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怒了:這8個養生誤區,坑慘中老年人!不要拿生命開玩笑

2020-12-05 騰訊網

相信很多做子女的,都遇到過這樣的煩惱。家裡的老人對「養生」非常痴迷,動不動就買回來一大堆「補品」。因為人到中年,身體開始走下坡路,就會格外注重養生,但是一不小心就容易走了彎路!

坑慘中老年人的

8

個養生誤區

誤區1

多吃補藥能長壽、防癌

一些老人將補藥視為延年益壽的法寶,大量食用。事實上,多吃補藥長壽甚至抗癌, 至今沒有臨床依據。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市腫瘤研究所所長郝希山,曾在「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中痛批:「補藥具有直接抗癌的作用都是騙人的」「堅決反對用營養品來防癌」!

並且!場上很多所謂的「抗癌中藥」或「防癌食品」是未經實驗和臨床證實的。

誤區2

憑感覺自行買補藥服用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參、鹿茸、靈芝等高檔滋補品,以及一些保健品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國醫大師顏德馨曾指出,「現在的中老年人甚至青年人中,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的人越來越多,這些富貴病與平時的飲食滋膩密不可分,這類人如果動輒進補人參、鹿茸、靈芝,只會令身體雪上加霜。」

補藥也是藥,最好遵醫囑。藥補像給花澆水施肥,有些品種花兒根本不需要施肥,施多了反而燒苗,過猶不及。

誤區3

認為粗糧好,就多吃

對於經常吃細糧的我們,吃一些粗糧確實對健康有益,能夠補充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不過,一味多吃粗糧,可能會妨礙消化、影響吸收。尤其是老年人,消化系統的能力下降,吃的太多了反而會「傷了身」。

國醫大師梅國強說,雖然粗糧有很好的養生功效,但他自己腸胃功能不好,日常生活是很少吃粗糧的。「有胃病不吃粗糧的道理其實很簡單,粗糧雖然有營養,但是粗糧富含澱粉、粗纖維,難於消化,對於一些腸胃不好的人來說,多吃粗糧會增加腸胃負擔,出現胃脹等不適症狀。」

建議:

◎沒有消化系統疾病的老年人,每天可以吃50~100克粗糧。

◎要粗糧、細糧混搭著吃,有利於快速補充能量。

誤區4

血脂高不能吃蛋黃

很多人認為蛋黃含有大量膽固醇,自己血脂高不能吃蛋黃。

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表示,膽固醇是維持正常代謝必須的物質。80%的膽固醇是內源性的,從食物中來的外源性的只佔20%。

雞蛋中含有大量卵磷脂,是維持記憶和思維的物質。不吃雞蛋或吃蛋清不吃蛋黃,會失去很多必要的營養素。

建議:

正常人每天吃1個雞蛋。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者每兩天吃1個雞蛋比較合適。

誤區5

晨練越早越好

老年人很多起的比較早,喜歡早早出去晨練。

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表示,清晨鍛鍊可以說是「健康殺手」,很容易誘發血管痙攣,進而引發腦中風等。「從人體而言,一夜不進水米,血液黏稠度高,清晨時血壓也處於一天當中的峰值,這個時候鍛鍊特別容易突發心腦血管疾病。」

另外,由於身體機能老化,晨起後短時間內肌肉、四肢等運動器官還處於鬆弛狀態,很難一下子提到較高的水平,這時鍛鍊,容易摔傷、碰傷、扭傷身體。

建議:

有晨練習慣的老人,等太陽出來後,大約9點到10點再去活動才是最明智的。因為太陽出來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較高,即便是公園空氣品質也較差。而且多曬太陽可促進鈣質合成和吸收。

誤區6

鈣補得越多越好

補鈣的觀念在我國可謂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覺得鈣補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強壯,於是大把大把地吃鈣片。

北京市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教授表示,60歲以上老年人,每天推薦攝入10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不僅不會強壯骨骼,還可能危害健康。

