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少不了生物學家,不然誰負責作死?

2021-01-20 果殼

湮滅,其實是一部偽裝成科幻驚悚的生態紀錄片。

 *劇透預警

《湮滅》上映了,就是那個星雲獎打敗了《三體》的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

據說導演亞歷克斯·嘉蘭沒有看完小說,而是選取了其中一小段故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講了一個不複雜的故事——

外星人入侵地球,帶來了一種神秘的「閃光」,它能折射所有東西,包括DNA。

以生物學家莉娜為首的幾個女性科學家,就進入了這塊被稱為「X區域」的生態災害之地探險,遭遇了各種可怕的事件。

比如吃了人之後能發出受害者的聲音的野豬……

本應該在家裡的丈夫,卻莫名奇妙地橫屍眼前……

內臟在身體裡流動……

還有詭異到極點的透明魚,長出水晶的樹,角上開花的鹿…… 

結果不用說了,考察隊就像片名一樣,被感染,變異,然後全滅。

只有莉娜一人倖存。

為什麼又派這麼廢物的隊伍執行關乎人類存亡的任務?

為什麼主角這麼沒有常識,一進入x區域就不顧危險各種作死?

嗯,因為主角是個生物學家呀(微笑)。



作為一個生物狗,這部作品呈現出的一種科幻小說裡少有的,對於生態圈發自內心的熱愛,精準地戳中了我。

故事的所有細節,都跟隨著生物學家的視角展開。莉娜背負著科研任務進入這個區域,要弄清神秘的DNA變異,觀察的是這個世界本身,是所有生物的運轉。

外星人?生命危險?失憶的丈夫? 隊友死了?

都不重要。

因此,當科考隊員們一一掛掉,普通觀眾內心WTF時,我的內心很平靜:嗨,這就是生物學家的真實寫照啊。

1. 作死?對不起,我們生物學家,真的控記不住記幾的手

科幻片有一個常見套路:面對未知,為了推進情節,往往會安排一個科學家興奮地脫下面罩,然後災難開始了……

《湮滅》也是這樣,小說一開頭,莉娜全副武裝進入X區域,第一件事就是去近距離接觸牆上花體字一樣的神秘生物。

「互相連接的花體字實際上應該是某種真菌或真核生物。緊密而捲曲的細絲從牆上生長出來,帶著泥土氣息,還透出一絲淡淡的腐敗蜂蜜味兒。」 ——《遺落的南境1:湮滅》

喂喂,直接用手摸?不需要防護嗎?實驗室安全常識呢?高級研究人員怎麼會犯這些低級錯誤?

其實,生物學家比誰都知道這其中有多危險。不用你們說,她就先開始自我吐槽了: 

「不管那是什麼,別去碰它。但我被這一新發現迷住了。假如我產生觸碰牆上文字的衝動,將無法阻止自己……讓我感覺興奮與恐懼相交織。」——《遺落的南境1:湮滅》

但是,生物學家是靠什麼吃飯的?探究的欲望,對生命奧秘的好奇心。在一整個世界的未知生物面前,哪個生物學家能控制住自己的手?

體內的科學之魂熊熊燃燒, 讓她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2. 面對危險,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怕死,而是採樣。

《湮滅》的探險小隊由不同職業的專家組成,搭配合理。勘測員專注於給地圖添加各種細節,人類學家跑到四分之一英裡外去查看殘破的小屋,心理學家留在帳篷裡寫日誌。

生物學家幹了啥大事呢?

她花了一小時觀察一隻躲在樹葉後面,紅綠相間的小樹蛙。然後又花了一小時追蹤閃爍著虹彩的黑蜻蜓,研究它是否該存在於海平面的高度。

電影裡,莉娜剛與吃人怪獸搏鬥完,大家驚魂未定,她就淡定地從還沒涼的怪獸口腔裡挖了一些上皮細胞取樣。

「這許多天來一直聽見那怪物的叫聲,我幾乎想一睹其真容。當生存才是唯一要旨,我殘存的科學家思維竟又重新聚合,試圖進行邏輯分析?」 ——《遺落的南境1:湮滅》

3.  我中毒/變異了?那正好,不愁實驗品了!

