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由奧斯陸大學(挪威)的Gro Wiedswang教授等人開展的研究中,針對轉診接受手術治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評估了患者骨髓(BM)循環腫瘤細胞(CTC)及外周血播散腫瘤細胞(DTC)的預後及預測價值。
研究結果表明,CTC為不能手術切除及不良生存預後的預測因素。此外該研究建議,對於此類患者,應將CTC分析作為肝臟切除手術前的決策工具。文章發表於2014年2月6日在線出版的《外科學年鑑》(Annals of Surgery)雜誌上。全文下載:Ann Surg 2014 Feb 6
研究背景:
結直腸癌(CRC)為目前世界第三大癌症,每年約有120萬新發病例,60.8萬死亡病例。癌症相關性死亡原因為腫瘤轉移。而肝臟為最常見的轉移部位,約有50%的轉移性CRC患者會出現肝臟轉移且肝臟為唯一的轉移部位。由於無法順利決定最佳的治療手段,因此需要通過可信的預測變量,實現對適合接受相應治療方案的患者進行篩選。儘管相關人員已經提出了數種評分系統,同時也還需要對新型的生物標記物的預後及預測價值進行考察。
有報告認為,骨髓(BM)血液循環腫瘤細胞(CTC)及外周血播散腫瘤細胞(DTC)為不同上皮性腫瘤的獨立預後因素。目前在臨床條件下進行的CTC/DTC評價數據不多,此外極少有研究將CTC及DTC狀態作為CRLM手術治療的篩選標準。本研究針對轉診至一家三級肝膽胰外科中心接受CRLM手段治療的患者,旨在評價CTC及DTC檢測結果在可手術切除與否及患者生存方面的預後及預測價值。
研究內容:
該研究共納入了194例患者。通過一個多學科治療組來確定患者的治療手段。通過手術手段或針對不能手術切除患者進行局麻的手段獲取了患者的BM穿刺液及血樣。並通過Cell Search System及免疫細胞學手段分別對CTC及DTC進行測定。
共有153例患者完成了肝臟切除手術。41例患者無法進行手術切除,其中22例為術前確定,19例為術中確定。中位隨訪時間為22個月(範圍1-61個月)。在手術切除患者中,有103例被確診出現了復發。共有67例患者死於癌症。19.6%的患者檢測到CTC。不能手術切除患者的CTC陽性率(46%)顯著高於可手術切除患者,P<0.001。
13.8%的患者存在2個或2個以上的CTC,其中分別有31%的不能手術切除患者及9.1%的可手術切除患者存在2個或以上的CTC(P=0.001)。針對所有患者(P=0.002)及可手術切除患者(P<0.001)進行的分析結果均表明,存在2個或2個以上CTC的患者復發/進展時間縮短。
與超過3處的肝臟轉移灶、R1切除及存在肝外疾病一起,存在2個或2個以上CTC為各亞組患者進展及死亡的較強預測因素。
9.9%的患者檢測發現存在DTC,但DTC與可手術切除患者的臨床結局間並不存在關聯。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CTC為不能手術切除及不良生存結局的預測因素。對於此類患者,應將CTC分析作為肝臟切除手術前的決策工具。
延伸閱讀:
循環腫瘤細胞(CTC)是指由實體瘤原發灶中脫離出來進入外周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再通過外周循環,種植到血液、骨髓、淋巴結或其他原本健康的器官的腫瘤細胞。其含量非常稀少,1ml血液中可能只能檢出1個CTC,雖然極其微量,但卻是導致腫瘤轉移復發的元兇。
循環腫瘤細胞及Cell Search檢測
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與分析技術(CellSearch):能夠捕捉到血液中極其微量的循環腫瘤細胞,只需應用7.5ml的血液樣本,即可從400多億的血細胞中檢測到單一的一個CTCs,效果十分精準。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免疫學方法捕獲並鑑定血液中存在的微少的上皮來源腫瘤細胞。與傳統影像學手段(如CT)相比,能更早發現腫瘤轉移復發跡象。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