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熊蟲:這傢伙變得越來越奇葩了

2021-01-19 利維坦

利維坦按:嗯,想要煮死它、凍死它、輻射死它、真空窒息死它,基本都沒戲。水熊蟲,這個星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物種,簡直就是一位偉大的生存大師。人類和它相比實在是脆弱不堪啊,別說煮和凍,就是扔到真空環境裡,基本不出兩三分鐘就掛了。


文/Fiona MacDonald

譯/射射

原文/www.sciencealert.com/the-tardigrade-genome-has-been-sequenced-and-it-has-the-most-foreign-dna-of-any-animal



科學家們首次進行了對水熊蟲——這種緩步動物的完整基因組測序。結果這奇特的小生物有著已知所有物種中最奇特的基因——換句話說,水熊蟲大約六分之一的基因是從其他物種那兒偷來的。我們得承認,對此我們並沒有太過吃驚。



讓我們先為那些不了解水熊蟲詭異之處的人提供一些背景知識——這種微小的水生物平均只長到1毫米大,而且是唯一可以在嚴酷的太空環境中生存下來的東西。它還能承受從絕對零度到遠超過沸水的溫度,應付強度驚人的氣壓和輻射,還能不吃不喝地活個至少10年。基本上,沒有什麼辦法能殺死它們。現在,科學家們展示出了它的基因就像它的存在一樣奇葩。




水熊蟲有這麼多外源DNA對它有什麼影響,外源DNA又到底是什麼呢?這個術語指的是來源於另一個有機體的基因,這個轉移過程與傳統的複製相對比,被稱為橫向基因轉移(HGT)。


橫向基因轉移不時發生在人類和其他動物身上,通常是因為基因和病毒的基因發生了交換。但從整體來講,絕大多數動物的基因組中只有不到1%是外源DNA。在水熊蟲之前——輪蟲,另一種微小的水生物據信擁有最多的外源DNA,約佔8%~9%。


研究人員發現,水熊蟲基因組中有17.5%都來自其他生物,而絕大多數生物的基因只有不足1%來自外源基因。圖中所示的是另一種微生物,輪蟲,曾經在水熊蟲之前保有生物界「盜取」最多DNA的紀錄(約8%)。


這項新研究展示出水熊蟲約有6000項基因是從其他物種那兒得來的,這大概佔了它全部基因的17.5%。


「我們從沒想過一個物種的基因組中會有如此多的外源DNA,」這項研究的聯合作者,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鮑勃·戈德斯坦說道,「我們知道許多動物都從外界獲取基因,但我們從沒想過這事兒會進展到如此地步。」



所以水熊蟲從哪兒得到的這些基因呢?這些外源DNA主要來自於細菌,還有植物、真菌和古細菌。研究員提出,正是因為水熊蟲的基因極為豐富,它才擁有了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能力。


「能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生物尤其傾向於獲得外源基因;而細菌的基因也許比動物的能更好地適應環境的壓力。」研究員之一託馬斯·布斯比說。



水熊蟲的幼蟲,DNA標記為藍色


研究團隊尚未調查出這個基因偷取的過程是如何發生的,但他們提出這可能來源於水熊蟲奇特的生存機制之一——它們能讓身體脫水直到水分少於3%,而再充水的時候它們又能迅速恢復活力。


科學家們知道,在這個乾燥過程中,水熊蟲的DNA破裂成了小的片段。他們也知道,當水熊蟲的細胞重新充水時,在某個時間點細胞核是有滲透性的,允許DNA和其他分子通過。這就意味著在水熊蟲迅速地拼起來它自己的基因時,它可能意外地把其他生物的基因也拼進來了。


在這張顯微照片中,八條腿的水熊被說成「DNA賊」一點也不冤枉——科學家發現它的基因組中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細菌和植物。


雖然這是個隨機性很大的過程,但是只有利於這種生物存活的基因才被流傳給了後代。水熊蟲到底是如何得到這些外來DNA的,以及這個過程發生的有多頻繁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但最令人激動的是這個過程展示了一種新的生命演化方式。



「我們常想到生命之樹,在裡面基因信息垂直地從父母傳給下一代。但隨著橫向基因轉移(至少在特定有機體中)被越來越廣泛地了解和接受,我們對於進化和遺傳的看法開始有所改變了,」布斯比說道,「除了想到生命之樹,我們還可以去想生命之網——在那裡基因信息從不同的枝幹中穿梭傳遞——真令人激動。我們已經在調整對進化的理解了。」



這項被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的研究還提供了一些新的見解,關於我們可以在醫藥研發中利用哪些基因。所以——奇葩水熊蟲萬歲!



