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作息時間 冬天「早睡晚起」乃最佳養生作息

2021-01-08 上遊新聞

導語:冬季作息時間要怎麼安排?專家表示:冬天「早睡晚起」乃最佳養生作息!冬季時節,白天比較短,黑夜比較長,即晚上天黑比較快,早上天亮比較晚,所以我們要早點睡晚點起以適應時節白晝變化。

冬季作息時間——早睡晚起

冬季養生

專家說,在《黃帝內經》中就有提到,養生的作息應當與大自然的節律同步。正所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睡眠的時間與 天黑的時 間息息相關。春夏季天黑得晚、亮得早,本來就適合晚睡早起,而健康人只要順應天時不故意熬夜,即便每天睡六七個小時也不覺得累。但到了冬季,天黑得早、亮 得晚,最適合「早睡晚起」,所以很多人不睡八九個小時就覺得不夠。

「我們都知道,冬季早上天亮得晚,加上氣溫低。從各方面的健康考慮,都不建議人們過早起床,更不要過早外出活動,這也是一種順應天時。」專家說,冬季最適合晚上11點入睡,早上7-8點起床,這樣不僅時間充足,而且符合自然作 息規律,在子時之前入睡有利養陰,此時七八點天亮了才起,正好外界溫度上升,陽氣生發,此時活動也比較好。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這樣甚至還可以降低一些心腦 血管病突然發作的風險,不誇張地說,是可能「救命」的。

冬季養生

不過專家說,雖然從養生角度贊成的「適當賴床多睡」和「睡懶覺」還是不同的。「很多 人都會發現,即便同樣睡8小時,凌晨零點睡覺、早上10點起床,與晚上10點睡、早上6點起床,睡眠質量相差甚遠。甚至有研究稱,這樣的差距可能達到 1.5倍。」她還表示,無論是從中西醫的角度來看,睡眠質量都以上半夜為重,尤其是「黃金睡眠時間」就在晚上11點到次日凌晨2點之間。

其實我們人體有一些自然節律,例如激素的分泌就會跟著時間走,睡眠不僅會影響到它,它也會反過來影響睡眠。比如許多人在夜間十 點多鐘可 能挺累,此時睡也就睡了,這不僅有利於褪黑素等激素的分泌,反過來,這些激素分泌也會帶來更好的睡眠體驗。但如果錯過這一時間段,到了凌晨,體內另一些讓 人興奮的激素水平升高,這一錯過就得再折騰好一陣子才能睡了。這種說法人們喜歡管它叫「走困」,從現代醫學上來說就屬於「睡眠節律」,而保持良好的睡眠節 律,其重要性可一點都不比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來得低。

最近有句話挺流行,叫做「賴床毀上午,早起傻一天」。其實,冬季適度 「小賴一下」,倒也無傷大雅,但如果早起就「傻」一天,那麼說明這個人的睡眠一定是出了問題。「良好的睡眠意味著白天應該精力充沛、情緒良好,不管是幾點 起都應該不會受到影響。如果僅僅早起就反應遲鈍變『傻』了,那麼問題就不在早起上,而在整個睡眠質量上。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調整自己的睡眠時間、習慣, 必要時還得尋求醫生幫助了。」專家說。

冬季睡眠注意事項

冬季養生

晚餐不要過飽

睡前不要吃東西,以免加生胃腸負擔。睡前不要喝濃茶或者咖啡,以免因精神興奮或尿頻影響正常的睡眠。當然也更不要喝酒,酒精會嚴重影響人的睡眠。晚上不要吃辛辣的富含油脂的食物,這些食物也會影響睡眠。

12點前入睡

每天最遲不超過12點(即子時)入睡。因為這個時候的「陰」到達了最盛的位置,過了12點陰氣就開始下降,陽氣緩慢上升。中醫向來講究「天人合一」,而靜又養陰。因此,在每日陰陽的此消彼長的過程中,於12點之前入睡,最能養陰。這個時候入睡,因應天地陰陽的規律,往往睡眠質量也比較好。深層次的睡眠對於消除疲勞、機體修復、提高免疫力都大有裨益。

睡前刷牙

經過一天的進食,我們的牙齒中有許多食物的殘留,睡覺之前刷牙,不僅保護了我們的牙齒,而且更有利於我們良好的睡眠。

睡前少喝水

晚飯不要喝太多的湯或開水。冬天天冷,出汗不多,水分的循環比較少,與夏天比,相對來說小便要多一些。睡覺的過程中如果經常起來解手,會打斷睡眠,有些人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再次入睡。建議晚上七八時以後水要少喝一些,尤其是腎功能相對比較差的人。

睡前泡腳

冬季泡腳可以活絡血液循環溫暖身體,睡覺之前泡一泡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但是要注意,泡腳時間不要過長,最好是15-30分鐘,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增加。泡腳時還可以搓搓腳心,尤其是搓湧泉穴,不僅能提高睡眠質量,還有養生的效果。

