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狼,拉丁名為Canis latrans,別稱是叢林狼、草原狼、北美小狼,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犬亞科、19個亞種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Coyote,命名時間是1823年,命名人為Say。
成年郊狼體重8~22千克,身長70~97釐米,肩高45~53釐米,尾巴是身長的一半。尾巴根有臭腺。頭部和身體的比例顯得比狐狸小,但大於狼。它有著豎直的耳朵和下垂的尾巴,這與家犬明顯不同。眼睛虹膜是黃色的。雄性平均大於雌性。郊狼外貌和灰狼相近,但體型普遍較小,有較窄的嘴和相對比例較長的耳朵,更修長的身材。郊狼毛色多樣,通常是斑白的灰色,或褐色和灰色混合的色調,背部毛色深有時呈黑色,喉頭和腹部顏色淺。偏黃的外耳和腿腳,下體為灰色或白色。分布於北部地區的郊狼此毛普遍較粗較長,具灰黑色上體;而在沙漠地區發現郊狼皮毛較短,顏色更黃;有些可能還有紅褐色的色調,並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看到完全是黑色的郊狼。有學者認為東北郊狼和鱈魚角郊狼可能是與紅狼雜交的品種。郊狼也可以與狼或狗雜交。
郊狼體型中等、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顎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犬齒及裂齒發達;上臼齒具明顯齒尖,下臼齒內側具一小齒尖及後跟尖;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齒式為。毛粗而長,不具花紋。前足4~5趾,後足一般4趾 ;爪粗而鈍,不能伸縮或略能伸縮。尾多毛,較發達。善於快速及長距離奔跑。
此物種棲息於環境十分廣泛,包括草原、荒漠、丘陵、山地、森帶等地區都是其棲息的場所,主要是北美的大平原地區,是對環境適應性相當強的一種動物,無論酷暑嚴寒都能忍受。
郊狼曾經基本是在白天活動,但受到人類活動的壓力後,已經主要在夜間出沒。郊狼的壽命大約10年,飼養的最高記錄是18年。它不如狼合群,狩獵大多數是獨立完成,有時候小家庭會合作。主要夜行,白天也活動。會自己挖洞,不過更喜歡不勞而獲佔據土撥鼠和美洲獾的洞穴。郊狼的時速65公裡,一跳能達到4米遠,會遊泳,但不善於攀登。郊狼用嗥叫和氣味傳達信息。完全是肉食動物,食物中九成以上是哺乳動物,食物包括各種各樣的動物:野牛、鹿、麋鹿、羊、兔、鼠類、鳥類、蜥蜴、大多數的蛇、甲殼類、昆蟲、黑莓、藍莓、桃子、蘋果、梨、仙人掌果 。在一些地區,郊狼也吃人類的生活垃圾。季節選擇食物,在冬季,食物可以包括:蔬菜物1%、鳥3%、鹿3% 、綿羊和山羊的8%、齧齒動物15% 、兔34%和腐肉36%。郊狼的天敵是狼、熊和美洲獅。而郊狼則會襲擊比它更小的犬科動物,比如狐甚至狗。
獾和郊狼之間有一種不尋常的聯盟共生關係。獾和郊狼一起在草原活動,郊狼引誘利用獾有力的前爪挖開洞穴,當草原土撥鼠從地洞出現時,郊狼將其捕獲並殺死,然後留下一些食物給獾。
郊狼是北美的一種犬科食肉動物,體形與家養的牧羊犬差不多。200多年前,它們的活動區域還僅限於美國西北部地區,但已擴展到幾乎整個北美。分布於貝里斯、加拿大、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和美國。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郊狼在其整個分布範圍內,由於適應了人類對環境的改變而數量可觀。消滅一些郊狼也可能對幫助郊狼的擴張有效。由於地理、食物、氣候及季節性變化,郊狼的死亡率和和增長率也不一樣。某地暫時短期的控制可以在數量過大的基礎上減少,但在大多數地區郊狼一般屬於穩定的狼種群。人、狼、熊和美洲獅都會捕殺郊狼,後兩者還會殺死郊狼幼崽。郊狼在食物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抑制小動物數量膨脹。不過它也是狂犬病的寄主之一,農民們認為它會對家禽家畜造成一定威脅,它還和獵人爭奪獵物。人們捕獵郊狼,用它的毛皮製作外套,在美國一張郊狼皮大約17美圓。人是郊狼最大的敵人。
郊狼具有典型的善於捕捉機會的特點。當美國大陸的狼群被大批捕殺的時候,郊狼從大平原向北向東遷移。從地勢高的阿拉斯加,從太平洋海岸到加拿大中部和美國新英格蘭都有郊狼。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