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檢查會導致腫瘤轉移? 腫瘤醫院:尚無穿刺轉移案例

2020-11-30 澎湃新聞

「穿刺」檢查會導致腫瘤轉移? 腫瘤醫院:尚無穿刺轉移案例

李國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介入科主治醫師

2016-11-17 12:56 來源:澎湃新聞

惡性腫瘤是目前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之一。對惡性腫瘤來說其病理分類、分型甚至基因檢測是否有突變是疾病診療過程中的首要問題,其診斷結果直接決定了抗腫瘤藥物的使用及療效。在眾多檢查手段中,穿刺活檢術是幫助醫生和患者獲得病理結果的關鍵一步。然而部分患者心存顧忌,認為穿刺活檢術會造成腫瘤的種植及轉移,事實如何呢?

CT導引下經皮穿刺活檢術作為一項有創操作,通常在病變部位皮膚選取穿刺點,經常規消毒、局麻後,以18G(約相當於原子筆頭金屬部分粗細)或更細20G(約相當於常見回形針金屬粗細)的細針刺破皮膚,以「最短」穿刺路徑命中病灶,取得病變組織後即完成穿刺。穿刺取得的病變組織經過病理診斷,可以明確患者疾病的病理分類、免疫組化以及基因檢測等結果,從而進一步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穿刺術後皮膚無需或僅需輕輕按壓即可止血,穿刺過程簡單、安全。

「但穿刺結束後穿刺針還是要拔出來的,會不會在皮膚上『種植』一個腫瘤呢?針扎一下腫瘤會出血,那腫瘤細胞不就順著血液『逃逸』到其他地方了麼?」 對於需要穿刺的患者來說,這常常是壓在其心頭的兩塊巨石。

惡性腫瘤常見的基本特性表現為侵襲性、轉移性。這就是為何我們會談「腫瘤」色變,因為惡性腫瘤不會老老實實地待在一個地方等待手術切除,通常情況下惡性腫瘤本身會通過:

1.直接侵犯;

2.淋巴道轉移;

3.血液轉移;

4.種植轉移;

四種途徑「擴張領土」,從而侵害患者機體。我們通常看到的腸癌肝轉移、乳腺癌骨轉移、胃癌盆腔轉移等就是這種情況。也就是說,即便不做穿刺,惡性腫瘤本身也會有相當大的轉移風險。

那麼穿刺會不會造成腫瘤轉移得更快了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專業規範的穿刺操作可在有效穿刺獲取病理組織的同時,避免腫瘤「種植」的可能。

這是因為針芯外層設計為保護套管,切取腫瘤組織後,套管將腫瘤組織封閉在針芯內,隔離了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接觸的機會,減少了腫瘤「種植」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穿刺針體非常纖細,並不容易損及較粗大的血管,從而使得病灶後穿刺後引發出血的可能性很小,通常僅僅為極少許的滲血甚至不出血,極大地減少了腫瘤細胞順著血管「溜走」的可能性。

隨著穿刺技術的提高,一次命中病灶的成功率也非常高,通常一次穿刺整個過程僅需十分鐘左右,從而也減少增加穿刺次數導致出血過多或者種植增加的可能性。

腫瘤細胞並非像種植樹木一樣,種子在合適的土壤裡方能萌芽,癌細胞也必須依賴於機體特殊的環境方能存活。通常情況下對於人體而言,癌細胞屬於「敵對分子」,在癌細胞還未能夠到達合適的環境存活之前,機體的免疫系統可以通過特異性免疫反應進行吞噬、殺傷。

此外,如果明確了病理診斷後,患者均即刻進行了腫瘤針對性治療,腫瘤還來不及發生轉移或者種植就已經被殺死了。因而穿刺活檢導致的腫瘤細胞「逃逸」或者「種植」微乎其微,也並無證據表明穿刺活檢術會導致腫瘤轉移速度加快。

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介入科為例,自2005年開展穿刺活檢工作以來,年接待穿刺患者逾3500人次/年,目前尚無穿刺術後導致種植轉移患者的案例。

