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物界的GitHub,「Bio-protocol」與Science/AAAS合作,提高實驗...

2020-12-06 36kr

生命科學的研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科學家的心血凝聚在一個個的實驗中,科學家的成就體現在一篇篇的論文中,每一個激動人心的科學發現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可是,實驗室之間的信息並不是共享、透明的。與互聯互通的網際網路相比,科研界是一個比較封閉的圈子。這種信息不透明,使科研工作者要花費大量時間去重複摸索別人已經探索過的實驗。實驗結果的重現率低是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特別是在臨床前研究中始終存在的問題。2015年,《自然》期刊報導,美國因醫學研究成果的可重複性低,每年造成資金浪費高達280億美元。

當然,生命科學研究內在的複雜性是導致科研成果尤其是臨床前研究結果難重現、難轉化的一個主要因素。但不少調查研究還表明,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於科學家發表的論文中,實驗方案描述過於簡單,關鍵實驗試材來源不明確,內容準確與否缺乏評審。

生物領域的「GitHub」

基於此背景,「Bio-protocol」於2011年在美國矽谷誕生,將網際網路開放共享的思維引入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搭建起一個可供科研工作者免費在線分享、評審、發布、討論和更新高質量生命科學實驗方案的開放平臺,可被視為生物領域的「GitHub」,幫助實驗信息流通,提升生命科學研究效率。

生物領域「GitHub」的建立,在提升信息流通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保障信息質量的難度,如何能保障平臺上實驗方案的質量,Bio-protocol選擇了沿用學術期刊的標準,從形式上來看,Bio-protocol不僅是「GitHub」,同時也是一本同行評審的在線學術期刊,通過學術期刊同行評審機制,以保證平臺上所發布的實驗方案質量,同時也讓科學家更有動力投稿。

Bio-protocol官方網站

截至目前,Bio-protocol吸引了全球上萬名優秀生命科研工作者,包括諾貝爾醫學及化學獎獲得者Randy Schekman, Kurt Wüthrich,目前平臺上已經發布了3000多篇實驗方案,平均每月發表40-50篇。

與國際學術期刊合作,鼓勵更多科研人員分享實驗方案

36氪獨家獲悉,近日Bio-protocol與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建立了戰略合作,雙方會共同推進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透明化進程,提升科學研究成果的可重複性水平。

2019年7月9日,AAAS與Bio-protocol籤約儀式,照片攝於AAAS總部    攝影: 《科學》期刊 A. Lee

左:《科學》系列期刊出版人 比爾‧莫蘭(Bill Moran)右:Bio-protocol創始人兼董事長 何芳連 

學術期刊中的論文,通常側重於講述實驗結果及科學發現的重要性,較少會細節展示所採用的實驗方案全貌。近年來,學術期刊出版社、雜誌社也越來越意識到展示實驗方案的重要性,因為需要確保論文中的實驗能夠被重複。Bio-protocol恰恰能給學術期刊帶來一個很好的補充,憑藉平臺獨特的、專業的同行評審機制,自 2016年起,Bio-protocol已與包括eLife,Journal of Cell Biology,Journal of Neuroscience,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在內的8家國際權威科學期刊、出版社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鼓勵更多科研人員分享實驗方案。

讓36氪好奇的是,Bio-protocol與AAAS的合作,相比Bio-protocol此前與其他科學期刊、出版社的合作有什麼不同?

AAAS與Bio-protocol宣布合作

一方面,雙方編輯將共同邀請《科學》系列期刊論文作者在Bio-protocol平臺上發表實驗方案,讀者可通過論文中的連結直接訪問Bio-protocol平臺上相關方案內容。基於AAAS在學術界的權威性,此次合作將大大提升科研工作者對於實驗方案共享重要性的認識,激勵更多人加入到實驗方案分享的行列中。

另一方面,Bio-protocol將和《科學》系列期刊合作為讀者提供「方案索取」服務,如果在Bio-protocol上沒有相關方法文章,論文中「方案索取」 的連結直接引導讀者訪問Bio-protocol「方法索取」網頁,讀者的需求將傳遞給文章作者,邀請其分享詳實的實驗方案。相比從前,僅由編輯向作者發出分享方法邀請的模式,與AAAS合作後,Bio-protocol將成為「用戶需求驅動」為主導的實驗方案共享平臺,用戶需求將驅動實驗方案共享規模迅速提升。未來,每篇研究論文中使用的每一種方法,無論它多麼基礎或前沿,都將有詳細版本發表在Bio-protocol或其他平臺上並且直接能夠連結,這將讓重複一個已發表的實驗方案成為一件更容易的事,這也正是Bio-protocol的願景。

Bio-protocol從一個草根出版平臺到獲得全球頂尖科學家以及國際學術出版社的認可和支持,其背後是創始團隊對科學的熱情和對項目的堅持。這個項目主要是靠創始人自己的積蓄來支持。Bio-protocol創始人兼董事長何芳連博士表示,「Bio-protocol從一開始就決心要建立一個全球最大、最權威的實驗方案分享平臺,從根本上提高科研的重複性和高效性。之所以用自己的資金,主要是擔心外來資金(例如VC)將無法保證Bio-protocol平臺的學術性、專業性,甚至改變初衷和使命。」