最安全有效的補鈣方式是日常飲食中適當多吃奶製品、小白菜、豆腐乾等含鈣豐富的食物,還要戒菸、適量運動,減少骨量流失。

誤區7

吃蛋白粉能增強免疫力

很多人吃蛋白粉,是覺得能補充蛋白質,增強免疫力。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於康表示,人體免疫系統龐大且複雜,需要的是均衡營養,而不是單一食物。很多免疫物質需要多種營養素的協同參與才能發揮作用,單靠蛋白質遠遠不夠。如果不好好吃飯而只依賴蛋白粉,很容易缺乏其他營養素,反而會降低免疫力。

另外,絕大部分城市居民不存在蛋白質不足的問題,正常飲食的人群根本無需額外補充。

誤區8

五穀雜糧粉方便、好處多

俗話說,多吃五穀,不生雜病!很多人都知道吃五穀雜糧的好處,於是「五穀雜糧粉」悄然流行起來,覺得雜糧粉又方便,好處又多!但其實恰恰傷身。

吃五穀雜糧之所以有助於健康,一方面五穀雜糧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促進腸胃蠕動;另一方面也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但把五穀雜糧磨成粉後,膳食纖維沒了,剩下的只有澱粉和糖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夏萌提醒,常吃五穀雜糧粉對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對身體不利。天天這麼吃很有可能吃出糖尿病,要了命。

無論有沒有糖尿病,都不建議多吃。糖尿病病房一聽患者吃雜糧粉就一個頭兩個大。一句話,吃雜糧不過是因為希望吸收慢一點,打成粉這樣增加血糖吸收的事情,真是得不償失。

3

個救命絕招都是謠言

謠言1

突發心臟病,服三片阿司匹林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佘強教授說,硝酸甘油才應是冠心病患者最重要的急救藥物。

阿司匹林也是冠心病的常用藥,但起效比較慢,至少要幾個小時,不能救急。而硝酸甘油能在1~3分鐘內起效,3~5分鐘便能達到最強效果。

突發心臟病時,坐著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急救方法!

急救用法

發生心絞痛時,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每片含量0.5毫克)。

每5分鐘可重複1片,總量不應超過3片。

若含服3次後病情不能緩解,不可繼續含服硝酸甘油片,需及時呼叫120,而且不能隨意搬動病人。

謠言2

心梗時大力咳嗽能救命

朋友圈瘋傳「心肌梗塞十秒自救法」:首先不要驚慌,要不停咳嗽,用力地咳,每次咳嗽前,都要先深深吸一大口氣……

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醫師丁亞輝提醒,深呼吸和咳嗽會明顯增加體力消耗,造成耗氧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和壞死,增加心跳驟停的風險。

心梗自救,還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待救援吧。

謠言3

突發中風,扎手指放血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袁明賢醫生說:現代醫學認為,這種說法站不住腳,目前還沒聽說過誰扎針放血了中風就能夠治好的,扎針僅是對人體有一些疼痛上的刺激作用而已。

突發中風,急救還是走走尋常路吧——當家屬發現或病人意識到自己講話口齒不清,說不出話,又或是四肢無力等,要儘可能保護好身體,不要摔倒造成二次傷害,如骨折、腦外傷或出血等。

