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潮我看丨海底真的有世界?珊瑚有自己的秘密花園!

2021-01-21 湖南國際頻道

中國擁有著豐富的水資源,各種水下奇觀、獨特的水下生物造就了不同的水岸文化。今天的《世界潮我看·水下中國》將繼續以獨特的水下視角,帶你一窺海底的「秘密花園」。

早在陸地藤枝蔓生,花紅柳綠時,大海裡眾多的生物,已組成獨特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守護著地球。

我們渴望的,是遙遠的未知,那裡色彩斑斕,群魔亂舞;我們遺忘的,就在腳下。黃土地畔流淌著的,是我們最熟悉的海域,在這裡,珊瑚組建的秘密花園,循環有序,繁衍生息。

它能夠一直守候身旁,其實並不簡單。

1

海底的絢爛星河

黑夜,寂靜。

海底水波不興,夜行生物慣例出行。一切都井然有序,看似無奇。

可是,在一片鹿角珊瑚四周,魚蟲聚集,盤踞珊瑚之上,等待一年一度的盛宴……那是珊瑚和大海的秘密,千萬年來從未爽約。

每一個珊瑚水螅體都包含新生,蓄勢待發。

他們在等待大海的一聲召喚,新的生命便將從渺冥中驚醒,一發驚天,瞬間點亮生命的煙火。

奔湧的生命猶如繁星,快速編織成絢麗奪目的銀河。

在這片無邊的海底星空下,等候多時的星光獵手群芳亂舞,捕獲著高蛋白的食物,如同一場海洋生物的大party。

2

珊瑚礁的私人花園

造礁珊瑚是花園的「建築師」,負責搭建穩固的結構,使珊瑚礁花園能夠不斷擴增。

正在擴增的珊瑚礁花園

而非造礁珊瑚則是「設計師」,妙筆生輝,添上水木清華。

在中國南海,熱帶海域珊瑚礁林林總總,造型獨特,高低錯落,搭建起一座繁華的「水下都市」,聚集了各種喜礁的朋友。蛇,或是魚,生長於此的,或是遠道而來的,都能夠在這裡找到棲息和庇護的居所。

在夜晚探出頭的珊瑚水螅

蠢蠢欲動的珊瑚礁原住民——螃蟹

在這個「大都市」裡,不同的「居民」利用各個層次的空間都找到了合適的「居所」,在這裡捕食、產卵、繁衍,使這個「城市」枝繁葉茂、人丁興旺。

3

珊瑚部落的新生命

北緯24°的東山島,有著我國沿海最北緣不成礁的石珊瑚群落,品種繁多,分布面積達到500多平方公裡,成為科學和自然的奇蹟。瑰麗多彩的蜂巢珊瑚和盾形陀螺珊瑚是當地的優勢品種。

