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肺癌發生轉移,千萬不要陷入這9個誤區!—抗癌管家

2020-12-01 騰訊網

康愛管家-抗癌管家提示:肺癌向來以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著稱,在肺癌死亡中,90%都和肺癌發生轉移相關。可以說,肺癌不可怕,轉移才可怕。正因如此,許多癌友都談「轉移」色變,常常引起恐慌。

老張就是一個對「癌症轉移」提心弔膽的人。在確診之前,醫生建議行穿刺檢查以確診老張肺內腫塊的性質。老張聽說要活檢死活不樂意,原因很簡單,害怕穿刺會引起腫瘤擴散和轉移。在確診之後,老張一直忌口,生怕吃錯東西。再加上平時身體常有不適,每次老張都要懷疑是不是轉移引起的。

但是,這些恐慌真的有必要嗎?關於肺癌轉移都有哪些常見的誤區呢?

編輯

誤區1:活檢穿刺會導致轉移

癌症的確診最終是要靠活檢穿刺病理明確的。大部分人會擔心腫瘤細胞有可能沿著穿剌孔道種植轉移,的確,從理論上講,對癌、瘤的任何刺激,包括針刺、切除、取活組織或其他檢查,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以及麻醉藥物注射,甚至用力揉搓和擠壓等,都可能造成癌細胞的脫落和擴散、轉移。

但是臨床上這種概率是極低的。隨著穿刺技術的發展,目前所用的穿剌針大多有套管等防護設計,分內外兩層結構,當穿剌針快要碰到腫瘤的時候,就停下來按一下手柄,將帶有凹槽的針芯彈出,扎入腫瘤;再按一下手柄,針芯就會回縮到套管內。這個外殼就是一個保護通道,在穿刺針拔出的過程中,就避免了腫瘤細胞的外漏,對人體做了最大程度的保護。

並且,即使存在腫瘤細胞的外漏,也不意味著會形成轉移癌。有研究表明,在一般情況下,約有50%惡性腫瘤患者的血液中存有惡性腫瘤細胞。癌細胞雖然可以進入血液,但難以在血中存活,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將其殺死或殺傷。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漏網的癌細胞才會在機體某些部位「落戶」,從而生長為轉移癌,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

再者,穿刺活檢之後會進行常規治療,腫瘤擴散轉移的風險是可以通過治療來抵消的。在所有檢查中,包括穿刺活檢在內的病理活檢是診斷腫瘤的「金標準」,為後續的治療提供堅實的基礎。腫瘤放著不管遲早也是會轉移的,承擔一點點風險,及早進行治療,才是收益最大的方案。

誤區2:吃發物容易轉移

從字面上講,「發」包含發作、誘發、復發之意。「發物」是中醫特有的術語,泛指辛辣、燥熱、肥甘厚味的食物,如帶魚、黃魚、海參、鱔魚、雞肉、羊肉、狗肉、驢肉、韭菜、香菜、茴香、荔枝等。

腫瘤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常表現為消瘦和惡液質,腫瘤患者的營養狀況對治療效果、生存期和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富含高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能促進機體的康復,特別是腫瘤患者大多經歷了手術、放療、化療後,機體狀況較虛弱,急需補充營養,以修復機體。

「發物」大多富含高蛋白和維生素,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是腫瘤患者的極佳食物,不僅可以吃,而且應該多吃。而傳統中醫認為「發物」有可能引發或加重腫瘤病情,應該戒食「發物」。

中、西醫的不同說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缺乏科學實驗的依據。在現實中通常採取折中的態度,在食物種類豐富的條件下,儘可能不食「發物」,實在想吃的話,僅淺嘗而已;在食物種類不豐富或食慾很差的情況下,則不加忌諱。

誤區3:疼痛就是轉移

雖然腫瘤轉移刺激人體後,會發出「疼痛」的早期信號,但並非所有疼痛都意味著轉移。

癌症患者年齡普遍偏大,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疼痛不是因為腫瘤的原因導致的,而是和正常人一樣,是因為頸椎病、椎間盤突出等非腫瘤原因導致的。還有部分患者的疼痛是腫瘤治療導致的,比如胸部術後肋間神經痛、腰椎術後腰背痛、比如化療後周圍神經炎、放療後神經痛等。

一般來說,遵醫囑按時複查,已經很大程度地保障了病情穩定,如果發生轉移可以第一時間查出來。疼痛和轉移沒有必然關係,疼痛也需要專門的止痛治療。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是需要和醫生聯繫的:

