均是在一定的空間區域內呈現連續分布的一個矢量場,由於磁場的一個無源有旋的矢量空間,因此磁場的產生沒有源頭,也沒有結尾,是一個封閉閉合的空間區域,不像電場中電勢那有可以定量表達為一個標量的函數。那麼,既然磁力依賴於電磁場,那麼電磁場就相當於是磁力作用的一種媒介空間,對應的這種媒介空間中必然要有一種媒介物質使磁力發生相應的傳遞過程。
從電磁波的傳遞來看,其依賴於光子的傳遞,所以從本質上看磁力的傳遞也必然需要光子作為媒介。之所以我們看不到這種傳遞的過程,一方面在於不同頻率的光線,其組成的光子所攜帶的能量也不相同,而且我們肉眼所見的光子只是所有電磁波中的極小一部分(可見光部分)。另一方面,電磁場傳遞磁力的媒介,經科學家們深入研究,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光子-虛光子傳遞本身所具有的動量和能量的結果,而這種虛光子傳遞能量的過程,來源於物體本身微觀粒子所具有的磁矩,一旦施加外在的磁場環境,這種磁矩作用下就會使物質的內能增加,表現出電子能級的躍遷,從而釋放出相應的輻射線,這一點也已經通過科學家們的實驗得到了證實。
但是,畢竟虛光子是量子力學對於電磁力這種「虛過程」的一種設想,我們從理論上推導出來的東西,和實際還存在著一層「窗戶紙」,要捅破這層紙,不單單是需要大量實驗的驗證,還得有量子力學與傳統物理學以及相對論等一系列物理理論基礎的深入融合發展,說不定以後會出現顛覆性或者超出常規認知水平的重大發現,這些都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