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至11日,第三屆全國沉積物環境與汙染控制研討會在南京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及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湖泊分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和環境地理專業委員會、中國水利學會疏浚與泥處理專業委員會、中國生態學學會溼地生態專業委員會協辦。本屆會議執行主席、河海大學副校長王超到會致辭,南京地理所所長、湖泊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瀋吉致歡迎詞,來自全國79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等單位的240多位專家、學者和學生代表參加會議。
研討會共設置主會場、分會場、研究生專場和特色專場,其中大會特邀報告4場;沉積物-水界面過程及地球化學、沉積物有毒有害物行為與生態毒性(一、二)、底泥汙染控制與修復技術4個分會場;研究生論壇2個專場和「我國沉積物質量與基準/標準」、「河湖黑臭治理、環保疏浚與泥處置利用」2個沙龍,以及「沉積物裝備專場報告與培訓」特色專場。研討會上共有包括15位特邀專家在內的60多個口頭報告,收錄會議摘要130多篇,展出展板50多個。在兩場研究生專場,經專家評選共評出研究生優秀報告一、二等獎共8名,其中周子俊和孫閏霞兩位同學獲得一等獎。
相比於前兩屆主要以沉積物營養鹽和重金屬有毒有害國家和地方需求為主不同,本屆研討會議題廣泛,既緊扣國家需求又瞄準國際前沿。關於我國沉積物基準研究和標準建立問題受到與會者普遍關注,相關單位初步形成合作和參與環保系統這一相對專業的龐大研究計劃中的意願;與「水十條」有關的河湖黑臭汙染和環保疏浚議題首次為我國汙染底泥環境研究、設計和工程技術人員間搭建了學術交流平臺;在沉積物有機汙染毒性研究方面,相關研究成果出現了井噴式湧現,有多個關於全氟化合物(PFC)、新用農藥和微塑料(Microplastic)等前沿性研究成果報告。另外,會議形式的多樣化也為參會者所稱讚,特別是新增加的沙龍會場和培訓專場為會議增添了幾道風景,會議日程雖然緊張,但學術環境輕鬆活潑,學術自由得到發揮。與會者普遍認為,會議的信息量豐富,學術水平高,對我國沉積物環境與汙染控制方面的基礎理論的發展和方法技術的創新,必將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
會議現場
12月10日至11日,第三屆全國沉積物環境與汙染控制研討會在南京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及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湖泊分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和環境地理專業委員會、中國水利學會疏浚與泥處理專業委員會、中國生態學學會溼地生態專業委員會協辦。本屆會議執行主席、河海大學副校長王超到會致辭,南京地理所所長、湖泊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瀋吉致歡迎詞,來自全國79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等單位的240多位專家、學者和學生代表參加會議。
研討會共設置主會場、分會場、研究生專場和特色專場,其中大會特邀報告4場;沉積物-水界面過程及地球化學、沉積物有毒有害物行為與生態毒性(一、二)、底泥汙染控制與修復技術4個分會場;研究生論壇2個專場和「我國沉積物質量與基準/標準」、「河湖黑臭治理、環保疏浚與泥處置利用」2個沙龍,以及「沉積物裝備專場報告與培訓」特色專場。研討會上共有包括15位特邀專家在內的60多個口頭報告,收錄會議摘要130多篇,展出展板50多個。在兩場研究生專場,經專家評選共評出研究生優秀報告一、二等獎共8名,其中周子俊和孫閏霞兩位同學獲得一等獎。
相比於前兩屆主要以沉積物營養鹽和重金屬有毒有害國家和地方需求為主不同,本屆研討會議題廣泛,既緊扣國家需求又瞄準國際前沿。關於我國沉積物基準研究和標準建立問題受到與會者普遍關注,相關單位初步形成合作和參與環保系統這一相對專業的龐大研究計劃中的意願;與「水十條」有關的河湖黑臭汙染和環保疏浚議題首次為我國汙染底泥環境研究、設計和工程技術人員間搭建了學術交流平臺;在沉積物有機汙染毒性研究方面,相關研究成果出現了井噴式湧現,有多個關於全氟化合物(PFC)、新用農藥和微塑料(Microplastic)等前沿性研究成果報告。另外,會議形式的多樣化也為參會者所稱讚,特別是新增加的沙龍會場和培訓專場為會議增添了幾道風景,會議日程雖然緊張,但學術環境輕鬆活潑,學術自由得到發揮。與會者普遍認為,會議的信息量豐富,學術水平高,對我國沉積物環境與汙染控制方面的基礎理論的發展和方法技術的創新,必將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
會議現場