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腫瘤細胞(CTC)為結直腸癌肝轉移預後因素

2020-11-27 醫脈通

一項由奧斯陸大學(挪威)的Gro Wiedswang教授等人開展的研究中,針對轉診接受手術治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評估了患者骨髓(BM)循環腫瘤細胞(CTC)及外周血播散腫瘤細胞(DTC)的預後及預測價值。


研究結果表明,CTC為不能手術切除及不良生存預後的預測因素。此外該研究建議,對於此類患者,應將CTC分析作為肝臟切除手術前的決策工具。文章發表於2014年2月6日在線出版的《外科學年鑑》(Annals of Surgery)雜誌上。全文下載:Ann Surg 2014 Feb 6


研究背景:


直腸癌(CRC)為目前世界第三大癌症,每年約有120萬新發病例,60.8萬死亡病例。癌症相關性死亡原因為腫瘤轉移。而肝臟為最常見的轉移部位,約有50%的轉移性CRC患者會出現肝臟轉移且肝臟為唯一的轉移部位。由於無法順利決定最佳的治療手段,因此需要通過可信的預測變量,實現對適合接受相應治療方案的患者進行篩選。儘管相關人員已經提出了數種評分系統,同時也還需要對新型的生物標記物的預後及預測價值進行考察。



有報告認為,骨髓(BM)血液循環腫瘤細胞(CTC)及外周血播散腫瘤細胞(DTC)為不同上皮性腫瘤的獨立預後因素。目前在臨床條件下進行的CTC/DTC評價數據不多,此外極少有研究將CTC及DTC狀態作為CRLM手術治療的篩選標準。本研究針對轉診至一家三級肝膽胰外科中心接受CRLM手段治療的患者,旨在評價CTC及DTC檢測結果在可手術切除與否及患者生存方面的預後及預測價值。


研究內容:


該研究共納入了194例患者。通過一個多學科治療組來確定患者的治療手段。通過手術手段或針對不能手術切除患者進行局麻的手段獲取了患者的BM穿刺液及血樣。並通過Cell Search System及免疫細胞學手段分別對CTC及DTC進行測定。


共有153例患者完成了肝臟切除手術。41例患者無法進行手術切除,其中22例為術前確定,19例為術中確定。中位隨訪時間為22個月(範圍1-61個月)。在手術切除患者中,有103例被確診出現了復發。共有67例患者死於癌症。19.6%的患者檢測到CTC。不能手術切除患者的CTC陽性率(46%)顯著高於可手術切除患者,P<0.001。



13.8%的患者存在2個或2個以上的CTC,其中分別有31%的不能手術切除患者及9.1%的可手術切除患者存在2個或以上的CTC(P=0.001)。針對所有患者(P=0.002)及可手術切除患者(P<0.001)進行的分析結果均表明,存在2個或2個以上CTC的患者復發/進展時間縮短。


與超過3處的肝臟轉移灶、R1切除及存在肝外疾病一起,存在2個或2個以上CTC為各亞組患者進展及死亡的較強預測因素。


9.9%的患者檢測發現存在DTC,但DTC與可手術切除患者的臨床結局間並不存在關聯。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CTC為不能手術切除及不良生存結局的預測因素。對於此類患者,應將CTC分析作為肝臟切除手術前的決策工具。


延伸閱讀:


循環腫瘤細胞(CTC)是指由實體瘤原發灶中脫離出來進入外周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再通過外周循環,種植到血液、骨髓、淋巴結或其他原本健康的器官的腫瘤細胞。其含量非常稀少,1ml血液中可能只能檢出1個CTC,雖然極其微量,但卻是導致腫瘤轉移復發的元兇。