小說裡,生物學家受到了可能的孢子感染和環境侵蝕。看著自己的身體一步步產生變化,她毫不擔心自己啥時候會掛,反而在自己身上做起了實驗觀察。

「我吸收了該生物的孢子,有可能導致導致樣本作出某種反應。我沒有合適的醫療設備,無法檢測自從那次遭遇之後,我的身體與思維是否產生了進一步的變化。」 ——《遺落的南境1:湮滅》

跟她同行的夥伴感嘆道:「如果我中毒變異了,那她絕對會先在我身上採個樣。

▲ 屍體?先讓我採個樣,謝謝。

更誇張的是,當自己被感染,隊友們生死未卜,X區域不斷向外擴展吞噬,一切問題都等待解決的時候,生物學家的關注點卻被一隻蟑螂吸引了過去:

「他們剛剛在這兒噴了殺蟲劑。我能聞得出來。你可以看到它的甲殼上有泡沫的痕跡。殺蟲劑能殺死它們,也能讓它們陷入迷惑,使它們無法呼吸。它們不斷地嘗試逃離已經進入體內的物質。」——《遺落的南境2:當權者》

喂!快醒醒啊!但生物學家就是這樣一種人——

比起外星入侵、危險和死亡,他們永遠覺得搞科研更有趣。


所以,用這種心態去看待電影的話,那些不明所以、雲山霧繞的詭異情節也就好理解了:

與其說這是一部科幻驚悚片,還不如說是一部外星生態紀錄片。生物學家眼裡,危險的外星禁區,跟遊樂場裡的海洋球池沒什麼區別。

▲ 閃著詭異光暈的「泡泡膜」

▲ 長出真菌孢子的屍體 

▲ 真·梅花鹿

▲ 水裡的變異體

一切都是那麼寧靜美好,看完你也願意像喬希那樣,化為一顆樹人,靜靜生在在這裡就好。

而整個《湮滅》的核心也在於此:這個世界自有一套精密繁複運作方式,相比之下,人類一點也不重要。 



你以為只有《湮滅》裡的生物學家這麼渣嗎?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們一直都是這樣的。

《普羅米修斯》裡的生物學家米爾本,看到異形幼體後興奮到上手摸摸,還親切地稱呼它為「小可愛」。不出意外,他因此掛了。

▲ 異形幼體,很淑女……?!《普羅米修斯》

《水形物語》也有這麼一個生物學家,對自己的實驗動物——魚人產生了同情心理,不忍心解剖而放走了它。

《環太平洋》裡的生物學家,更是深愛著「入侵地球的怪獸」,不僅對怪獸的生理結構了如指掌,為了知道它們在想什麼,不惜親自上陣,把自己的大腦跟怪獸建立了神經橋連接。

所幸,這個冒險之舉帶來了意外的貢獻——人類從怪獸的大腦裡獲取了入侵計劃,從而拯救了地球。

▲ 所有人都在逃命,只有他在看怪獸。《環太平洋》

不過《異星覺醒》就沒這麼幸運了。當空間站意外捕獲了一隻休眠的外星生物體,飛船上生物學家高興壞了,執意要做實驗喚醒它,給它起名叫「凱文」,結果得到了一隻狂暴的怪物。當怪物殺人之後,生物學家高喊著「都是人類的錯!」,犧牲自己保護了它。



是不是生物學家得罪了什麼編劇導演,搞得大家都要拍電影黑他們?

其實生活中,他們也沒正常多少。

1983年,為了驗證幽門螺桿菌是胃病的元兇,巴裡·馬歇爾親自服用了一試管的幽門螺桿菌培養液,後來他成了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的得主。

▲ 巴裡·馬歇爾

動物學家卡爾·施密特被非洲樹蛇咬了之後,開始記錄自己被蛇咬的症狀,還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觀察機會。他甚至拒絕去看醫生,因為這會干擾症狀記錄。

