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熊蟲:一個神奇的物種

2021-01-14 BUU校科技協會

說起不死生物,科協菌的第一反應是殭屍,難麼世界上真的有不死生物嗎,只能說殭屍肯定不會有的,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個絕對可以稱霸太陽系的生物,真正做到了不死生物。


從院子裡隨便撿起一塊乾燥的苔蘚,放到水盆裡泡上兩個小時,把苔蘚拿出來在乾淨的碟子裡彈一彈,你通常會發現碟子裡多了一些小點,若用顯微鏡觀察這些小點,你會發現它們原來是最多只有1毫米長的「小熊」,胖墩墩的,像熊一樣憨態可掬地行走著,它們的爪子也儼然幾副熊掌的模樣。怎麼會有這麼小的熊?原來它們只是熊狀的蟲子,通常在水裡或潮溼的苔蘚上生活,由於樣子長得像熊,科學家才叫它們「水熊蟲」。


水熊蟲的生命力超強,能在冷凍、水煮、風乾的狀態下存活,甚至……它還能在真空中或者放射性射線下存活。




冷凍:-200攝氏度之下存活若干天,-272攝氏度之下存活2分鐘。
高溫:181度高溫下存活2分鐘。
放射能:在5700格雷強度的放射線下存活良好。(1格雷放射線相當於5000臺胸透儀的放射強度,10~20格雷強度的放射線就能輕易殺死人類或者地球上大部分的動物)
風乾:完全風乾十年後,泡點水馬上活過來。
真空:在真空中依然能存活下來。
壓力:可以經受住600兆帕斯的壓力,最深的馬尼亞納海溝水壓的6倍也無法把它壓扁。
極限環境:處在PH值為1的強酸以及PH值13的強鹼下,水熊照樣沒事,人類則是被溶化連骨頭都沒剩下來。

微波爐:這個。。。可在微波爐活上非常長的時間,人類在相同強度的微波下,不到1分鐘就會被烤熟了。


如此驚人的生命力,甚至可以穿越太空,那它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如果有一天地球毀滅了,如果你說會有什麼生物生存下來,那麼我一定會說是水熊蟲。世界上最成功的生物,水熊蟲當之無愧!

有研究人員想要揭示水熊蟲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策略,就要研究水熊蟲的基因組,因此,要對水熊蟲的每一個基因都進行分類。結果,科學家發現水熊蟲具有另一個非同尋常的特點:它們不是從自己祖先那裡繼承所有基因,其中將近17.5% 的基因組是由外源DNA構成。

也就是說,水熊蟲有一部分基因是從別的生物那裡「偷來的」,其中包括動物、植物、甚至是細菌!

正是因為水熊蟲的基因極為豐富,它才擁有了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能力。


剛出生的水熊蟲,DNA標記為藍色


水熊蟲被說成「DNA賊」一點也不冤枉——科學家發現它的基因組中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細菌和植物。


如果這樣的不死生物吃下肚子了怎麼辦?大家不必擔心,水熊沒什麼細菌和危害,也不是寄生生物,即便吃下肚子也會隨著大便排洩出來的,根本感覺不到異狀。而且水熊性格溫順,食草類動物,也不吃人肉,所以在我們腸道漫遊也沒什麼危險!