瑰麗多彩的蜂巢珊瑚

外表凹凸的盾形陀螺珊瑚

和熱帶珊瑚礁不同,這裡沒有分平蔓生、長短不一的樹枝狀珊瑚作掩護,遊樂於石珊瑚的「居民」,在葉片和孔洞之間,找到合適的藏身之處。

當地特有的柳珊瑚,是東山小管繁殖季節的合適產床。遠遠看去,搖擺的氣球隨波飄曳,格外醒目。

新產下的魚卵晶瑩剔透,被棒狀的卵鞘包裹著,一根根潔白透亮。孕育時間漫長,泥沙漸漸附上卵鞘……新生命的旋律已經在這裡律動。

小魷魚在水晶球中若隱若現、躍躍欲試,幼小的身體在晃動,撞擊卵鞘薄壁,終於衝破生命的第一道防線……奔向了北緯24°廣袤的海洋。

4

秘密花園的競爭對手

造礁珊瑚,少肉多骨。不算是可口的糧食,在大海中,他們的對手並不多。反而相似的需求,讓海藻成為了他們的競爭對手。

繁生的海藻會和珊瑚爭搶地盤,遮住珊瑚所需的光線。

不過這還算是一場文明的競爭,那些以造礁珊瑚為食物的敵人就可怕多了。

棘冠海星,珊瑚礁最大的殺手。一隻棘冠海星每天可以吃掉兩平米的珊瑚,食量驚人,它們的體表面長著細長且有毒的棘刺。

還有一眾不起眼的「刺客」,以造礁珊瑚為食——核果螺。

只要是它們經過的地方,珊瑚都會暴露出森森白骨,藻類便會藉此趁虛而入,快速覆蓋。

珊瑚面對的威脅無處不在。

這些肉眼難辨的小白,看似無害,其實是珊瑚的另一位「殺手」——蓑海牛。

在微觀世界裡,它們對珊瑚狼吞虎咽,瘋狂咀嚼。

生物角力,互相演化,珊瑚在眾多獵者中頑強成長。

可是,全球變暖,是它們的滅頂之災。

大量白化的珊瑚

過去的30年裡,珊瑚大規模白化使全球的珊瑚幾乎半滅。中國南海的熱帶珊瑚礁也大量減少。

今天,這些在地球上存在了上億年的生命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它是地球最重要的生態系統,為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和繁衍之地,也像衛士一樣,靜靜守候著人類的海岸線。

當生命結束之後,他們脫去奼紫嫣紅的外衣,露出結實堅硬的肌理,成為一件藝術品、一間屋舍、一堵圍牆,在歲月漫漫長河中,陪伴我們左右……

極致的色彩變幻和光怪陸離的海洋生物帶給人視覺上強烈的衝擊與震撼。在沒有看這部紀錄片之前,我們或許根本想像不到海底還有如此豐富絢爛的世界,也不知道珊瑚的種類竟有如此之多……

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嚴重捕撈、工廠和生活排汙等等都可能導致海洋生態系統的失衡,甚至逐漸引發海洋生物的滅絕。希望在領略了極致的美景之後,大家能夠一起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系統,還珊瑚一個美好的家園,還大海一場旖麗多彩的視覺盛宴!

更多精彩,敬請鎖定每周三18:20《世界潮我看·水下中國》,換個角度看中國,山河遼闊,與你相約!

監製/任帥

主編/黎晶

編輯/唐作霖(實習)

文案/唐作霖(實習)