不幸的是,3天後施密特去世了,卻也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第一手觀察資料。

▲ 卡爾·施密特

被譽為「遺傳學之父」的孟德爾生前也被當做怪人,因為他整天就在搗鼓那塊豌豆田地、做不被人所理解的雜交實驗。直到孟德爾死後16年,他所發現的遺傳學定律才被人所肯定。

現實中,將自己貢獻給科研的生物學家太多太多,他們看似「豬隊友」「不靠譜」,恰恰說明了對科學這份事業的覺悟。

不過當外星人來了,我建議你先幹掉他們……


📃 | 責編 | 船長

🖋 | 作者 | 蘇小七,《不存在日報》記者,本體是白鼬。

本文來自不存在日報



相關焦點

  • 十大末日科幻電影,看美國電影是如何作死人類的
    末日討論是科幻電影常用的命題,網友經常調侃中美電影的區別在於中國沒未來,美國沒過去。意思是說中國想拍科幻片卻一直拍不好,美國想拍歷史片,講的都是別的國家的歷史。其實有時候,美國的科幻片也沒有未來,因為他們會拉著人類共赴末日。下面就為大家列舉十個美國電影作死人類的末日科幻片。
  • 好好一部科幻電影,非要拍成三流血漿片的套路
    說起好萊塢的老牌電影IP《異形》系列,在幾十年來的發展也很有意思。最初的四部曲,第一部屬於恐怖片,到了第二部變成了科幻片,然後第三第四部乾脆將兩者結合起來,變成了科幻恐怖片。進入新世紀以後的第一部異形正統電影(《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系列不算)是《普羅米修斯》。
  • 《異星覺醒》集體智商掉線,內心卻無法平靜,還有古典科幻的氣質
    麗貝卡·弗格森也非常適合這片子的古典科幻氣質,很多人看完後內心仍然無法平靜,並不是因為激動,準確的說是感到恐懼!對外星文明的恐懼!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 安利一部我不敢看的科幻驚悚電影《湮滅》
    《遺落的南境》--美國作家傑夫·范德米爾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遺落的南境》中融合了科幻、奇幻、懸疑、恐怖等諸多元素。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劇情很棒,不一樣的科幻電影!
    近期看過的科幻電影中的最佳,完美的詮釋了科幻的真意從來不在視覺效果,而是探索、思考和提供另一種可能;也完美地解釋了如果一部電影沒有什麼大牌明星,沒有什麼高潮炫技的話,能夠流傳下來的就只有一個原因:內容真的是電影的王道!
  • 好萊塢科幻電影《複製人》今日上映,「真愛復活」五大看點
    好萊塢科幻電影《複製人》在今天正式上映,相信已經有不少小夥伴已經到影院,準備一睹為快了。但是其實說到好萊塢的大片,再科幻、動作、驚悚片這些類型上,確實是另大家十分追捧的。不管是在演員們的演技、電影特效還是電影劇情方面,可以說都是十分新穎有趣的,更帶因為今年來中國市場的活躍,融入中國影院的電影也越來越多。而這部《複製人》究竟有哪些值得我們觀看的地方呢?不如小編就和小夥伴們一起走進電影中的「克隆世界」一起來看看吧!看點一:好萊塢科幻男神的基努·裡維斯說到《複製人》這部電影,不知道有多少個人是為了基努·裡維斯而來的呢?
  • 70年代vs80年代,誰才是科幻電影元年
    80年代的大部分科幻電影都起源於70年代,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70年代和80年代的科幻電影誰更好?70年代的科幻電影有些陰暗70年代的科幻電影的核心始於人們對太空探索的迷戀。毫無疑問,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是那個年代的榜眼。它催生出了一個無與倫比的系列,在我們心中停留了40多年。
  • 卡梅隆對話劉慈欣:《三體》電影起碼得拍六部曲,不然就是打水漂
    在去年,隨著《流浪地球》電影的火爆,國內再次掀起了一股科幻熱潮,作為《三體》的粉絲,大家都希望能夠早日看到《三體》的電影。但是之前透露的《三體》電影從2015年就開始拍攝了,但是至今也沒有見到上映,這讓很多粉絲都失望不已。
  • 科幻電影的經典神話:《銀翼殺手》
    《異形》開場的劇照簡單來說,從電影製作到發行的過程,《銀翼殺手》少見地碰上任何電影人都不願樂見的大小衰事:導演與製片人失和、劇本一改再改、拍攝時間延宕、電影公司撤資、發行版權爭議,再加上映後票房和評論的雙重失利,幾乎將這位原先受眾人看好的新科導演,壓得快喘不過氣。
  • 海灘出現大批食人魚,作死下水結局悲劇,腦洞科幻電影分享
