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名醫」曹奕:冬季養生關鍵要「養腎藏精」
新安晚報 安徽網(www.ahwang.cn)訊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精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人體的生命活動過程皆取決於腎中精氣的盛衰。因此,養生的關鍵在於人體對腎臟及腎精的保養,而腎臟「通於冬氣」,於是冬季養生顯得格外重要。那麼,冬季裡衣食住行要注意哪些內容?冬季哪些疾病容易找上門?冬季養生有哪些簡單易行的小妙招呢?
上周六,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省針灸醫院)常務副院長、教授、主任醫師曹奕,做客新安百姓講堂,為市民詳解冬季養生。當天,省圖書館主樓四樓報告廳坐滿了聽眾,聽完講座後皆稱獲益匪淺。
什麼叫養生
曹奕在解釋什麼叫養生時說,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中醫養生就是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醫事活動。
在曹奕看來,中醫有五個特點。第一是重視整體。「中醫認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是一個統一體,人體內部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中醫藥重視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健康與疾病的影響,強調生理和心理的協同關係。」第二,中醫強調和諧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認為人的健康在於各臟腑功能和諧協調,情志表達適度中和,並能順應不同環境的變化,其根本在於陰陽的動態平衡。第三,強調個體化,「中醫診療著眼於『病的人』而不僅是『人的病』。」第四,突出「治未病」。「中醫治未病核心體現在預防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曹奕說,中醫強調生活方式和健康有著密切關係,主張以養生為要務,認為可通過情志調攝、勞逸適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也可根據不同體質或狀態給予適當幹預,以養神健體,培育正氣,提高抗邪能力,從而達到保健和防病作用。第五,中醫藥使用簡便。「主要由醫生自主通過望、聞、問、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資料,不依賴於各種複雜的儀器設備。中醫幹預既有藥物,也有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藥物療法。」
為什麼養生
曹奕說,遠古時代,對養生之道有高度修養的人,經常教導人們說,對於一年四季中都可能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氣候變化,要注意適時迴避。思想上要保持清靜安閒,不要心存雜念。這樣,體外沒有邪氣幹擾,體內無情緒波動,人體和外界環境協調統一,體內的真氣調和而沒有損傷,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還能從何處來侵犯人體呢?「所以,那時的人們都能夠志意安閒而少有嗜欲,心情安逸而不受外界事物的幹擾,身體雖然在勞動卻不覺得疲倦,人體正氣調順,因為少欲,所以每個人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每個人的願望都可以實現。」
曹奕也引用了《黃帝內經》的話說,冬季三個月,是萬物潛伏的季節。「此時水結成冰,地凍開裂。這時人們不要擾亂陽氣,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陽升起後再起床,使精神內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態,還要避免寒氣侵襲,保持溫暖,但不要過熱而致皮膚開洩出汗,以致陽氣頻繁耗傷。」曹奕說,這是與冬氣相適應的保養藏蓄的道理,若違背這一原則,就會傷及腎氣,到了春天,就會得痿厥一類的疾病,供給春季發生的精氣也就少了。
如何來養生
那麼,冬季如何養生呢?曹奕也給出了養生的辦法。她說,首先要順應自然,「冬季天寒地凍,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處於冬眠狀態,是萬物收藏之季。人類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中醫倡導天人合一,與自然相應,與萬物沉浮。」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看,在寒冷冬季,細胞活躍度、代謝水平都有所降低,整個人的表現應該是多靜少動、冷靜內斂的。「順應了自然規律,便可藉助自然之力來祛病養生,以閉藏的方式度過冬季,使我們身體更好地儲備能量。」
