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篇關於《蝶翼無損傷針穿刺點滲液,接下去怎麼辦?》,有讀者留言蝶翼針 20 G 和 22 G 長度一樣,只是直徑不一樣,其實不然,無損傷針的常用型號有 19 G、20 G、22 G、24 G,數字越大直徑越小,而針長也各不相同。
話題討論
蝶翼針 20 G 和 22 G 長度真的一樣嗎?
普通型蝶翼無損傷針
尺寸
針管直徑(mm)
針長 (mm)
19 G
1.1
15/20/25
20 G
0.9
15/20/25/30
22 G
0.7
12/15/20/25
24 G
推薦適用於兒童
12/15/20
安全型蝶翼無損傷針
尺寸
針管直徑(mm)
針長 (mm)
19 G
1.1
15/20/25/32/38
20 G
0.9
15/20/25/32/38
22 G
0.7
15/20/25/32
20 G 和 22 G 針管直徑分別為 0.9、0.7 mm,針長也各不一樣。 筆者將常用的 2 個蝶翼針型號使用尺子進行測量,安全型 20 G 大約長 19-20 mm,普通型 22 G 長約 12 mm, 與以上表格內數據相符。
普通型結構及組成:輸液針、接頭、延長管、針翼、拇指夾、針翼。
安全型結構及組成:輸液針、魯爾接頭、延長管、針翼翻板、安全盾、拇指夾、接頭帽。
因無損傷針在距針尖約 0.5 cm 處有一折返點,使針體有約 150 弧度。
拔針時注射座的阻力大,針頭在垂直用力拔出後,由於慣性的作用,手會不自覺地反彈回去,出現針刺傷,而安全型針頭可避免發生針刺傷。
安全型針頭在普通針針頭上增加了安全盾,因此在操作時會有小小的區別。
穿刺:非主力手三角固定港座,主力手抓握兩側針翼,也就是黃色部分,不能抓安全盾(白色部分),容易出現固定不穩,影響定位穿刺。因安全型的針頭最小型號針長都有 15 mm, 因此,在扎針時注意不可一紮到底,見落空感後,停頓 1s,再向下扎 0.5~1 cm,防止出現觸碰港座底部導致針尖出現倒勾。
固定:普通型蝶翼針下方只需薄薄的一層紗布墊就可以,而安全型固定時需要較厚的紗布墊。
提醒:換藥班包內有紗布塊,只需將紗布進行對摺,尺寸剛好滿足。
拔針:非主力手牢牢握住安全盾(白色部分),主力手向上拉拔兩翼直到聽到或感覺到「喀嚓聲」並用肉眼看到橘色圓點。
普通型蝶翼針在臨床上使用較多,而安全型因涉及到費用問題,在臨床上廣泛運用較少。因我們是首次使用,藉助「護理時間」這個大平臺與大家共同學習,如果大家在使用過程中有更好的方法與經驗,一起共同討論學習。
前段時間,有同事反應,在拔針時出現針刺傷不良事件。如何做到使用普通針避免發生針刺傷,這需要我們在操作前熟練掌握輸液港蝶翼針正規操作方法,掌握必要的穿刺技術才可以避免不良事件發生。
1. 仔細評估:在穿刺前仔細評估患者的皮下脂肪厚度、根據輸液港儲液槽的深度選擇合適型號的針頭。如果針頭太長,在刺入過程中,輸液港可能會受損;若太短,針頭不能完全刺入輸液港座內,在輸注過程中可能出現藥物外滲或者堵管。
2. 做好解釋:拔針前向患者進行解釋,應取得患者配合。因蝶翼針有一折返點,而注射座的穿刺隔是矽膠材質,拔針時的速度會比普通針慢,且明顯感覺阻力大。患者感覺會比拔普通針時疼,對於疼痛比較敏感的患者,在拔針時會出現躲避、扭動身體,從而導致針頭劃傷皮膚。
3. 放鬆心情:在首次使用輸液港時,除安慰患者放鬆心情外,操作者也應放鬆心情,平常心對待。
4. 加強培訓:操作前加強扎針與拔針練習,做到一針穿刺成功,平時可在練習模具上反覆練習,做到心中有數,真正操作時不慌不亂。
5. 掌握方法:掌握穿刺方法,採用 2 步拔針法,即使用非主力手穩穩固定港座,主力手持蝶翼部分,利用腕部的力量垂直拔出針體至折反點後,停頓 1s,消除慣性,然後順應針體弧度慢慢拔出蝶翼針。
6. 妥善處理:拔除的針頭應丟於銳器盒內,避免銳器二次分類與重複使用。
推薦閱讀
掌握五顏六色採血管用途和注意事項,採血不慌!
肝素帽最多插入幾個頭皮針?9 問 9 答,搞定肝素帽和輸液接頭使用困惑
患者院外購買的白蛋白,護士卻不幫忙輸?
住院患者擅自離院後身亡!如何應對患者的外出要求
責任編輯:王妍
投稿郵箱: wangyan123@dxy.cn
題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