不要用電熱毯

深度睡眠時保暖很重要。然而將全身都暖和起來的電熱毯,會令身體產生依賴,導致身體自身產生熱量的能力降低。相比電熱毯,熱水袋是你的更好選擇。因為熱水袋在將人體血液運行調至最佳狀態後溫度下降,無損於人體自身產生熱量的能力。

冬季養生

不要蓋重棉被

冬天裡人們的被子加厚,有人甚至蓋上兩三層的大厚被,影響睡眠,更會對呼吸道造成傷害。而且蓋重被子,人會有壓迫感,不能放鬆全身,厚棉被壓在胸上,會造成輕微的缺氧。加上厚棉被灰塵多,幾層被的灰塵吸入呼吸道,對呼吸道黏膜造成一定的影響。

不能蒙頭睡覺

蒙頭睡覺會使空氣不流通,被窩裡的氧氣不充足而使體內各器官得不到足夠的氧氣供應,它還可以誘發做夢,而且常常是噩夢連連,人易從夢中驚醒。醒來後,人會感到頭暈、胸悶、乏力、精神不振。

不要穿過多的衣服

有人習慣在冬天穿著毛衣、毛褲或棉背心等睡覺。由於人在睡眠狀態下軀幹、四肢肌肉是放鬆的,而且睡得越香甜,肌肉越鬆弛。穿過多的衣服睡覺,會影響全身肌肉的放鬆,不利於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的發揮。衣被裹壓易出現做噩夢、窒息以致夜驚等病症發生。