總而言之,穿刺活檢術可以安全、有效地幫助患者和醫生早期診斷腫瘤性疾病,並明確病變的病理分類分型,指導臨床及早幹預,並能進行基因突變等特殊檢測,實現對腫瘤的「精準殺滅」。穿刺活檢術造成的「種植轉移」與腫瘤本身造成的轉移相比「微乎其微」,值得患者信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癌症檢查,穿刺,腫瘤醫院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腫瘤科普:活檢穿刺會引起癌細胞擴散嗎?
    活檢穿刺會引起癌細胞擴散嗎? 活檢穿刺,穿刺針刺破了癌組織腫塊,造成癌細胞溢出、脫落,不就引起腫瘤擴散了?對於這樣的疑問,相信很多腫瘤患者會有這樣的擔憂。擔心針吸穿刺會使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拒絕行穿刺活檢,或者行穿刺後因此擔心不已。
  • 醫療糾紛:未行穿刺活檢誤診骨轉移,並錯誤地使用放射性核素治療
    本文取材於司法裁判案例。【關鍵詞】醫療糾紛,誤診,骨轉移,雲克,放射性核素,一.三.醫方觀點原告2017-12-30至2018-1-13轉核醫學科之前,在胃腸外科住院期間,於2018-1-4及2018-1-5兩次在被告醫院脊柱骨病外科會診,局部壓痛、叩痛,結合影像學檢查考慮胸、腰椎轉移瘤可能,建議行進一步穿刺活檢及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
  • 什麼是骨髓穿刺?一文了解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術(bonemarrowpuncture)是採取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其檢查內容包括細胞學、原蟲和細菌學等幾個方面。骨髓活組織檢查會從骨髓中採集少量的骨組織、骨髓腔中的液體和細胞(骨髓),骨髓穿刺只採集骨髓。這些檢查通常是為了找出多種血液疾病的原因,並用於查明腫瘤細胞或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是否已擴散到骨髓。
  • 「腫瘤轉移」為什麼那麼快,如何理解「腫瘤轉移」?
    「腫瘤轉移」為什麼那麼快,如何理解「腫瘤轉移」?(系列推送「腫瘤患者的居家防護」)有患者經常會問,「腫瘤轉移」為什麼轉移那麼快?根據我本身的一些臨床經驗和研究,我想說「轉移」是腫瘤的一個最難琢磨的特徵,我也經常會跟我的病人說,其實腫瘤還是蠻調皮的,這就需要我們換位思考,假如我是腫瘤,我要怎麼辦。腫瘤,它寄存在它的宿主身上,但它並不希望它所寄存的這個宿主立馬消亡,否則它也是沒有生存的地方的。
  • 穿刺活檢是癌細胞「幫兇」?很多人想錯了
    簡單說,穿刺活檢就是醫生在影像學儀器的指導下,將一根直徑1毫米左右的穿刺針刺入患者體內疑似病變的部位,然後取出組織或細胞的過程。醫生在對所獲得的標本進行病理學檢測之後,才能夠給出最終的明確診斷。然而,很多人戰勝不了穿刺過程中帶來的心理恐懼,或是害怕穿刺活檢會在刺穿腫瘤的同時,將腫瘤細胞擴散並使它發生轉移。從而拒絕穿刺活檢,導致癌症診斷被影響,對後續治療也十分不利。
  • 等床位會導致腫瘤發展嗎?看完你就懂了
    有許多家屬甚至擔心,在住院等待床位的過程中會導致腫瘤的發生、發展、轉移。 癌症到底發展有多快呢?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句話用於癌症也同樣適用。癌症不是幾天就生長出來的,也不是幾天就發生轉移的。癌症從最開始發生到轉移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 甲狀腺結節都需要穿刺嗎?醫生:其實是這樣的……
    但醫生為了進一步判別甲狀腺的良惡性,會建議患者進行穿刺活檢,那麼甲狀腺結節穿刺利弊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昆明中研甲狀腺醫院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05、甲狀腺結節穿刺會導致腫瘤擴散嗎?
  • 肺腫瘤發生轉移,這5個途徑很常見,患者一般會配合做3件事
    3、直接擴散隨著腫瘤細胞不斷生長,會堵塞支氣管管腔,而且也會向支氣管外肺組織內擴展。尤其是靠近肺部外圍的腫瘤病灶可侵犯胸壁以及胸膜;靠近縱隔或中央型的腫瘤病灶會侵犯其他器官;巨大的腫瘤病灶會出現中心部分缺血性壞死,從而生成腫瘤性空洞。
  • 癌症活檢真的會引起腫瘤擴散嗎?腫瘤醫生終於說了大實話
    活檢,指應診斷、治療的需要,從患者體內通過切取、鉗取、或穿刺等取出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的技術。根據病灶大小,可將活檢分為兩類: 一種是切取活檢,就是取活體病變組織中的一部分進行組織病理診斷,如內鏡下食管胃腸腫物活檢,宮頸活檢,乳腺腫物穿刺活檢等;另一種是切除活檢,將腫塊連同部分周圍正常組織一同切除送檢,如淋巴結活檢等。