相關焦點

  • 兩篇PNAS互撕:水熊蟲有無外源DNA?
    因此,生物學界對水熊蟲不僅嘆為觀止,而且視之為研究瑰寶,期望它會帶來可與果蠅相比擬的貢獻。 2015年11月和2016年3月,《PNAS》雜誌刊出了兩項關於水熊蟲的研究,然而這兩篇文章的結論卻截然相反。水熊蟲這種神奇的生物其基因組中到底有沒有外源DNA?外源DNA佔的比例到底有沒有那麼大?兩篇文章各執一詞。
  • 水熊蟲又進化了!科學家發現新種水熊蟲,可將致命紫外線轉為良性藍光!
    值得一提的是,水熊蟲的物理(機械)防禦方面依然是渣渣,一根手指頭就能碾死它。 發表在《生物快報》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印度科學研究所的生物化學家桑迪普·埃斯瓦拉帕(Sandeep Eswarappa)團隊一直在研究緩步動物門所使用的生存機制,於是在研究所的苔蘚裡抓了一把標本,回到實驗室裡篩選出一批水熊蟲,然後將水熊蟲暴露在一些極端條件下。
  • 水熊蟲用螢光「盾」抵禦致命紫外線—新聞—科學網
    ., BIOLOGY LETTERS 被稱為水熊蟲的緩步類生物,能夠在極熱、極輻射,甚至會殺死大多數動物的外層空間生存。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緩步蟲,它可以忍受致命的紫外線,後者經常被用來清除難以殺死的病毒和細菌。 這一發現純屬偶然:印度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校園裡搜尋水熊蟲,然後將它們暴露在極端的環境中。他們碰巧在實驗室裡有一個殺菌紫外線燈,所以便用它來照射標本。
  • 水熊蟲:這傢伙變得越來越奇葩了
    文/Fiona MacDonald譯/射射原文/www.sciencealert.com/the-tardigrade-genome-has-been-sequenced-and-it-has-the-most-foreign-dna-of-any-animal
  • 地球最強生物:「殺不死」的水熊蟲是何方神聖?
    必須藉助顯微鏡才能對水熊蟲進行觀察水熊蟲(Water Bears)指的並不是單獨一個物種,這其實是個龐大的群體:緩步動物門(Tardigrada)。是的,整整一個門,這裡面人類所知的物種目前已經上千了,可能還有更多物種尚未被發現。它們分布範圍十分廣泛,無論是潮溼的沼澤,還是乾旱的沙漠,是陸上的淡水湖,或是深邃的海洋,都有著水熊蟲的身影。既然它們幾乎無處不在,那為什麼我們沒有看到過這種生物呢?
  • 水熊蟲:對付脫水有秘訣
    但有一種動物,科學家確信絕對可以免於一死,那就是水熊蟲。水熊蟲是一種非常小的蟲子,最小只有50微米,最大也不超過1.4毫米。你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清。在顯微鏡下,它的樣子看起來像一頭憨態可掬的熊,故得其名。在生物學分類上,水熊蟲屬於緩步動物,有900多個品種。
  • 水熊蟲將佔領月球?
    雖然以色列沒有獲得「世界上第四個成功抵達月球的國家」的美譽,但是它在月球上留下了一些耐人尋味的「印跡」,比如來自非營利組織——拱門任務基金(Arch Mission Foundation)第一個月球圖書館(lunar library)中的水熊蟲(tardigrades)[1]。拱門任務基金的願望是很宏大的,口號是「為地球的未來保護知識和物種」。
  • 對於活著,水熊蟲不是說說而已
    究其原因,原來是BLR水熊蟲皮膚下的一組螢光色素充當了「防護罩」,它吸收了有害的紫外線輻射,然後將其轉化為無害的藍光並釋放出來。在《生物學快報》上,埃斯瓦拉帕和他的同事敘述了這一發現的經過,他們是在研究所一個混凝土牆上的苔蘚裡發現新型水熊蟲的。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把BLR水熊蟲暴露在紫外線下照射十五分鐘以後,這種可以輕易殺死另一類名為H. exemplaris水熊蟲的輻射強度竟然沒有傷到BLR水熊蟲分毫,它們不僅存活了下來,還發出令人驚訝的藍光。
  • 永生的隱藏打開方式「三體人」=「水熊蟲」
    永生和死亡究竟哪一個更殘忍? 四個體節,八隻腳,透明的身體,僅一毫米的存在。無論你相不相信,這都是一種可以「永生」的生物——水熊蟲。這種科幻小說中的存在,其實就是來自水熊蟲脫水的啟發。一旦進入假死狀態,無論外面環境有多惡劣,水熊蟲都不會受到影響。直到一滴足夠讓他再度甦醒的水。
  • 與太陽同壽的水熊蟲
    那麼為何水熊蟲會叫水熊蟲呢?水熊蟲的英文名:Water bears,照詞直譯即為「水熊蟲」。然而作為及物動詞,bear卻還有「忍受,承受,支撐」的含義。這種小動物具有極強的忍耐力和彪悍的生命力,它們能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生存30年之久,進入隱生狀態後還能忍受極端高低溫、輻射,甚至能在宇宙的真空環境下生存。
  • 水熊蟲的生命力如此頑強,它們為什麼沒有「大爆發」?