校對/湯雅雯

視頻/夏靜婷

相關焦點

  • 海底真的有世界?珊瑚有自己的秘密花園!
    今天的《世界潮我看·水下中國》將繼續以獨特的水下視角,帶你一窺海底的「秘密花園」。 早在陸地藤枝蔓生,花紅柳綠時,大海裡眾多的生物,已組成獨特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守護著地球。 我們渴望的,是遙遠的未知,那裡色彩斑斕,群魔亂舞;我們遺忘的,就在腳下。
  • 深海風景線:珊瑚都市,海平面下100米的秘密花園
    世界潮我看·水下中國——這是全球第一部從水下的視角看中國自然和人文的大型系列紀錄片,也是8K RED電影機首次應用在中國的水下世界。 黃土地畔流淌著的,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海域,在這裡,珊瑚組建的秘密花園,循環有序,繁衍生息。 它(能)一直守候身旁,其實並不簡單。
  • 世界潮我看丨深呼吸!回到生命的搖籃…
    本期《世界潮我看》·水下中國讓我們一起回到生命的搖籃海洋探索生命綠洲尋找生命的秘密你準備好了嗎?在北美太平洋的沿岸,巨型海帶形成的海底森林是海獅遊樂的迷宮、海鞘飄揚的舞臺。這些來之不易的饋贈,為生命的多樣化提供了生存的無限可能,也讓我們可以安身立命,落地生根……更多精彩,敬請期待今天18:20《世界潮我看·水下中國》,從水下看中國,山河遼闊,與你相約!
  • 漂亮的海底珊瑚我的世界作用簡單介紹
    自從我的世界增加了海洋模式,現在的海洋一片生機,到處都是美麗的珊瑚和愛玩的小魚。我們在海底遊玩的時候到處都會見到漂亮的珊瑚,但是大家知道這些珊瑚有什麼作用嗎,珊瑚除了欣賞之外就沒有別的作用嗎,今天我就為大家來解答珊瑚的作用,希望大家喜歡。
  • 在海底「種」珊瑚
    在海上試驗平臺上,熱海所所長陳宏正帶領研究團隊把採集來的珊瑚親本分解成小塊,綁在苗床上。稍後,這些珊瑚苗床將被種入海中。白天試驗、晚上研究,他們心底一直醞釀著一個計劃——在海底建起一座美麗的珊瑚花圃,培育百萬株珊瑚。海底試驗一波三折,危險與收穫並存在鳳凰島西側海域,成片的珊瑚浮翠流丹、層層疊疊。但在10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
  • 在海底「種」珊瑚
    熱海所科研人員在海底修復珊瑚。海南熱海所供圖核心閱讀成片的珊瑚及珊瑚礁,是天然的防波堤,能夠有效減弱海浪對海岸的衝擊。然而,珊瑚礁曾在一些海域逐步消失。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
  • 你們可能覺得在海底種珊瑚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但是要冷靜
    這種珊瑚一般是生活在南海非常清澈的一些水域,因為珊瑚是動物和蟲黃藻共生的,所以這種珊瑚對光線有非常高的依賴性,不能分布在太深的水域。 這種珊瑚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生長速度特別快,可以說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珊瑚。但是這個快是有代價的,因為它對環境的變化也特別敏感。我們在關於珊瑚礁的視頻中看到的很多衰退的珊瑚礁,都是以鹿角珊瑚為主。
  • 《海底珊瑚》小李廣-協助拍攝
    身體呈圓筒狀,有八個或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形狀像樹枝。骨骼叫珊瑚。產在熱帶海中。珊瑚蟲種類很多,是海底花園的建設者之一。它的建築材料是它外胚層的細胞所分泌的石灰質物質,建造的各種各樣美麗的建築物則是珊瑚蟲身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外骨骼。平時能看到的珊瑚便是珊瑚蟲死後留下的骨骼。
  • 海南:十年珊瑚保育 再現美麗「海底世界」
    【解說】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一島嶼景區,開發前周圍海域因粗放、無序捕撈方式而滿目蒼夷,經過十餘年的珊瑚保育,如今這片海域成為珊瑚、魚群、螃蟹、海螺等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吸引許多遊客慕名前來觀賞。近日,記者走進該景區,一探這片獨具特色的「海底世界」。
  • 你有去過青島的海底世界嗎?
    青島海底世界內的景點有:潮間帶、海底隧道、船艙通道、海洋劇場、圓柱展缸、熱帶雨林區、生物精品區、科普教育區。潮間帶進入青島海底世界後第一個展區就是潮間帶景區了,由造浪池、4個海水展池和瀑布池共6個展池組成的。在海洋科學中,所謂的潮間帶是指大潮高潮線到大潮低潮線之間的區域,也就是海水漲落之間的區域,同時也是由陸地向海洋過渡的中間地帶。
