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照顧5名殘疾人20年,每天奔波10餘裡,為了省錢學會扎針輸液

2021-01-09 沉浮集

說起孟津縣小浪底鎮北達宿村的村民周雲,村幹部和附近的村民都豎起大拇指,誇讚她是好閨女、好媳婦兒。她一個人照顧5名殘疾家庭成員的事跡在當地廣為流傳,她本人也多次被村裡評為「好媳婦」讓人學習。

周雲攙扶著母親,旁邊為父親周林聽

說起周雲家,那真是一個在外人看起來令人揪心的一個家。她的父親,周林聽,今年73歲,屬於肢體四級殘疾。她的母親,張留珍,今年71歲,也是肢體四級殘疾。她的婆婆謝線,今年77歲,言語一級殘疾。她的弟弟,周武交,今年47歲,是精神二級殘疾,她的弟媳,沈小香,智力二級殘疾。她的丈夫,孫戰國,沒有小拇指(雖不構成殘疾,卻對正常生活有一定影響)。

周雲家部分家庭成員的殘疾證

照顧過老人或者病人的人都知道,家有一人需要照顧,就會感覺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因為照顧人絕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被照顧人的吃喝拉撒睡,看病,外出都是事,而且還得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說不定哪會不開心了,心裡鬱悶了,又生氣了,就會小事變大事,照顧一個人尚且如此,那照顧5個人呢?而且都是殘疾人,基本上生活都不能自理,如果面對這種情況,你能堅持多久?面對這種日復一日,難以看到盡頭的日子,你的精神會不會崩潰?但是堅強的周雲並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打倒!

周雲在給母親端飯

兩邊需要照顧,那就兩邊跑,周雲的婆家是小浪底鎮王灣村的,距離她娘家來回有十幾裡地,就這樣周雲每天往返最少一趟,為兩家人洗衣服、換被褥,做做飯,照看著大家都平安無事,一做就是二十多年,這二十多年裡所改變的就兩點,第一,周雲的年紀越來越大了,今年49歲的她,由於自身有病,長期服用廉價藥物,身體出現明顯的發胖,眼睛還高度近視,但自身的年紀大和身體的不舒服,並沒有影響她照顧雙方的家庭成員。第二,周雲從剛開始的走路,變成騎自行車,再到現在騎著電動車,她已經把照顧兩家人的責任變成了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

父親和母親肢體有殘疾,周雲就幫他們幹家務,生病了就去醫院照料,有時候為了省錢,沒有什麼文化的周雲竟然學會了扎針輸液和拔針頭,父母在她的照顧下也都平安過了「古稀」之年,雖然身體都有殘疾,但精神頭都還不錯。

周雲放下身上的背包開始照顧弟弟弟媳

相比較父母的肢體殘疾,更難照顧的是弟弟和弟媳,他們一個精神上有問題,發起病來,一身蠻勁四處發洩,打砸東西是常事,一個是智力上有問題,就會傻傻的笑,吃飯、穿衣甚至上廁所都得有人指揮著。瑣碎、反覆的家務事,周雲每天都在做,在她的照顧下,弟弟和弟媳的病情基本穩定,弟弟甚至能幫著家裡幹些活,倆人還添了兩個孩子,都十幾歲了,老大孩子甚至都能打些零工賺錢了,一家人總算看到了希望。

外出收廢品歸來

每天來回的兩頭奔波,造成周雲根本沒法專職賺錢,家裡收入主要靠外出的丈夫孫戰國在建築工地打工賺錢,但是周雲也不閒著,該種地了就種地,農閒的時候,她就帶領家人外出收廢品、撿破爛,每天早上在家做好一天的飯照顧好婆婆,就趕往自己家,母親腿腳不方便,那就座在收廢品的車上,父親聽不見,那就座在自己旁邊,弟弟雖然精神有問題,但只要旁邊有親人,情緒穩定,一般不犯病,還有一膀子力氣,也能幫著抬抬廢品、乾乾活,弟媳負責在家看家。一家人,雖然困難重重,卻從來沒有向困難投降,依然樂觀、堅強、勤勞的生活著。

周雲照顧家人一塊吃飯

「俺家條件真的不好,沒人能賺錢,還都有病還得花錢,這些年多虧政府的政策和照顧,每年都給俺家人送藥,米、面、油、櫥櫃、幫著俺家刷牆,給俺們送衣裳,俺家孩子們上學,也都照顧,免學費,享受助學金,要是沒有政府的照顧,俺都不知道俺這日子該咋過,但俺也不能光坐在這裡等救助啊,空閒了,我就帶俺一家人,出去收收廢品,掙倆錢,日子還要過啊!」周雲樂觀地說道。

