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典神話中,一直有著無數種奇珍異獸充斥在其中,它們之中有的來自於古人豐富的想像力,有的取自現實生活,其中《山海經》就是這類古典神話之中的集大成之作。
《山海經》的作者至今查不到是何人,唯一的信息就是它出書於先秦,像《夸父追日》等神話故事儘是出自於此,但在如今,《山海經》中最吸引人的便是各種奇怪的動物,因為《山海經》的影響力,在不少奇幻劇中都有妖獸的出現,例如《寶蓮燈》《仙劍奇俠傳》,這其中跟《山海經》的關係不可謂不大。
值得一說的是,非洲有一位年輕女子琳達,在2010年外出時撿到了一隻樣貌奇特的「無毛豬」,琳達見它可憐便是把它餵養了幾個月,結果這隻「無毛豬」發生了大變化,女子趕忙拍照發到網上求救,網友便在說:這可是山海經神獸!
那麼,這隻「無毛豬」究竟是什麼品種呢?
讓琳達奇怪的是,這隻「無毛豬」有著好幾種動物的特徵,看上去還有點醜陋,據說還嚇到過小孩子。
因為它的鼻子長,乍看之下還有點像是大象,耳朵豎起很長,很像兔子耳朵,但整體看上去更像是一隻老鼠,皮膚顏色卻很像豬,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寵物版的「四不像」。
因此在網際網路的發酵下,這隻「四不像」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好奇,最後有人給出了正確答案: 這是一種名叫狸力的動物,整體看上去像豬,腳上還有著爪,聲音有點像是狗叫聲。
但狸力的真正學名是「土豚」。
土豚還有一個大家相對更為熟悉的名字:「非洲食蟻獸」,因為它只出沒在非洲的撒哈拉地區,成年體跟一隻田園犬的大小無異,大約一米到一米五左右,專門以螞蟻跟白蟻為食。
除此之外,土豚的特點就是對環境有著極強的適應性,它還有著一個「活掘土機」的稱號,能夠在幾分鐘之中就能在土坑裡挖出洞,還有著如同蝙蝠一般的聽覺,只要洞外有一絲動靜就能引起它的警覺。
另外土豚還是一種雜食性動物,除了螞蟻之外很多昆蟲也是也是它們的食物,值得一說的是它們的胃口相當不小,一頓要吃下幾萬隻螞蟻才能充飢。
據琳達所說,這隻小土豚剛撿到的時候,還是渾身都是光禿禿一片,接著幾個月後渾身就開始長滿了絨毛,因為外表不算可愛,還嚇到過琳達鄰居家的小孩。
另外土豚的發育時間確實很快,短短六個月就能單獨覓食,但土豚是一種不適合放養在城市的動物,因為土豚為了尋找食物的話,會不惜一切手段地挖土坑,到時候對城市的生態,一定是一種不好的影響。
經過思考,雖然琳達也很喜歡這隻小土豚,但為了能夠讓它更好的健康成長,琳達還是決定將之送到動物園去,因為在專業飼養員的餵養下,這隻小土豚一定能夠茁壯成長。
琳達把小土豚送到動物園後,飼養員還建議琳達說:遇到不熟悉的生物,最好還是不要隨便帶回家。
就比如土豚這種生物,雖然對人類沒有攻擊性,但他對環境的破壞性卻不容小覷,要是在鄉村的農田裡,土豚的存在對於農民來說,定會是一場噩夢。
可見,《山海經》中不少奇怪的生物,其實在現實中都是有原型的,這狸力就是其中之一,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我們在讀過書後再探索這個世界,一定會有更為飽滿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