    從體型上看,水熊蟲確實很小,不過小也有小的好處,那就是它可以在微小的空間內生存。事實上也是如此,水熊蟲主要分布在苔蘚植物、潮溼土壤以及淡水沉渣的水膜之中,以植物中的類胡蘿蔔素為食,以水膜中的氧氣呼吸。在顯微鏡下,水熊蟲的祥泰就像是一個擁有8條腿的小怪獸,不同的水熊蟲顏色有一定的差別,但這並不是水熊蟲原有的顏色。
  • 水熊蟲:動物界裡的「不死之身」
    而這些怪獸就是咱們今天的主角:水熊蟲(water bear)電影中介紹的量子領域是一個極度縮小的微觀世界,可能在那個世界裡面,水熊蟲是一個龐然大物,但事實上,它卻是一種體長不超過1.5mm的生物。它們體態呆萌,卻具有極強的生命力,這不禁讓人們充滿好奇。難道水熊蟲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厲害嗎?下面,我來給大家一一道來。
  • 「水熊蟲」會是首批實現星際移民的旅客嗎?
    另一方面,「創世紀號」攜帶了由非營利組織Arch Mission Foundation的月球圖書館,其中包括人類的DNA樣本和數千隻「水熊蟲」,這個行為就好像在月球上建立了一個地球生命的備份,所發送的人類細胞、微生物「水熊蟲」在將來的某一天很有可能被回收進行克隆和再生,但是科學家為什麼會選擇將「水熊蟲」這種體型很小、充滿皺紋、8隻短腳、憨態可掬的小傢伙帶上月球
  • 就是水熊蟲
    他就是水熊蟲!它能在地球上任何惡劣環境下生存,地球已經被它徵服,然後科學家又把它送上了太空,接受絕對真空和宇宙超輻射,挑戰宇宙中的惡劣條件,最後回到地球以後還能活著,它就是水熊,又叫水熊蟲!世界上最強的不死生物——水熊蟲
  • 現實世界的「三體人」,地球最強生物——水熊蟲
    周圍環境嚴酷,水熊蟲排出水分變得乾癟皺縮。當各類水熊蟲開始變乾燥時,它們要麼開始持續生成無序蛋白,要麼生成蛋白的TDP基因開始高水平表達。無序蛋白和一種名叫海藻糖的糖類合作,在乾燥的細胞體內形成非晶態固體,這種非晶態固體如同金鐘罩一般,將一些核心分子,比如其他蛋白質包裹住,防止它們變性、溶解和分解,幫助水熊蟲在乾燥和溼潤之間自由切換。
  • 水熊蟲!生活在自來水中很難殺死.
    只有在上千度的高溫下才可殺死水熊蟲「水熊蟲」,學名Tardigrades,身長只有1毫米,卻是地球上存在的生命力最強的物種。水熊蟲的生命力超強,冷凍、水煮、風乾,甚至直接把它們放在太空中或者放射性射線之下,它們依然能夠存活。水熊蟲在乾燥狀態或環境惡化時,身體會縮成圓桶形自動脫水靜靜地忍耐蟄伏(隱生現象cryptobiosis),此時會展現驚人的耐力:1、身處6億帕斯卡的壓力下而安然無恙,這一壓力為大氣壓的6000倍,是絕大多數生物、包括細菌所能承受的壓力極限的兩倍。
  • 水熊蟲在極為惡劣的外星環境中,為何也能生存?
    這些地球生物就是號稱地表最強的「水熊蟲」,正如上文中提及的,它們脫水也可以重新復活,可以說強大到令人震撼。水熊蟲屬於陸生的緩步動物們,它們具有極強的忍耐能力,屬於「隱生」物種。它們在生存環境變得惡劣的時候,可以通過脫水等形態的演變,通過「假死」來保持自己的生命,經過科學家研究,水熊蟲可以「隱生」在地球上超過120年,然後重新復活。
  • 全球十大神奇動物大盤點 龐貝蠕蟲與水熊蟲上榜
    &nbsp&nbsp&nbsp&nbsp4月26日消息,全球十大怪異動物大盤點,龐貝蠕蟲與水熊蟲上榜。神奇的大自然當中孕育了很多神奇的動物,尤其是人類的誕生更是大自然的奇蹟,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宇宙中的這些奇蹟吧。
  • 地表最強「水熊蟲」登陸月球,能存活多久?
    研究人員對水熊蟲和其出色的生存能力展開研究後發現,不同品種的水熊蟲面對不同環境具有不同的適應能力。十天後,水熊蟲返回地球,研究人員為它們補充水分。值得注意的是,它們中的一小部分在經歷太空真空和宇宙輻射後仍舊存活了下來,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批在完全暴露的太空中存活的動物。2011年5月,義大利的科學家將水熊蟲與其它微生物送入太空,旅途結束後他們研究證明了微重力和宇宙輻射對水熊蟲的功能影響不大。
  • 「創世紀」號飛船意外墜毀,攜帶的水熊蟲失蹤,它們已侵入太空?
    筆者:三體-小遙幾百年前,人類開啟大航海時代,世界漸漸成為一個整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交通變得越來越便利的同時,人們也發現了新的問題。然而,並不是所有物種入侵都可以用吃來應對,絕大多數物種入侵都需要尋找合適的方法,澳大利亞就因此飽受折磨,至今仍然「談兔色變」。由此可見,生態平衡對一個地區的發展何其重要,科學家們在近年來的研究中還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物種入侵或許已經擴散到了太空,人類進行的太空活動也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換句話說,面對太空中的物種入侵問題,人類才是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