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節進入立冬,「立冬」意味著風雨、溼度、氣溫等都處於轉折點上,氣候從秋季向冬季轉變。冬,即「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後,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意思是:如果冬天沒有很好地「藏精」,春天容易犯「溫病」。中醫認為,立冬節氣養生重在保腎護精,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
南京市中醫院腎病科主任孔薇表示:脾腎一虛,正氣則虛,邪氣則盛。冬天天氣寒冷,寒與腎相應,最易傷害腎的陽氣,腎陽氣虛,身體容易發生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大便溏洩等疾病。因此,立冬時節養腎十分重要。
那麼,冬季有哪些養腎的方法?下面就跟著專家一起學養腎大法。
首先,生活起居遵循「秋冬養陰」原則。
萬物閉藏的冬季裡,要養精蓄銳,使陽氣內藏,早睡晚起,以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免陽氣外洩,注意衣著合適,太厚太薄都不好,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易導致感冒又損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
「諸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養腎的另一種方法:泡腳。孔薇表示:由於腎經起於足底,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養腎要先護腳,腳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人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敏感區和反應點。
經常泡腳就可刺激腳部的太衝、隱白、太溪、湧泉以及踝關節以下各穴位,從而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調理臟腑、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延緩衰老的功效,減少高血壓等疾病。
其次,飲食遵循增苦減鹹、滋陰潛陽原則。
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在冬天裡,要少食用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如:芹菜、橘子、生菜、萵苣等。總之,在飲食養生方面,要謹記「增苦減鹹」的原則。
孔主任建議立冬進補可選用山藥、黑木耳、慄子、枸杞、核桃仁等食物,同時配以甘潤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棗、柑橘等。立冬補腎還可選擇羊肉湯,羊肉性溫熱,秋冬食用,益氣補虛、抗寒,提高免疫力。尤其適合經常感覺體力不支、疲勞感重的人和瘦弱、怕冷的虛寒體質的人,溫補腎陽。
另外,腎虛的患者冬季飲食進補應以補腎固陽、養血固精為本,可選擇多吃魚、蝦、牡蠣和韭菜等富含蛋白質、牛磺酸、精氨酸和鋅的食物。
最後,運動規律,多曬太陽。
立冬過後,天氣逐漸轉冷,很多人習慣宅在家中,拒絕戶外運動。事實上,這樣對健康有害無利,最簡單的養腎方法,便是規律運動,多曬太陽。
孔主任表示:曬太陽可以使體內的維生素D增加,進而促進鈣質的吸收,這對老年人緩解骨質疏鬆、周身疼痛都是有好處的;另一方面,多曬太陽能夠很好地補充身體的陽氣,而且能夠讓心肺呼吸功能都更加充盈,也可以促進人體表皮毛細血管的擴張,起到防治感冒、調理臟腑氣血、驅除脾胃寒氣的作用。在立冬時節堅持體育鍛鍊,不僅能使人的大腦保持興奮狀態,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體溫調節功能,還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
通訊員 張明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戚在兵
【來源:南京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