出現新的部位的疼痛,或原有疼痛惡化。

疼痛沒有得到預期的緩解,或緩解的時間維持的不夠長。

除疼痛外,出現任何新症狀(例如:不能走路、不能進食、不能小便等)。

誤區4:復發和轉移一樣

大部分癌友對復發和轉移傻傻分不清楚,往往混為一談。實際上,復發強調的是腫瘤曾有個消退的過程,間隔一段時間後再重新生長出來。而轉移是指癌症從原發部位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了,如肺癌腦轉移、骨轉移等。如果出現轉移,一般都是中晚期。

誤區5:骨鹽代謝減低(活躍),就是骨轉移

大部分人可能會認為肺癌是老年病,年輕人不會得。確實,肺癌好發於40歲以上的人,但很多單位體檢經常發現三十多歲的年輕人查出肺結節,進一步確診為肺癌的不在少數。另一方面, 中老年人由於機體功能減退的原因,會發生各種各樣的骨鹽代謝紊亂,誤以為發生了骨轉移。其實這和骨轉移並沒有必要的聯繫。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一般骨轉移是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骨痛,甚至是病理性骨折等,部分患者就是因為骨折就診才發現腫瘤骨轉移的。對於腫瘤患者,為了早期發現骨轉移,可以定期做骨掃描檢查進行篩查。

誤區6:CEA、NSE等指標升高就代表轉移

腫瘤標誌物在有些醫院又叫做腫瘤標記物,其實是一個東西。這是一種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物質,由腫瘤細胞基因表達所產生,或者由人體對腫瘤細胞的反應而產生的一類物質。

這項檢查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操作起來比較容易,抽血就能查,可以用來對高危患者進行篩查,也可以用來動態監測患者對治療的反應、預測復發或轉移等。肺癌相關的腫瘤標誌物有癌胚抗原CEA、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CC、細胞角蛋白19抗原Cyfra21-1、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

但腫瘤標誌物水平的一次升高,並不能說明癌症一定出現了復發或轉移,需要在一段時間內進行連續測量,動態監測才有參考價值。當然,對於復發或轉移,臨床上最重要的判斷標準就是影像學診斷,而腫瘤標誌物的變化只是為了更加便於監測病情變化,因此腫瘤標準物的升高≠腫瘤轉移。

誤區7:手術切除了就不會轉移

手術切除後,依然存在轉移風險。這是因為在惡性腫瘤形成之初,腫瘤的轉移其實就已經開始了。只是這樣的轉移是藏在淋巴管和血管之中的、看不見瘤體的「隱形轉移」。這種隱形轉移並不一定會形成轉移灶,因為癌細胞可能在轉移途中就被人體的免疫系統幹掉了。但在天時地利的情況下,當腫瘤細胞轉移的部位發展成適宜腫瘤生長的環境,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可能會慢慢長出我們看得見的轉移性腫瘤。

正因如此,才會有術後的輔助治療,也就是手術後進行一段時間的放化療、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以殺死身體裡可能存在的轉移腫瘤細胞,避免日後出現復發轉移病灶。

同時,定期複查可以及時發現轉移病灶,及早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誤區8:跨過5年就不會轉移

對於肺癌患者來說,早中期可以通過手術治療,預後較好。《CSCO原發性肺癌診療指南》中,對早中期患者的複查時間,專家們一致推薦:前5年複查更加頻繁,早期每3~6個月複查一次;5年後每年隨訪一次。

這是因為大部分的腫瘤復發和轉移發生在5年內,其中又特別是在前3年,5年後才復發、轉移的情況很少。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樣的情況就不存在。因此,每年的隨訪還是必要的。

誤區9:一旦發生轉移就沒救了

肺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等到有症狀發現時多已是晚期了,確診時已有轉移。然而,這並不可怕,只要經過積極的治療,也可以去的較好的效果。目前晚期肺癌最主要的就是綜合治療,可以採取放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抗血管生成治療等多種治療手段。

化療是將化療藥物通過靜脈輸注、動脈灌注和口服等方式給藥後進入血液,屬於全身性的治療,對轉移病灶有一定的作用。但副作用較大,且治療效果有限。

靶向治療就是使合適的抗癌藥物瞄準癌細胞上的分子靶點,實施「精確打擊」殺傷癌細胞的獨特治療。與化療相比,靶向治療可以極大地提升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在生活質量和耐受性上有顯著優勢。

免疫治療就是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腫瘤,使得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期從以前不到5%提升到現在的16%,部分患者可以長期生存。

抗血管生成治療就是阻斷腫瘤血管,不僅能切斷腫瘤的營養供給,餓死腫瘤,還能進一步阻止腫瘤通過血管擴散和轉移。

即使是發生了轉移的肺癌,依然有很多可選擇的治療方法,隨著對肺癌認識的不斷深入,有希望把肺癌這種以前的不治之症變為慢性病狀態。

轉移雖可怕,謠言更兇猛。大家切不可聽信謠言,人云亦云,因此而耽擱了病情,危及生命!