何芳連博士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史丹福大學博士後,具有超過15年分子生物學科研經驗。創始團隊成員包括,聯合創始人兼CEO劉崢是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美國臨床病理醫師協會註冊病理醫師,具有超過15年醫學及醫學信息學研究經驗。聯合創始人兼AI高級顧問林元慶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人工智慧整體解決方案企業Aibee創始人兼CEO,曾任百度研究院院長。據介紹,Bio-protocol成立早期,創始團隊成員還有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為Bio-protocol的成立與成長投入了很多精力與支持。從創始團隊結構不難看出,Bio-protocol從誕生起就兼具生命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與網際網路開放的共享精神。

商業化策略:抓住中國生命科學發展的機遇期,贏利點瞄準試劑耗材市場

為了使平臺走得更長遠,Bio-protocol還需要在兼顧公益性的同時獲取收益。 2018年,Bio-protocol獲得了來自華創資本的天使輪投資,主要用於其商業化布局。Bio-protocol瞄準的贏利點是試劑耗材市場,其商業化主要策略之一是讓實驗方案、實驗試劑的使用信息在線化、數據化、智能化,幫助科學家輕鬆獲得所需的實驗方法和試材,實現信息找人,讓科學實驗更容易的同時,也為試材廠商、經銷商創造巨大商業價值。

生物實驗試材具有客觀的增長空間,據統計,未來五年全球試劑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10%,預計從2019年的239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424億美元。根據Technavio的數據,到2021年,全球實驗室耗材市場預計將超過125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5%。在試劑、耗材市場中,實驗室的需求數據是很難獲取的,而Bio-protocol正好具備獲取實驗方案、實驗試劑數據的優勢。

Bio-protocol聯合創始人兼CEO劉崢博士表示,「Bio-protocol面向全球市場,近2-3年將聚焦在國內,因為中國經過政府多年來的持續投入,已經形成了一個體量巨大而且穩步增長的基礎科研市場。此外中國正在經歷醫藥改革,仿製藥利潤的急劇下降將直接導致生物製藥產業在下一個階段大幅增加研發投入。因此中國的醫藥創新正在經歷快速增長,我們預期會有很多中小規模的研髮型生物醫藥公司出現,這正是國內生命科學發展的機遇期。Bio-protocol作為一個對接國際學術標準、需求與國內科研機構及企業的橋梁,希望能夠助力國內科研機構和企業把握這一難得的機遇。」