不要門窗緊閉

冬季關上門窗睡覺,是很多人都喜歡做的事。事實上,門窗全關,空氣不流通,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從呼吸道排出149種化學物質,會使空氣中含有大量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粒,對呼吸道有影響,因而那些閉窗貪睡的人經常會患感冒、咳嗽、咽炎等。不要因為外面天寒就整天門窗緊閉,要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做好這些,更好過完這個冬天
    冬天隨著氣溫的變冷,夜長日短,很多習慣也應該隨著季節的改變而變,眾所周知,很多動物都有冬眠的習慣,這自然是生物界順應自然的一種表現,冬季是生物潛伏閉藏的季節,一年結束,自然要為來年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冬季的健康儲備對來年就至關重要,那怎樣做好冬季養生呢,下面這些你必須注意。
  • 「江淮名醫」曹奕:冬季養生關鍵要「養腎藏精」
    因此,養生的關鍵在於人體對腎臟及腎精的保養,而腎臟「通於冬氣」,於是冬季養生顯得格外重要。那麼,冬季裡衣食住行要注意哪些內容?冬季哪些疾病容易找上門?冬季養生有哪些簡單易行的小妙招呢?上周六,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省針灸醫院)常務副院長、教授、主任醫師曹奕,做客新安百姓講堂,為市民詳解冬季養生。當天,省圖書館主樓四樓報告廳坐滿了聽眾,聽完講座後皆稱獲益匪淺。
  • 冬天晚上幾點睡覺,早晨幾點起床比較好?
    夏天早起很多人是沒有問題的,天熱睡不著,早睡是問題。冬天天冷,早睡容易些,因為天冷,早起起不來,被窩裡多暖和啊!也有說冬天屬於閉藏的季節,應該晚起,不應該早起。面對這個問題,你是否也想了解下「冬天晚上幾點睡覺,早晨幾點起床比較好?」那我們就需要詳細的梳理下,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
  • 好身體,冬天要藏起來
    冬天來了,樹葉飄落,花兒凋謝,很多小動物都躲起來冬眠。人雖然不需要冬眠,但也要根據此時的節氣進行活動,不論是精神上的還是身體上的。 冬季養生在閉藏 中醫理論認為,
  • 今日小寒丨一年中最冷的時段到了,防寒養生記住這幾點!
    養生方面,適合養腎防寒,調養免疫力。小寒有什麼可忙?溫補給冬日養膘找一個合理的理由。小寒節氣是最為適合滋補調養的階段,宜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來防禦寒冷、滋補強身,如羊肉、牛肉、雞肉等。冬練三九吃過了溫補的牛羊肉,是時候抓住「冬練三九」的好時機,練出一身肌肉啦!
  • 已入冬這幾個小常識帶你冬季養生
    1、養成早睡晚起的起居習慣。冬季養生貴在空氣新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冬季,保證充足深度睡眠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從養生學的角度上來講,深度睡眠時應注重防寒保暖,避免受寒冷風的進入境內襲擊,從而引發感冒、呼吸系統等疾病。切記不要蒙頭睡,應開小窗通風。  2、避寒就暖。冬季注意衣著保暖,室內和煦,預防寒冷風進入境內襲擊,特別是注重腳的保暖,但是忌暴暖、過度的烘烤。
  • 冬季最佳的養生食材白蘿蔔的功效和作用,白蘿蔔燉魚的做法
    冬季養生的最佳食材白蘿蔔進入冬季,天氣驟然變冷,自然萬物也都進入蟄伏狀態,人當然也不例外。按照中醫的說法,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尤其是年老體弱的人,應該養成早睡晚起的好習慣,待陽光充足後再外出鍛鍊,以免損及體內陽氣而患感冒。
  • 「冬」來萬物藏 養生保健康
    明天(11月7日)是冬季第一個節氣:立冬。寒風乍起,萬物收藏,立冬後,生活起居要以「養藏」為主。按照中醫理論:季節與人體五臟相對應,冬與腎是對應的,專家提醒,「立冬」後養生重在養腎。    「早臥晚起,以待日光」是養生的重要方面。中醫認為,在生活起居方面要「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人體陽氣的生發。
  • 冬季養生重在養腎 跟著中醫專家學養腎大法
    時節進入立冬,「立冬」意味著風雨、溼度、氣溫等都處於轉折點上,氣候從秋季向冬季轉變。冬,即「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後,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意思是:如果冬天沒有很好地「藏精」,春天容易犯「溫病」。
  • 人體有最佳睡眠時間表?
    與之相關的謠言更是不勝枚舉,近日,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人體真有「最佳睡眠」時間表,若能夠堅持做下去,養生效果或許翻倍!》刷屏,文中稱如果子時(相當於晚上11點—次日凌晨1點)前不睡覺,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午時宜小睡,正午只要閉眼睡著3分鐘,等於其他時間睡兩個鐘頭等。看到此,經常熬夜的人表示更睡不著了,人體真的有最佳睡眠時間表嗎?
  • 今日立冬|冬天來了,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才能安穩度過寒冬!
    ,常年在進入立冬節氣後,我國北方的大部地區會陸續邁入氣象學意義的冬天。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立冬養生 —— Hello,Winter —— 1、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東北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
  • 後日小雪|小雪養生,講究兩個字「養」「藏」
    寒冷遇初雪,養生防病氣。小雪之後,養生應以「養藏」為原則,具體應該怎麼做呢?現在就教您一套詳細的養藏計劃!順應四季養生的原則,冬季應當以保養腎臟為主。 1.冬季最好不要過度熬夜。足夠睡眠的人才有精氣,熬夜會損傷腎精,充足的睡眠有利於腎精的養護和氣血的生化。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是最好的起居方式,晚上睡眠最遲別晚於11點。 PS:熬夜喝杯枸杞茶。
  • 立冬養生如何養陰斂陽? 中醫專家送七大冬「藏」妙招
    ,不勞醫生開藥方」「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對於冬季的養生民諺,一些人深信不疑,一些人卻持懷疑態度。再加上冬季寒冷的氣候,會使許多疾病更容易侵襲人體,導致疾病復發或病情加重。比如,寒冷的冬天,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又是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的季節,平常的感冒,又常常會誘發和加重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所以,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基礎病患者,在入冬後要特別注意養生保健,防止舊病復發。
  • 女性冬季養生需適量進補 這四款湯可常喝
    原標題:女性冬季養生需適量進補 這四款湯可常喝   多數女性都是怕冷的,到了冬天手冰腳冰的,這與女性的生理特徵有關。所以,在冬季女性一定要注意養生,避免受寒。那麼,冬季女性該如何養生才面色好,不做冬美人呢?   女性冬季如何養生?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人的作息時間與養生
    「睡」,是歷來崇尚養生者常提及的養生之法。本文結合「睡」、「眠」兩字的造字結構,古代的時間劃分,談談古人的作息時間與養生,供大家參考。1睡眠漢字中,睡、眠兩字意思有所區別。睡,篆文中左邊為「目」,表示眼皮。右邊是「垂」,意為下垂。
  • 藏陽藏精藏神,女性冬季進補需因人而異
    ■ 明文  冬季寒冷的環境往往造成女性情緒低落、貧血、腸道蠕動功能下降、失眠、頭痛、皮膚粗糙、手腳冰涼等問題,因此,西安市中醫醫院中醫婦科教研室主任、副主任醫師李俊玲提醒,女性應特別注重冬季的養生保健。
  • 初冬進補 醫生推薦養生「乾貨」
    中醫認為,人體養生不能光看溫度,而是要跟著二十四節氣走。所以,在大雪節氣即將到來之際,如何順應時節進補又避免上火,這是初冬時節科學養生的關鍵。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嶺南名中醫、省名中醫王小雲教授表示,根據廣東的氣候特點,初冬進補以清補甘溫之味為宜。  進補宜清補甘溫  立冬後,市民可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但也不宜燥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