    每天一部好電影,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黃葉的電影分享,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遠古食人魚復活襲擊人類的影片《食人魚3D》。但可惜由於劇情需要,俊男靚女們不僅沒把警告當回事兒,還瘋狂作死的往水裡跳,這時食人魚大軍已經將這裡團團包圍,看到如此多美味可口、鮮嫩多汁的夥食哪裡還能忍得住,分分鐘將湖面染成了西瓜汁。
  • 目前為止你看過最經典的科幻電影是哪幾部?
    經典還是蠻多的,就按我能想起來的順序排幾個:1:《2001太空漫遊》不「好看」但是看完後會長久影響你的電影,裡面敘事結構一般人受不了,場景卻都是開先河的經典,有個狗尾續集叫《超時空出擊》這個就通俗多了,雖然是狗尾但是有助於理解《太空漫遊》2:《駭客帝國》三部曲,娛樂價值超高的科幻片
  • 恐龍電影排名 生物學家眼中最佳 你信恐龍的真實故事麼?
    他在可信度和娛樂方面的基礎上,把有關恐龍的最佳影片或照片,做了研究比較,令人驚訝的是,這份名單不僅包括電影,還包括漫畫。第一位是有關恐龍布魯薩特的最佳電影叫做「侏羅紀公園」,由導演史蒂文史匹柏於1993年拍攝。「當我父親帶著我的兄弟參加這部電影的電影時,我才9歲。這是神奇的東西。恐龍以前所未見的方式在大屏幕上漫遊。
  • 最反科幻的科幻電影——《飛向太空》
    這不代表哪個更優於哪個,都是我的心愛的影片。前者太過著名,雖然也會被冠以晦澀的影片,但終歸還是基於有邏輯的電影語言,能較為理性的分析,也能獲得更多人的關注。而後者一上來就打破了對電影語言地固有的認知,以電影本身去表達精神思想,這也逼迫觀眾必須主動地去靠近體會,因此喪失了大批觀眾。
  • 2020高分科幻電影佳作,科幻迷必看!
    科幻電影是類型片的一種,該類作品採用科幻元素作為題材,以建立在科學上的幻想性情景為背景,在此基礎上展開敘事的影視作品。 科幻片所採用的科學理論並不一定被主流科學界接受,使用可能的未來世界作為故事背景,用宇宙飛船、機器人或其他超越時代的科技等元素彰顯與現實之間的差異。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一部沒有特效的科幻電影
    現在,就由我來講述一下電影的劇情。電影開始於約翰奧德曼教授(大衛李史密斯)把他的隨身物品裝到他的卡車上準備搬到新家。他的同事出現給他一個意想不到的告別派對:哈利(約翰比林斯利,一位生物學家);伊迪絲(艾倫克勞福德,教授和虔誠的基督徒);丹(託尼託德,人類學家);和桑迪(安妮卡彼得森),一個愛約翰的歷史學家。
  • 科幻電影元年還未到來?
    著名編劇、影評人張小北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科幻迷。這也是現在科幻行業的很多創始人都有的身份,元力影業總裁楊璐、微像文化總裁張譯文,都對國內外的科幻文學、電影了如指掌,而「未來事物管理局」創始人姬少亭還獲得過華語星雲獎的「科幻迷獎」。       這群人也成為中國科幻電影一線的實踐者。
  • 獻給情人節的最佳科幻電影:HER(雲端情人)
    本號特別為大家精選了一部科幻電影,無論有情人的還是沒有情人的都可以在今天好好看看這部電影。科幻電影一般都是大場面,大製作而取勝,但也有「軟科幻」,用故事、人性和劇情打動人心。其中首推的當然是斯科特的經典《銀翼殺手》,其次是筆者喜愛的《魔獸》導演 鄧肯 瓊斯的成名之作《月球》。對於《月球》筆者的評價是誰去聆聽太空中複製人的哭泣。當然對於這個故事,並不適合在今天推薦給大家。
  • 科幻電影中的外星人形象,是從哪裡來的靈感?
    說到科幻電影,自然少不了好萊塢的一些特效至上的科幻片。而關於外星人的電影,向來是拍攝科幻片的主要題材和靈感來源,那麼大家知道拍攝科幻片中外星人的形象是從哪裡找來的靈感嗎?首先要說的是西方科幻片中的外星人形象。
  • 2020年高評分科幻電影推薦,科幻迷必看!
    科幻電影是類型片的一種,該類作品採用科幻元素作為題材,以建立在科學上的幻想性情景為背景,在此基礎上展開敘事的影視作品。 科幻片所採用的科學理論並不一定被主流科學界接受,使用可能的未來世界作為故事背景,用宇宙飛船、機器人或其他超越時代的科技等元素彰顯與現實之間的差異。
  • 《三體》打開中國科幻的大門!為何劉慈欣還沒唐家三少賺得多?
    以小說《三體》而著名劉慈欣和以網絡小說《鬥羅大陸》而出名的唐家三少別佔據了作家富豪榜和網絡作家富豪榜的第一名,但是兩人所獲得的利益卻不一樣,一個千萬,一個億,為什麼這兩人之間有如此大的差距?按理說劉慈欣的文學成就要遠遠高於唐家三少,因為他,中國一度落後的科幻事業被重新打開,不僅體現在書籍上,也體現在各種影視上。1、《三體》,打開了中國科幻的大門按理說劉慈欣的文學成就要遠遠高於唐家三少,因為他,中國一度落後的科幻事業被重新打開,不僅體現在書籍上,也體現在各種影視,商業上,就如同中國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一時間,中國科幻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