最重要的是及早去醫院接受治療,4.5小時以內是腦中風救治的黃金時間。

相關焦點

  • 衛生間沒裝「等電位裝置」,就等於拿生命開玩笑,這東西很關鍵
    衛生間沒裝"等電位裝置",就等於拿生命開玩笑,這東西很關鍵 我們購買新房子,就是希望能夠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但是如果沒有了健康和生命,再好的生活環境又如何?
  • 你以為的養生,卻是在損害健康,這些養生常識全是謠言!
    有哪些關於養生方面的謠言?1、每天喝8杯水就能養生之所以會出現每天喝8杯水這樣的養生言論,是因為喝水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非常的高。每天要多喝水,但是不一定喝8杯水。首先8杯水的量就有待商榷,如果杯子很小就不夠喝水量,如果杯子很大就超過了喝水量,如何衡量就成了問題。喝水千萬不要貪多,如果飲水量超標反而會讓腎臟的負擔加重,不利於腎臟健康,甚至還容易引發水中毒。每天的飲水量應該控制在1500毫升,不超過2000毫升。
  • 中老年人吃巧克力、喝咖啡,能有養生作用嗎?可能這樣做比較好
    有的人還說,中老年人經常吃巧克力和咖啡對身體有保健養生的作用。你們認為呢?其實,巧克力和咖啡裡面都有一種物質叫做可可粉,大多數可可粉都是通過可可豆碾壓,在經過脫脂工藝研磨成粉的。所以很多巧克力和咖啡在吃起來的時候,口感有點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那麼,它對中老年人真的有保健養生的作用嗎?中老年人吃巧克力、喝咖啡,能有養生作用嗎?
  • 警惕肺癌發生轉移,千萬不要陷入這9個誤區!
    誤區4:復發和轉移一樣 大部分癌友對復發和轉移傻傻分不清楚,往往混為一談。實際上,復發強調的是腫瘤曾有個消退的過程,間隔一段時間後再重新生長出來。而轉移是指癌症從原發部位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了,如肺癌腦轉移、骨轉移等。如果出現轉移,一般都是中晚期。
  • 不要神話瑜伽 小心五大認識誤區
    有關專家提醒,規避認識誤區,糾正不當的方式方法,才能體驗到瑜伽給身體帶來的有益幫助和深層驚喜。  認識誤區一:人人都可以練瑜伽  當瑜伽成為一種時尚,自然吸引大量健身愛好者盲目跟風,健身場館自然也樂於笑納,缺少對練習者的篩選和警示。
  • 警惕肺癌發生轉移,千萬不要陷入這9個誤區!—抗癌管家
    誤區4:復發和轉移一樣 大部分癌友對復發和轉移傻傻分不清楚,往往混為一談。實際上,復發強調的是腫瘤曾有個消退的過程,間隔一段時間後再重新生長出來。而轉移是指癌症從原發部位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了,如肺癌腦轉移、骨轉移等。如果出現轉移,一般都是中晚期。
  • 又拿人命開玩笑?!黃金海岸的主題公園到底還能不能玩兒!!?!
    又拿人命開玩笑?!黃金海岸的主題公園到底還能不能玩兒!!?!相信各位同學一定還沒有忘記去年10月在黃金海岸主題公園「夢想世界Dreamworld」發生的《激流勇進翻艇事件》,4人死亡。其中最令人扼腕心酸的一幕是,一位女性逝者的丈夫當時正抱著他們8個月大的孩子,眼睜睜得看著慘劇發生卻無能為力。
  • 中老年人如何通過飲食和運動提高免疫力?養生重在堅持,祝你成功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很多中老年人也開始擔心自己的健康問題,有的老人甚至會聽信謠言,被忽悠著買成千上萬的「保健品」。可能年輕人無法理解自己的父母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在一堆沒用的東西上,但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只要有任何一個能延年益壽的機會,他們都不想放過。
  • 醫生3個問題點醒
    43歲的張先生,算是一個「養生達人」,平時幾乎都不吃零食,飲食的話也都是自家做的,口味都十分清淡,少油少鹽的。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竟然在公司的例行體檢中查出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情況,而且,還不是偏高一點點!
  • 立秋吃什麼傳統食物好:10種傳蔬菜水果+8個立秋養生小常識
    》》立秋後還要熱多久  》》2018立秋是幾月幾日具體是什麼時候立秋吃什麼傳統食物好  立秋養生,飲食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飲食不當,身體就會受到很大的損傷。中醫認為立秋的養生要訣是,護陽養心防暑溼。
