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名醫」曹奕:冬季養生關鍵要「養腎藏精」

2020-11-24 安徽網

「江淮名醫」曹奕:冬季養生關鍵要「養腎藏精」


新安晚報 安徽網(www.ahwang.cn)訊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精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人體的生命活動過程皆取決於腎中精氣的盛衰。因此,養生的關鍵在於人體對腎臟及腎精的保養,而腎臟「通於冬氣」,於是冬季養生顯得格外重要。那麼,冬季裡衣食住行要注意哪些內容?冬季哪些疾病容易找上門?冬季養生有哪些簡單易行的小妙招呢?

上周六,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省針灸醫院)常務副院長、教授、主任醫師曹奕,做客新安百姓講堂,為市民詳解冬季養生。當天,省圖書館主樓四樓報告廳坐滿了聽眾,聽完講座後皆稱獲益匪淺。

什麼叫養生

曹奕在解釋什麼叫養生時說,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中醫養生就是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醫事活動。

在曹奕看來,中醫有五個特點。第一是重視整體。「中醫認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是一個統一體,人體內部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中醫藥重視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健康與疾病的影響,強調生理和心理的協同關係。」第二,中醫強調和諧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認為人的健康在於各臟腑功能和諧協調,情志表達適度中和,並能順應不同環境的變化,其根本在於陰陽的動態平衡。第三,強調個體化,「中醫診療著眼於『病的人』而不僅是『人的病』。」第四,突出「治未病」。「中醫治未病核心體現在預防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曹奕說,中醫強調生活方式和健康有著密切關係,主張以養生為要務,認為可通過情志調攝、勞逸適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也可根據不同體質或狀態給予適當幹預,以養神健體,培育正氣,提高抗邪能力,從而達到保健和防病作用。第五,中醫藥使用簡便。「主要由醫生自主通過望、聞、問、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資料,不依賴於各種複雜的儀器設備。中醫幹預既有藥物,也有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藥物療法。」

為什麼養生

曹奕說,遠古時代,對養生之道有高度修養的人,經常教導人們說,對於一年四季中都可能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氣候變化,要注意適時迴避。思想上要保持清靜安閒,不要心存雜念。這樣,體外沒有邪氣幹擾,體內無情緒波動,人體和外界環境協調統一,體內的真氣調和而沒有損傷,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還能從何處來侵犯人體呢?「所以,那時的人們都能夠志意安閒而少有嗜欲,心情安逸而不受外界事物的幹擾,身體雖然在勞動卻不覺得疲倦,人體正氣調順,因為少欲,所以每個人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每個人的願望都可以實現。」

曹奕也引用了《黃帝內經》的話說,冬季三個月,是萬物潛伏的季節。「此時水結成冰,地凍開裂。這時人們不要擾亂陽氣,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陽升起後再起床,使精神內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態,還要避免寒氣侵襲,保持溫暖,但不要過熱而致皮膚開洩出汗,以致陽氣頻繁耗傷。」曹奕說,這是與冬氣相適應的保養藏蓄的道理,若違背這一原則,就會傷及腎氣,到了春天,就會得痿厥一類的疾病,供給春季發生的精氣也就少了。

如何來養生

那麼,冬季如何養生呢?曹奕也給出了養生的辦法。她說,首先要順應自然,「冬季天寒地凍,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處於冬眠狀態,是萬物收藏之季。人類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中醫倡導天人合一,與自然相應,與萬物沉浮。」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看,在寒冷冬季,細胞活躍度、代謝水平都有所降低,整個人的表現應該是多靜少動、冷靜內斂的。「順應了自然規律,便可藉助自然之力來祛病養生,以閉藏的方式度過冬季,使我們身體更好地儲備能量。」

曹奕建議,冬季要早臥晚起,閉藏陽氣。「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不要使深藏內斂的陽氣受到擾動而損傷,根據自己的作息時間,在冬天早睡晚起。」但是,冬季養生也要適度運動,「但冬季氣溫低,血管遇冷收縮,血 流緩慢,黏滯性增高,韌帶彈性和關節靈活性降低,極易發生運動損傷,應儘量避免做過於劇烈的活動。」曹奕建議,運動前先做熱身,活動肢體和關節,待肌體適應後再增加運動量。「一定要避免劇烈運動後身體大汗淋漓而受風寒, 因出大汗時毛孔開洩,喜歡在冬季泡溫泉蒸桑拿的人們,也要適度,防止腠理疏鬆寒邪直入。」