  • 中國內鏡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臨床應用指南
    內鏡超聲檢查可發現消化道周圍幾毫米大小的病變,通過對病變穿刺取得細胞和組織進行病理學的研究,幫助確定病變的性質、組織學來源和病理學特徵。當腫瘤的性質已經確定時,EUS-FNA有助於鑑別淋巴結和其他器官的轉移病灶,分期的準確性對治療方案的選擇至關重要。EUS-FNA準確、安全、簡便、快捷,近年來國內廣泛開展了此種檢查術。
  • 胃腫瘤轉移途徑有很多,這5個部位,或是腫瘤細胞的「落腳處」
    胃腫瘤發展到中晚期時,腫瘤細胞會向身體各個部位轉移。若向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可引起淋巴結腫大;向腹腔腹膜轉移可導致腹脹腹水和腹痛;向肺部轉移可引起胸痛和氣促;發生廣泛轉移時可引起營養不良、身體消瘦以及疲乏等,那胃腫瘤的轉移途徑都有哪些呢?胃腫瘤的轉移途徑有哪些?
  • 湖南省腫瘤醫院微創治療為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的生命續航
    腸癌肝轉移,讓他幾近絕望湖南省腫瘤醫院肝膽腸外科的病床上見到張先生時,他正坐在病床上和家人聊天,紅潤的臉色,充足的精氣神,說話條理清晰,下床走動都輕鬆自如,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剛經過「兩癌」切除不到一個星期的患者。副主任醫師謝威介紹,張先生今年50歲,河南人。
  • 腫瘤切除後,為什麼還會復發轉移?要小心這些蛛絲馬跡
    雖然腫瘤首次發現時進行了手術清除,術後也給予輔助治療等手段進行鞏固治療,但仍然會有一部分患者發生復發或轉移。病人可能存在乏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情況,或因治療等副損傷導致病人營養攝入不足,也會引起病人消瘦、體重減輕,所以不一定是腫瘤復發轉移。若原因不明,體重下降5、6斤左右就要小心了。
  • 乳腺癌腫瘤異質性:原發腫瘤和遠處轉移腫瘤的對比
    腫瘤的異質性可能會帶來腫瘤的耐藥和治療的失敗,因此一直是腫瘤治療的挑戰所在。乳腺癌的治療早已進入了分子分型時代,治療決策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分子分型,而異質性的存在,以及取材時的受限,都可能導致對分子分型判斷的不準確進而導致治療決策的不同。本文採用方程對7例患者的原發部位和轉移部位的腫瘤進行了異質性的分析比較。
  • 警惕肺癌發生轉移,千萬不要陷入這9個誤區!
    老張聽說要活檢死活不樂意,原因很簡單,害怕穿刺會引起腫瘤擴散和轉移。在確診之後,老張一直忌口,生怕吃錯東西。再加上平時身體常有不適,每次老張都要懷疑是不是轉移引起的。 但是,這些恐慌真的有必要嗎?關於肺癌轉移都有哪些常見的誤區呢?
  • 醫生:或是腫瘤轉移信號
    不過王女士有個親戚,前段時間查出了甲狀腺癌,也是脖子上腫起來一塊,王女士便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甲狀腺癌,於是趕忙去做了檢查,檢查顯示王女士脖子上腫起來的「包」只是淋巴結腫大,並不是腫瘤,王女士聽了之後,心終於放了下來。
  • 呼吸內科完成高難度CT引導下經皮穿刺肺活檢術
    近日,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內科王麗華主任親自「上陣」,成功地在72歲老人心膈角位置實施了高難度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為患者明確診斷提供了依據,為下一步診療指明了方向。張大娘是鉛山縣人,雖年逾古稀,但身子骨一直很硬朗。
  • 常見肺部腫瘤轉移途徑及轉移症狀表現
    最常見的報警徵象為肝區疼痛,以脹痛為主,這是由於肝轉移癌癌灶的存在造成肝包膜壓力增大所致,同時還可以出現食慾缺乏,脅痛以及其他消化不良症狀等非特異性的表現。相關實驗室化驗檢查可以出現肝功能受損。腎及腎上腺轉移大約20%的肺癌患者最終可以出現位於腎及腎上腺的轉移癌。
  • 警惕肺癌發生轉移,千萬不要陷入這9個誤區!—抗癌管家
    老張聽說要活檢死活不樂意,原因很簡單,害怕穿刺會引起腫瘤擴散和轉移。在確診之後,老張一直忌口,生怕吃錯東西。再加上平時身體常有不適,每次老張都要懷疑是不是轉移引起的。 但是,這些恐慌真的有必要嗎?關於肺癌轉移都有哪些常見的誤區呢?
  • 【新技術】航空總醫院病理科開展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FNA)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中國近十年甲狀腺惡性腫瘤的發生率上升了3.9倍。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尤其引人關注。其發病率增加的原因之一有可能由於甲狀腺FNA在術前診斷甲狀腺結節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