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科研團隊在量子隱形傳態方面獲重要突破

2020-09-03 中國高校圈

華東師範大學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荊傑泰教授團隊利用前期發展的光學軌道角動量復用的連續變量糾纏源結合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在國際上首次實驗成功構建了多通道復用的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為發展高容量連續變量量子信息協議奠定了重要的科學基礎。

荊傑泰教授團隊

在量子信息科學中,量子隱形傳態是最重要和極具吸引力的協議之一,利用該協議可以實現對未知量子態無實體地高保真異地傳輸。量子隱形傳態的概念自1993年被提出以來,受到了全球眾多科學家的廣泛關注,並在實驗和理論方面都取得極大的進展。尤其是近年來我國科學家在遠距離星地以及光纖通道量子隱形傳態方面更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信息容量是衡量經典通信體系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其對於構建量子信息體系也同樣重要。荊傑泰教授團隊長期致力於發展高容量量子信息體系。

近年來該團隊充分利用原子系綜四波混頻體系的空間多模特性,發展了光學軌道角動量復用的連續變量糾纏源,先後實現了十三通道兩光束[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3, 070506(2019)]以及九通道三光束[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4, 083605(2020)]糾纏源。

這些系列工作由於在單一體系中實現了多套量子糾纏源的並行產生,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糾纏容量,為發展高容量的量子信息體系提供了重要的量子資源。

在本研究工作中,該團隊充分利用這些量子糾纏源的高容量特性,並與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相結合,在單一體系中同時構建了九套並行的量子隱形傳態通道。在此基礎上,實驗演示了兩個相互獨立且正交的軌道角動量模式的同時隱形傳送。該工作為確定性地實現多通道並行量子通信協議開闢了道路,並為構建高容量全光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基礎。

在實驗中,該團隊首先利用原子系綜四波混頻過程製備了多通道光學軌道角動量復用的連續變量糾纏源,並分發到參與量子隱形傳態協議的發送方(Alice)以及接收方(Bob)。Alice利用一個高增益光學參量放大器,把待傳輸態與她所擁有的量子糾纏資源進行模式匹配的參量放大,並將放大後的光學輸出無測量地通過一個全光通道傳輸給Bob。Bob在收到全光信號之後,利用一個線性光學分束器,將其與自身所擁有的量子資源進行相干操控,從而實現待傳態的高保真復現。通過利用光學軌道角動量模式對待傳態進行編碼,實現了九通道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對經典極限的突破,演示了單一體系中九個量子隱形傳態通道的同時構建。

全光量子隱形傳態體系示意圖

為了在實驗上演示這一全光體系所具有的量子隱形傳態並行處理能力,該團隊在輸入端用光學軌道角動量同時編碼了兩個模式獨立且正交的待傳態,利用上述構建的全光量子隱形傳態體系,在輸出端實現了這兩個待傳態突破經典極限的高保真復現,展示了該體系在信息容量提升方面的獨特優勢。

全光量子隱形傳態體系同時傳送兩個軌道角動量模式編碼的相干態

該成果以「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multiplexed deterministic all-optical quantum teleportation」為題8月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華東師範大學為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研究生劉勝帥和婁彥博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荊傑泰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

審稿人指出, 「這是一個及時且技術上令人興奮的想法」(This is a timely and technologically exciting idea);「這是一個重要的結果,因為(據我所知)這是首次實驗演示全光隱形傳態協議」(this is an important result, since (to my knowledge) that'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AO teleportation protocol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這項工作的結果會使這樣一種另外的隱形傳態方式為領域所廣泛了解」(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can potentially make this alternative way to perform teleportation widely known to the community)。

本研究第一作者均是荊傑泰教授團隊的博士研究生,其中劉勝帥博士剛剛以副研究員留校並加入該團隊。荊傑泰教授長期從事量子光學、原子分子物理方面的實驗和理論研究,近年來在基於原子系綜量子光源的實驗產生及其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測量的應用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相關成果相繼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在本領域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受到國際國內同行研究組的廣泛關注。荊傑泰教授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項目,先後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東方學者、曙光學者、浦江人才等。截至目前,荊傑泰教授指導的研究生先後共有10人次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5人次獲得「上海市優秀畢業生」,2人次獲得「王大珩高校學生光學獎」。