在曹奕看來,冬季養生,「養腎藏精」是關鍵。她說,冬天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藏」。人體陽氣閉藏後,人體新陳代謝相應就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 揮作用,以保證生命活動適應自然界變化。「冬令時節,腎臟機能正常,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否則,即會使新陳代謝失調而產生疾病。」

曹奕說,可以通過多吃「黑」色食物實現飲食養腎,比如黑枸杞、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海帶、紫菜、甲魚等,「冬季常吃這些黑色食品具有補肝益腎的作用,尤其對於那些冬季怕冷、陽氣不足的體弱者、老年人、婦女、兒童格外有益。」

另外,穿衣要講「衣服氣候」,「特別要注重雙腳的保暖。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的皮溫最低。足部受寒,影響內臟,可引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在起居方面,曹奕還建議,冬季定時開窗換氣有利於室內空氣流通。「夜間還不能憋尿。由於冬夜較長,長時間憋尿,會使有毒物質積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另外,曹奕也建議冬季要管理好自己的慢病,比如,高血壓患者要監測血壓,調整藥物。冠心病患者要避風寒,慎勞作。糖尿病患者要管住嘴,邁開腿。痛風患者則要低嘌呤飲食。

人物檔案)

曹奕,安徽省針灸醫院常務副院長,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全國第一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首批「江淮名醫」「安徽省名中醫」。長期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熟練掌握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尤其在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方面有獨到經驗,在中醫「治未病」方面亦有深厚造詣。

王津淼 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 劉暘 攝影報導

□延伸閱讀

冬季養生具體方法

曹奕也現場給出了一些冬季養生的具體方法。

第一是冷麵、溫齒、熱足養生法。冷麵指用冷水(水溫20℃左右)洗臉,溫齒是用溫水(35℃左右)刷牙和漱口,熱足是睡前熱水泡腳(水溫40℃左右)。曹奕說,足浴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15至30分鐘為宜,餐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以免影響胃部的血液供應。

第二,曹奕建議冬季艾灸養生。艾灸能激發、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第三,冬令進補,要根據各人的不同體質和情況選擇進補方案。食補有幾種方法。首先是平補,「選用性氣平和、幫助維持健康和生命的食物進補,如穀類 、豆類、乳類、水果和蔬菜類。」其次是溫補,「選用食性溫熱的食物進補,如牛肉、羊肉、紅棗、桂圓、荔枝以及蔥姜辛辣之品。幫助溫陽,增強體質。」再次是清補,「選用食性寒涼的食物進補,如梨、藕、芹菜、百合、綠豆、黃瓜、 甲魚等,有清火的作用。」

在藥補方面,冬令服用膏方,是中醫極具特色的調治方法之一。曹奕說:「膏方是一種具有極高營養滋補和治療預防綜合作用的中成藥。」具有療效顯著,服用簡便,適用性廣,針對性強,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等特點,是歷來深受群眾歡迎的一種傳統中藥劑型。「從現代醫學來講,膏方的主要作用是調節免疫、加強人體免疫功能。中醫角度也叫扶正補虛,以調陰陽、補五臟、益氣血、助正氣為主,適當兼顧去邪治病,體現中醫寓攻於補、攻補兼施的特色。」

曹奕說:「膏方是中醫獨特的調補方式,是由臨床經驗豐富的中醫師根據中醫理、法、方、藥的原則,按照人的不同體質、不同臨床表現綜合辯證而擬定的較為全面的處方。」曹奕也特別強調,想服用膏方的朋友一定要請專家問診,專家制膏,「膏方的主要適應人群有, 病後、術後、產後的調理,慢性虛損性疾病的調治,中老年人養生延年以及亞健康者、女性、兒童的進補。」

據悉,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省針灸醫院)一年四季為患者及有保健需求的人群製作丸、散、膏方等傳統劑型,特別是冬令進補的中藥膏方,自1995年開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該院的膏方是個體化膏方,一人一方,量身定製,更適合患者病情,更加具有針對性,調補效果也更好。

