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哪種自然災害威力最大,日本人可能會說是地震或者海嘯,而爪窪島上的居民可能會說是火山爆發。無論是哪一種自然災害,一旦災害達到一定的規模,就會導致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巨大的損失。但在眾多災害中,似乎火山爆發的影響能夠蔓延到全世界,因為它能夠噴發出大量火山灰,這些火山灰湧入大氣。隨著大氣環流的運動,火山灰逐漸遍布全球,它們就像一層灰布一樣籠罩著地表,讓陽光難以再照射在地面上,從而造成地球生態系統的癱瘓,恐龍可能就是這樣滅絕的。
火山在中國較為少見,活火山更是稀少,因此我們對於火山爆發的認識只能通過網絡視頻等媒介。通過新聞、紀錄片等媒體,我們意識到大規模火山爆發除了會釋放出大量的有毒氣體和火山灰之外,還會噴發出溫度極高的巖漿,直接給地面生物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我們隔著屏幕所看到的巖漿實際上是處於熔融狀態的巖石,能夠把巖石都融化成液態,可見巖漿的溫度並不低。一般情況下巖漿的表面是灰黑色的,通過流動我們能夠看到其橙紅色的內在。
無論是金屬物體還是非金屬物體,只要掉進去就會立馬融化,最後和巖漿融為一體。地質學家表示巖漿溫度範圍分布在900~1200攝氏度,目前最高紀錄是1400攝氏度,這是絕大多數動物都無法承受的。為什麼說是「絕大多數」而不是「所有」呢?原來地球上還生存著一種極為耐熱的生物,生物學家通過長期的探索和研究發現它們不但不怕巖漿,甚至還把巖漿當成「洗澡水」,這種最耐熱的生物就是龐貝蠕蟲。
看到以上的介紹時可能很多朋友認為這種生物應該是水熊蟲,畢竟它具有超強的適應能力,然而科學研究表明龐貝蠕蟲雖然在其他方面比不上水熊蟲,但在耐熱方面是沒有一種生物能夠比擬的。據介紹,龐貝蠕蟲目前主要分布在東太平洋的海底,而且它們似乎只分布在地殼活動帶,也就是海底熱泉。這些熱泉在海底中時不時就會噴射出柱狀灰色煙霧,看起來就像是海底的小型火山爆發。既然是地殼活動帶,那裡的溫度自然不會低到哪裡去。
不僅如此,有研究表明海底熱泉周圍的環境還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和毒素,也就是說龐貝蠕蟲不僅要在高溫的環境下生存,還要在高壓、有毒的環境下生存。長期生活在海底,難道龐貝蠕蟲是厭氧生物?並非如此,科學家在龐貝蠕蟲的背部發現了一層絲狀物體,通過研究發現它們是一群細菌。這群細菌和龐貝蠕蟲是共生關係,它們能為龐貝蠕蟲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氧氣,由此可見這種蠕蟲也是好氧生物。
世界上能夠把巖漿當作「洗澡水」的生物,恐怕就只有龐貝蠕蟲了,它的出現再次說明了地球生命是多麼頑強,即使經歷了五次物種大滅絕也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