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肝癌發生轉移,千萬不要陷入這8個誤區!

2020-11-26 健康界

肝癌向來以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著稱,其中肝癌發生轉移是肝癌死亡的相關因素之一。可以說,肝癌不可怕,轉移才可怕。正因如此,許多癌友都談「轉移」色變,常常引起恐慌。


老張就是一個對「癌症轉移」提心弔膽的人。在確診之後,老張一直忌口,生怕吃錯東西。再加上平時身體常有不適,每次老張都要懷疑是不是轉移引起的。


但是,這些恐慌真的有必要嗎?關於肝癌轉移都有哪些常見的誤區呢?

從字面上講,「發」包含發作、誘發、復發之意。「發物」是中醫特有的術語,泛指辛辣、燥熱、肥甘厚味的食物,如帶魚、黃魚、海參、鱔魚、雞肉、羊肉、狗肉、驢肉、韭菜、香菜、茴香、荔枝等。


腫瘤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常表現為消瘦和惡液質,腫瘤患者的營養狀況對治療效果、生存期和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富含高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能促進機體的康復,特別是腫瘤患者大多經歷了手術、放療、介入後,機體狀況較虛弱,急需補充營養,以修復機體。


「發物」大多富含高蛋白和維生素,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是腫瘤患者的極佳食物,不僅可以吃,而且應該多吃。而傳統中醫認為「發物」有可能引發或加重腫瘤病情,應該戒食「發物」。


中、西醫的不同說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缺乏科學實驗的依據。在現實中通常採取折中的態度,在食物種類豐富的條件下,儘可能不食「發物」,實在想吃的話,僅淺嘗而已;在食物種類不豐富或食慾很差的情況下,則不加忌諱。



雖然腫瘤轉移刺激人體後,會發出「疼痛」的早期信號,但並非所有疼痛都意味著轉移。


癌症患者年齡普遍偏大,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疼痛不是因為腫瘤的原因導致的,而是和正常人一樣,是因為頸椎病、椎間盤突出等非腫瘤原因導致的。還有部分患者的疼痛是腫瘤治療導致的,比如胸部術後肋間神經痛、腰椎術後腰背痛等。


一般來說,遵醫囑按時複查,已經很大程度地保障了病情穩定,如果發生轉移可以第一時間查出來。疼痛和轉移沒有必然關係,疼痛也需要專門的止痛治療。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是需要和醫生聯繫的:




大部分癌友對復發和轉移傻傻分不清楚,往往混為一談。實際上,復發強調的是腫瘤曾有個消退的過程,間隔一段時間後再重新生長出來。而轉移是指癌症從原發部位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了,如肝癌肺轉移、腦轉移等。如果出現轉移,一般都是中晚期。



肺結節是指在肺實質內而不屬於正常肺組織的結節狀陰影,直徑小於3釐米,其中直徑小於1釐米的稱之為小結節,直徑小於3毫米的稱之為微結節,而大於3釐米的我們稱之為腫塊。而我們所說的磨玻璃結節,又可以被稱作磨玻璃影、毛玻璃結節等,CT表現為密度輕度增高的雲霧狀淡薄影或結節,在CT上跟磨砂玻璃一樣故得名。


同樣的,發現肺結節也不同太過於緊張,因為80-90%的肺結節是良性的,可能是肺炎、肺結核、肺血管脈畸形、陳舊性病灶等良性疾病。



腫瘤標誌物在有些醫院又叫做腫瘤標記物,其實是一個東西。這是一種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物質,由腫瘤細胞基因表達所產生,或者由人體對腫瘤細胞的反應而產生的一類物質。


這項檢查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操作起來比較容易,抽血就能查,可以用來對高危患者進行篩查,也可以用來動態監測患者對治療的反應、預測復發或轉移等。


但腫瘤標誌物水平的一次升高,並不能說明癌症一定出現了復發或轉移,需要在一段時間內進行連續測量,動態監測才有參考價值。當然,對於復發或轉移,臨床上最重要的判斷標準就是影像學診斷,而腫瘤標誌物的變化只是為了更加便於監測病情變化,因此腫瘤標準物的升高≠腫瘤轉移。