相關焦點

  • 冬季養生重在養腎 跟著中醫專家學養腎大法
    時節進入立冬,「立冬」意味著風雨、溼度、氣溫等都處於轉折點上,氣候從秋季向冬季轉變。冬,即「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後,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意思是:如果冬天沒有很好地「藏精」,春天容易犯「溫病」。
  • 冬養腎,藏陽氣保精氣
    冬養腎,藏陽氣保精氣  本期登場:京城名醫談吃療(摘自《孔令謙談:會吃才健康》化學工業出版社)孔令謙/編著  一些身體較弱的人,在冬天的時候往往手腳發冷,喜熱怕冷,這就是陽氣不足導致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火力不足」。  冬季養生重要的是養腎防寒助「火力」。
  • 冬天如何養腎藏精?花城龜鹿補腎丸助力您擺脫腎虛
    人們在冬天對於身體中陽氣的小心呵護和照料的過程,簡而言之便是補腎養腎的過程。腎主藏精,中醫著作《黃帝內經》當中就提到腎的功能——「腎臟為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臟是專門收氣藏精之地,也是腎氣的聚集之處,只有腎臟健康,才能有更多的腎氣,從而使整個人更充滿活力。當下很多年輕人忽略了對腎臟的保養,導致腎精不足,由此出現早衰現象,冬天正是養腎補腎的好時節,人們可選擇服用花城龜鹿補腎丸來擺脫腎虛的煩惱。
  • 冬季養生腎為先 八個動作護腎又強身
    編者按:《黃帝內經》載:「腎臟為封藏之本,精之處也。」既藏先天之精,亦藏後天之精,具有藏精和主管生長發育與生殖的功能,與自然界冬季相應。冬季自然界陽氣內藏,天寒地凍,萬物閉藏,最利於人體陽氣與腎精的閉藏。
  • 藏陽藏精藏神,女性冬季進補需因人而異
    、貧血、腸道蠕動功能下降、失眠、頭痛、皮膚粗糙、手腳冰涼等問題,因此,西安市中醫醫院中醫婦科教研室主任、副主任醫師李俊玲提醒,女性應特別注重冬季的養生保健。  李俊玲還提醒,黃芪是補氣的一個藥物,如果沒有氣虛症狀,就不需要去補,是要因人而異的。如果感到氣不足,經常乏力、有貧血,月經量少,可以在煲湯時適當放一些黃芪以達到滋補效果。陰虛之人用了黃芪就會火上澆油,適得其反。  另外,很多女性喜歡在月經時喝紅糖水。對此,李俊玲表示,對於來月經前腰酸、肚子疼、或者微微有點覺得涼這類宮寒女性,適當喝點紅糖水很好。
  • 養生|冬吃蘿蔔夏吃薑,科學嗎?專家建議你冬季這樣吃……
    廣醫三院臨床營養科博士劉佳表示,冬天營養養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僅要補充充足的營養,還要循序漸進、根據自己的體質來定製營養養生計劃。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博士 劉佳一、冬季養生,重在養腎!冬令進補要漸進:中醫中季節與五臟對應,立冬在五臟中對應腎,而體之陰陽根之於腎,因此冬季攝生的重點是調攝腎之陰陽。「腎者主蟄,封藏之本」,因而冬季養生重在養腎。
  • 「冬」來萬物藏 養生保健康
    明天(11月7日)是冬季第一個節氣:立冬。寒風乍起,萬物收藏,立冬後,生活起居要以「養藏」為主。按照中醫理論:季節與人體五臟相對應,冬與腎是對應的,專家提醒,「立冬」後養生重在養腎。    「早臥晚起,以待日光」是養生的重要方面。中醫認為,在生活起居方面要「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人體陽氣的生發。
  • 開心人網上藥店:冬季補腎 藏精納氣
    故許多養生家把養腎作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  冬季補腎,警惕補腎誤區  據悉,人體衰老與壽命的長和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腎氣的強弱。《壽世保元》云:「精乃腎之主,冬季養生,應適當節制性生活,不能姿其情慾,傷其腎精。」
  • 老人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所以真正的養生投資是不用額外花錢的,不僅不花錢,還省錢是一本萬利的投資。再來談談冬季藏精的問題,到底什麼是藏精?遺精怎麼辦!中醫認為冬季是藏精的時節,精要藏得住,藏得深,就像藏一個寶貝一樣,如果腎精能夠單獨分離出來,那最好藏在有 5 米鋼板保護的銀行金庫內,誰也別想盜走!腎精是人體最寶貴的能量資源,就像人體的核能一樣,就像液體鑽石般寶貴,《黃帝內經》中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 後日小雪|小雪養生,講究兩個字「養」「藏」