  • 「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被罰上億美元,專家解析5大認識誤區
    卡莉是4個孩子的母親,最小的孩子現年8歲。律師希望,這次判決能夠警醒那些宣稱能夠「創造奇蹟、治癒癌症」的相關機構。1.05億美元賠償金包括:9000萬美元身體、精神損失費和1500萬美元懲罰性賠償金。卡莉最初尋求的賠償金僅為1000萬美元。對於巨額罰金,揚表示將會上訴。
  • 十條王者裡的慣性思維其實都是誤區,這條巔峰兩千分都少有人知
    王者榮耀一直不缺活上個上上個版本的玩家,有一些固化的慣性思維一直被當成是絕對正確的,但其實是很大的誤區,下面就列舉十條誤區,這些誤區你中了幾條? 一、軟輔帶懲擊?
  • 這三個誤區千萬不要碰!
    科學防控近視,首先釐清一些常見的認識誤區,因為這些誤區有可能錯過孩子視力發育的黃金期,或者耽誤孩子的治療,導致近視越來越深。 誤區一:多吃某種水果、補品能防近視 專家:只要三餐營養充足均衡,就不會影響到視力 在朋友圈,我們經常可以聽到、看到諸如多吃藍莓、聖女果、獼猴桃等果蔬對眼睛好的信息……於是,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保護視力,會刻意讓孩子多攝入相關的食物
  • 記者調查|健康講座為餌,誘導中老年人消費為真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觀念的轉變,大家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特別是廣大中老年人。然而,一些經營者就瞅準了中老年人這一心理,以健康保健為名,誇大其詞甚至虛假宣傳向中老年人推銷保健品或保健器材。近日,臨沂市民李女士的母親就遭遇了這種情況,聽了一場健康講座,免費體驗了幾次,便花3000元購買了一臺號稱「泡腳治百病」的保健儀器。
  • 冬季作息時間 冬天「早睡晚起」乃最佳養生作息
    專家表示:冬天「早睡晚起」乃最佳養生作息!冬季時節,白天比較短,黑夜比較長,即晚上天黑比較快,早上天亮比較晚,所以我們要早點睡晚點起以適應時節白晝變化。冬季作息時間——早睡晚起春夏季天黑得晚、亮得早,本來就適合晚睡早起,而健康人只要順應天時不故意熬夜,即便每天睡六七個小時也不覺得累。但到了冬季,天黑得早、亮 得晚,最適合「早睡晚起」,所以很多人不睡八九個小時就覺得不夠。「我們都知道,冬季早上天亮得晚,加上氣溫低。從各方面的健康考慮,都不建議人們過早起床,更不要過早外出活動,這也是一種順應天時。」
  • 這些養生謠言你信了幾個?
    雖然醋泡花生可口且十分開胃,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吃這道小食。比如胃潰瘍和胃酸過多患者就不宜吃,因為這有可能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出現胃痛、反酸等不適症狀。對已經有胃腸道功能障礙的人,比如胃酸分泌過多、胃潰瘍等患者,吃醋時一定要限量,不要嘗試大量喝醋,這樣不利於身體健康。
  • 杜特爾特演講被壁虎攪局 轉身拿它開玩笑逗樂全場
    原標題:杜特爾特演講被壁虎攪局,轉身拿它開玩笑逗樂全場杜特爾特發表演講,反駁人權倡導者對菲律賓禁毒運動的批評。杜特爾特轉身拿它開起玩笑,引發現場一陣鬨笑。綜合路透社、菲律賓ABS-CBN新聞網等外媒報導,杜特爾特周四(19日)出席了在哈明丹市舉辦的革命組織武器力量的退役儀式,並圍繞禁毒主題發表演講。正當他反駁人權倡導者對菲律賓禁毒運動的批評時,一隻壁虎發出的叫聲打斷了他。
  • 《科學養生》 - 生命彈力--中國數字科技館
    14:43:00 《科學養生》是一本以培養現代人養生意識,傳播養生保健知識的刊物。文/魯灣任何生命都有彈力,這是生命在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但是,我們也發現,不同的生命其彈力是不同的。就拿人的生命來說吧,勾踐歷經磨難臥薪嘗膽終成功,曼德拉牢底坐穿譜寫生命的凱歌。但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下,經歷同樣的考驗,有的生命凋謝了。這說明即使是同一類的生命也存在差別。橡皮筋從靜止到繃斷,這就是它的彈力區間。不同的生命體的彈力區間是不同的。
  • 別被韭菜補腎可樂殺精騙了,男子聽信養生謠言發生意外!
    關於養生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只要是害怕死亡,就會謠言不止,這句話或許不全對,但有一點說的沒錯,有些商家會利用人們害怕死亡、疾病這一點,鼓吹養生偏方,這種事在很久以前就有了,據悉以前的人都是吃兩頓飯的,後來一個食品公司的專家說要一日三餐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