手術切除後,依然存在轉移風險。這是因為在惡性腫瘤形成之初,腫瘤的轉移其實就已經開始了。只是這樣的轉移是藏在淋巴管和血管之中的、看不見瘤體的「隱形轉移」。這種隱形轉移並不一定會形成轉移灶,因為癌細胞可能在轉移途中就被人體的免疫系統幹掉了。但在天時地利的情況下,當腫瘤細胞轉移的部位發展成適宜腫瘤生長的環境,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可能會慢慢長出我們看得見的轉移性腫瘤。


正因如此,才會有術後的輔助治療,也就是手術後進行一段時間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以殺死身體裡可能存在的轉移腫瘤細胞,避免日後出現復發轉移病灶。


同時,定期複查可以及時發現轉移病灶,及早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對於肝癌患者來說,早中期可以通過手術治療,預後較好。對早中期患者的複查時間,一般推薦為:前5年複查更加頻繁,早期每3個月複查一次;5年後每6個月隨訪一次。


這是因為大部分的腫瘤復發和轉移發生在5年內,其中又特別是在前3年,5年後才復發、轉移的情況很少。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樣的情況就不存在。因此,每年的隨訪還是必要的。



肝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等到有症狀發現時多已是晚期了,確診時已有轉移。然而,這並不可怕,只要經過積極的治療,也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目前晚期肝癌最主要的就是綜合治療,可以採取手術治療、介入治療、消融、放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多種治療手段。


即使是發生了轉移的肝癌,依然有很多可選擇的治療方法,隨著對肝癌認識的不斷深入,有希望把肝癌這種以前的不治之症變為慢性病狀態。


轉移雖可怕,謠言更兇猛。大家切不可聽信謠言,人云亦云,因此而耽擱了病情,危及生命!

