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間郊狼的生境擴大了40%,遠超同域的肉食者,或將進入南美

2020-12-05 獅虎豹三兄弟

在人類生活區域不斷擴張的前提下,大多數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都會後退,甚至完全消失,但是卻也存在例外,比如小浣熊,在城市化進程的推動下,它們儼然已經適應了城市生活,甚至敢直接進居民的後院跟小貓、小狗搶食。還有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主角:郊狼,不僅沒有表現出「人進獸退」的趨勢,反而在過去的100多年間,將生境擴大了40%,如今已滲透到北美洲、中美洲大部分區域了。

在美國,人們在街頭很容易就能發現郊狼的蹤跡,甚至也時常在後院的屋頂上看到它們的身影,郊狼已經把城市當成是自己的家了,比如在芝加哥市區士兵體育場的停車場裡面,人們就發現了郊狼的巢穴,裡面還有5隻幼崽,這在以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在如今卻很常見。在夜晚,人們看到郊狼熟悉的過馬路,顯然它們已經摸清了城市的生活規律,成為城市的新居民之一。

灰狼的近親

郊狼是一種原產於北美的中小型犬科的動物,雄性體重為8-20千克,雌性體重為7-18千克,屬於犬科犬屬,與灰狼是近親,在北美所佔據的生態位跟歐亞的金豺相當。郊狼有19個亞種,由於分布的區域不一樣,其外表也會有細微的差異,毛色主要為淺灰色或紅褐色,上面夾雜著白色和黑色的毛,但也有見純黑色的個體。郊狼的毛色跟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在半荒漠地帶,其毛色主要為紅褐色或灰白色,而在高海拔的地區,其毛色則主要為灰褐色。

在長相上,郊狼與灰狼相似,但郊狼有更大的耳朵和更尖的吻部,看起來有點狐狸的神態,爪子、牙齒等身體特徵與普通狼沒有太大的差異,但頭部和身體的比例稍大於灰狼。在歐洲殖民之前,郊狼主要生活在北美的平原和乾旱地區,但是到如今,隨著郊狼向人類城市的擴張,它已經能夠適應各種地形和氣候了,成為北美最常見的捕食者之一,在很多市郊都有發現它們的蹤跡。

郊狼的體型跟大多數分布範圍廣的動物類似,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產生差異,比如北部亞種平均體重為18千克,而生活在墨西哥南部一帶的郊狼,其平均體重就只有10千克左右。記錄中最大的郊狼是在1937年發現的,當時在懷俄明州的阿夫頓附近發現了一隻體重34千克的公狼。作為一種犬科動物,郊狼也是群居的,但是又有區別於灰狼群,郊狼更多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群體,更多的是只有雌雄一對這樣的團體,非親緣關係的群體只是暫時的,多存在於狩獵大型獵物及單身的時候。

由於郊狼不怎麼會獵殺大型的獵物,所以郊狼相對於近親灰狼來說顯得不是那麼合群,它們尋找食物的時候往往獨自行動或者成對出現,尤其是在城市或者郊區,更加普遍。大多數時候,單個的郊狼就能夠完成狩獵,它們的獵物大多數也都是兔、鼠、蜥蜴等小型的動物,但也有發現它們在捕殺麋鹿時,會有多個小家庭一起組成團隊合作捕獵,這種臨時的團隊粘性不是很大,通常完成狩獵之後即解散。

不斷擴張的棲息地

生活在美國的人們,經常可以看見郊狼,或許在公園,或許在街角,又或許在某一輛車後面突然出現,總之,這種動物如今已經「佔領」了除夏威夷之外的美國各州了,而在城市裡面,似乎只有機場是它們不能去的地方,因為那裡有人們嚴格控制,除此之外,人們可以在大多數場合下看到它們的身影。即便是每年都被消滅了40萬隻,但它們仍在不斷擴大自己的版圖。

在1900年以前,郊狼還只生活在美國西部三分之二及墨西哥、加拿大少部分地區,但是到了2016年,郊狼的生境已經擴大到北美大部分地區了,呈現出來的趨勢就是中間往四周擴散,中美洲幾乎完全被郊狼佔據,差一點就越過達連地塹,直奔南美洲。相較於歷史分布來說,郊狼的棲息地增加了40%,其中大部分都是城市及郊區,顯然人類的城市化進程並不能阻止郊狼擴張的腳步。

