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港是一種可供反覆穿刺的全植入式血管通道裝置,可以長期或間歇性使用。在使用及維護過程中,需使用配套的無損傷針簡稱蝶翼針,在首次扎輸液港時,大家是一針扎到底,還是分二步扎呢?
來源:中衛護研院(ID:ZWINIM)。作者:小米星
筆者在臨床中觀察到,部分患者治療結束後,拔除蝶翼針時發現針頭尖尖位置出現倒勾現象(見下圖)。這會是怎麼回事?
1. 穿刺時力度過大,蝶翼針針尖位置觸碰到輸液港底部,尤其是輸液港底座是由金屬材質製作。
2. 蝶翼針扎偏扎歪,損傷了蝶翼針針尖。
蝶翼針的針尖為特殊設計的斜面,因有一個折返點,針的斜面比普通針長,角度小可避免「成芯作用」(即切削下來的矽膠不會堵塞導管)。不易損傷輸液港的穿刺膜,能使注射座的穿刺數次達到2000-3000次, 而普通的皮下注射針可能導致穿刺膜損傷。
1、穿刺座:由穿刺隔、側壁和基底、儲液槽及縫合孔構成。
穿刺隔:厚達2cm以上的矽膠隔
基底和側壁:由鈦合金或塑料製成
縫合孔:將注射座整體縫合固定於皮下組織
2、導管鎖:將導管與注射座連在一起
3、導管:連接三向瓣膜式或尖端開口式導管
提醒:基底和側壁如果是由鈦合金製成,金屬與金屬間碰撞,在扎針時形成倒勾的機率更大。
臨床中,對輸液港進行扎針時,用非主力手的拇指、示指和中指固定注射座,將輸液港拱起,主力手持蝶翼針自三指中心垂直刺入,穿過隔膜,直達儲液槽底部。
2016版《輸液治療實踐標準》同樣指出(原文見下圖),穿過隔膜,直達儲液槽底部,當遇阻力時不可強行進針,以免針尖與底部硬碰形成倒勾。
而筆者在臨床中發現,如果扎針力度把握不夠、病人身體瘦小時採用一針到底的方法極容易形成倒勾,而直接影響輸液港座的使用壽命,時間長了還可造成穿刺點漏液。因此筆者對之前的操作手法進行改進,查閱了2017版《乳腺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及技術操作指南》相關資料,文中指出:主力手持蝶翼針柄,針頭從中點垂直刺入,有落空感停止 ,避免穿刺力度過大而致針尖彎曲。
改進方法:將一針扎到底改為二步法,第一步定位後從中心點垂直刺入,見落空感後,停頓1S,再根據病人的皮下脂肪厚度向下進大約0.5cm左右。不可一插到底,以免碰到底部的港座而形成倒勾。採用二步法扎針,病人反饋扎針時疼痛感減輕,而且降低了蝶翼針發生倒勾的機率。
在瀏覽論壇時,有站友提問輸液港無損傷針為什麼會有彎針和直針?
蝶翼針是日常維護中使用的,而直針是輸液港內套件,在手術植入時用於衝洗用,這個針不可用於平日維護。
連續使用蝶翼針時應每7天更換一次,抽血或輸注高黏性液體後,應立即衝乾淨導管再接其他輸液,治療間歇期每4周衝管一次。
(小米星)
參考文獻:
1、2016版《輸液治療實踐標準》
2、2017版《乳腺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及技術操作指南》
版權申明
以上內容如未註明出處,則來源於網絡,因找不到原作者無法署名,我對原文作者深表敬意,轉載本文旨在幫助更多的護士,如有侵權請聯繫郵箱:tsyz120@163.com將在24小時內處理
天使驛站:tsyz120天使驛站:為護理同仁們分享醫療圈熱聞、生活、交流、學習、傳遞正能量、自由的專業交流、知識和資源的共享平臺;提供展示護理同仁們風採的舞臺。訂閱我們
更多功能
■ 回復相應關鍵詞可獲取該關鍵詞相關護理知識,例如:皮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