相關焦點

  • 華東師範大學科研團隊在量子隱形傳態方面獲重要突破!
    華東師範大學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荊傑泰教授團隊利用前期發展的光學軌道角動量復用的連續變量糾纏源結合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在國際上首次實驗成功構建了多通道復用的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為發展高容量連續變量量子信息協議奠定了重要的科學基礎。
  • 華東師大科研團隊在量子隱形傳態方面獲重要突破!
    華東師範大學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荊傑泰教授團隊利用前期發展的光學軌道角動量復用的連續變量糾纏源結合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在國際上首次實驗成功構建了多通道復用的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為發展高容量連續變量量子信息協議奠定了重要的科學基礎。
  • 華東師大科研團隊在量子隱形傳態方面獲重要突破
    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荊傑泰教授團隊利用前期發展的光學軌道角動量復用的連續變量糾纏源結合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在國際上首次實驗成功構建了多通道復用的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為發展高容量連續變量量子信息協議奠定了重要的科學基礎。
  • 華東師範大學量子隱形傳態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範大學為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研究生劉勝帥和婁彥博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教授荊傑泰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在量子信息科學中,量子隱形傳態是最重要和極具吸引力的協議之一,利用該協議可以實現對未知量子態無實體地高保真異地傳輸。
  • 科學網—構建多通道復用的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
    構建多通道復用的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
  • 量子隱形傳態 傳的是信息不是物質
    」還是個夢,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彭承志團隊已經實現了地面與量子衛星「墨子號」之間量子態的「瞬間傳輸」——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密鑰分發。   這是繼今年6月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後,我國科學家利用「墨子號」實現的又兩項重大突破。   星地量子隱形傳態成功有什麼意義?是否意味著距「瞬間轉移」實現已經不遠了?華商報記者近日專訪了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應用物理系博士湯衛東。湯衛東從事量子信息理論研究,2006年到2013年曾在潘建偉院士的研究團隊學習、工作。
  • 構建多通道復用的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荊傑泰團隊利用光學軌道角動量復用的連續變量糾纏源,在國際上首次成功構建了多通道復用的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為發展高容量連續變量量子信息協議奠定了重要的科學基礎。該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再獲重要突破
  • 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量子通信重要突破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量子通訊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信、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近來這門學科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並向實用化發展。高效安全的信息傳輸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 中國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的隱形傳態!
    是的,你沒有看錯,瞬間轉移,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運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但是也遇到了瓶頸,因為現在所有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都是在量子態的二維子空間進行,當然我國發射的量子衛星,同樣只是二維。而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就突破了局限量子態的二維空間,可以把量子隱形傳態擴展到任意維度。
  • 復旦團隊在突破標準量子極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測量是科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追求測量的精密性是經久不衰的研究主題。作為測量的理想系統,原子體系雖已可達較高精密度,但仍受制於原子自旋的量子漲落,測量靈敏度有待進一步提升。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精密測量物理與量子光學團隊開展國際合作研究,在突破標準量子極限的精密測量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 瞬間傳輸 量子隱形傳態有多神奇
    「瞬間傳輸」還是個夢,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彭承志團隊已經實現了地面與量子衛星「墨子號」之間量子態的「瞬間傳輸」——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密鑰分發。   這是繼今年6月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後,我國科學家利用「墨子號」實現的又兩項重大突破。   星地量子隱形傳態成功有什麼意義?是否意味著距「瞬間轉移」實現已經不遠了?華商報記者近日專訪了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應用物理系博士湯衛東。湯衛東從事量子信息理論研究,2006年到2013年曾在潘建偉院士的研究團隊學習、工作。
  • 華東師範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以第一作者發表重要論文!
    人工智慧算法助力燃燒化學研究 華東師大科研團隊取得重要進展 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朱通副研究員指導學生結合人工智慧算法、量子化學理論以及分子動力學方法,實現了燃料燃燒的高精度計算機模擬,在原子尺度和亞飛秒時間解析度下獲得了甲烷燃燒的化學反應網絡
  • 華東師範大學青年學者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其中前兩位科學家正是基於機械互鎖分子的分子機器的開創性研究而獲此殊榮,由此可見機械互鎖分子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潛力。考慮到樹枝狀分子高度對稱的超支化結構和機械互鎖分子特異的性質,集成樹枝狀分子和機械互鎖分子的雙重優勢而發展的輪烷樹狀分子有望作為構築高效光敏劑的平臺體系。
  • 量子力學迎來多項基礎科研突破,中國量子科技進入快車道
    12月以來,中國在量子力學領域迎來了多個基礎科研突破。本月初,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這意味著中國在量子計算領域上所取得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突破。繼美國之後,中國成為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幾近同時,中國的量子通信技術也迎來了「高光時刻」。
  • 專用的量子計算機:中科大潘建偉團隊再獲重要突破
    11月1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信公號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Trento)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
  • 固體系統中首次實現量子態信息隱形傳輸
    OFweek通信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5日報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科學家首次在一個類似計算機晶片的電子電路中,將信息從其一角「隱形傳輸」到了另一角。研究人員指出,這是首次在一個固體系統中成功實現了量子態信息隱形傳輸,從發送方到接收方不用傳輸信息載體,這種電路是未來構建量子計算機的重要一環。
  • 我科學家首次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等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格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這是自1997年實現二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以來,科學家第一次在理論和實驗上把量子隱形傳態擴展到任意維度,為複雜量子系統的完整態傳輸以及發展高效量子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 黑科技 中國量子通信取得重大突破
    量子通信揭秘:美國服了)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潘建偉院士、陸朝陽教授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 」名列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