「你照顧家人這二十多年,感覺最難的事是啥?」筆者問道。

想了很長時間,周雲說:「那一年冬天,天可黑,還下著雪,我照顧完娘家人,往家回的時候摔倒了,半天起不來,天寒地凍,村裡的路上還沒有一個人,也沒電話,我難受得嗷嗷哭,覺得我咋鎮命苦,我連俺自己都沒能力照顧好,咋照顧這倆家啊!我真難啊!我也摔倒了,我也要休息兩天,但是,第二天一想俺那可憐的爸媽和弟弟、弟媳,你說我咋放心的下?冒著雪,我又回來了。還有,就是俺家閨女複習那一年,俺家窮,俺跟孩子他爸也沒啥文化,孩子的學習全憑她自己,俺也沒錢給她報輔導班,俺們也輔導不了她,高興的是,閨女學習怪努力,在咱縣一高上學,高三第一年,考了個三本,孩子哭著對我說:『媽,我不上那貴族學校,求求你,給我再花5000塊吧,我再復讀一年,我明年絕對考個好學校』,我心裡那叫一個心疼啊,5000塊對俺家來說不是小數目,但俺還是讓閨女複習了,第二年閨女考了個二本南陽師範,現在都畢業了……」

看著兩家人在周雲的照顧下,日子逐步改善,貧困的家庭裡面卻充滿著樂觀、溫暖和希望,筆者被深深感動了,是以記。

相關焦點

  • 宅男體重560公斤,每天臥床不起,妻子悉心照顧了他10年!
    宅男體重560公斤,每天臥床不起,妻子悉心照顧了他10年!縱覽世界美景,細品百味人生,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相信每個人都不喜歡肥胖的身體,因為一個人除了顏值好看之外,身材也非常重要,現實生活中很多男生為了保持好自己的身材,除了每天健身之外還會在飲食上控制。
  • 20多年真情守護 連雲港好丈夫不離不棄照顧癱瘓妻子
    而朱新民是個賢惠的妻子,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一家三口生活得平淡而幸福。1997年,原本平靜的生活被一場意外打亂。朱新民因為生病導致胸部以下癱瘓,為了給妻子治病,於志勝想了很多辦法,也曾經連續多年帶著妻子奔波於外地各大醫院求醫,但最終還是無法改變妻子癱瘓的事實。想到曾經的賢內助變成了一位殘疾人,於志勝十分心疼和難過。但是為了不讓妻子難過,他一切都樂觀面對。
  • 農友機械有限公司:20餘載無悔穩好殘疾人的「飯碗」
    「目前我們有員工46人,其中殘疾人員工12人。年前訂單多,且員工多數是長泰本地的,這樣給我們穩崗奠定了一定基礎。」農友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昌靈說。肖闊咀,54歲,以前曾從事樓盤保安工作,由於腿部有殘疾,隨著年齡的增加,不適宜做爬樓梯、快步走等強體力勞動工作。
  • 國際殘疾人日丨關愛殘疾人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收起同情的目光,請用平行的視角對待,殘疾人一樣可以演繹生命的精彩;投放尊重和友愛,請用援助的手給予關懷,殘疾人一樣擁有幸福的未來。善對殘疾人,學會從他們身上去汲取那份堅強,那份樂觀,那份對生命的執著。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舉行了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首次關於殘疾人問題的特別會議。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設立宗旨全球共有6.5億殘疾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0%,其中80%分布在發展中國家。
  • 生命陽光館志願者呼籲 觀博時遊客要尊重殘疾人
    上海世博會是世博誕生159年來,首次為殘疾人設立專門展館---「生命陽光館」的一屆世博會。而李楠則是生命陽光館30名志願者中的一員,她和她的同伴都來自一個專門的助殘團體---華東師範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曙光志願者服務隊。  「生命陽光館把如何在城市發展中幫助解決殘疾人生存、發展、環境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第一次提上了世博會的議程。」李楠說。
  • 他每天奔波八九十公裡,確保每個郵件及時送達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宋旖旎 薛駿慧 記者 王曉宇 文/攝)「每天要跑八九十公裡,我的任務就是把收到的郵件及時送出去,自己辛苦點無所謂,不能耽誤客戶的事情。」自2012年成為一名鄉村郵遞員以來,連雲港市灌雲縣郵政分公司界圩支局投遞員付明山在8年時間內,跑了26萬多公裡鄉村郵路,送了20多萬件郵件。
  • 李冰冰扎針打破國外醫院神話
    李冰冰於是在微博曬出生病住院照片,還分享了扎針時的慘痛經歷:「扎一下沒扎進去~扎兩下沒~扎三下~呼~鼓包了~裡面見了血了??換個地兒~一針扎進去了~噗~血噴床上了!眼冒金星看著護士剛想說沒關係,她把sorry吃掉轉身飄走了~這都第幾天噴血了,我是跨越半個地球來給她們練手的嗎?體溫都急得蹭蹭往上冒了…」 下面是微博的截圖和李冰冰扎針的圖片。可以看到床上確實一灘血。
  • 靜脈輸液港植入術:守護患者看不見的「生命線」