本文轉自肺癌康復圈(由「抗癌管家網站-康愛管家」轉載分享)

相關焦點

  • 警惕肺癌發生轉移,千萬不要陷入這9個誤區!
    肺癌向來以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著稱,在肺癌死亡中,90%都和肺癌發生轉移相關。可以說,肺癌不可怕,轉移才可怕。正因如此,許多癌友都談「轉移」色變,常常引起恐慌。
  • 警惕肝癌發生轉移,千萬不要陷入這8個誤區!
    肝癌向來以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著稱,其中肝癌發生轉移是肝癌死亡的相關因素之一。可以說,肝癌不可怕,轉移才可怕。正因如此,許多癌友都談「轉移」色變,常常引起恐慌。老張就是一個對「癌症轉移」提心弔膽的人。在確診之後,老張一直忌口,生怕吃錯東西。再加上平時身體常有不適,每次老張都要懷疑是不是轉移引起的。但是,這些恐慌真的有必要嗎?關於肝癌轉移都有哪些常見的誤區呢?
  • 肺癌捲土重來的秘密:癌細胞吃同伴保持體力?—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提示:狡猾的癌細胞是如何避開化療藥物的治療,隱藏在身體裡的呢?而邪惡的癌細胞竟然依靠吞噬其他癌細胞的方式,提供自身能量,最終復發。 肺癌術後進行輔助化療是常規操作,有助於殺死殘留的癌細胞。但是為什麼有些患者化療後收效甚微?為什麼肺癌會捲土重來?
  • 肺癌患者必修課:核心基因靶點和靶向治療—抗癌管家
    她已經和肺癌搏鬥了11年;他是曾經的肝癌患者...7年來,他們在群裡為大家傳授抗癌經驗......「抗癌管家互助群」,是大家共同的抗癌家園。群裡有來自北京胸科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上海瑞金醫院等名醫指導抗癌。還有十幾年抗癌經驗的抗癌明星一起分享。祝願每個患者和家屬都健康平安。抗癌管家-你身邊的抗癌專家。
  • 晚期肺癌患者如何活得更久?這3大方案總有一個適合你—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提示:患上肺癌,還能活多久成了覓友們最關心的問題。能活多久,治療的方案和藥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醫學研究者們一直在努力研究,希望能又好又有效的延長肺癌患者們的生命。 這篇文章就帶覓友們一起盤點一下,一共3種不同治療方案給覓友帶來希望,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的方案。
  • 五款PD-1/L1單抗:免疫治療國內外肺癌適應症盤點!—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提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以及CTLA-4單抗自面世以來,對癌症患者交出了許多高分答卷。針對肺癌,為您盤點以下五款上市藥物,分別在國內外獲批的肺癌相關適應症、藥物用法及不良反應,敬請查收。
  • 用8個問題解決肺癌患者如何做好基因檢測!—抗癌管家
    國外一項研究評估了早期肺腺癌切除術後,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基因檢測的預後意義和潛在的治療價值。該研究分析了324例I期&II期接受肺葉切除和淋巴結清掃術的肺腺癌患者,常規進行基因檢測。首先通過基於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的Sanger測序和螢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然後擴展到20~50個基因的「下一代」測序(NGS)。
  • 科學抗癌第一步,手把手教你看懂肺癌免疫組化—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提示:隨著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臨床應用,肺癌的免疫組化檢查是已經成為每位肺癌患者必不可少的檢查手段,但很多人對於檢查結果上的專業名詞一頭霧水,下面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免疫組化指標,讓大家知彼知己,方能戰勝肺癌。 免疫組化在肺癌的診斷與治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肺癌?肺癌是不治之症嗎?—抗癌管家
    康愛管家-抗癌管家提示:肺癌是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類疾病。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據調查,吸菸(包括被動吸菸)誘發的肺癌佔所有病例的70 %~80 %,且長期吸菸的人患肺癌的風險是不吸菸的人的13倍。故此,任何形式的吸菸都會增加肺癌的風險,吸菸越多,風險越大。  2、與致癌劑長期接觸的人  除上述菸草外,氡氣、砷、鈹、鎘、鉻、鎳、石棉、煤煙、菸灰、二氧化矽和柴油亦屬於誘發肺癌的致癌物質。