郊狼在北美洲已經生活了超過百萬年了,進入19世紀之後,郊狼就遭到了人們無情的捕殺,即便在今天,它們仍被大量消滅,捕殺的手段也不斷升級,從最初的陷阱,到獵槍、獵犬,再到如今的動用小型飛機、直升機等等,但是郊狼依舊能夠在人類的捕殺中倖存下來,並且種群生境不斷擴張,從原來的落基山脈以西,擴展到東海岸,並且在城市的鋼筋水泥中找到了新的家園,郊狼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存能力,它的擴張面積,是北美其他食肉動物的兩倍。

最後的阻礙

從目前的擴張速度來看,郊狼幾乎「佔領」了北美洲、中美洲,且還有擴張的趨勢,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郊狼能走進南美洲。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面,郊狼始於墨西哥,如今佔據了中美洲大部分地區,大有往南前進的趨勢,而阻止其進入南美洲最後的阻礙便是達連地塹,這裡有茂密的植被,環繞著巴拿馬與哥倫比亞的邊境,屬於天然屏障,而郊狼想要穿越這片熱帶雨林,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與大多數獨居的動物不同,狼類都喜歡在開闊的地帶生活,因為這樣適合它們群起而追之的捕獵方式,多林木的區域會讓狼群的「人海戰術」失去優勢,郊狼也不例外,它更傾向於在麋鹿、叉角羚等食草動物多的草原地帶生活,尤其以多土撥鼠的短草地區最適合郊狼,它們的食性選擇及捕獵方式,註定了郊狼不怎麼適應植被茂密的森林區域。

前面說過,郊狼在美洲的生態位大體類似於歐亞的金豺,所以它們的捕食對象類型大體上也是相似的,肉食佔據了郊狼90%以上的比重,主要食物來源是兔子、齧齒動物、鳥類、兩棲類,當然也包括少量較大的哺乳類動物。如果進入雨林生態系統後,就意味著郊狼要放棄原有的捕食習慣及食物喜好,重新適應雨林獨有的生態結構及環境氣候,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郊狼生境的擴張進程中,往北、往東、往西的速度要比往南的速度快很多,且到了達連地塹北部的時候即停止了,說明這片雨林正阻止了它們。

當然,進入雨林之後,郊狼所要面臨的不僅僅是環境及食物的問題上,還有競爭者與捕食者。在平原地區,郊狼的種群數量受到了灰狼群的控制,灰狼群會干擾郊狼捕食並與其形成競爭、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在內華達山脈東部,美洲獅與郊狼爭食,並通過殺死郊狼來控制它們種群數量的增長。而進入達連地塹熱帶雨林之後,它不僅要面對美洲獅等的威脅,同時還要防止美洲虎的來犯。一方面是進入雨林捕食能力顯著下降,一方面是競爭對手瞬間增加,所以郊狼想要越過這片天然屏障,著實不易。

那麼郊狼有沒有可能越過這片熱帶雨林呢?我更傾向於能,理由很簡單,郊狼雖然在生境的喜好上,更偏向於一些開闊的地帶,比如草原或稀樹叢林,但是它們超強的適應能力表明,郊狼是能夠根據環境而改變自己生存習性的一種動物。在過去的百年間,它面對人類的城市化推進及大肆捕殺,都能夠倖存下來並且擴張了自己的棲息地,在人來人往的城市中都能夠安下家來,試問越過一片熱帶雨林又怎麼沒有可能呢?

多原因並發讓郊狼的擴張成為可能

很多時候,人們都在探求,郊狼為什麼有這麼強的擴張能力,是什麼原因導致郊狼的棲息地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面,竟然擴大了40%,不過其中的原因是多而複雜的,但總結起來有4個原因佔據了主要的方面,分別是灰狼的幾近滅絕,為郊狼的生境擴張提供了可能;受環境保護、動物保護的影響,郊區野生動物數量急劇上升,使郊狼有充足的食物來源;郊狼皮毛交易市場的崩潰,及郊狼本身的生存方式使得它們的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