這是廣告:利維坦衛衣/開衫已經開售。

購買方式:1、長按上圖二維碼,點「識別圖中二維碼」;2、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淘寶專區也已開設:

shop123139589.taobao.com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詩歌、小說、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聯繫QQ157571102

相關焦點

  • 就是水熊蟲
    他就是水熊蟲!它能在地球上任何惡劣環境下生存,地球已經被它徵服,然後科學家又把它送上了太空,接受絕對真空和宇宙超輻射,挑戰宇宙中的惡劣條件,最後回到地球以後還能活著,它就是水熊,又叫水熊蟲!那麼,你知道這傢伙有多耐死?
  • 為何太空輻射也殺不死水熊蟲?原來它有「保護盾」,且能發出螢光
    水熊蟲也被稱作是「地表最強」生物,而且不止是在地球上,即使是在太空的真空環境中,水熊蟲竟然也殺不死,曾經就有研究者做過實驗,帶著水熊蟲升空後,返回地球後,當環境重新變得適宜,水熊蟲也會再次「復活」。所以,自從水熊蟲被發現後,多年來,科學家們便一直對它進行研究,畢竟,這種「奇葩」的生物,它們的本領實在是太吸引人類了。來自印度科學院的科學家們,多年來也一直在研究水熊蟲,他們經常去往各個地方尋找水熊蟲的身影,前段時間,在印度一所學校的校園裡,科研人員又發現了水熊蟲,並將它們帶回了實驗室。
  • 地球最強生物:「殺不死」的水熊蟲是何方神聖?
    :杜氏高生熊蟲(Hypsibius dujardini),這是最常見的水熊蟲物種之一。 熊只有四個爪,但一隻水熊蟲就有八個小爪爪,足以體現水熊蟲作為萌物的優越性(霧)……  我們經常說「殺不死的小強」,實際上,蟑螂比起水熊蟲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作為世界上生命力最強的生物之一,水熊蟲可以追溯到5億年前的寒武紀,經過漫長的進化,水熊蟲體型變得極小。
  • 好傢夥,這是水熊蟲吧
    好傢夥,這是水熊蟲吧
  • 水熊蟲又進化了!科學家發現新種水熊蟲,可將致命紫外線轉為良性藍光!
    值得一提的是,水熊蟲的物理(機械)防禦方面依然是渣渣,一根手指頭就能碾死它。 發表在《生物快報》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印度科學研究所的生物化學家桑迪普·埃斯瓦拉帕(Sandeep Eswarappa)團隊一直在研究緩步動物門所使用的生存機制,於是在研究所的苔蘚裡抓了一把標本,回到實驗室裡篩選出一批水熊蟲,然後將水熊蟲暴露在一些極端條件下。
  • 「殺不死」的水熊蟲是何方神聖?
    「人們老說什麼『殺不死的小強』,照我看,等蟑螂都死到不能再死的時候,我們還能找到脫水的水熊蟲,加了水之後還能活蹦亂跳。」 這種脫水「冬眠」並不是只睡一個冬天,這和真的熊可不一樣(水熊蟲是無脊椎動物)。圖源:Bob Goldstein / Vicky Madden瓷實麥克能在冰天雪地裡談笑風生,但水熊蟲在隱生狀態下所能承受的低溫就簡直匪夷所思了。它可以在零下272攝氏度的實驗室環境裡存活,這種溫度下連物質的存在形態都變得奇怪了。
  • 水熊蟲將佔領月球?
    不僅如此,水熊蟲能承受真空的極低壓力,也能承受將近1200倍大氣壓力的極端高壓[4]。這還不算完,在乾燥脫水的狀態下,水熊蟲能生存將近三十年,之後如果給與水,它還能繼續發育繁殖[5]。在缺水的時候,水熊蟲可以進入隱生(cryptobiosis)狀態。隱生是部分生物體在乾燥、冷凍、缺氧等不利環境條件下進入的一種代謝狀態。在隱生狀態下,絕大部分代謝過程都會停止,不再發育和繁殖。
  • 水熊蟲:對付脫水有秘訣
    但有一種動物,科學家確信絕對可以免於一死,那就是水熊蟲。水熊蟲是一種非常小的蟲子,最小只有50微米,最大也不超過1.4毫米。你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清。在顯微鏡下,它的樣子看起來像一頭憨態可掬的熊,故得其名。在生物學分類上,水熊蟲屬於緩步動物,有900多個品種。
  • 地球上最強的生物:水熊蟲
    不管你願不願意相信,地球上都有一種不會死的生物,這種生物叫做「水熊蟲」。水熊蟲是一種微生物,可能是由於樣子比較像熊,所以叫做水熊蟲。它的名字裡面有一個水字,並不是因為生活在水中,而是它和永生的秘密有關。
  • 現實世界的「三體人」,地球最強生物——水熊蟲
    周圍環境嚴酷,水熊蟲排出水分變得乾癟皺縮。當各類水熊蟲開始變乾燥時,它們要麼開始持續生成無序蛋白,要麼生成蛋白的TDP基因開始高水平表達。無序蛋白和一種名叫海藻糖的糖類合作,在乾燥的細胞體內形成非晶態固體,這種非晶態固體如同金鐘罩一般,將一些核心分子,比如其他蛋白質包裹住,防止它們變性、溶解和分解,幫助水熊蟲在乾燥和溼潤之間自由切換。
