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花草,忙碌嘈雜中尋找生活之美,點擊上方「關注」,得一片清淨。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些事物的存在,就是有些超塵脫俗的意思,讓人驚嘆不已。今天,同大家分享幾種有意思的植物,找點樂呵。
我們知道,甘蔗、甜菜能夠製糖,其實一種樹木的汁液也可以製糖,這種植物就是——糖槭。
糖槭,樹幹通直挺拔,樹冠濃密秀美,葉形為掌狀。夏季葉片翠綠色,經秋轉黃或者變紅,色彩多樣,十分好看。因為其美麗和實用性,加拿大人甚至將其作為國家的標誌,將其繪製在自己的國旗、國徽上。
糖槭是一種含糖量豐富的木本植物,樹汁的含糖量為5-7%,高的可達10%。一般15年以上的糖槭樹就可以採割樹葉,每株樹可連續產糖50年,有的可達百年以上。
用糖槭樹液熬出的糖漿,香甜如蜜,俗稱「楓糖」。它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其餘還有葡萄糖和果糖,營養價值很高,可與蜜糖媲美。
龍血樹原產於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全世界共有150種,我國只有5種,生長在雲南、海南島、臺灣等地。龍血樹還是長壽的樹木,最長的可達六千多歲。
龍血樹,當它受傷之後,也會流出一種紫紅色的樹脂,像「血液」一樣,把受傷部分染紅,這塊被染的壞死木,在中藥裡也稱為「血竭」或「麒麟竭」。
植物在自然界中,常常充當生產者的角色,不僅自給自足,生產的有機物球是人類和異養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物質。
而有些植物,好逸惡勞,是寄生的生活方式,菟絲子就是其中一種。
它寄生在豆類、果樹等作物上,以吸取寄主的水分和營養物質為生。因為生長能力很快,其藤條能迅速纏繞樹枝,甚至把整個樹冠覆蓋,致使葉片黃化、脫落,嚴重時造成枝梢乾枯或整株枯死。
在農民們眼中,它是可恨的寄生在農作物身上的寄生蟲;但在文人眼中,它與纏綿悱惻的愛情有關。
古人常用「菟絲」和「女蘿」來比喻新婚夫婦,它們纏繞的藤蔓,有著纏綿繾倦、永結同心的意象。「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斜。」在李白的這首詩中,菟絲子表現出了一副如小鳥依人般柔情似水的樣子,菟絲子借李白的詩句從此流芳千古。
原產非洲馬達加斯加,中國廣東、臺灣有少量栽培,為園庭綠化樹種。聞旅行馬達加斯加的人,倘於口渴時,可用小刀戳穿其葉柄基部而得水,故有此名。
它是馬達加斯加的國花、沙漠旅者的守護神、行走的水樹、最大的草本植物(一般能長到5-6米)。
對,就是是草本植物,並不是樹呦!它葉片的基部甚至能夠達到20釐米厚!
所以它能夠存儲的水量也是極其之多,就如同駱駝背上的駝峰,整片葉子都可以被稱為是一個巨大的儲水器。
在旅人蕉葉片的基部劃開一個小口子,這時新鮮清涼的水立刻就會流出,能起到很好的解渴作用,而且第二天,這個口子又會自動癒合。
又叫波巴布樹、猢猻木或酸瓠樹,是木棉科、猴麵包樹屬的大型落葉喬木,分布於南非、波札那、坦尚尼亞和馬達加斯加等位於熱帶或亞熱帶非洲的國家,分布地局限於氣候炎熱、乾燥的地區。樹幹內部組織中貯水,高約20米左右。
不管長在哪兒的猴麵包樹,樹幹雖然都很粗,胸徑可達15米以上,需要20個大人手拉手才能將其圍住,
為了能夠順利度過旱季,其木質卻非常疏鬆,可謂外強中乾、表硬裡軟。這種木質最利於儲水,裡面就像有海綿一樣,在雨季時,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軀和鬆軟的木質代替根系,大量吸收並貯存水分。
猴麵包樹還是植物界的老壽星之一,即使在熱帶草原那種乾旱的惡劣環境中,其壽命仍可達5000年左右。
關注我,了解更多花卉相關有趣的知識,為生活增添更多樂趣。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原作者,如有侵權,煩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