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值風雲
文 | 長風
編 | 小白
原子受激輻射發出的光,名曰雷射。雷射是二十世紀以來繼原子能、半導體、計算機之後,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
雷射的應用很廣泛,主要有雷射打標、雷射焊接、雷射切割、光纖通信、雷射光譜、雷射測距、雷射雷達、雷射武器、雷射矯視、雷射美容、雷射掃描等。
深圳市海目星雷射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目星)成立於2008年04月,一直以來深耕雷射和自動化領域,現已成長為一家較為知名的雷射及自動化裝備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範圍包括鋰電自動化、風冷紫外雷射設備、大型自動化生產線、大型雷射切割設備、藍寶石切割設備、PCB打標設備等,並且不斷為鋰電、3C、鈑金等行業客戶帶來更高效、更優質的綜合解決方案。
海目星的科創板上市申請於2019年的最後一天獲得上交所正式受理。
那麼,這家公司究竟如何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一、公司產品
公司的主要產品根據應用領域可分為三大類別,分別為動力電池雷射及自動化設備、通用雷射及自動化設備、顯示及脆性材料精密雷射及自動化設備。
公司的動力電池雷射及自動化設備覆蓋了下遊方形、圓柱及軟包電池的部分生產環節,主要產品包括高速雷射製片機、電池裝配線、電芯乾燥線等,覆蓋了極片製片、電芯裝配、烘烤乾燥等動力電池生產的關鍵工藝流程。
公司的通用雷射及自動化設備產品主要包括3C結構件雷射及自動化設備及生產線、3C通用雷射打標設備及自動化生產線、變壓器雷射及自動化設備及生產線和鈑金雷射切割設備等。
上述產品主要面向消費類電子、鈑金加工等行業,通過雷射與自動化的系統結合,為相關領域提供優質高效的解決方案。
公司的顯示及脆性材料精密雷射及自動化設備主要包括PCB精密雷射及自動化設備、半導體雷射及自動化設備和顯示行業雷射及自動化設備等。產品主要採用皮秒、飛秒雷射器應用於屏幕、玻璃、陶瓷等對加工精度要求較高的零部件的切割、標記、曝光等。
因雷射切割具有精度高、切割快速、不受切割圖案限制、自動排版節省材料、切口平滑和加工成本低等優點,將逐漸取代傳統的金屬切割工藝設備。
二、雷射的發展史
雷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6年愛因斯坦發布的《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 一文,他在此文中首次提出受激輻射理論,為日後雷射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
1960年美國科學家梅曼利用高強閃光燈來刺激紅寶石,由此產生了世界上的第一束雷射;經過幾年的論證與實驗,同質結GaAs半導體雷射器於1962問世。
1969年9月,Leningrad Ioffe研究所發布了雙異質半導體雷射器的理論成果;1970年初,貝爾實驗室成功降低了雙異質半導體雷射器的臨界電流密度,實現了室溫條件下的連續受激激發。
雷射器技術的不斷完善發展促進了雷射的實際應用。
1971年,雷射進入藝術世界,用於舞臺光影效果,以及雷射全息攝像。英國籍匈牙利裔物理學家Dennis Gabor憑藉對全息攝像的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獎。
1975年,IBM投放第一臺商用雷射印表機;1982年,日本先鋒公司用夏普公司製造半導體雷射器。
1991年,雷射首次用於人體治療近視,同年海灣戰爭中首次使用雷射制導飛彈;1995年,機載雷射雷達技術開始商業化及產業化。
21世紀以來,CO2雷射器及YAG雷射器形成系列化產品並具備產業化條件。
截止目前,雷射標記、雷射切割、雷射焊接、雷射熱處理、雷射打孔已廣泛用於電子工業、汽車工業、機械製造業、鋼鐵冶金、石油化工、輕工等。
三、財務分析
1、收入增長較快
公司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75億元、6.07億元、7.28億元和3.35億元,增長較快。
按下遊應用領域來區分,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可以分為動力電池雷射及自動化設備、通用雷射及自動化設備、顯示及脆性材料精密雷射及自動化設備等三大塊。
其中,公司各報告期內取得的通用雷射及自動化設備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1.35%、53.42%、57.61%和78.73%,佔比一路走高,已發展成為公司收入的第一大來源。
公司各報告期內取得的動力電池雷射及自動化設備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44.57%、36.95%、35.43%和15.55%,佔比一路走低,退居公司收入的第二大來源。
另外,公司各報告期內取得的顯示及脆性材料精密雷射及自動化設備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4.07%、9.63%、6.96%和5.72%,佔比也呈現出逐步走低的趨勢,是公司收入的又一組成部分。
按地區來區分,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可以分為境內收入和境外收入。
其中,公司各報告期內來自境內的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7.10%、95.78%、90.94%和91.15%,佔比超九成以上。由此可見,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境內。
而公司境內的收入又主要集中在華南和華東地區。
公司各報告期內來自上述兩個地區的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1.55%、84.17%、81.56%和84.67%,近年來佔比超八成以上。
公司各報告期內來自境外的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2.90%、4.22%、9.06%和8.85%,佔比相對較低,但整體上有所提升。
公司近年來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開發境外客戶及業務,銷售區域已覆蓋東南亞及美國等地。
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第一季度取得的收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85%、5.32%和10.47%,佔比相對較低。
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下半年取得的收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9.82%、69.33%和63.88%,佔比相對較高。
公司下半年取得的收入明顯高於上半年,主要系下遊動力電池行業及消費電子行業的周期性所致。
由於動力電池行業及消費電子行業生產及銷售旺季相對集中於下半年,導致行業內客戶集中於下半年進行設備驗收並投產,因而,公司下半年取得的收入佔比較高。
