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養腎,藏陽氣保精氣
本期登場:京城名醫談吃療(摘自《孔令謙談:會吃才健康》化學工業出版社)孔令謙/編著
一些身體較弱的人,在冬天的時候往往手腳發冷,喜熱怕冷,這就是陽氣不足導致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火力不足」。
冬季養生重要的是養腎防寒助「火力」。養腎不僅能助陽禦寒,更能防老長壽。腎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的功能。腎氣充盈,則精力充沛,筋骨強健,神思敏捷;腎氣虧損則陽氣虛弱,腰膝酸軟,易患疾病。冬季腎臟機能正常,可調節機體適應氣候的變化,否則會引發疾病。
養精保腎一直是傳統養生學中的重要觀點。《黃帝內經》指出:「精者,生之本也。」人體衰老與壽命長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腎氣的強弱。冬季養生,應適當節制性生活,不能放縱情慾,傷其腎精。冬屬水,其氣寒,主藏。冬天宜養精氣為先,適當節制性生活對健康長壽有益。
人年紀大了,不僅陰氣虧損,陽氣也會減少,是「陰陽兩虛」,在平時可能表現為陰虛,到了冬天腎水旺盛,則可能表現為陽氣不足。一般來說判斷的標準是:四肢冰冷是陽氣不足的表現,四肢發熱、發燥則是陰虛的表現。
腎中的精氣依賴於五穀的供養,通過食療養腎效果較好。冬季飲食以「保陰潛陽」為原則,少鹹增苦。《飲膳正要》記載:「冬氣寒,宜食以熱性治其寒。」主張進熱食,溫補陽氣,多選用板慄、核桃、枸杞、狗肉、羊肉、蛋類、黑芝麻、桂圓等溫性食物,煮粥食用最為補養。忌食生冷黏硬之物,以免脾胃之陽受損。冬季腎經旺盛,腎主鹹,心主苦,過食鹹味會使偏亢的腎水更亢。多吃苦味食物,能助心陽,抗禦過亢的腎水。
冬寒傷身,威脅人體陽氣的莫過於寒邪。寒邪傷陽後,人體陽氣虛弱,體內生理機能受到抑制,就會產生一派寒象,常見的情況有:
惡寒:就是怕冷。從中醫上說,就是體內的衛氣和體外的寒氣爭鬥,衛氣受到遏制而不得宣洩,就產生惡寒。在惡寒的同時亦可見到發熱的症狀,這是衛氣鬱結的緣故。
脘腹冷痛:就是胃部和腹部疼痛,同時還可出現嘔吐清水,下利清谷,甚至四肢厥冷等症狀。
脈象異常:寒象邪襲人所致脈象異常,主要是脈緊、脈遲、脈沉,原因是寒邪侵入經脈後,影響了脈內的氣血運行。寒邪留在人體後,還能見到人體肌肉、皮膚、筋脈拘攣之象。
疼痛:這是寒邪侵襲人體後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寒邪侵襲肝臟經脈,阻礙肝經氣血運行,引起氣血凝滯,則見睪丸腫脹疼痛,即人們所說的「寒癖」;若寒邪客於四肢,則形成痺證,西醫所說的風溼性關節炎即屬此類。
此外,寒邪傷人在臨床症狀上還有一個特點,即排出物、分泌物往往澄澈清冷,如鼻流清涕、咳吐清痰、嘔吐清水、小便清長、下利清谷等。倘若外感寒邪後鬱久不解,則這些分泌物將轉清為黃為赤,此已屬由寒化熱的徵象了。
那麼怎樣抵禦或者避寒邪呢?運動強自身以禦寒邪,但是要注意不要大量出汗,出汗以後不要暴露在寒冷的室外,否則更容易引起寒邪入體。食溫熱食物以抗寒邪,冬季飲食一是要吃口熱乎的,多吃一些熱性的食物。去寒冷的戶外不要圖方便或者漂亮,多穿點衣服可以防止體內陽氣外洩,抵抗寒邪。
明天請看:女性養生絕八字:憂思忿怒形寒飲冷
養生保健,招招實用細細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