  • 得了肺癌,要注意轉移!這4個器官是肺癌最先轉移的部位
    肺部是人體呼吸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可日常生活中會由於各個方面的因素,從而引發肺部病變,甚至後期演變成肺癌。發病的機率很高,早期階段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等到後期病情不斷發展,可能會發生轉移,比如淋巴結轉移、腦轉移等。進入晚期階段治療起來很麻煩,生存機率也不是很高。
  • —抗癌管家-康愛管家
    康愛管家-抗癌管家提示:一為什麼轉移了都不知道 癌症有一個非常討厭的特點,那就是癌症發生轉移的過程是靜悄悄的,身體很少出現明顯的不適感,等到出現不舒服了,往往已經晚了。
  • 國內首個小細胞肺癌臨床指南發布,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也值得了解!
    康愛管家-抗癌管家提示:與非小細胞肺癌相比,小細胞肺癌患者常常感覺自己「不被重視」。肺癌治療頻頻獲得突破,新藥頻出,但「熱鬧都是他們的」。小細胞肺癌在一眾肺癌中實在太特別了,以「惡性程度高、治療手段有限」著稱,治療進展緩慢。但這也絕不代表沒有進展。  近兩年來,多個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一線方案獲批。
  • 重大發現:治療攜帶 KRAS 基因突變肺癌的新方法—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提示:眾所周知,對於有攜帶KRAS 基因突變肺癌患者來說,醫治是比較困難,而且目前還沒有通過臨床驗證的有效治療手段。以往的觀點認為 KRAS 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會對 EGFR TKIs 產生耐藥是因為 KRAS 處於酪氨酸激酶信號通路的下遊, 抗癌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
  • 第四代ALK靶向藥來襲,破解肺癌「鑽石」突變耐藥—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提示:肺癌ALK抑制劑的出現改變了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臨床治療格局。在ALK抑制劑的研發道路上,有這樣一位華裔女科學家顯得格外與眾不同,在ALK抑制劑方面頻傳捷報!
  • 柳葉刀為它加持,這個超級水果肺癌患者該怎麼吃?—抗癌管家
    康愛管家-抗癌管家提示:今年七月,柳葉刀子刊發表了一篇名為《一天一顆獼猴桃能讓醫生遠離我嗎?》  編輯  獼猴桃抗癌,可信嗎?  我們先來看看它的營養成分,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
  • 肺癌多處轉移 抗癌十三年決不放棄!兩位「抗癌英雄」 用自己的故事...
    本報記者採訪了兩名與癌症鬥爭10年以上的患者,或許他們的抗癌經歷,對於奮戰在抗癌路上的人有所啟迪。曾被判定只有10個月生存期 堅持科學治療如今已經撐過13年今年63歲的王林(化名)已經與肺癌抗爭13年了。
  • 惡性腫瘤營養不良的7大特徵—抗癌管家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惡性腫瘤與良性疾病導致的營養不良有著顯著的差別,突出表現在如下7個方面。  1. 營養不良發生率更高  79.4%的住院腫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其中胰腺癌、食管癌、胃癌和肺癌是營養不良發生率最高的4種惡性腫瘤。  2.
  • —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提示:先說結論,我從來不會推薦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去做PET-CT體檢,從來不會。 以後再有家人問你「要不要去做個PET-CT體檢一下」,你就把這篇文章砸給他看。 本文只說乾貨,不講廢話。
  • 肺癌易復發轉移?或與這5個因素有關,不要無視了
    肺癌作為對健康不利的惡性腫瘤,一旦出現就應該抓緊展開治療。否則肺部惡性腫瘤嚴重,可能還會出現癌細胞轉移、擴散等情況,治療難度增大之外生命健康會受到威脅。作為比較容易復發和轉移的癌症,需要了解這種情況出現和哪些原因有關,才能夠及時避開。那麼,肺癌容易復發和轉移跟哪些原因有關呢?
  • 肺癌晚期轉移就沒救了?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要注意這4點!
    肺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約80%的肺癌患者出現症狀來就診時已處於疾病晚期,已經開始出現轉移。腫瘤的復發、轉移率讓很多患者惶恐不安,患者們總是把心提到嗓子眼兒,擔心自己的疾病會進展,那麼肺癌晚期出現轉移就沒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