在美洲,郊狼與灰狼、美洲獅、灰熊等眾多捕食者的棲息地存在很大的重合,美洲獅、美洲黑熊、灰熊、短吻鱷、加拿大猞猁、金雕等都被觀察到有捕食成年郊狼的現象,但若在眾多捕食者當中,誰對郊狼的限制和影響最大?那當屬灰狼,在棲息地上,灰狼會多方面限制郊狼種群的發展,不僅限於捕食、食物競爭等等。根據人們的研究,灰狼似乎不能容忍自己的居住地附近有郊狼的存在,在一項調查中,有灰狼存在的區域,郊狼的種群數量比沒有灰狼地區的少30%左右。

後來因為棲息地被人類破壞,灰狼不能適應新的環境變化,在19世紀整個世紀裡面大量消失,到20世紀初的時候北美大多數地區的灰狼都消失了,灰狼的幾近滅絕,給了郊狼絕佳的增長機會。再加上進入20世紀後,環境保護、動物保護等意識不斷深入人心,即便是城市的郊區,野生動物數量也逐漸增長起來,尤其是郊狼能夠捕食的各種鹿類的爆炸性增長,使得郊狼種群數量大幅度上升。

美洲獅、灰熊等雖然也能夠捕食郊狼,但是相對於灰狼來說,它們與郊狼之間的衝突並不是那麼大,比如在內達華山脈東部,美洲獅會與郊狼競爭鹿類,但程度並不激烈,美洲獅會捕殺郊狼,但多為幼狼或者亞成年狼,生性使然,美洲獅不怎麼直接與成年郊狼產生衝突。美洲獅屬於獨居的捕食者,喜歡生活在人跡罕見的荒蕪地區,且在食性上面更加偏向於中大型的鹿類,整體上與郊狼的衝突並不大。

大多數動物,可能都會因為漂亮的皮毛而遭到人類的迫害,比如虎、豹等,相對於其他動物來說,郊狼皮毛雖然並不算出彩,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北美皮毛貿易的主要對象,進入20世紀下半葉之後,隨著各種動物保護法規的頒布,全球皮毛貿易量顯著降低,而關於郊狼皮毛貿易市場的崩潰,使得郊狼被商業性捕殺的數量急劇降低,從而導致它們的種群數量進一步提升。

雜食的它們更能適應市郊生活

一般來說,當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被壓縮之後,其種群會出現衰退的跡象,甚至消失,但是這件事情在郊狼身上似乎並沒有看出來。人類世界的發展,使得很多原本屬於動物的棲息地變成了用鋼筋水泥組成的城市,而郊狼在面對人類城市化推進的時候,選擇了適應環境,它們在郊區、城市公園、甚至鬧市的小巷子裡安了家。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是它?或許我們能夠從郊狼的食性上面找到答案。

郊狼雖然是食肉動物,但是其食性更像是雜食的,在野外,它們捕食各種小型動物,同時對腐肉也是來者不拒,在城市、郊區,它們翻找人類的食物殘砸,撿食裡面的肉類、蔬菜、水果,以及捕食城中的老鼠、昆蟲等小動物。用我們人類的一句話來說就是「郊狼很好養活」,不管是雞鴨魚肉、藍莓、蘋果、西瓜,還是玉米、蘿蔔、花生,甚至是辣椒,它統統能吃。

在我們的印象中,野生動物是屬於大自然的,在大自然中它們會活得更好,但是對郊狼的研究發現,似乎在城市中的它們要比在野外的活得更好,這個「更好」不僅表現在身體健康度、壽命上面,而且還表現在智商上面,在城市生活的郊狼更機智一些。不少對郊狼的目擊事件表明,它們已經學會了如何觀察交通模式,弄清楚了何時過馬路是比較安全的。

人類的生活徹底的改變了野生動物的生活模式,為了弄清城市的動物是否比野外環境下的動物更機智,麥吉爾大學的生物學家讓·尼古拉斯·奧戴特用紅腹灰雀做了一個實驗。分別捕獲了來自城市和野外的紅腹灰雀,讓它們觀察透明盒子裡面的食物,這些食物是可以通過打開蓋子獲取的,發現城市的一組解決問題的能力顯然要比來自野外的一組強得多。無獨有偶,蘇珊·麥克唐納對城市、鄉野的小浣熊的研究也同樣說明了城市的動物要比野外的動物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殺不盡的郊狼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即便是灰狼的數量大幅度減少,沒有了外敵,郊狼的生存能力再強悍,可在人類的捕殺下,它們是怎麼做到棲息地逐年增加,並且「佔領」了人類城市的呢?要知道大多數的動物遭到人類捕殺之後種群數量會大幅度減少,甚至滅絕都有可能,比如華南虎,早年遍布中國大部分地區,但是在經歷人為捕殺之後,已經野外滅絕了。