  • 水熊蟲:一個神奇的物種
    原來它們只是熊狀的蟲子,通常在水裡或潮溼的苔蘚上生活,由於樣子長得像熊,科學家才叫它們「水熊蟲」。水熊蟲的生命力超強,能在冷凍、水煮、風乾的狀態下存活,甚至……它還能在真空中或者放射性射線下存活。如果有一天地球毀滅了,如果你說會有什麼生物生存下來,那麼我一定會說是水熊蟲。世界上最成功的生物,水熊蟲當之無愧!有研究人員想要揭示水熊蟲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策略,就要研究水熊蟲的基因組,因此,要對水熊蟲的每一個基因都進行分類。結果,科學家發現水熊蟲具有另一個非同尋常的特點:它們不是從自己祖先那裡繼承所有基因,其中將近17.5% 的基因組是由外源DNA構成。
  • 如何殺死水熊蟲:一隻水熊蟲的自述
    我們對食物的索求不多平時就是吃點苔蘚和地衣一點點就夠我們活很多年喜馬拉雅山脈也發現過水熊蟲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突然出現兩個武士將小翠架走了搭乘水熊蟲的飛船在>燭龍的話震懾住了所有的子民我們只好乖乖就範在旅途中只有很少的食物以及很少的水所以我們只能選擇隱生狀態這是我族的一種天賦
  • 地球上最剽悍的生物——水熊蟲
    不管你願不願意堅信,地球上都會有1種不會死的生物,這類生物叫做水熊蟲。水熊蟲是1種微生物,或許因為模樣比力像熊,所以叫做水熊蟲,它的名字內裡有1個水字,並不是因為水熊蟲生活在水中,而是它跟長生的秘密連帶。
  • 水熊蟲是「地表最強」生物?它當之有愧
    水熊蟲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在地球上它是堪比「小強」的存在,問題在於水熊蟲很小 ,不容易被人類發現,即便人類將其抓住也沒有辦法立即殺死它們。很多人對水熊蟲存在誤解,認為水熊蟲代表的是一個單一的群體,實則水熊蟲的大家族擁有1300種以上的派系,它們在外表和環境適應能力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異。
  • 水熊蟲之「死「
    但自然界中,偏偏存在著一些動物,它們竟然違背了基本法,水熊蟲便是如此。水熊是我們的老朋友,它們體型極小,大部分不超過1毫米。雖然小,但依然可以滿足我們,因為它擁有一項逆天的能力,那就是當周圍環境乾燥時,它們可以將身體的含水量從通常的80%減少到百分之幾,並蜷縮成圓桶狀,進入了一種三體人的脫水狀態,仿佛死去一般,靜靜地隱忍蟄伏。
  • 「創世紀」號飛船意外墜毀,攜帶的水熊蟲失蹤,它們已侵入太空?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交通變得越來越便利的同時,人們也發現了新的問題。比如,在航海通商之餘,一些物種也被偶然帶到另一片土地,由於缺乏天敵的威脅,它們快速繁衍,從而打破了該地區的生態平衡,人們將這種現象稱為「物種入侵」。時至今日,物種入侵的現象仍受到關注,並且困擾著很多地區,之前小龍蝦也曾對我國很多地區造成了威脅,在「吃貨」們的幫助下才順利解決了問題。
  • 與太陽同壽的水熊蟲
    ,水熊蟲會停止一切新陳代謝,進入「隱生狀態」。處於該狀態下的水熊蟲,從生物層面來說已完全死亡。但這其實是一種假死。在隱生狀態下,水熊蟲可以在151℃的高溫、-272.8℃的低溫(接近絕對零度)、真空、高度輻射及高壓的環境下繼續生存。當隱生的水熊蟲再次接觸到水時,它們便如鳳凰涅槃般舒展身體,重又「復活」。這個狀態被稱為「水合」。
  • 水熊蟲在極為惡劣的外星環境中,為何也能生存?
    這些地球生物就是號稱地表最強的「水熊蟲」,正如上文中提及的,它們脫水也可以重新復活,可以說強大到令人震撼。水熊蟲屬於陸生的緩步動物們,它們具有極強的忍耐能力,屬於「隱生」物種。它們在生存環境變得惡劣的時候,可以通過脫水等形態的演變,通過「假死」來保持自己的生命,經過科學家研究,水熊蟲可以「隱生」在地球上超過120年,然後重新復活。
  • 科學家發現,水熊蟲又進化了可抵抗致命紫外線,它們更像地球主人
    零下200攝氏度這樣的環境,對水熊蟲來說就像是洗了一個冷水澡一樣,解凍依然活蹦亂跳。 地球上海水最深的地方是地球大氣壓的1097倍,地球表面的任何生物都無法扛住這樣的壓力,但水熊蟲可以扛住6倍於這樣的壓力,不死亡。
  • 兩篇PNAS互撕:水熊蟲有無外源DNA?
    原標題:兩篇PNAS互撕:水熊蟲有無外源DNA?因此,生物學界對水熊蟲不僅嘆為觀止,而且視之為研究瑰寶,期望它會帶來可與果蠅相比擬的貢獻。 2015年11月和2016年3月,《PNAS》雜誌刊出了兩項關於水熊蟲的研究,然而這兩篇文章的結論卻截然相反。水熊蟲這種神奇的生物其基因組中到底有沒有外源DNA?外源DNA佔的比例到底有沒有那麼大?兩篇文章各執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