    近日,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腫瘤五科徐希醫生和置管室護士密切配合,成功為一乳腺癌術後患者成功行靜脈輸液港植入術。此術解決了患者長期反覆輸液、抽血、扎針的痛苦,為長期化療、輸液、腸外營養患者帶來了福音,被患者稱為「看不見的生命線」。  55歲的張女士是鉛山縣人。
  • 女子不慎從20米高山墜落 被救援小組救下
    14日中午11點51分,@河南戶外救援總隊的官方微博發布消息:「離12小時的嵩山蚊子溝救援剛結束不到5個小時,總隊又接到林州一餘姓市民的求助電話,稱一57歲女性在林州石板巖鄉遊玩時,不慎從20米高山上墜落。目前傷員有噁心、鼻孔輕微出血等症狀。安陽隊正在集結。」
  • 寶寶扎針難找血管 江蘇護士亮「掛水神器」(圖)
    靜脈顯像儀可實時觀察靜脈。  3歲的小莊是個惹人喜愛的小胖墩,但是小胖墩也有自己的煩惱,每次需要輸液的時候小胖手不僅讓護士難以下針,艱難地尋找血管的過程也經常讓小莊自己疼得哇哇叫。沒想到的是,在江蘇省婦幼保健院,扎針的問題輕輕鬆鬆就解決了。
  • 河北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殘疾人脫貧難,難在身體行動不便,難在就業技能少,難在就業能力弱,難在家庭負擔重……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河北多措並舉,多管齊下,省委省政府牽頭抓總扛大旗,為殘疾人脫貧解困撐了腰,鼓了勁兒,吃了定心丸。2019年5月19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在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霍村巧手坊調研檢查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時,對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 「輸液好得快」,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據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統計,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每年輸液8瓶,遠高於國際上的平均水準2.5至3.3瓶。  很多患者都得了「輸液病」,他們過分相信輸液的療效,還因長期的盲目輸液,造成了種種誤區。
  • 男子5年細心照顧患尿毒症妻子 每天需做四次透析
    本報記者 許君麗 攝  在威海市環翠區塔中社區,有這樣一對恩愛夫妻,66歲的王建雲5年來日日夜夜照顧身患尿毒症的妻子侯瑞美,用愛化解著妻子身體和心靈的痛苦。王建雲說,「年輕的時候,妻子透支了自己的青春,下半輩子,我要讓她開心地過每一天。」  妻子辛苦半生,不幸患上尿毒症  王建雲和侯瑞美夫妻倆今年都已經66歲了。
  • 重慶18名殘疾人獲「自強模範」稱號
    重慶日報訊 (記者 楊鈮紫 實習生 李豐耘)12月1日,重慶市第三屆自強模範暨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舉行。會上,18名殘疾人自強模範、48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79名殘疾工作先進個人受到表彰。
  • 原標題:寶寶扎針找不到血管 護士亮出「掛水神器」讓靜脈顯形
    原標題:寶寶扎針找不到血管 護士亮出「掛水神器」讓靜脈顯形沒想到的是,在江蘇省婦幼保健院,扎針的問題輕輕鬆鬆就解決了。「神器」讓血管顯形今年10月,小莊咳嗽一個星期都沒有痊癒,醫生診斷為肺炎,建議到上一級醫院就診,於是父母帶小莊來到了江蘇省婦幼保健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婦幼分院就診。
  • 24歲女大學生體重不到22公斤,為省錢給弟弟治病每天僅用兩元
    貴州一大學大三學生吳花燕,24歲體重僅43斤,等於說連22公斤都不到,而且身高只有一米三,眉毛也掉光了,嚴重營養不良,為了省錢給弟弟治病,每天僅用兩元錢,吃辣椒拌飯節省夥食費。吳花燕,貴州貴陽人,在貴州一大學讀大三,24歲本應該是一個女生花一般的年紀,她本可以像其她同齡女生一樣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在美麗的校園享受著大學生活,可是她卻遭受了常人所不能遭受的痛苦。
  • 輸液港蝶翼針:是一紮到底,還是分二步扎?
    穿刺時力度過大,蝶翼針針尖位置觸碰到輸液港底部,尤其是輸液港底座是由金屬材質製作。2. 蝶翼針扎偏扎歪,損傷了蝶翼針針尖。       蝶翼針的針尖為特殊設計的斜面,因有一個折返點,針的斜面比普通針長,角度小可避免「成芯作用」(即切削下來的矽膠不會堵塞導管)。不易損傷輸液港的穿刺膜,能使注射座的穿刺數次達到2000-3000次, 而普通的皮下注射針可能導致穿刺膜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