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關於北京,關於我們所生活的城市,甚至是關於我們自身的城市自然紀錄片——《我們的動物鄰居》。
北京城裡有啥動物可拍呀?
看完才發現,太值得了:《我們的動物鄰居》
《我們的動物鄰居》共分為「立足之地 鬧市」、「進退之法 園林」、「來去之間 古城」、「共存之道 郊野」四集,用溫暖有趣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城市中的野生動物們的真實生存現狀。
攝製組在三年的時間裡,與北京的野生動物們朝夕相處,克服重重阻礙,記錄下它們的生活故事。這些動物鄰居們的故事,可能沒那麼奇異,沒那麼震撼,也不會讓人頭皮發麻,渾身雞皮疙瘩,但卻能帶給我們來自內心深處的暖心體驗,啟發我們關於城市與自然最深刻的思考。
4集紀錄片《我們的動物鄰居》在同一個維度打開了兩個拍攝視角:一方面,片子以大都市為地理空間,展開動物故事的講述;另一方面,也從動物的視角重新發現城市,展現北京不同區域、豐富多彩的城市景象。
「鋼鐵森林」中竟還有這些鄰居
紀錄片裡呈現了很多生活在城市裡的動物,有的曾是我們的童年回憶,消失了很久,被重新找回,有的則是我們似乎熟識,卻從未真正了解…
比如,你熟悉的故宮的烏鴉…它們成群結隊的在郊野吃著城市的殘羹剩飯。
比如:經常在公園邂逅的松鼠,它們吃的是遊客剩下的垃圾;
比如,堅持要在北京CBD,林立的摩天大樓間生活的北漂猛禽:紅隼。
它有懸停的本事,可以凝滯在空中,仔細掃描每一處街道和草叢。
有時候它們還會跟北京城裡的常駐鳥類打架,比如喜鵲,仗著自己能打,打算明搶…
不成想,喜鵲卻叫來了好基友烏鴉幫忙…好一則北京上空的宮鬥大劇。
還有喜歡在落葉堆、雜物堆的刺蝟,可惜它們每次找到的家第二天早上都會被人們掃除,只能步履蹣跚的去尋找下一晚的住處。
近年來,北京全市新增造林綠化面積134萬畝,城市綠地4022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8.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6.2平方米,建設溼地8000餘公頃,形成10處溼地公園和10處溼地保護小區。因為綠化越來越好,這就是都市野生動物越來越願意棲息至此的原因。
目前《我們的動物鄰居》豆瓣評分5分。
「自然距離我們,其實並不遠。只是這件事,還沒有變成大規模的新聞報導,圖書,紀錄片,所以很少有人知道。」《我們的動物鄰居》不僅在發現自然,更在重建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繫和認知。
相較於一些自然紀錄片更為大膽地鞭撻,《我們的動物鄰居》明顯要更溫情和詩意一些,充滿奇趣的故事雖然減弱了對人類批判的鋒芒,但卻能激發觀眾自主的覺醒,實現從情感接受到理性反思的過程。
「我們更關心的是:觀眾能否在看完影片之後,重新開始關注生活中的自然?」
想看我們身邊究竟有哪些可愛的動物鄰居嗎?
【領取方式】
轉發本文到50人以上親子群或者朋友圈
掃碼加福利老師好友,憑轉發截圖即可領取!
還可以額外獲得其他福利資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