可以看出,公司的收入具有一定的季節波動性。
2、直接材料為主要成本
公司的產品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等。
其中,公司各報告期內直接材料成本佔比分別為84.58%、86.90%、88.54%和85.22%,佔比均超過80%。
可以看出,直接材料是公司產品成本的最主要構成。
公司直接材料主要包括光學器件類、電器類、傳動類、氣動類、機加件類、鈑金件類等,其中又可分為標準件及非標件等。
標準件由採購部向合格供應商直接採購,如電器類、傳動類、氣動類等;非標準件由公司提供設計圖紙或者規格要求,向特定供應商定製,如鈑金件等。
若公司產品出現市場需求大幅上升,供應商產能不足等因素導致相關主要原材料成本增加或造成原材料短缺,將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3、毛利率近年來走高
公司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3.77%、29.58%、34.38%和37.01%,近年來呈現出一路走高的趨勢。
公司的毛利率高於華工科技,與大族雷射和贏合科技較為接近,在同行業可比公司中處於中間水平。
4、研發費用率高於同行
公司各報告期內的期間費用合計分別為0.90億元、1.52億元、2.04億元和1.18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30.30%、23.77%、25.49%和32.63%,近年來呈現出一路走高的趨勢。
其中,公司各報告期內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29億元、0.48億元、0.82億元和0.46億元,呈持續增加的趨勢,研發費用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65%、7.61%、10.30%和12.89%,近年來逐步提升。
公司的研發費用率高於大族雷射、贏合科技和華工科技,在同行業可比公司中處於較高水平。
公司目前處於成長期,營業收入增長較快,但與同行業公司相比營業收入規模基數相對較低,加之公司對雷射及自動化領域進行全面的研發布局,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力度較大,從而導致公司的研發費用率高於同行。
5、營運能力下降
公司2016年至2018年的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3.04次、3.15次和2.10次,整體上有所走低,說明公司的應收帳款周轉速度有所下降。
公司2016年至2018年的存貨周轉率分別為2.43次、2.32次和1.63次,一路下滑,說明公司的存貨周轉速度在變慢。
可以看出,公司的營運能力近年來有所下降。
公司2016年末至2018年末的應收帳款帳面餘額分別為1.14億元、2.91億元和4.73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8.15%、45.67%和59.06%,逐年走高。
公司的應收帳款增速較快且維持在較高水平,難以避免地加大了對公司營運資金的佔用,不利於經營效率的提高,也可能由此發生壞帳而使公司遭受損失。
6、非流動資產佔比上升
公司各報告期末的非流動資產分別為0.15億元、0.78億元、4.43億元和5.13億元,佔總資產的比重分別為4.59%、8.46%、28.38%和27.73%,整體上來說,公司的非流動資產佔比較低但上升較快。
一方面,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雷射及自動化綜合解決方案,而雷射及自動化綜合解決方案核心價值體現在方案設計、雷射器和雷射應用工藝等,除了部分核心雷射器為自產外,其他主要設備及零部件主要通過外購等方式獲得,固定資產金額相應較小。
另一方面,隨著公司的業務規模持續擴大,為滿足生產需求及進一步提升公司產品競爭力,公司於2017年開始新建擴產項目,包括購置土地、新建廠房及投入機器設備,用於生產、加工及裝配公司主要產品。
隨著工程建設的不斷推進,公司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及無形資產餘額增長較快,帶動公司的非流動資產佔比上升。
7、償債壓力較大
公司各報告期末的資產負債率(合併)分別為61.69%、54.22%、67.53%和69.40%,近年來一路走高,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水平總體上較高,公司的長期償債壓力較大。
公司各報告期末的流動比率分別為1.59、2.59、1.68和1.60,速動比率分別為0.91、1.82、1.09和0.92,近年來兩者均有所走低,說明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也有所減弱。
8、淨利潤質量較差
公司各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0.95億元、-1.40億元、-0.06億元和0.23億元。
可以看出,公司自身的造血能力較差,在連續三年經營現金流淨流出後,直至2019年上半年才變為淨流入狀態,三年半經營現金流累計淨流出高達2.18億元。
而公司同期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為0.08億元、0.17億元、0.83億元和0.59億元,淨現比分別為-11.54、-8.36、-0.07和0.38。
公司實現的淨利潤並沒有形成相對應的現金流入,把錢真正地裝進自己的褲兜裡,公司的淨利潤質量較差。
9、部分依賴政府補助
公司各報告期內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435.02萬元、247.20萬元、4,695.85萬元和6,935.86萬元,而同期利潤總額分別為1,374.88萬元、1,722.24萬元、9,677.36萬元和7,412.87萬元。
公司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佔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1.64%、14.35%、48.52%和93.57%,公司的利潤對政府補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依賴。
公司未來收到的政府補助金額存在不確定性,如果將來政府補助下降,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四、結束語
公司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擬投資於雷射及自動化裝備擴建項目和雷射及自動化裝備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雷射及自動化裝備擴建項目的實施將提升公司鋰電雷射設備的生產能力,有利於公司優勢產品的進一步擴張,同時,研發中心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豐富公司產品在多個行業領域中的應用。
免責聲明:
本報告(文章)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