可能很多人會想,莫非是郊狼的繁殖速度很快,就如同澳洲的野兔一樣?如果這樣想那就錯了,郊狼每年懷孕一次,孕期為兩個月左右,一胎產子平均6隻,幼崽在一年後達到性成熟,意味著可以產生後代。從這些數據來看,郊狼的繁殖能力雖然比虎、豹等強一些,但是遠遠沒有達到「超強」的地步,所以它們能夠擴張自己的生境,靠的根本不是自己的繁殖能力。

郊狼除了比較機警,能夠躲開一些危險之外,它們的棲息地能夠在過去百年間擴張這麼大,重要的原因之一則是郊狼的生存模式。與大多數動物一樣,郊狼也有著很強的領地意識。大多數動物都會因為棲息地「不夠分」而導致種群數量增長緩慢或者減少,但是這點在郊狼的身上似乎體現地不是很明顯。當幼崽獨立之後,會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去組建自己的家庭,如果這些年輕的郊狼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領地,父母有時候會割讓一部分自己的領地給它們。

人類之所以每年大量捕殺郊狼,仍然不能將它們從城市裡面趕走,其中很大原因是因為將郊狼殺死了,就等於重新創造出了一片「無主之地」,給了其他沒有領地的郊狼一個機會。另外,如果人類大肆捕殺,造成郊狼死亡率高,會使得它們的平均產子數量增加,幼崽更快的達到性成熟,這在進化論裡面是合理的。因為死亡率高,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個體來彌補這一方面。

有時候疾病是限制某種動物種群數量增加的元兇,但是這點在郊狼的身上似乎並不用太過於擔心,生活在芝加哥的郊狼,甚至比野外環境下的要健康、長壽許多。至於原因為何?目前還不得而知,這或許與它們的飲食有關,多元化的食物來源、充足的食物供給,這些都有可能使得城市郊狼更加健康。另外,也有人提出了一個比較新穎的觀點,那就是在市、郊生活的郊狼,當同類密度比較低時,會與灰狼、狗雜交,加入了新的基因,從而產生後代的基因多樣性更加豐富,有效的避免了近親繁殖,所以更健康。

城市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這點在動物的身上似乎也能夠體現出來,隨著人類生活的發展,目前已經有多種動物適應了城市的生活,它們能夠在狹小的空間裡面生存,懂得如何利用城市裡面的資源,在垃圾場翻找食物,在下水道捕捉老鼠。其實觀察這些能夠在城市很好生活的動物,它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基本不挑食,且比較機警。

但是不可否認,城市化的生活同樣也為動物們帶來了新的危機,路殺成為了它們新的致死率最高的因素之一,在芝加哥、佛羅裡達等城市,每年有大量的郊狼死於汽車事故。另外,由於擔心它們襲擊寵物、小孩,當人們發現郊狼等具有危險性的動物時,往往會選擇主動出擊。可即便在這種情況下,郊狼生境的擴張趨勢依舊不減,或許有朝一日,它們真的能夠越過達連地塹熱帶雨林地區,進入寬廣的南美洲生活。