    寒冷遇初雪,養生防病氣。小雪之後,養生應以「養藏」為原則,具體應該怎麼做呢?現在就教您一套詳細的養藏計劃! 養 養腎
  • 藥師佛法門的十二時辰養生法
    肝腎本同源,養腎即養肝。原穴最管用,太溪和太衝。枸杞杭白菊,泡茶可明目。平時少動怒,肝強盈「血庫」。女以肝為本,更要惜己身。  丑時養生 最好臥著  丑時是指凌晨1點到凌晨3點,是肝經最旺的時候。肝五行屬木,所以日常養肝要如同養護樹木一樣,在精神上要保持柔和、舒暢,力戒暴怒和抑鬱,以維持其正常的疏洩功能。
  • 冬季養生最宜養腎臟 順應節氣安排飲食起居
    原標題:冬季養生最宜養腎臟 順應節氣安排飲食起居   編者按:《黃帝內經》載:「腎臟為封藏之本,精之處也。」既藏先天之精,亦藏後天之精,具有藏精和主管生長發育與生殖的功能,與自然界冬季相應。冬季自然界陽氣內藏,天寒地凍,萬物閉藏,最利於人體陽氣與腎精的閉藏。
  • 名醫良方說養腎|同仁堂|六味地黃丸_網易新聞
    養腎,中醫有些上百年的方子,效果很是獨特,同仁堂的樂家老湯就是其中著名的方劑之一。它最早是同仁堂四世祖樂尊育為康熙帝配製的養腎湯藥,方劑宏大,整個藥方組分達32味:以海龍、蛤蚧、人參為君藥,固本培元,增益腎陽;以羊鞭、羊外腎、鹿茸為臣藥,補益精血,填精益髓;以黃芩、陽起石、蓮須、鎖陽等為左使,既平和藥性又提高療效,避免壯陽藥常見的虛火上身問題。
  • 《黃帝內經》:冬季不懂「養藏」,春天非「痿」即「厥」
    為了避寒,它們不是躲,就是藏。與其說這是動物出於本能的行為,毋寧說是連動物也懂得養生保命之道。這個養生保命之道,就是要順從陰陽四時的變化,不可逆天而行。而陰陽變化是有規律的,反映在季節上,就是春夏秋冬循環往復,萬物因此呈現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因此養生也有法可循。  冬季的養生之道,就是兩個字:「養藏」。如何「養藏」?《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 聰明的男人養腎,常吃3種菜、多喝2碗湯,堅持一個月,腎臟更舒服
    ,不利於身體健康,聰明的男人養腎,經常多吃以下這3種菜,可以補充人體的營養物質,還可以補充腎氣,多喝這2碗湯,促進腎臟內部的代謝循環,將腎臟內部的黴素排出體外,做到以下幾點,堅持一個月,你的腎臟會更健康舒服。
  • 冬季養腎,這幾招管用易學
    在冬季就應該養腎!因為此時氣候寒冷,寒冷最易耗傷腎的陽氣。腎的陽氣一傷,容易引起發生腰膝酸冷、夜尿頻多、脫髮、健忘、陽萎等問題。而腎陽氣虛又傷及腎陰,腎陰不足,則咽幹口燥,頭暈耳鳴等症狀隨之而生。
  • 節氣養生|太原的初雪過後,記得學會「閉藏」
    這個詞來概括農曆十、十一、十二月的養生原則,其閉藏的對象主要是指如「志」「意氣」「華英」「陽氣」等。 具體到生活上,要注意早臥晚起,躲避寒涼; 同時在情志上,要使自己的情志藏匿下來
  • 八段錦、喝松針……于右任的養生長壽之法都有哪些?
    名醫黃匡在著作《甌北醫話》中也談到書法的健身作用:「學書用於養心愈疾,君子樂之。」 養生專家周星蓮在其《臨池管見論》中說道:「作書能養氣,以能助氣,靜坐作楷書數十字或數百字,便學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揮臨,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覺靈心煥發。」
  • 立冬養生如何養陰斂陽? 中醫專家送七大冬「藏」妙招
    11月8日,便是24節氣的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開始,這對於本身就有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慢病患者而言,更是一大考驗。那麼,立冬後養生保健到底該如何「藏」才能養陰斂陽,預防疾病呢?專家解讀立冬養生遵循「冬藏」自然法則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冬後養生,人們應遵循這個自然法則。」蔣參說,具體養生方法就是「冬藏」。冬季草木凋零,冰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體的新陳代謝相對緩慢,此時應該順應自然,不能違背自然規律,人體多收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