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水生動物健康評估,作者:小破同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好文共分享)
珊瑚,作為一種有機質寶石,我國先民早有認知,西漢班固《西都賦》有云:「珊瑚碧樹,周阿而生」。在東方佛典中珊瑚也被成為佛家七寶之一(金、銀、珊瑚、琥珀、瑪瑙、琉璃、硨磲),自古被視為富貴祥瑞之物。而我國古代開發利用南海以及南海諸島珊瑚的歷史也十分悠久,早在西漢初年,南越王趙佗就向漢文帝獻「烽火樹」,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卷15《貨語》「珊瑚」條中記載:「珊瑚,水之木業。生海中磐石之上,初白如菌,一歲乃黃。海人以鐵網先沉水底,俟珊瑚貫出其中,絞網得之。或以鐵貓兒墜海中得之。在水直而軟,見風則曲而堅,得日光乃作鮮紅、淡紅二色。其五、七株合成者,名珊瑚林,也有光景,常燁燁欲然,南越王以為烽火樹是也。狀多如柏,亦曰烽火柏」。而在西方,古羅馬人認為珊瑚具有防止災禍、給人智慧、止血和驅熱的功能,所以常把紅珊瑚樹脂掛在小孩子脖子上,祈求平安。義大利和阿爾及利亞則將珊瑚視為「國石」,象徵著沉著、勇敢和勇氣。
本文將對珊瑚、珊瑚的形成、珊瑚分類,珊瑚文玩,還有常見的養殖品種做簡單介紹!
二、珊瑚、珊瑚蟲和珊瑚礁
簡單來說珊瑚是由許多珊瑚蟲聚合生長的一種生物群體。珊瑚礁,是由珊瑚的石灰質遺骸、其他生物的碳酸鈣骨骼,堆積而成的一種礁石。
珊瑚蟲是一種低等腔腸動物。單體珊瑚蟲只有米粒那樣大小,體型為中空而底部密封的圓筒狀,內部有骨骼片。珊瑚蟲身體中央是腔腸,起消化和吸收作用。珊瑚蟲依靠無性生殖——分裂增生的方式,迅速繁殖,母體不斷長出芽體,形成樹枝狀,枝芽再生出芽體,每個芽體就是一個珊瑚蟲,它們一群群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陳代謝生長繁衍,不斷分泌出石灰石、和其他生物殘骸粘合在一起,使得這個堅硬石灰質骨骼,一層層地加厚,經過漫長的年代,逐漸擴大形成珊瑚礁和珊瑚島,這也被稱之為造礁珊瑚(淺海珊瑚)。我們常見的用作寶石的珊瑚(寶石珊瑚),與造礁珊瑚在生物種屬上為近親,但寶石珊瑚的珊瑚蟲生長在深海海域(所以深海珊瑚),一般形成於北緯30°以南,南緯30°以北的寬闊海域,水深一般在200-2000m之間,多分布於海底的火山帶區域,生長條件苛刻。寶石珊瑚不會造礁,但是其質地緊密,密度相對較大,其中以紅珊瑚(貴珊瑚)最為珍貴。
三、珊瑚的分類
日常生活中,珊瑚在腔腸動物中是個統稱,日常生活中凡造型奇特、玲瓏透剔而來自海產的,人們就冠以「珊瑚(coral)」,凡「紅色者」,統統稱之「紅珊瑚」。珊瑚通常包括軟珊瑚、柳珊瑚、紅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蒼珊瑚和笙珊瑚等。有人誤把體軟的海鰓類(Pennatulacea)和群體海葵(Zoantharian)也誤稱為「珊瑚」。
生物學中,珊瑚特指無脊椎動物中刺胞動物門的珊瑚綱生物,均有珊瑚蟲生物體及其分泌的骨骼組成。寶石學中的珊瑚特指珊瑚蟲分泌的鈣質骨骼。根據生物學分類,刺胞動物門可分為水螅綱、缽水母綱和珊瑚綱。珊瑚綱根據珊瑚觸手的數目又分為四放珊瑚亞綱、六放珊瑚亞綱、八放珊瑚亞綱和橫板珊瑚亞綱(四放珊瑚亞綱和橫板珊瑚亞綱現已滅絕)。
三、珊瑚繽紛色彩的原因
珊瑚美麗的顏色來自於體內的共生藻——蟲黃藻,它生活於珊瑚蟲體內,與珊瑚蟲過著和睦相處的共生生活。蟲黃藻在光合作用中,利用海水中的陽光和二氧化碳,產生氧氣,部分氧氣供給珊瑚蟲攝取,促進珊瑚骨骼的生長。如果失去蟲黃藻,珊瑚蟲那豔麗動人的色澤將不復存在。
四、珊瑚文玩
天然紅珊瑚是由珊瑚蟲堆積而成,生長極緩慢,不可再生,而紅珊瑚只生長在幾個海峽(臺灣海峽、日本海峽、波羅地海峽、地中海),受到海域的限制,所以紅珊瑚極為珍貴。紅珊瑚製成的飾品,極受收藏者的喜愛,並且精品紅珊瑚增值十分迅速,被收藏界人士所看重。
紅珊瑚的珍貴導致漁利之徒制假牟利,珊瑚的基本特徵是鑑定珊瑚的主要依據。珊瑚的基本特徵見下圖。紅珊瑚仿製品目前主要包括有機物的染色骨製品、染色貝殼、海螺珍珠、紅色塑料,以及無機物的吉爾森仿製珊瑚、紅色玻璃、染色大理石,染色木材等,相關鑑別鑑定,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自行查找資料!
五、珊瑚缸構建常見品種
因為個人專業性和版權問題,此部分參見中國海水觀賞魚門戶網站——海友網,稍作總結,並截取部分圖片給大家參考學習,更多珊瑚高清圖片以及知識請登錄該網站學習!
【參考資料】
(1)王昶、申柯婭,《珊瑚鑑定一本通》,化工出版社, 2017年。
(2)海友網,珊瑚品種圖鑑
△內容來源:水生動物健康評估,作者:小破同學,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