相關焦點

  • 警惕肺癌發生轉移,千萬不要陷入這9個誤區!
    誤區4:復發和轉移一樣 大部分癌友對復發和轉移傻傻分不清楚,往往混為一談。實際上,復發強調的是腫瘤曾有個消退的過程,間隔一段時間後再重新生長出來。而轉移是指癌症從原發部位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了,如肺癌腦轉移、骨轉移等。如果出現轉移,一般都是中晚期。
  • 警惕肺癌發生轉移,千萬不要陷入這9個誤區!—抗癌管家
    誤區4:復發和轉移一樣 大部分癌友對復發和轉移傻傻分不清楚,往往混為一談。實際上,復發強調的是腫瘤曾有個消退的過程,間隔一段時間後再重新生長出來。而轉移是指癌症從原發部位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了,如肺癌腦轉移、骨轉移等。如果出現轉移,一般都是中晚期。
  • 這四個抑鬱症認識誤區避免陷入!中醫對抑鬱症的見解
    避免陷入這四個抑鬱症認識誤區 南京太乙堂中醫專家梁世界主任指出:包括抑鬱症患者在內的大多數人都對抑鬱症存在認識誤區,正是這些認識誤區影響了抑鬱症的及時發現與治療!下面,梁世界主任為我們列舉了四個常見的抑鬱症認識誤區,幫助我們更清楚的認識抑鬱症。
  • |運用多層組學研究非編碼RNA在肝癌的發生和轉移
    揭示了非編碼RNA在肝癌發生和轉移中的作用,為肝癌確定診斷和治療靶點提供新的途徑。在交集部分,發現了24個lncRNA(包括SNHG10,DLGAP1-AS2,TMEM161B-AS1,LINC01004和NNT-AS1)和6個snoRNA(SCARNA13,SNORD6,SNORD100,SNORD3A,SNORD94和SNORA71C)可能起關鍵作用,這其中包含了SNHG10和SCARNA13基因。
  • 肝癌可以轉移到哪些部位?
    肝癌腦轉移,瘤子在腦子裡破裂出血,整個半腦幾乎都是血,病患發病即時昏迷、呼吸困難,到醫院時已是腦疝,最後放棄積極治療。這是前段時間夜班接診的病例,病患肝癌差不多10年了。但是,就偏偏漏了頭顱CT的檢查,因為沒想到肝癌會腦轉移。肝癌是高轉移的惡性腫瘤,即使是直徑<2cm的小肝癌,20%發現有微血管的侵犯。肝癌的轉移分肝內轉移、肝外的遠處轉移肝內轉移是肝癌最早,也是最常見的轉移,癌組織先在肝內直接蔓延,易在肝內沿門靜脈分支播散、轉移,使肝內出現多處轉移結節。
  • 甲狀腺結節常見的誤區有哪些?黃國常主任:這5個誤區,一般人不知道!
    甲狀腺結節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可以只觀察不治療?警惕結節惡變!有人突然發現頸部有一個包塊出來,這可能是結節出血了,腫大了;壓著氣管,會引起呼吸困難;壓迫食道,有進食困難;壓迫喉返神經,聲音嘶啞。如果結節是惡性的,部分患者也不會有症狀,一旦惡性腫瘤侵犯了器官、喉反應神經,感覺到吞咽、異物感,病情已發展嚴重。所以,一定要對甲狀腺疾病重視起來,不要「小病養成大病」,當發現有結節時,應讓專科醫生來進行評估,及時治療。
  • 研究揭示ARID2調控肝癌轉移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ARID2調控肝癌細胞發生上皮間充質轉化,影響肝癌轉移的作用和機制,為靶向幹預肝癌轉移提供了新思路。肝癌是目前致死率排名第三的腫瘤,很容易發生肝內和肝外轉移,這是肝癌預後差的主要原因。上皮間充質(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轉化增強了腫瘤細胞的運動、侵潤及耐藥能力。因此,鑑定EMT抑制分子並且揭示其作用機制將有助於肝癌的治療。
  • ​35歲男子出現「蜘蛛痣」竟是肝癌晚期,警惕這15個信號
    視頻來源:看看新聞醫生介紹,該患者有多年的B肝病史,且有家族史,最直觀的是患者體表皮膚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上胸部毛細血管擴張,形成像蜘蛛一樣形狀的痣;雙手的大小魚際之間,充血比較明顯,稱為肝掌。注意4個肝癌危險因素,預防肝癌6步走肝癌的發病因素公認的有:B型肝炎病毒(HBV)、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黃麴黴毒素攝入及長年飲用不潔水。此外,嗜酒、吸菸、肥胖、脂肪性肝炎、糖尿病、血色病、螺桿菌感染、缺硒等亦可能有關。
  • 2020年中醫藥傑出人物廖長清 走出肝癌治療誤區延長患者生命
    如何正確認識與有效的預防癌症的發生,讓癌症患者走出治療誤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探討如下:關鍵詞:癌症、留人治病、扶正袪邪、虎狼之藥一、放平心態正確面對人我有-個叫餘某的肝癌患者,2016年7月來就診時,就對我說:「廖醫生,我是肝癌,最大的13cm,並且全肝轉移。我不怕死,你慢慢給我治,治不好,不怪你!」通過中藥醫治癌塊沒有縮小,並且中途還出現過腹水,但他至今仍在,這就說明心態對於癌症治療至關重要。
  • B肝定會變成肝癌?對B肝的這4個誤解,早點知道比較好
    2、只要是B肝就一定會轉化成肝癌針對B肝其實很多人存在這樣一個誤區,認為得了B肝就一定會轉化成肝癌,只是時間的問題。雖然B肝是肝癌的危險因素,但是並不一定意味著只要得了B肝就會轉化為肝癌,大約有30%的B肝患者會惡變成肝癌,因此也不能完全的掉以輕心。
  • 專家怒了:這8個養生誤區,坑慘中老年人!不要拿生命開玩笑