相關焦點

  • ...protocol」與Science/AAAS合作,提高實驗可重複性 | 36氪新藥新...
    生物領域的「GitHub」 基於此背景,「Bio-protocol」於2011年在美國矽谷誕生,將網際網路開放共享的思維引入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搭建起一個可供科研工作者免費在線分享、評審、發布、討論和更新高質量生命科學實驗方案的開放平臺,可被視為生物領域的「GitHub」,幫助實驗信息流通,提升生命科學研究效率。
  • 美國科學促進會與Bio-protocol合作 提升科研成果可重複性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科學協會,也是《科學》《科學轉化醫學》《科學信號》《科學進展》《科學免疫學》和《科學機器人》的出版商(www.sciencemag.org)。Bio-protocol(www.bio-protocol.org)是一家發布常規及前沿生命科學實驗方案的在線出版社,已為科研工作者搭建起一個評審、分享、討論以及更新實驗方案的開放平臺。
  • 如何快速找到實驗 Protocol?
    每當要搞從未做過的實驗時,總會抓狂,到哪找 Protocol 呢?
  • Bio-protocol 誠招執行編輯、科學編輯、助理編輯
    我們近年來通過旗下的實驗方法期刊www.bio-protocol.org不斷的向全球的生命科學實驗室提供優質的實驗方案。現在我們正在全力打造一個全球唯一的依託於實驗方案的實驗試劑管理和訂購平臺。核心團隊多名成員擁有史丹福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海外名校的博士學位;還包括來自百度,網易等知名網際網路企業的技術大牛。期望你加入我們北京團隊,一起創造精彩!
  • 超實用的protocol查詢工具匯總(下)生物實驗方法查詢網址匯總
    通過允許科學家、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看到尖端實驗的複雜細節,而不是閱讀文本文章,JoVE提高了研究的生產率和學生的學習,為他們的機構節省了時間和金錢。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有1000多所世界頂尖的大學、學院、醫院和生物技術公司依靠JoVE來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率和效率。JoVE文章包括高質量的視頻演示和詳細的文本協議,該雜誌的範圍包括新技術,現有技術的創新應用,以及物理和生命科學的黃金標準協議。
  • 我們離人造「超級病毒」還有多遠
    這個事情甚至連業餘選手都能做。實際上,全球不少「生物黑客」已經有條件這麼做了。 美國FDA規定了涉及基因編輯的人體研究都需要詳細備案,但如果一個人在自己家裡搞實驗,往自己身上試,卻沒有法律規定如何去管。 有了一定專門知識,鼓搗微生物的遺傳物質不難,而且不貴。
  • GitHub中文趨勢榜第一!「2020新冠肺炎記憶」項目已獲4.9K星標
    項目介紹nCovMemory 項目的中文名稱是「2020新冠肺炎記憶:報導、非虛構與個人敘述」,創立該項目的目的是為研究人士提供方便自然語言處理、疫情防治取用相關資料的資料庫。資料庫中收錄了 2020 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關媒體報導、非虛構作品和親歷者個人敘述。
  • 封殺兩年後,GitHub重向伊朗開發者打開大門
    這包括為個人和組織提供的所有服務,不管是私人的還是公共的,是免費的還是付費的。」看到這裡,你可能就有疑惑了:怎麼有這麼突然開放了呢?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2019年GitHub「斷供」伊始,抱怨聲連綿不斷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對包括伊朗在內的多個國家實施廣泛制裁,這些制裁禁止任何美國公司與被制裁國家的公民做生意。
  • Science:AI領域那麼多引人注目的「進展」,竟是無用功
    Blalock 及其同事對比了數十種神經網絡改進方法,發現「看完五十篇論文,愈發不明白當前最優性能是什麼樣了」。他們一共評估了 81 種剪枝算法,即通過修剪不必要的連接提高神經網絡效率的方法。所有這些算法都聲稱自己具備更優秀的表現,但是它們甚至很少得到恰當的對比。這項研究將它們進行對比評估後,發現在過去十年中沒有明確證據可以表明算法性能出現提升。
  • (1210)全網最全中文protocol免費領取,實驗一網打盡!
    實驗操作 | 生信挖掘 | 雅思託福 | 醫學考博論文寫作作圖 | 臨床資源 | GRE/GMAT | 國自然標書
  • 頂級期刊,為什麼你只認識Nature和Science|大象公會
    尤金·加菲爾德(Eugene Garfield)在50年代提出了「影響因子」的概念,並且身體力行,創立了SCI、JCR等學術圈耳熟能詳的體系。像「大學排名」一樣,加菲爾德提出了一套辦法,用於給學術期刊排名。它的基本思路是,一個期刊的所有文章,平均被引用的次數越多,影響因子也就越高。
  • 實驗做不完總熬夜?手機秒變實驗神器
    使用 Promega protocols:Promega protocols 包含了各種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相關實驗。下圖是一個有關 PCR 的 protocol,右上角有將 protocol 保存成 PDF 的功能。3.
  • GitHub重大更新:在線開發上線,是時候卸載IDE了
    雲端開發不能更美好了,用上 Codespaces 後,不僅可以把 IDE 卸載掉,什麼 Conda、Docker 都可以刪了「大誤」。在今年 GitHub 的第一個虛擬會議——Satellite 上,GitHub 發布了由 Visual Studio 提供技術支持的在線 IDE 工具——Codespaces。
  • 潘建偉、陸朝陽團隊實現量子優越性:原型機九章登Science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了 76 個光子 100 個模式的高斯玻色取樣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其處理特定問題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
  • 潘建偉、陸朝陽團隊實現量子優越性:原型機九章登Science
    ,成功構建了 76 個光子 100 個模式的高斯玻色取樣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其處理特定問題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了一百萬億倍,同時也等效地比谷歌去年發布的 53 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Sycamore」快一百億倍。
  • 自己動手做一個「蠢萌」的機器人,順便學習下編程
    前言如果你已經上了年紀,應該對「好記星」和「五維立體記憶法」這兩個名字並不陌生。雖然產品略坑,但「五維立體記憶法」中充分利用眼、耳、口、手、腦多個器官提高背英語單詞效率的邏輯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和背單詞類似,想學好編程、電子、機械等這些抽象的學科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沒有一種更「具象」並且可以調動多個器官的方法來學好這些學科呢?
  • 國貨護膚進入配方博弈,「菜鳥和配方師」讓「配方師」走上前臺做...
    通過與國際知名配方師團隊籤署排他性產品協議,「菜鳥和配方師」可以達成與配方師的短期或長期合作。由知名配方師及其團隊負責研究配方、開發產品,提高了品牌的科技性和信賴度;將配方師引入前臺,則更容易獲得關注成分和配方的挑剔消費者的注意。拓寬品牌路徑,不斷拓寬產品線。
  • 2020年AAAS Fellow名單揭曉!多位華人入選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materials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s in related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ervice to advan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their applications.
  • 偷偷告訴你三個找protocol的網站……
    上篇文章有朋友留言說要小張把酵母雙雜交和EMSA的protocol發到他的郵箱,幸虧小張會分身術,還有18個秘書,要不然怎麼能及時發過去呢
  • 創投日報|「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歐卡智能」獲...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智能硬體融資披露:AR眼鏡在手訂單接近20萬臺,「Kura AR」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36氪獲悉,AR眼鏡品牌「Kura AR」近期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由雲天使基金領投,某光學廠商以及數個行業內個人投資者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