循環腫瘤細胞及Cell Search檢測


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與分析技術(CellSearch):能夠捕捉到血液中極其微量的循環腫瘤細胞,只需應用7.5ml的血液樣本,即可從400多億的血細胞中檢測到單一的一個CTCs,效果十分精準。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免疫學方法捕獲並鑑定血液中存在的微少的上皮來源腫瘤細胞。與傳統影像學手段(如CT)相比,能更早發現腫瘤轉移復發跡象。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循環腫瘤細胞(CTC)分離技術概述
    早在1869年,澳大利亞學者Ashworth在一例轉移性腫瘤患者血液中首次觀察到從實體腫瘤中脫離並進入血液循環的腫瘤細胞,並首次提出了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 )的概念。
  • 湖南省腫瘤醫院微創治療為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的生命續航
    紅網時刻11月24日訊(通訊員 彭璐)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結直腸癌肝轉移極為常見,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超過2/3的結直腸癌患者最終出現肝轉移,且在未治療的人群中,肝轉移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位生存期僅為6—9個月。
  • 發現早期腫瘤、判斷預後的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在結直腸癌中的應用!
    儘管如此,仍有一半以上的CRC患者在疾病進展過程中會出現腫瘤復發、遠處轉移,並最終導致死亡。因此,如何有效監測疾病進展並準確判斷預後一直是CRC研究領域的熱點。循環腫瘤細胞( CTCs)  來源於原發腫瘤細胞的克隆 ,存在於CRC發生的早期階段 ,並且在腫瘤形成、發展、轉移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 Liquid Biopsy液體活檢點名:CTC 循環腫瘤細胞,ctDNA 循環腫瘤DNA...
    這些士兵會搭乘血液系統或淋巴系統去往身體各處,搭乘血液快線的脫落腫瘤細胞就被稱為循環腫瘤細胞(CTC, Circulating Tumor Cells),在到達適宜的目標時他們又會變成惡性繁殖的機器(間質上皮轉化,MET),建立新的邪惡堡壘。這就是腫瘤的血行轉移,從原發部位形成繼發性腫瘤。
  •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的預後意義:過去、現在和未來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免疫系統組分和基質介質在腫瘤生物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使得研究人員的注意力從傳統的與腫瘤細胞本身的特徵相關的預後因素(腫瘤大小、局部侵襲、淋巴結累及、向遠處器官擴散)轉移到微環境成分以及克隆上的改變。  患者分層對指導癌症患者的臨床管理至關重要,但是同時也是一個需要通過多種臨床變量判斷腫瘤臨床特徵的複雜過程。
  • 通過CTC體內捕獲讓「腫瘤轉移」的實時監測成為可能,「德路通」獲...
    德路通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提供循環腫瘤細胞捕獲及一站式臨床解決方案的生物技術創新公司,公司於2013年收購德國Gilupi公司40%股份,獲得了長期技術支持。 據悉,Gilupi專注於從循環血液和其他生物流體中捕獲稀有細胞的公司,擁有30多項國際專利,其納米技術第一代產品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器就是其中之一,已於2012年在歐盟上市。 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為312萬例,每年因癌症死亡達270萬例。全球對於腫瘤的檢查目前主要還是採用組織切片及穿刺活檢、影像學等。
  • 循環腫瘤細胞(CTC)捕獲及檢測技術進展
    在過去的一年中,循環腫瘤細胞(CTC)捕獲和檢測市場飛速增長,多個公司將此類技術推向臨床並應用於癌症的診斷,與此同時,一大批新興公司憑藉其獨有技術從科研機構中脫穎而出,開啟了循環腫瘤細胞捕獲和檢測的商業化之路。
  • 腫瘤常見分子標誌物之:結直腸癌
    據統計,我國2010-2014年結腸癌和直腸癌5年生存率分別為57.6%和56.9%。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CRC不是單一、一致的疾病類型,而是由一系列基因改變組成的分子異構疾病。傳統的病理分期如TNM分期或Dukes 分期,是根據腫瘤浸潤腸壁的深度、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情況進行分期,未考慮腫瘤的異質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circRNA的m6A甲基化修飾促進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新機制
    早期已有報導m6A修飾廣泛存在於circRNA且呈現細胞特異性1。但m6A修飾對circRNA分子自身的影響與調控機制及其在惡性腫瘤進展中的生物學意義目前並不清楚。 2019年10月16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謝丹、徐瑞華教授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題為:N6-methyladenosine modification of
  • 胃腫瘤轉移途徑有很多,這5個部位,或是腫瘤細胞的「落腳處」
