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著豐富的水資源,各種水下奇觀、獨特的水下生物造就了不同的水岸文化。今天的《世界潮我看·水下中國》將繼續以獨特的水下視角,帶你一窺海底的「秘密花園」。
早在陸地藤枝蔓生,花紅柳綠時,大海裡眾多的生物,已組成獨特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守護著地球。
我們渴望的,是遙遠的未知,那裡色彩斑斕,群魔亂舞;我們遺忘的,就在腳下。黃土地畔流淌著的,是我們最熟悉的海域,在這裡,珊瑚組建的秘密花園,循環有序,繁衍生息。
它能夠一直守候身旁,其實並不簡單。
1
海底的絢爛星河
黑夜,寂靜。
海底水波不興,夜行生物慣例出行。一切都井然有序,看似無奇。
可是,在一片鹿角珊瑚四周,魚蟲聚集,盤踞珊瑚之上,等待一年一度的盛宴……那是珊瑚和大海的秘密,千萬年來從未爽約。
每一個珊瑚水螅體都包含新生,蓄勢待發。
他們在等待大海的一聲召喚,新的生命便將從渺冥中驚醒,一發驚天,瞬間點亮生命的煙火。
奔湧的生命猶如繁星,快速編織成絢麗奪目的銀河。
在這片無邊的海底星空下,等候多時的星光獵手群芳亂舞,捕獲著高蛋白的食物,如同一場海洋生物的大party。
2
珊瑚礁的私人花園
造礁珊瑚是花園的「建築師」,負責搭建穩固的結構,使珊瑚礁花園能夠不斷擴增。
正在擴增的珊瑚礁花園
而非造礁珊瑚則是「設計師」,妙筆生輝,添上水木清華。
在中國南海,熱帶海域珊瑚礁林林總總,造型獨特,高低錯落,搭建起一座繁華的「水下都市」,聚集了各種喜礁的朋友。蛇,或是魚,生長於此的,或是遠道而來的,都能夠在這裡找到棲息和庇護的居所。
在夜晚探出頭的珊瑚水螅
蠢蠢欲動的珊瑚礁原住民——螃蟹
在這個「大都市」裡,不同的「居民」利用各個層次的空間都找到了合適的「居所」,在這裡捕食、產卵、繁衍,使這個「城市」枝繁葉茂、人丁興旺。
3
珊瑚部落的新生命
北緯24°的東山島,有著我國沿海最北緣不成礁的石珊瑚群落,品種繁多,分布面積達到500多平方公裡,成為科學和自然的奇蹟。瑰麗多彩的蜂巢珊瑚和盾形陀螺珊瑚是當地的優勢品種。
瑰麗多彩的蜂巢珊瑚
外表凹凸的盾形陀螺珊瑚
和熱帶珊瑚礁不同,這裡沒有分平蔓生、長短不一的樹枝狀珊瑚作掩護,遊樂於石珊瑚的「居民」,在葉片和孔洞之間,找到合適的藏身之處。
當地特有的柳珊瑚,是東山小管繁殖季節的合適產床。遠遠看去,搖擺的氣球隨波飄曳,格外醒目。
新產下的魚卵晶瑩剔透,被棒狀的卵鞘包裹著,一根根潔白透亮。孕育時間漫長,泥沙漸漸附上卵鞘……新生命的旋律已經在這裡律動。
小魷魚在水晶球中若隱若現、躍躍欲試,幼小的身體在晃動,撞擊卵鞘薄壁,終於衝破生命的第一道防線……奔向了北緯24°廣袤的海洋。
4
秘密花園的競爭對手
造礁珊瑚,少肉多骨。不算是可口的糧食,在大海中,他們的對手並不多。反而相似的需求,讓海藻成為了他們的競爭對手。
繁生的海藻會和珊瑚爭搶地盤,遮住珊瑚所需的光線。
不過這還算是一場文明的競爭,那些以造礁珊瑚為食物的敵人就可怕多了。
棘冠海星,珊瑚礁最大的殺手。一隻棘冠海星每天可以吃掉兩平米的珊瑚,食量驚人,它們的體表面長著細長且有毒的棘刺。
還有一眾不起眼的「刺客」,以造礁珊瑚為食——核果螺。
只要是它們經過的地方,珊瑚都會暴露出森森白骨,藻類便會藉此趁虛而入,快速覆蓋。
珊瑚面對的威脅無處不在。
這些肉眼難辨的小白,看似無害,其實是珊瑚的另一位「殺手」——蓑海牛。
在微觀世界裡,它們對珊瑚狼吞虎咽,瘋狂咀嚼。
生物角力,互相演化,珊瑚在眾多獵者中頑強成長。
可是,全球變暖,是它們的滅頂之災。
大量白化的珊瑚
過去的30年裡,珊瑚大規模白化使全球的珊瑚幾乎半滅。中國南海的熱帶珊瑚礁也大量減少。
今天,這些在地球上存在了上億年的生命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它是地球最重要的生態系統,為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和繁衍之地,也像衛士一樣,靜靜守候著人類的海岸線。
當生命結束之後,他們脫去奼紫嫣紅的外衣,露出結實堅硬的肌理,成為一件藝術品、一間屋舍、一堵圍牆,在歲月漫漫長河中,陪伴我們左右……
極致的色彩變幻和光怪陸離的海洋生物帶給人視覺上強烈的衝擊與震撼。在沒有看這部紀錄片之前,我們或許根本想像不到海底還有如此豐富絢爛的世界,也不知道珊瑚的種類竟有如此之多……
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嚴重捕撈、工廠和生活排汙等等都可能導致海洋生態系統的失衡,甚至逐漸引發海洋生物的滅絕。希望在領略了極致的美景之後,大家能夠一起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系統,還珊瑚一個美好的家園,還大海一場旖麗多彩的視覺盛宴!
更多精彩,敬請鎖定每周三18:20《世界潮我看·水下中國》,換個角度看中國,山河遼闊,與你相約!
監製/任帥
主編/黎晶
編輯/唐作霖(實習)
文案/唐作霖(實習)
校對/湯雅雯
視頻/夏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