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1月24日訊(通訊員 彭璐)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結直腸癌肝轉移極為常見,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超過2/3的結直腸癌患者最終出現肝轉移,且在未治療的人群中,肝轉移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位生存期僅為6—9個月。
肝轉移灶的治療是結直腸癌患者治療的重中之重,目前認為,手術完全切除肝轉移灶是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唯一可能的治癒手段,也是改善患者預後的最佳方案。在全球CRLM患者資料庫LiverMetSurvey 的一項涉及71個國家、326個 醫療中心、26280例患者的大型研究中顯示,在接受根治性肝切除的CRLM患者中,5年和10年生存 率分別為42%和25%,未切除的CRLM患者僅為9%。由此可見,根治性手術切除對延長結直腸癌患者生存期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腸癌肝轉移,讓他幾近絕望
湖南省腫瘤醫院肝膽腸外科的病床上見到張先生時,他正坐在病床上和家人聊天,紅潤的臉色,充足的精氣神,說話條理清晰,下床走動都輕鬆自如,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剛經過「兩癌」切除不到一個星期的患者。
副主任醫師謝威介紹,張先生今年50歲,河南人。從今年9月初開始,他便感覺腸胃有些不適、消化不好,偶爾出現便血的症狀。身為一個身高不足170體重卻達到200斤的胖子,張先生並沒有引起重視,只認為,人上了年紀,身體會有些異常屬正常現象。直到10月底,張先生便血症狀加重,且出現大便形狀改變,才在家人陪同下來到當地醫院就診。經詳細檢查後,確診為直腸癌並伴有肝轉移癌。
「肝臟是結直腸癌血行轉移最主要的靶器官,有25%的結直腸癌患者在被確診時已經肝轉移,另有25%的患者在5年內也會發生肝轉移。」謝威副主任醫師介紹,這是因為,大腸與肝臟之間比一般器官多一套血液循環通路,胃腸道(包括大腸)的癌細胞可通過這條「專線」快速地「直達」肝臟,形成肝轉移癌。而按照以往的概念,腸癌都出現轉移了,生存的希望立刻會變得渺茫。
微創技術,腸癌、肝癌「一網打盡」
難道就沒有治療的方法了嗎?對此,謝威表示,目前,外科手術是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得以延長生命甚至治癒的最重要方法。然而,過去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大多不能進行手術治療,即使手術,也要採用「分步切」,即先切除腸癌,再行開放手術分期切除肝癌。這不僅會給患者造成二次手術的打擊,並增加僅切除原發灶後肝轉移灶迅速增大的風險。此外,開放手術還可能引起患者術後的疼痛和切口癒合不佳等,影響治療效果。
而微創同步切除肝臟內的轉移灶以及直腸癌,雖能避免上述問題,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痛苦,但由於技術要求醫生同時具有嫻熟的肝臟及結直腸腹腔鏡操作能力和助手的密切配合,且對術中麻醉監護及術後併發症管理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能常規開展的醫院並不多。
究竟是選擇同步手術切除還是分期手術?是採取腹腔鏡微創技術還是開腹手術?經過詳細的術前檢查及評估後,經科內討論和反覆研究,主任羅嘉考慮可為張先生實行直腸原發灶及肝轉移瘤的同期手術切除。由於張先生屬於嚴重肥胖病人,也大大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在該科康忠誠主任醫師的指導下,由謝威和副主任醫師張理在螢光腹腔鏡下完成了直腸前切除術+左肝外葉切除術+肝5段轉移瘤擴大切除術+膽囊切除術。手術耗時不到3小時,出血不到50ml,除穿刺孔外只有一條5cm的輔助手術切口,病人一周便完全康復出院,真正達到了微創、精準的手術治療理念。
MDT綜合評估,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近幾年,湖南省腫瘤醫院肝膽腸外科依託院結直腸MDT團隊,與消化內科、腹部放療科、介入科、放診科、超聲科、病理科等兄弟科室多學科協作,每年收治近百例結直腸癌合併肝轉移的患者,並採取了術前數位化技術精準規劃+微創手術(腹腔鏡下行結直腸原發灶及肝轉移瘤同期或分期切除)+加速康復外科+腫瘤營養+綜合治療的全新系統治療模式,讓患者的手術創傷大大減小,治療效果明顯改善,得到病友及同行的一致好評。
【來源: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