    胃腫瘤發展到中晚期時,腫瘤細胞會向身體各個部位轉移。若向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可引起淋巴結腫大;向腹腔腹膜轉移可導致腹脹腹水和腹痛;向肺部轉移可引起胸痛和氣促;發生廣泛轉移時可引起營養不良、身體消瘦以及疲乏等,那胃腫瘤的轉移途徑都有哪些呢?胃腫瘤的轉移途徑有哪些?
  • 專家視點:循環腫瘤細胞生物學特性及臨床應用價值
    肺癌患者儘管已行手術及化放療,但是在骨髓、淋巴結及外周血的各個部位仍可能存在MRD,並且最終引起轉移,存在於骨髓的微轉移灶稱為脫落腫瘤細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s,DTCs),而存在於外周血中的腫瘤細胞即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ur cells,CTCs)。CTCs與腫瘤血行轉移密切相關,對其生物學特性及臨床應用價值的探索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
  • IVIS視角 | 醛縮酶B介導的果糖代謝誘導了結腸癌肝轉移過程中的...
    特別是肝轉移細胞通過GATA結合蛋白6抗體 (GATA6) 上調醛縮酶B (ALDOB)的表達,提高果糖代謝,為腫瘤細胞增殖過程中的主要中心碳代謝提供能量。靶向ALDOB或降低膳食果糖可顯著降低肝轉移性生長,但對原發腫瘤幾乎沒有影響。
  • 基於微流控晶片技術的CTC檢測新方法|CTC|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
    循環腫瘤細胞(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即腫瘤在生長過程中,向血液循環中釋放的各類腫瘤細胞的總稱,是導致腫瘤擴散的關鍵因素。CTC從腫瘤病灶脫離後進入外周血隨血液流動,沿著血流方向來尋找合適的「土壤」來生長,最後要麼被毛細血管截留或者粘附在血管壁上,要麼就在外周血中循環最後被清除,只有極少數目的 CTC能附著在血管壁上,重新穿過血管,到達新的「土壤」,適應環境後成長為新的腫瘤。
  • Oncol:德國科學家開發新的循環腫瘤細胞捕獲技術
    2018年11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腫瘤轉移過程中,腫瘤細胞會進入循環系統成為循環腫瘤細胞,這些細胞能夠通過循環系統到達遠端組織形成轉移灶。近年來對循環腫瘤細胞的了解越來越多,而收集和分析外周血的循環腫瘤細胞對於了解癌症進展,侵襲和轉移情況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
  • 熱點|結直腸癌預後,腫瘤間質將與TNM相輔相成
    間質成分一旦被招募,可通過分泌多種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生長因子和酶等,從而影響腫瘤實質的發生、發展、侵襲和轉移。因此,腫瘤間質成分有望為腫瘤治療提供新的靶點。在多種惡性腫瘤中,TAMs密度越高,臨床預後越差,尤其是M2亞型為代表的TAMs。TAMs高密度浸潤或TAMs的極化通路被認為是惡性腫瘤治療的新靶點。在炎症因子刺激下,M1型被激活具有吞噬腫瘤實質細胞的能力,抑制腫瘤進展,M2型則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維持血管生成和間質重塑功能。
  • 腫瘤進展和轉移擴散中的免疫串擾
    循環ICs可以沉積在遠處的器官中,也可以激活補體途徑,激活募集循環髓樣細胞,促進腫瘤轉移擴散。B細胞還通過抗原呈遞和細胞因子的產生來影響免疫反應。近年來,人們對分泌免疫抑制性細胞因子IL-10的B細胞(即Breg細胞)產生了研究興趣。在乳腺癌4T1肺部轉移模型中,Breg細胞以TGF-β依賴性的方式促進CD4+T細胞向FOXP3+Treg細胞的轉化從而增強了轉移。
  • CTC讓癌患見證奇蹟:肺部轉移病灶竟然消失了
    307醫院全軍造血幹細胞研究所——CTC腫瘤生物治療中心主辦的「第十四屆全國腫瘤生物治療大會」成果分享專題講座在解放軍307醫院會議中心盛大舉辦。但這幸福美滿的生活在2002年7月份戛然而止,因犯膽囊結石去醫院就診檢查出腎有腫瘤,黃先生頓時腦袋嗡的一聲差點暈倒,同月立即手術摘除膽囊和切除腎腫瘤。病理檢查為,透明細胞癌。  嘗盡各種療法 竟然出現腎癌肺轉移  手術結束後他嘗試了各種治療手段,包括放療、化療、打白介素及幹擾素治療,副作用相當大,吃不好,睡不好,身體都垮了。
  • [CGOG2015]于敏教授:CTC指導腫瘤精確治療的價值與挑戰
    于敏教授CTC的背景與方法學100多年前,Ashworth就在腫瘤病人的外周循環血液中發現了與腫瘤原發細胞極其相似的腫瘤循環細胞(CTC)。200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同腫瘤的病人體內均可檢測到CTC,但瘤種不同,CTC含量也不同。如乳腺癌患者體內CTC含量較多,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相對較少。此外陸續有一些研究也證實,CTC含量越多,對患者越不利。CTC的重要性體現在多個方面,除了作為預後指標,是否還能用於液體活檢?是否能夠指導治療?
  • 骨轉移、肝轉移、三陰性乳腺癌,範蕾教授、王磊蘋教授、李綱教授為...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編者按:乳腺癌患者發生骨轉移和內臟轉移的比例較高,在《腫瘤瞭望》的採訪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範蕾教授、王磊蘋教授為大家介紹骨轉移、肝轉移的治療要點。
  • CVD 與腫瘤:那些共有的危險因素
    腫瘤危險因素生活方式已被證實與許多惡性腫瘤有關,包括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世界衛生組織估計,通過改變或避免某些危險因素可防止30%的惡性腫瘤死亡。控制CVD危險因素可降腫瘤風險EPIC研究考察健康生活方式(不吸菸、BMI<30、每周體力活動>3.5小時及健康飲食)與腫瘤發生的相關性,平均隨訪7.8年,結果顯示,能同時滿足4項健康生活方式者,發生慢性疾病的校正後危險比(HR)為0.22,發生心梗HR為0.19,發生卒中HR為0.50,發生腫瘤HR為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