    坑慘中老年人的 8 個養生誤區 誤區1 多吃補藥能長壽、防癌 建議: 正常人每天吃1個雞蛋。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者每兩天吃1個雞蛋比較合適。
  • 肝癌精準治療獲突破 注意肝癌早期7個信號
    近日,《自然》在線發表了上海市腫瘤研究所與荷蘭癌症研究所的合作成果:首次發現可以通過誘導TP53突變的肝癌細胞,使之發生衰老進而特異清除肝癌細胞,有望為肝癌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什麼是肝癌?  肝癌即肝臟惡性腫瘤,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起源於肝臟的上皮或間葉組織,前者稱為原發性肝癌,是我國高發的,危害極大的惡性腫瘤;後者稱為肉瘤,與原發性肝癌相比較較為少見。  繼發性或稱轉移性肝癌係指全身多個器官起源的惡性腫瘤侵犯至肝臟。一般多見於胃、膽道、胰腺、結直腸、卵巢、子宮、肺、乳腺等器官惡性腫瘤的肝轉移。
  • 這種東西千萬不要亂吃了
    5月11日,因誤食野生毒蘑菇,休寧萬安一家4人發生食物中毒。12日上午,黃山市屯溪區疾控中心接到市醫院報告,隨即安排工作人員前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調查發現,患者一家為休寧萬安鎮南潛村人,11日上午,這家人採摘一些野生蘑菇,並於當晚在家中食用。據了解,當晚8時許,這戶人家中有4人出現不同程度嘔吐、腹瀉等急性中毒症狀。
  • 蜈蚣的養殖,這些口口相傳的誤區一定要遠離,千萬不要盲目跟從
    除此之外,如果是養殖蜈蚣的新手,千萬不要因為十分誘人的廣告標語,而將自己的全部錢財投進了這一場養殖的過程裡。如今真正有經驗的養殖蜈蚣的人們,也有著屬於自己的技術和管理,甚至各種設備都是十分齊全的,但是作為新手來講,在剛開始的過程是非常艱難的,因此千萬不要聽信廣告的誇大成分,一定要保持理智,有著自己的獨到看法。
  • 「中藥含馬兜鈴酸致肝癌」論文引爭議,專家:警惕藥物肝損傷
    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發生嗎?這些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都不能用了嗎?上海仁濟醫院消化內科茅益民教授在國內率先牽頭開展藥物肝損傷的相關研究,並創建了國內首個關注藥物性肝損傷的網絡平臺。他看到這篇論文後表示,「醫學界對這篇論文的爭議很大,研究只說明馬兜鈴酸與肝癌發生關聯,但不能說明具有因果關係,不過研究提醒我們對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要非常警惕。」
  • 燒燙傷治療過程中,容易陷入這六大誤區,看完請長記性
    按相關數據統計,12歲以下兒童在家中燒燙傷的比例高達8成。因此對於各位菜鳥爸爸、菜鳥媽媽來說,如何緊急處理兒童燒燙傷,就是成為合格父母的一張測驗卷。燒燙傷治療過程中,容易陷入這六大誤區,看完請長記性誤區一:塗抹牙膏醬油在民間偏方中,一直有用牙膏醬油塗抹創面的說法,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因為在創面未經治療下,隨意塗抹這些物質,會增加創面感染機率,提升醫治難度。
  • 兒童白血病案例頻發發生,警惕:裝修千萬別用這材料,全是甲醛!
    兒童白血病案例頻發發生,警惕:裝修千萬別用這材料,全是甲醛!在以前甲醛中毒事件還很少發生,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甲醛中毒事件反而多了起來,尤其是近兩年,類似事件在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上頻繁報導,人民的環保意識也隨之得到提高。
  • 警惕:吃中藥的5個誤區,一定不要犯
    吃中藥的5個誤區,是導致腎衰竭的重要原因,一定不要犯1.這行為是非常不可取的,超劑量用藥會增加身體的負擔,而且也並不代表藥效就會增加,一定不要擅自加減藥量。3.以上5種使用中藥的誤區是很多人都會犯的,一定要提高警惕,要不然會增加腎負擔,導致腎損害,嚴重還可能導致腎衰竭。
  • 警惕!這6種徵象可能預示腫瘤復發轉移,你知道嗎?
    復發和轉移是腫瘤患者不願意遇到的,因為這意味著抗癌徵程的難度和長度再次增加。腫瘤的轉移和復發似乎「悄無聲息」,但其實身體的一些改變可能會在早期預示其發生。以下這6種預示復發轉移的徵象,要警惕!要注意單靠症狀無法確定腫瘤是否發生復發或轉移,需要影像學或者病理檢查結果來確認,所以,出現不適請第一時間就診檢查。
  • 肝癌分大小,小肝癌和大肝癌有什麼區別?肝癌能不能治癒?
    在各種類型的癌症中,肝癌的發病率是非常高的,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有恐癌心理,認為只要患了肝癌,就是死路一條了。但大家或許不知,肝癌也分大小,有小肝癌和大肝癌,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區別,也有聯繫,下面郭醫生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小肝癌和大肝癌之間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