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狼,拉丁學名是Canis spp,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犬科、犬亞科的一種動物。
胡狼的體形比豺稍小,主要食物是一些比較容易尋找和捕捉的小動物,如蜘蛛、甲蟲、小鳥等,尤其是待別留神禿鷲的行動,因為禿騖是當地最著名的食腐動物,哪裡有一群禿騖,哪裡就肯定會有一個死屍。雖然胡狼與禿騖之間經常火拼,不過禿騖仍然需要胡狼,因為儘管禿騖有著尖硬的嘴,但缺少自己撕碎獸皮的力量,所以只有等胡狼扒開死屍外面的那層硬皮,才蜂擁而上,並常常把胡狼擠走。胡狼的嘴長而窄,長著42顆牙。胡狼有五種牙齒,門牙、犬齒、前臼齒、裂牙和臼齒。其犬牙有四個,上下各兩個,能有2.8釐米長,足以刺破獵物的皮以造成巨大的傷害。裂齒也有四個,是臼齒分化出來的,這也是食肉類的特點,裂齒用於將肉撕碎。12顆上下各6的門牙則比較小,用於咬住東西。
胡狼與北美洲的郊狼有相似的生態位,專門捕獵細小至中等的動物。它們的腳長,犬齒彎曲,適合獵食細小哺乳動物、鳥類及爬行動物。它們的腳掌較大,肢骨融合,適合長距離奔跑,並可以維持每小時16千米的速度。它們是夜間出沒的動物,尤其是在黎明及黃昏時份最為活躍。胡狼是一夫一妻的,並以家庭為基本的社會單位。它們會保護自己的領域,猛烈的追逐入侵的敵人,在領土以尿液及糞便劃界。這個領土的大小足以養大個別的幼狼,直至它們可以建立自己的領土。小量的胡狼有時聚集一起,例如在吃腐肉時,但一般都是一對生活的。亞洲胡狼的毛很短及粗糙,一般都是黃色至淡金色,毛端褐色,毛色會隨季節及區域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坦尚尼亞北部的塞倫蓋提,雨季時亞洲胡狼的毛色就是褐灰黃色,旱季時就是淡金色。生活在山區的亞洲胡狼毛色較為灰色。
亞洲胡狼長70-105釐米,尾巴長25釐米,肩高約38-50釐米。平均重7-15千克,雄狼較雌狼重15%。面上、肛門及生殖部位有臭腺。雌狼有4-8個乳房。上下顎各有3隻門齒、1隻犬齒及4隻前臼齒,上顎有2隻臼齒,而下顎則有3隻。亞洲胡狼是雜食性的及機會主義者,它們的食物中有54%是動物及46%植物。它們很能獵殺細小至中等的獵物,如兔、齧齒目、鳥類、昆蟲、魚類及猴子。它們利用敏銳的聽覺來確認躲在草叢的獵物。它們曾獵殺比它們大4-5倍的有蹄類。在塞倫蓋提,它們是瞪羚的天敵。在印度,它們經常會獵殺幼黑羚。雖然亞洲胡狼很多時都是獨自行動的,但有時也會以小群一同獵食。在印度的收割季節,它們會轉而吃果實。
其主要包括分布於非洲北部、東部,歐洲南部,亞洲西部、中部和南部等地的亞洲胡狼,分布於非洲東部、西部、中部和南部的側紋胡狼,分布於非洲東部和南部的黑背胡狼,以及分布於非洲衣索比亞西部山地的西門胡狼等。西門胡狼為群居動物,另外幾種胡狼都是夫妻成對而不成群。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