(原創用心的作品,喜歡請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科學、有趣的野生動物知識。)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是郊狼這種動物,在城市化進程中,棲息地不減反增?
    郊狼群用了一個世紀左右,將棲息地擴大了40%「人進獸退」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現象郊狼一百多年的生境變化趨勢圖郊狼是北美一種較為古老的動物,在當地已經生活了百萬年之久,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想了,但其實真正的原因還真不是這樣的,事實上進入19世紀之後,人們就已經開始大量捕殺郊狼了,即便是到了今天,美國每年都要花費一大筆錢消滅40萬隻左右的郊狼,獵殺手段也不斷升級,從最原始的陷阱、獵犬等到現代化的直升機,可也依然擋不住郊狼擴散的腳步,所以必然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
  • 美國每年捕殺40萬隻郊狼,卻擋不住它們佔領城市
    還有一種讓人意外的動物——郊狼。幾十年來,人類砍伐森林,殺死中大型食肉動物,反而幫助郊狼擴大了活動範圍。郊狼跟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在人類社會很好地生活了下來,其棲息地相較於百年前,反而增加了40%左右。到了2016年,郊狼的棲息地較上世紀初擴大了近4成,人們猛然發現,郊狼四處開枝散葉,足跡遍布美國除夏威夷外幾乎所有的州,許多郊狼甚至直接把家安在了城裡。
  • 淺談郊狼的擴張之路,從野外到城郊,為何它有如此能力?
    郊狼身上的毛色主要以紅褐色或者淺灰色為主,但不是純色,其間有白色或者黑色的雜毛,也有見純黑色的個體。由於郊狼的亞種實在是太多了,有19個,分散生活在北美洲的各個地區,所以不同亞種間在毛色上會有略微的差異。
  • 動物世界-郊狼
    郊狼一般單獨獵食,偶爾也會組成小型的群體。平均壽命為6-10年。郊狼適應能力極強,森林、沼澤、草原,甚至牧場和種植園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由於郊狼並不很畏懼人類,所以城鎮的郊區也不時有郊狼出沒。紅狼與郊狼的對比圖郊狼以前基本是在白天活動,但受到人類活動的壓力後,現在主要在夜間出沒。郊狼的行為與其生活的環境十分相關,差別非常大。
  • 郊狼被獵人追殺,從9米高跌落,獲救幾周後送上一份「大禮」
    懸崖下撿到郊狼,一身傷還雙目失明,太慘了美國加州有一個動物救援中心,已經救助野生動物接近40年了,這裡的工作人員有著豐富的救助經驗。有一次他們撿到一條受傷的郊狼,它從9米高的地方摔落下來,渾身是傷。身體還沒完全恢復,郊狼卻為救援人員帶來「驚喜」就在獲救六周後的一天早上,人們像往常一樣去攝像頭裡查看郊狼的狀況,驚訝地發現籠子裡多了一份「大禮」!原來他們救下郊狼時,它正在懷孕。在救援中心待了六周後,它就在這裡自然分娩,生下了自己的一窩小寶寶。
  • 郊狼和棕熊:歐美國家如何應對人獸衝突?
    草場上的戰爭 幾百年前,當歐洲探險者踏足美洲,郊狼就成為捕殺的對象。而郊狼當時幾乎遍布北美。 捕殺郊狼最常見的理由是減少它們對家畜的捕殺,比如綿羊和牛。2015年,美國農業部發布一份報告,內容是根據牧場主上報的信息,2014年他們分別損失了多少綿羊、死因是什麼。
  • 加拿大埃德蒙頓市政府將組織志願者驅趕郊狼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生物系的研究人員將從埃德蒙頓市民中招募志願者,驅趕、嚇唬在居民區出現的郊狼。從明年一月份開始,他們將用製造噪音、揮舞棍子、扔球等方式,讓這種犬科野生動物明白它們不受歡迎。郊狼以小型動物為食,通常生活在遠離人類的野外。
  • 【狩獵進階】郊狼狩獵進階貼士!
    有些郊狼會一路跑到你的射程範圍內,但這個過程可能有點長,它會不斷地試探、繞圈、躲躲藏藏。郊狼相信它們的鼻子,勝過相信它們的眼睛和耳朵。每頭郊狼在靠近獵物時,都會自然尋找獵物的下風位,保證自己不被發現,這是存在它們基因裡的本能。
  • 美國雷神公司推出「郊狼」無人機系統
    2018年範堡羅航展上美國雷神公司推出「郊狼」無人機系統和先進雷達的反無人機方案。美陸軍將利用雷神公司的「郊狼」(Coyote)無人機系統和KRFS雷達組合成反無人機武器系統,應對日益上升的敵對無人機威脅。
  • 「郊狼」是很「狼」,可惜已經是過去時
    (下面進入正文,預告下文末有福利)▲「郊狼」超音速靶彈發射瞬間(圖片來源於:網絡)為了應對潛在對手的飛彈威脅(特別是各類反艦飛彈)的威脅,美國人可以說是先後不予餘力的發展了多款高性能靶彈,而這些所謂的靶彈其主要目標就是模擬美國潛在對手手裡的各類型先進彈道飛彈、反艦飛彈的性能,以求讓美軍在平時能夠通過對這些高性能靶彈的攔截訓練,來提高他們戰時的反導水平