曹奕建議,冬季要早臥晚起,閉藏陽氣。「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不要使深藏內斂的陽氣受到擾動而損傷,根據自己的作息時間,在冬天早睡晚起。」但是,冬季養生也要適度運動,「但冬季氣溫低,血管遇冷收縮,血 流緩慢,黏滯性增高,韌帶彈性和關節靈活性降低,極易發生運動損傷,應儘量避免做過於劇烈的活動。」曹奕建議,運動前先做熱身,活動肢體和關節,待肌體適應後再增加運動量。「一定要避免劇烈運動後身體大汗淋漓而受風寒, 因出大汗時毛孔開洩,喜歡在冬季泡溫泉蒸桑拿的人們,也要適度,防止腠理疏鬆寒邪直入。」
在曹奕看來,冬季養生,「養腎藏精」是關鍵。她說,冬天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藏」。人體陽氣閉藏後,人體新陳代謝相應就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 揮作用,以保證生命活動適應自然界變化。「冬令時節,腎臟機能正常,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否則,即會使新陳代謝失調而產生疾病。」
曹奕說,可以通過多吃「黑」色食物實現飲食養腎,比如黑枸杞、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海帶、紫菜、甲魚等,「冬季常吃這些黑色食品具有補肝益腎的作用,尤其對於那些冬季怕冷、陽氣不足的體弱者、老年人、婦女、兒童格外有益。」
另外,穿衣要講「衣服氣候」,「特別要注重雙腳的保暖。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的皮溫最低。足部受寒,影響內臟,可引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在起居方面,曹奕還建議,冬季定時開窗換氣有利於室內空氣流通。「夜間還不能憋尿。由於冬夜較長,長時間憋尿,會使有毒物質積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另外,曹奕也建議冬季要管理好自己的慢病,比如,高血壓患者要監測血壓,調整藥物。冠心病患者要避風寒,慎勞作。糖尿病患者要管住嘴,邁開腿。痛風患者則要低嘌呤飲食。
人物檔案)
曹奕,安徽省針灸醫院常務副院長,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全國第一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首批「江淮名醫」「安徽省名中醫」。長期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熟練掌握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尤其在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方面有獨到經驗,在中醫「治未病」方面亦有深厚造詣。
王津淼 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 劉暘 攝影報導
□延伸閱讀
冬季養生具體方法
曹奕也現場給出了一些冬季養生的具體方法。
第一是冷麵、溫齒、熱足養生法。冷麵指用冷水(水溫20℃左右)洗臉,溫齒是用溫水(35℃左右)刷牙和漱口,熱足是睡前熱水泡腳(水溫40℃左右)。曹奕說,足浴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15至30分鐘為宜,餐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以免影響胃部的血液供應。
第二,曹奕建議冬季艾灸養生。艾灸能激發、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第三,冬令進補,要根據各人的不同體質和情況選擇進補方案。食補有幾種方法。首先是平補,「選用性氣平和、幫助維持健康和生命的食物進補,如穀類 、豆類、乳類、水果和蔬菜類。」其次是溫補,「選用食性溫熱的食物進補,如牛肉、羊肉、紅棗、桂圓、荔枝以及蔥姜辛辣之品。幫助溫陽,增強體質。」再次是清補,「選用食性寒涼的食物進補,如梨、藕、芹菜、百合、綠豆、黃瓜、 甲魚等,有清火的作用。」
在藥補方面,冬令服用膏方,是中醫極具特色的調治方法之一。曹奕說:「膏方是一種具有極高營養滋補和治療預防綜合作用的中成藥。」具有療效顯著,服用簡便,適用性廣,針對性強,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等特點,是歷來深受群眾歡迎的一種傳統中藥劑型。「從現代醫學來講,膏方的主要作用是調節免疫、加強人體免疫功能。中醫角度也叫扶正補虛,以調陰陽、補五臟、益氣血、助正氣為主,適當兼顧去邪治病,體現中醫寓攻於補、攻補兼施的特色。」
曹奕說:「膏方是中醫獨特的調補方式,是由臨床經驗豐富的中醫師根據中醫理、法、方、藥的原則,按照人的不同體質、不同臨床表現綜合辯證而擬定的較為全面的處方。」曹奕也特別強調,想服用膏方的朋友一定要請專家問診,專家制膏,「膏方的主要適應人群有, 病後、術後、產後的調理,慢性虛損性疾病的調治,中老年人養生延年以及亞健康者、女性、兒童的進補。」
據悉,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省針灸醫院)一年四季為患者及有保健需求的人群製作丸、散、膏方等傳統劑型,特別是冬令進補的中藥膏方,自1995年開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該院的膏方是個體化膏方,一人一方,量身定製,更適合患者病情,更加具有針對性,調補效果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