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每年,全球範圍內都會出現各種極端天氣,每種類型的極端天氣都會造成不同的後果,一般都會對當地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而這些極端天氣最大的特徵無外乎就是高溫和低溫天氣的區別,人們不免也以此提出了一個暢想:在極端天氣中,零下100度和零上100度哪一個造成的後果更可怕?
極端天氣的分類
極端天氣一般分四類,分別是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極端乾旱和極端降水,均屬於短暫卻強烈的氣象事件。
極端高溫天氣,特徵為連續數天持續升溫。
以2013年為例,北半球在這一年曾出現多次極端高溫的天氣。如6月中下旬,歐洲西北部地區連續4天溫度高達35攝氏度以上。同年七月上中旬,英國就遭受了持續熱浪的襲擊,至少760人因酷熱死亡。
極端低溫天氣,特徵與高溫相反,一般會伴隨大風、短時強降水、冰雹等現象。
每當極端低溫天氣出現,當地氣溫大多會降低到零下數十攝氏度。極端低溫天氣經常還會伴有寒潮出現,如果當地氣溫在48小時內降溫達14攝氏度或以上,則為寒潮標準,也證明當地出現了極端低溫的天氣。
要達到極端乾旱天氣的標準,還需要達成一些其他條件。
比如當地降水量在一段時間驟減,土地含水量超過了數年的平均值,才構成極端乾旱天氣。極端乾旱天氣比極端高溫天氣的後果更加嚴重,因為但凡出現極端乾旱天氣,就證明當地已有數月未曾降雨,間接還會導致收成減少甚至顆粒無收的情況。
極端降水天氣,特徵:連續性。
極端降水天氣一般日降水強度大,並且連續時間能超過3天。極端降水也有自己的指標,超出則為極端降水天氣。如先對比當地各月份的最長降水時間,取出平均值,最後將平均值與本次降水時間對比。其中連續則代表不能有中斷,只要中途雨停,時間將被重新計時。
零下100度和零上100度
如果探究零下100度和零上100度哪個造成的後果更可怕,可以比對極端高溫天氣和極端低溫天氣,卻又有些不同,因為目前來說,這樣的溫度在自然環境中還沒有出現。
以寒冷環境來說,地球最寒冷的地方是南極,測量最低的氣溫曾達到過零下89度。如果說人類穿上最厚的防護服,也許可以在那裡待上一會兒,但絕對無法生存。而比南極溫度更低的零下100度則又是一個境界了,只要有皮膚不小心露出來,幾秒之內就會凍成一個冰塊。
零上100度更加可怕,中國曾測量過最高49度的氣溫,而零上100度,這樣的自然界溫度人類還沒接觸過。100度的概念相信大家也都了解——水燒開的溫度,皮膚連開水噴出的水蒸氣都無法忍受,又怎麼能想像直接觸碰開水的體驗呢。並且值得注意的是,零下100度尚且還有蝦米或細菌存活,而零上100度的環境,地球上99%的生命都無法生存,只有在熔巖旁生活的最古老微生物群才能受住這樣的「洗禮」。
當然對人類來說,無論是零下100度還是零上100度,都屬於無法生存的「生命禁區」,觸及也只會造成兩種後果:要麼凍死、要麼燙死。但屏幕前的你們,倒是可以在評論區探討一下,看看哪個環境造成的後果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