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
第19個節氣,
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建始也,
表示冬季自此開始。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義。
中國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立冬,
在古代社會是民間
「四時八節」之一,
不僅是冬季的第一個季節,
古時在我國的很多地方
也被當作重要的節日來慶祝~
立冬後入冬進程加速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常年在進入立冬節氣後,我國北方的大部地區會陸續邁入氣象學意義的冬天。
截至11月5日,我國東北地區大部、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北部、山西大部以及河北北部等地都已被冬天攬入了「懷抱」。今年北方省會級城市入冬進程普遍較常年偏早,像太原10月17日就已經入冬,比常年提早約4天,而北京也在11月3日開啟了入冬的進程。
據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李靚介紹,進入立冬節氣後,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出場更加頻繁,實力強勁。冷空氣南下過程中,常常有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天氣,大範圍的寒潮天氣也容易在這個時節席捲我國。
本周末大風降溫天氣又來京城報到,周六白天北風再起。市氣象臺已於11月6日16時45分發布大風藍色預警信號,預計7日06時至20時本市大部分地區有4、5級偏北風,陣風可達7、8級,請注意防範。北風過後就是降溫,周日氣溫下降,白天最高氣溫在13℃,夜間最低氣溫0℃。
沒有一點點防備,
冬天就這麼猝不及防地來了!
秋褲、圍巾、羽絨服、雪地靴……
都準備好了沒?
大家除了注意防寒保暖外,
還應多多進補。
中國有句俗話叫:
「立冬會進補,來年能打虎」
這個冬天把身體養好了,
才能以更好的精神狀態
迎接明年的到來~
立冬食補
—— Hello,Winter ——
1、多吃主食、肉類、海參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2、多吃含碘豐富的食物,例海帶、紫菜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禦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3、動物肝臟、胡蘿蔔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4、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氣使人對體蛋氨酸的需求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立冬養生
—— Hello,Winter ——
1、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東北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中國有一句俗話:「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將至,天氣漸漸變涼,耳朵暴露在外,容易凍傷。吃像耳朵的餃子,補耳朵,是家人對你最貼心的關懷。
其實餃子還有「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2、調整作息,早睡晚起
立冬之後,要逐漸養成多睡一會兒的習慣,養護陽氣。《黃帝內經》中指出:「冬三月,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人們應該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後再起床。
3、溫養情志,振奮精神
從立冬開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中醫講究,入冬後,情志要恬淡安靜、寡慾少求,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利於養藏。
冬季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鬱鬱寡歡,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參加娛樂活動,如跳舞、弈棋、畫畫、練書法、欣賞音樂等,這樣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緒,振奮精神。
5、室外走走,提高免疫力
冬季養生不能因為冷就不出門,相反要適當的感受天地間的寒冷之氣。
走出室外,激發身體潛能,提高免疫力。
5、適當鍛鍊,增加身體潛能
冬季鍛鍊,晨練時間可以適當推遲,「見太陽才運動」。戶外活動應選擇在上午9點半以後到下午4時之前進行最為適宜。要防止運動過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體微熱為度。適宜的運動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極、敲打健身球等。
四季各有魅力,
相信也不乏喜歡冬季的朋友,
轉眼間,冬季就到了。
你,準備好迎接這個冬天了嗎?
來源:北京旅遊
責任編輯: 小遷
【2020-11-037期】
我們是北京市公安局網警巡查執法帳號,如果您發現網上有害信息或違法犯罪線索,請通過平臺私信向我們舉報。浩瀚的網際網路,願你我攜手,共創網絡清朗。
微信號:首都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