  • 醜哭了自己?如何正確塗鴉《秘密花園》
    在小胖寫了「《秘密花園》為什麼這麼火」之後,果然,在萬能的朋友圈又掀起了一陣小浪潮,妹子們紛紛展示其才女之能,可是「想像總是豐滿的滴,現實卻總是很骨感滴」,各位妹子們真的畫出想像中的《秘密花園》了嗎?    當朋友圈被《秘密花園》承包之後,好好的減壓利器卻有種被玩壞了的感覺,一千個觀眾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妹子筆下肯定會有一千種秘密花園,但是秀圖的妹子們,考慮過看客的感受麼,看完這些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 人民日報看海南|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白天試驗、晚上研究,他們心底一直醞釀著一個計劃——在海底建起一座美麗的珊瑚花圃,培育百萬株珊瑚。海底試驗一波三折,危險與收穫並存在鳳凰島西側海域,成片的珊瑚浮翠流丹、層層疊疊。但在10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
  • 人民日報看海南 |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在海上試驗平臺上,熱海所所長陳宏正帶領研究團隊把採集來的珊瑚親本分解成小塊,綁在苗床上。稍後,這些珊瑚苗床將被種入海中。白天試驗、晚上研究,他們心底一直醞釀著一個計劃——在海底建起一座美麗的珊瑚花圃,培育百萬株珊瑚。
  • 好漂亮的海底世界,好多的魚群呀,第一次有震撼的感覺
    看看海裡已經下水的潛水員,多壯觀呀大家在水裡集合後,教練示意BCD排氣下潛,心裡小許的緊張,結果意外出現了,我竟然潛不下去,看著教練和LG他們已經下去了,可是我就是下不去,我好著急呀,我怎麼下不去呀,難道真讓教練說中了,有海浪的時候一緊張就下不去,這可怎麼辦,海浪這麼大,他們都已經下去了,海底下這麼多的潛水員我也分不清誰是誰呀,就算我下去了,我也找不著他們呀,這時候我是真的急了,又再次的把
  • 「科學」號在馬裡亞納海溝發現多處罕見「海底花園」
    林內各種珊瑚和柱星螅等集聚生長,猶如「海底花園」一般,實屬罕見。當日,「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從一座海山的東側半山腰開始往上爬,對底棲生物與巖石進行調查及取樣。在約880米深度,「發現」號實時回傳的高清視頻畫面中出現了一片色彩斑斕的「海底花園」,有金柳珊瑚、醜柳珊瑚、棘柳珊瑚、黑珊瑚、柱星螅等,還有海綿、蛇尾、鎧甲蝦等在珊瑚林間生長。
  • 馬裡亞納海溝出現海底花園,藏於1萬米以下,極似「生態天堂」
    其實海底和大陸屬於兩個世界,海底深海的真實面目很多人都沒有見過,海洋就猶如第二大陸。大陸充滿了空氣,海洋中充滿了海水,各種擁有自己的生態園。就在前不久,一艘來自中國海洋研究船「科學號」遊經馬裡亞納海溝南側,船上的科學小組發現了附近10米處的彩色珊瑚林。
  • 《我的世界》MC新版本1.13的四種地形,有一個比海底遺蹟還要牛!
    《我的世界》MC新版本1.13的四種地形,有一個比海底遺蹟還要牛!《我的世界》新版本1.13的四種地形,第一個曾經是Notch的心結!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裡面,玩家們都非常期待新版本1.13能夠快一點上線使用,很多新事物可以嘗試。
  • 我在南海「種」珊瑚
    新華社海口6月23日電(記者陳凱姿 吳茂輝)種下指甲蓋般大小的珊瑚苗,竟有可能長成面積超過幾個足球場的珊瑚礁。在海南島周邊海域,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所長陳宏,和10多名同事冒險繁育了20多萬株珊瑚苗後,仍覺得這是「沒什麼值得炫耀的工作」。
  • 揭開秘密,花園何在?
    帶著這些問題,青閱讀走訪了相關的心理學專家、眼科專家和藝術教育工作者,揭開《秘密花園》的秘密,來看看這背後的花園何在。     擋不住的狂歡: 除了塗色,就是等著塗色!     在某一天入睡前,青閱讀記者的朋友圈裡忽然出現同一本書的封面,細密的花紋圖案包裹環繞著四個大字:秘密花園。但仔細看,每個封面的配色方案似乎都不太相同。
  • 通訊:探訪西太平洋的「海底花園」
    新華社「科學」號4月10日電 通訊:探訪西太平洋的「海底花園」  新華社記者張建松  深海大洋中的海山又被稱為「海底花園」。近日,中國「科學」號科考船上的「發現」號深海機器人多次探訪西太平洋的麥哲倫海山,並「現場直播」了壯美「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