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
倒數第2個節氣,
標誌著季冬時節正式開始。
「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
一年中最冷的時段到了。
「滴水成冰手難舒」。
小寒臨近一年中最冷的「三九」時段,
要注意防寒保溫,
尤其是頭部、腹部、背部和足部。
養生方面,適合養腎防寒,調養免疫力。
小寒有什麼可忙?
溫補
給冬日養膘找一個合理的理由。小寒節氣是最為適合滋補調養的階段,宜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來防禦寒冷、滋補強身,如羊肉、牛肉、雞肉等。
冬練三九
吃過了溫補的牛羊肉,是時候抓住「冬練三九」的好時機,練出一身肌肉啦!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哦,時間上以在太陽出來後鍛鍊為佳,方式上以八段錦、瑜伽等平和運動為佳。
種水仙
水仙,是許多家庭在小寒時必定會培育起來的節令花,水培或土培皆可。小寒種下一盆水仙,待春節來臨,水仙盛開,還你一屋子清香。
小寒要如何養身體?
1.早睡晚起,注意保暖
小寒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自然界中的陽氣處於一種封藏的狀態,人也要符合自然規律,儘量早睡晚起,以待陽光。傳統養生學認為,早睡晚起的作息有利於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冬季早睡晚起,可避免低溫和冷空氣對人體侵襲引發的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健康問題,此外,充足的睡眠還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同時,要注意保暖,加強頭部、頸部、手腳等易受涼部位的防寒,預防關節痛、頸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可每晚堅持用熱水泡腳,建議將紅花、當歸或雞血藤等中藥材煎成汁後與熱水混合泡腳。
當然,單純地認為保暖就應該穿得多,也是不對的。北方冬天室溫往往很高,如果穿太多,在室內皮膚為了散熱,汗腺會大開,此時出門,室內外溫差大,容易外感風寒。因此,建議室內溫度控制在18~22℃,切忌緊閉門窗,要常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有條件者建議選用室內空氣淨化器。
2.適度運動,動靜結合
「動則生陽」。建議選擇在陽光充足的時間(9點到14點)進行鍛鍊,以達到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的目的,但應注意運動適度,做好保暖,防止汗液的大量流失。
你可以選擇慢跑、散步或者做八段錦。但慢跑時請注意,運動前要充分進行熱身,可以從低強度慢慢開始,結束運動後不要立刻休息,一點點減少運動強度,做深呼吸或者一般性的伸展動作放鬆全身,有助於體內各器官順利恢復到安靜狀態。體質偏弱或者年齡較大的人,室外散步就可以了。八段錦能增強體質、調節體內各臟腑經絡氣血的運行,初學時,動作還不熟練,只要配合自然順暢呼吸就好,隨著動作打開,在動作裡「找」呼吸,身體更能受用。
3.溫補陽氣,藥膳更佳
小寒時節,飲食應行「溫補」,尤其要重視「補腎防寒」。但進補不要冒進,需要給腸胃一個適應的過程。可吃些健脾開胃的藥物,如黨參、太子參、炒意苡仁、山藥、蓮子、砂仁等。
推薦兩款食療方。
板慄燒雞塊
食材:雞肉100克,板慄50克,白豆蔻1枚,枸杞子20克,蔥白2克, 薑絲2克,紹酒5克,醬油5克,食用油6克,鹽1克。
做法:將乾淨的雞剔除粗骨後剁塊,炸板慄上色,撈出備用。鍋中底油燒熱後下蔥、姜並煸香,倒入雞塊炒幹水氣,烹紹酒,加清水、鹽、 醬油,小火煨至八成熟後,再放入炸過的板慄肉、枸杞、肉豆蔻,煨至雞塊軟爛即可。
功效:健脾補腎。適用於脾腎兩虛證人群食用,陰虛內熱者慎用。
山藥枸杞粥
材料:鮮山藥100克,枸杞20克,粳米50克。
做法:把粳米和山藥洗淨,放入鍋中,煮成粥後加入枸杞子再煮3~5分鐘即可。
功效:益氣養肺、滋補肝腎。
此外,你還可以試試搓耳強健腎氣。「腎開竅於耳」,冬天經常按摩耳朵,有助於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最常用的三種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廓。
拉耳垂:用兩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然後向下拉耳垂15~20次,發熱發燙為度。
提耳尖:用雙手捏住雙耳上部耳輪,適量提拉耳尖,以微微發熱為度。
摩耳輪:拇指位於耳輪內側,其餘四指位於耳輪外側,揉搓2~5分鐘。
最後,請記住,小寒時節雖然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不要盲目進補。而且,進補不是吃大量的滋補品,一定要有的放矢,結合個人體質特點,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飲食、運動等相配合,以實現固護陽氣、正確養生的目的。
編輯:PP 校對:翟佳
齊魯女性郵箱:sdfl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