  • 郊狼知識科普,這些你可能不知道!
    郊狼毛色多樣,通常是斑白的灰色,或褐色和灰色混合的色調,背部毛色深有時呈黑色,喉頭和腹部顏色淺。偏黃的外耳和腿腳,下體為灰色或白色。分布於北部地區的郊狼此毛普遍較粗較長,具灰黑色上體;而在沙漠地區發現郊狼皮毛較短,顏色更黃;有些可能還有紅褐色的色調,並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看到完全是黑色的郊狼。有學者認為東北郊狼和鱈魚角郊狼可能是與紅狼雜交的品種。郊狼也可以與狼或狗雜交。
  • 2016年南美白對蝦養殖鹽度應選擇多少?
    南美白對蝦是廣鹽性的蝦類,對鹽度的適應範圍較廣,在鹽度為5‰-40‰的水體中均能正常生長,隨著淡化技術的推進,正大集團早幾年已經成功實現在淡水中養殖南美白對蝦。去年12月,正大水產技術中心研究發現,在不同鹽度的水體中進行南美白對蝦養殖時,其存活率、生長周期、餌料係數等都有明顯差異,而其最適鹽度為15‰-20‰。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主要由對蝦自身生長習性所決定。
  • 恐狼物種源自美洲,而灰狼、郊狼、豺的祖先先在歐亞演化
    恐狼物種源自美洲,而灰狼、郊狼、豺的祖先先在歐亞演化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21-01-15 11:34:44
  • 「郊狼」無人機+先進雷達=雷神公司最新反無人機方案(附視頻)
    [據美國雷神公司網站2018年7月17日報導]美陸軍將利用雷神公司的「郊狼」(Coyote)無人機系統和KRFS雷達組合成反無人機武器系統,應對日益上升的敵對無人機威脅。在該武器系統中,「郊狼」無人機配裝一個先進的導引頭和一個戰鬥部,與工作在Ku波段、能夠捕獲並精確跟蹤各種尺寸無人機威脅的KRFS有源相控陣雷達一起,能夠識別和消滅威脅無人機。
  • 《荒野大鏢客2》加州峽谷郊狼在哪刷新 加州峽谷郊狼刷新位置介紹
    導 讀 《荒野大鏢客2》中的加州峽谷郊狼是非常常見的動物,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加州峽谷郊狼的刷新位置在什麼地方
  • 素食一定比肉食者更環保?
    許多人質疑遠距離進口大數量食物的可持續性,於是我們開始疑問,是否變為素食方式,以減少肉類生產造成的排放,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是可持續的。 食品供應鏈在全球範圍內運轉,向如今居住在城市和城鎮的近40億人提供農產品。正是這一信念使世界上第一個農業研究站於150年前得以建立,當時洛桑研究所(英)的創始人們看到了倫敦周邊的農業用地的潛力,用以供應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在21世紀,全球都可以是您的糧食生產地。 許多人都從健康和環境的兩個層面考慮我們所攝入的食物。
  • 北美城市郊狼增多 居民不敢讓孩子寵物單獨出門
    在小說《最後的郊狼》裡,美國小說家麥可·康奈利這樣描述主人公哈裡·博斯與一頭郊狼的「狹路相逢」。  而近年來,在芝加哥、多倫多等一些北美城市,牆角屋後,原本一直在野外活動的郊狼變得越來越常見。  根據有關部門的報告,在人口900萬的大芝加哥地區,至少生活著2000頭郊狼。
  • 切克利斯攜《郊狼》告別派拉蒙,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籤訂播放合約
    北京時間11月20日凌晨,好萊塢記者Lesley Goldberg確認,著名導演麥可·切克利斯攜他創作的劇集《郊狼》告別派拉蒙,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正式籤訂了播放合約,這無疑對拉蒙派影業是一個打擊,不過雙方也很無奈,在好萊塢這段特殊時期,《郊狼》只能在線上平臺上映。然而派拉蒙基本上還是集中在影院,電視臺渠道顯然不能滿足新世紀影迷們的需求。
  • 醜萌的南美貘在中國首次生崽 貘寶寶原來長這樣
    經歷一年零半個月的漫長孕期,2017年3月30日晚,浙江省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南美貘夫妻——「南南」和「美美」,終於順利誕下貘寶寶。據悉,它是目前國內首次成功繁育的南美貘寶寶。31日凌晨,「貘公子」起身吃到了第一口奶水,目前狀況十分穩定。本組圖片拍攝於2017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